白马藏族“猴玃抢婚”型故事及其文化内涵
——以陇南白马藏族故事《猴子抢姑娘》为中心

2015-02-20 14:02蒲向明
关键词:白马藏族猴子

杨 军 蒲向明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史学院,甘肃 成县 742500)

白马藏族“猴玃抢婚”型故事及其文化内涵
——以陇南白马藏族故事《猴子抢姑娘》为中心

杨 军 蒲向明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史学院,甘肃 成县 742500)

中国文学“异类婚媾”民间故事以“猴玃抢婚”型为代表,该型故事源出白马藏族,与其种族起源和图腾崇拜关系密切。今存白马藏族民间故事《猴子抢姑娘》为现存“猴玃抢婚”型故事的口传文化“标本”,其在内容上保留有白马藏族原始图腾和自然信仰的族群记忆等诸多文化孑遗。该“猴玃抢婚”型故事反映了早期白马藏族社会存在着的“抢夺婚”习俗和异类婚现象,既是远古抢婚习俗的“活化石”,又是不同族群间婚姻文化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重要见证。

白马藏族; “猴玃抢婚”; 图腾崇拜; 民俗记忆; 抢夺婚

0 引 言

中国文学现存为数众多的“异类婚媾”(别作“人兽通婚”等)民间故事,可以追溯至氏族社会时期。“异类婚媾”故事有着初民社会图腾崇拜和部落抢婚的历史印记,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又不可避免地走进了先秦乃至汉魏知识精英的认识视野,使得儒、道、释观念渗透其中,从而又增加了更多文化元素和意义阐释,为以后的诗词、小说、戏剧提供了创作支持。“异类婚媾”故事中的“猴玃抢婚”(也称“猿猴抢妇”、“猿猴抢婚”)故事,堪称代表,究其源头与白马藏族有关。白马藏族故事《猴子抢姑娘》为现存“猴玃抢婚”型故事的口传文化“标本”,以其为例,可以探讨这类故事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1 “猴玃抢婚”型故事源出白马藏族《猴子抢姑娘》

“猿猴抢婚”最早见于西汉焦延寿的《易林》卷一“坤”之“剥”。叶德钧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即对此肯定说:“具有猴子盗人妇女底主题”[1]182。西晋张华《博物志》卷三“异兽部”有较详细记载,其中“皆以杨为姓”,“率皆猳玃、马化之子孙”的说法①〔晋〕张华撰,范宁校证,《博物志校证》,中华书局,1980年版。,涉及到了种族起源和图腾崇拜。舒燕先生20世纪90年代初研究认为:故事反映的是“晋代居住在蜀西北山区,以猿猴为图腾的一个原始部落”,“是分布于四川南坪、平武两县及甘肃文县”的氐羌族后裔——古代白马人[2]53,即今所认定的白马藏族的异类婚现象。数年之后,舒燕先生进一步重申说:

在大量猿猴故事中,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母题是“猿猴抢婚”。从故事的早期形态来看,它们最早产生于我国古代西部的氐羌族群,并以氏族图腾神话的面貌出现。

……

猿猴抢婚故事的起源是很古老的,从它包含的猿猴图腾崇拜因素来看,可追溯到人类早期的母系氏族社会阶段。它最早产生于古代西部的羌人集团,并作为华夏文化的原始形态之一,对后来的汉族及西南等地的少数民族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渗透到他们的神话、传说、民问故事及风俗、信仰中。作为由多民族成员构成的中华民族,其文化从一开始就是多元的。被称为少数民族的文化,很早就渗透到汉民族文化之中。[3]64-70

但近年有论者对该说提出异议,认为:“猴玃”为汉晋时期生活在蜀西南及南部山区的一支牦牛羌,“猴玃抢婚”反映了古羌族的猴图腾崇拜及抢婚等社会风俗[4]36-38。这种异议的提出有一定的文献论据支持,且通过地理方位、氐羌族属的历史区分等分析论证,提出的“羌族男性祖先为猴人”观点,颇有新见。但遗憾的是,论据中并未提出现存于牦牛羌或羌族的“猿猴抢婚”故事,给人有隔空之论的感觉。

