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研究

2015-02-20 07:29:48郑本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年8期
关键词:锥颅引流术脑组织

郑本平

(云南省楚雄州人民医院,云南楚雄675000)

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研究

郑本平

(云南省楚雄州人民医院,云南楚雄675000)

目的 探析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治疗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总恢复率80%,对照组是75%,无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20