笔者所在研究团队经过多年在甘川白马藏族(白马人)聚居村寨的大量调查和采访整理,已经出版了《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故事卷》,其中就有流传于甘肃省文县白马河流域的口头民间故事《猴子抢姑娘》*《猴子抢姑娘》故事,由陇南白马藏族民俗文化传承人余林机(文县铁楼藏乡强曲村村民)根据老传人“勒贝”余杨富成(1925—)讲述记忆并整理。,该故事的存在对舒燕先生的观点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持,由此可以认定白马藏族“猴玃抢婚”型故事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为论述方便,现将《猴子抢姑娘》故事概括如下:

一个18岁的白马藏族姑娘,在白马河边为家人洗衣服时,不小心将棒槌掉入河中,被水冲走。正在她发闷时,来了一只离群的公猴,连拉带拖地把她给抢走了。公猴和姑娘共同生活在一起,一年后,姑娘生养了一个猴儿子。由于姑娘思念父母的情感与日俱增,又悔恨泼猴作祟,毁掉自己的青春,所以终日以泪洗面,不思饮食,走到洞口给洞外飞来飞去的雀鸟诉说自己的苦情。一只花喜鹊同情姑娘的遭遇,便把姑娘的猪尾针叉子送到了姑娘母亲的手中。第二天,在喜鹊的指引下,寨子里的小伙子将姑娘从山洞吊上来,并送回了家中。晚上,公猴来到姑娘家的院边喊道:“猴儿娘,猴儿娘,你不心慌,我心慌。”猴儿到了晚上不见母亲回来,啼哭不止。公猴一连凄凉地喊了两个晚上,姑娘的父亲听得不耐烦,白天用柴火把院内石板烧红。第三天晚上,猴子翻过院墙,跳上石板蹲下,屁股上的毛被烙光了,烙成了红屁股。从那以后,公猴便再也没来过。

这个故事属于典型的“猴玃抢婚”型故事,叶德均先生称“猴娃娘型”故事。对于这类故事,丁乃通先生将其归入312A﹡[母亲(或兄弟)入猴穴救女]型,在我国各地广为流传。其主要情节模式大致如下:

一、一老婆子的女儿,被猴取去做妻子。

二、老婆子以喜鹊的指引(或没有此情节),得入猴洞。

三、母女设法逃回。

四、猴思恋其妻,频到村中啼哭。

五、她们以某种方法伤之,猴不复来。[5]71

这类故事的结尾,通常又和解释猴子某种生理特征——特别是猴子红色屁股的由来结合起来,因而具有了传说的性质[6]26。该故事的基本情节表现为:猴玃抢婚——喜鹊指引——母亲(众人)帮助——姑娘成功“逃回”—— 猴玃啼哭恳求——惩罚(猴腚被烧红)——姑娘不复去,猴玃不复来。从文本细节的解读中不难发现,是这样几个角色共同完成了这则故事的架构,即猴娃娘,即被抢婚的女子;抢走女子的异类:猴玃;救助女子的人:母亲、寨子里的人;神奇的助手:花喜鹊。不同的角色在故事中的地位不一样。所有的故事都是围绕被抢的女子而展开,很显然,她是故事的主要角色。在她身上,艺术地隐喻了在早期社会中女子所处的弱势地位及其在和异类搏斗时的弱小以及失败的不可避免。女子被成功救回,而猴玃受到惩罚的故事结局,其中虽有幻想的成分,但也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人类战胜动物侵害、维护生存环境和社会秩序的高度自信。

该故事反映了早期白马藏族社会存在着的“抢夺婚”习俗和异类婚媾现象,透过文本叙事的表象,挖掘故事隐含的文化史意义,对于深入了解独特的白马藏族民俗文化有诸多益处。

2 “猴玃抢婚”型故事是白马藏族原始图腾和自然信仰族群记忆的遗存

白马藏族崇拜山神土地、日月水火以及飞禽走兽,每逢节日喜庆或婚礼嫁娶便以龙、凤、虎、牛、猪、猴等物的像型面具进行各式表演。特别是在四川省九寨县勿角乡、甘肃省文县薛堡寨等白马人聚居区,每逢正月十五都要跳“十二相”,即把牛、马、羊、狮、虎、龙、鸡、孔雀、狗、大雁、猴、鹰等十二种动物头像的木雕面具戴在头上,模仿这些动物的动作跳各种舞步。此外,陇南铁楼乡白马藏族所跳面具舞“池哥昼”,是由九位神祗角色进行表演,其中有池哥(男性)4人、池母(女性)3人、知玛(男孩)2人等三类不同的角色,其中小知玛被俗称为“猴娃子”,担当诸神池哥、池母与白马藏族凡间的沟通,时而也插科打诨、鬼脸搞笑,介于神人之间,扮演神人之间的信使,把白马人的信仰和自然神崇拜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连接起来。猴所具有的灵巧、机智、与人类相近的相貌以及旺盛的生殖力,都有可能引起人特别的注意并进而形成对它的崇拜。[6]28知玛(猴娃子)的表演和《猴子抢姑娘》中的那个可以体察姑娘心情、关怀体贴姑娘的猴子在形象上有很多相同之处。故事中的猴子也很有责任感,即便为了看猴儿和猴儿娘,烧红了屁股,也要在惨叫声中说明以后不来的缘由。所以,在这个故事里,还遗存有白马藏族原始图腾和自然信仰族群记忆,而“池哥昼”、知玛猴子具有的宗教意味的表演,正可以为此做一个鲜明而有力的注脚。

白马藏族繁衍生息的藏彝走廊,是原始图腾的荟萃之地。根据笔者所在研究团队的调查和一些研究文献的探讨可知,该地域的确存在着丰富的原始图腾文化遗迹,图腾种类之多,难以计数,举其要者如羊、虎、熊、猴、马、鱼、蛇、猪、獐、鹿、鼠以及各种鸟类、虫类和植物类等等。至今在九寨沟县的草地乡一带,白马藏族人认为大熊猫、猴是人们的伙伴,是部落的保护神,有白熊(大熊猫)神舞,其中就有猴朋友等角色。白马人有古老的《盘歌》,大意是:“茂密的森林千古长在,金丝猴和虎豹在那里居住,金丝猴和虎豹是森林的主人。陡峭的黑岩千古长在,鹰和岩羊在那里居住,鹰和岩羊是黑岩的主人。清澈的海子千古长在,水獭在那里居住,水獭是海子的主人。富饶的坝子千古长在,人们在那里居住,人是坝子的主人。”[7]30凡此种种,都在不同层面反映了白马藏族先民强烈的猴玃崇拜思想和朴素的自然信仰观念,而这种思想观念在口头创作中得到了具体体现,《猴子抢姑娘》即为一例。该型故事在中国文学中被反复描述和表现,并形成了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叙事母题。除前述张华《博物志》外,东晋干宝的《搜神记》、宋初李昉的《太平广记》和《太平御览》、宋代乐史的《太平寰宇记》、南宋罗泌的《路史》等古籍中,都可以看到这种故事母题的存在。

《博物志》对猴玃的形状描述细致而生动:“长七尺,能人行,健走,名曰猴玃,一名马化,或曰猳玃”,但对其“抢婚”的记载相对概括很多:“伺行道妇女有好者,辄盗之以去,人不得知”,“取去为室家,其年少者终身不得还”,“有子者辄俱送还其家,产子皆如人,有不食养者,其母辄死,故无敢不养也”。《猴子抢姑娘》故事中的猴子不仅通人性,还会说话,那句和姑娘分别后的呼喊:“猴儿娘,猴儿娘,你不心慌,我心慌”,表达了极其丰富的内心感受,这里的猴玃,已经几乎与人无异。和其他民俗形式一样,《猴子抢姑娘》中有很多的幻想成分,比如喜鹊帮助母亲寻找女儿、父亲石板烫红猴腚等等,均是人类排斥异类婚的本能反应。此类人猴相交的故事,除反映人与猴相似的本质特征外,也是白马藏族早期社会“抢夺婚”习俗的一种反映,具有较为重要的文化人类学价值。

在白马藏族民间故事中,还有金丝猴知恩图报,帮助白马藏族人喜林逃避官兵迫害的故事《金丝猴的传说》[8]385-387等。这些故事也同样孑遗着白马藏族原始图腾和自然信仰族群记忆,意在试图给后人展现一种人和动物和谐共生、世代友好相处的理想图景,寄寓了白马藏族珍惜生活、敬佩大自然的族群理念和诞生此母题故事而悠远传承的文化渊源。

3 “猴玃抢婚”型故事是白马藏族早期社会“抢夺婚”习俗的反映

《猴子抢姑娘》体现了“抢夺婚”的习俗特征。抢夺婚应该是从母系社会里夫从妻居的社会现象,向父系社会里妇从夫居社会现象过渡时期存在的一种婚俗,在先秦典籍里就已有记载。如在《易经·屯卦》爻辞六二及上六中就有“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乘马班如,泣血涟如。”[9]30这里所说的正是一群男子骑着马将尚在哭泣挣扎的女子强行抢夺走的情景。对此梁启超曾评论说:“夫寇与昏媾,截然二事,何至相混?得毋古代昏媾所取之手段与寇无大异耶?故闻马蹄蹴踏,有女啜泣,谓之遇寇,细审乃知其为婚媾也。”[10]181这说明最初的婚姻起于抢夺婚。另外,从文字的角度来看,《说文解字》解“娶”是说“娶,取妇也。”在甲骨文里,“娶”字是手执大斧,对着屈膝而跪的女子,这说明先秦的娶亲含有抢取女子的意思。《说文解字》释“婚”曰:“《礼》:娶妇以昏时,妇人侌也,故曰婚。”[11]224将娶亲时间定在黄昏时分,也是因为这时抢夺婚容易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在早秦繁衍的西汉水——渭水流域,秦人就有抢婚之俗——“夺室”的存在。20世纪70年代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日书》,有6条简文记载了秦人“夺室”之事:

其一曰:“毋以辛酉入寄者,入寄者必代居其室。己巳入寄者(五七正叄),不出岁亦寄焉。(五八正叄)入客,戊辰、己巳、辛酉、辛卯、己未、庚午,虚四彻,不可入(五九正叄)客、寓人及臣妾,必代居室。(六○正叄)”[12]54

其二曰:“容罗之日利以说孟吉。而遇(寓)人,人必夺其室。(一七)”[12]181

其三曰:“毋以戊辰、己巳入寄者,人之所寄之。(一二一)”[12]217

其四曰:“寄人室,毋以戊辰、己巳入寄人,寄人反寄之。辛酉、卯、癸卯入寄之,必代当家。(一三一)”[12]219

其五曰:“结日作事不成曲礼,以寄人,寄人必夺主室。”[12]23

其六曰:“凡五已不可入寄者,不出三岁,必代寄焉。(四二二)”[12]198

这些都记载了通过或依靠暴力手段夺取别人配偶的一种现象。据《史记》、《汉书》等资料记载,早秦时期秦人和氐羌杂居,这种抢夺婚习俗和族群文化在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是显而易见的。只不过在这个时代,猴玃抢婚已经演变成了族人抢婚,图腾崇拜和自然信仰的色彩已经脱落很多,已辨别不出它最初的本色和仪轨了。张雯虹、孙文采在论述与白马藏族关系密切的羌族婚俗时就说到抢婚,其文记载:

贫穷者甚至娶不起妻,独身到老。有的被迫趁女子外出劳动时实行抢婚。抢回成婚后,女方愿意的次日由男子送猪膘及酒到女家,女家一般只好答应。不愿者则于次日偷跑回家,女家一般也不追究。[13]118

《魏略·西戎传》说,氐人“嫁娶有似于羌”[14]1265。因此氐族的婚俗中也应该有抢夺婚的现象,白马藏族自认为是氐族的后裔,目前学界对其族源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他们出自古代白马氐。这样,其婚俗中存有“猴子抢姑娘”的抢夺婚遗俗,也就在情理之中。比较而言,现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像纳西族、佤族、傈僳族、傣族、藏族、彝族、布依族、苗族、瑶族、土族、畲族、侗族、羌族、普米族、阿昌族还残存有“抢婚”的遗迹。对此,姜彬曾说:“在我国各地、各民族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掠夺婚姻的遗迹,虽然各地、各族的婚仪简繁不同,形式各别,但它们同是掠夺婚的一些残迹,恐怕是没有疑问的。”[15]17

的确,抢夺婚是普遍流行于北方民族中的婚姻习俗,白马藏族生活在羌族、藏族、彝族等少数民族聚居之地,这些民族的抢婚习俗与白马藏族的抢婚习俗是并行不悖的。白马藏族的抢婚习俗与其他民族的抢婚习俗有相同之处。白马藏族居住在藏彝走廊的北端西汉水——白龙江——白水江——夺博河流域,先秦时就属于秦地和氐羌地,秦人的婚俗习惯对他们的婚俗产生影响。同时,白马藏族周围的羌族、藏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抢夺婚”习俗也会对他们的婚俗存在多方面的影响。

从对白马藏族“猴玃抢婚”型故事的文本分析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白马藏族《猴子抢姑娘》即“猴玃抢婚”型故事,其实质是白马藏族原始图腾、自然信仰等民俗记忆和历史遗存的艺术呈现,也是白马藏族早期社会“抢夺婚”习俗文化的生动反映。可以说,白马藏族“猴玃抢婚”型故事是折射远古抢婚习俗的“活化石”,在我国不同的民族之间、不同地域之中,都有着相似的婚俗文化。《猴子抢姑娘》等“猴玃抢婚”型故事,是我国多半少数民族从母权制向父权制迈进过程中,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口传标本,其文学价值、史学价值和社会人文价值都不可估量。

[1] 叶德钧.猴娃娘型故事略论[J].民俗,1937,1(2).

[2] 舒燕.试论猿猴抢婚故事的起源[J].民间文学论坛,1992(1).

[3] 舒燕.论猿猴抢婚故事的演变[J].中国文化研究,1998(4).

[4] 王雅荣.“猴玃抢妇”故事渊源新探[J].民族文学研究,2005(1).

[5] 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

[6] 安德明.万物有灵与人兽分开:猿猴抢婚故事的文化史意义[J].民间文学研究,2001(1).

[7] 袁晓文,李锦.藏彝走廊东部边缘族群互动与发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8] 邱雷生,蒲向明.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故事卷[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

[9] 李志敏.全本周易:卷1[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2.

[10] 冯志阳.梁启超讲文化[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

[11] 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辞海:第10分册[M].北京: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1961.

[12] 吴小强.奏简日书集释[M].长沙:岳麓书社,2000.

[13] 张雯虹,孙文采.羌族婚俗浅议[J].社会科学战线,2011(5).

[14] (晋)陈寿.三国志全译[M].吴顺东,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15]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上海分会.民间文艺集刊:第2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责任编辑 陈红娟)

On the Story of "Monkey Snatching"and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 in Baima Tibetan—With the Center of "The Monkey Snatching Girls"in Baima Tibetan

YANGJun,PUXiangming

(SchoolofLiteratureandHistory,LongnanNormalHigherJuniorCollege,Chengxian,Gansu,742500,China)

"The Monkey Snatching" is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folk stories "Heterogeneous Marriage" in Chinese literature,which originates from Baima Tibetan,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its ethnic origin and totem worship.The existing story "The Monkey Snatching Girls" was oral culture "specimen",which has retained many kinds of culture relics in the contents such as the primitive totem of Baima Tibetan and the ethnic memory of natural religion.The story "The Monkey Snatching Girl" reflects the early social existence of the "Snatching Marriag" custom and heterogeneous phenomenon of marriage,which not only becomes a "living fossil" of the ancient marriage snatching custom,but also turns into an important witness for the interaction and mutual penetration of marriage culture between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Baima Tibetan;"Monkey Snatching";totemism worship;folk-memory;"Snatching Girls" marriage

2015-04-02

杨军,男,甘肃徽县人,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民间文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XZW023);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1128A-01);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项目(2014LSSK02008)。

I207.41

A

1008-5645(2015)05-0080-05

猜你喜欢
白马藏族猴子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一匹白马驮着你(组诗)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白马少年
男猴子和女猴子
淘气的猴子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猴子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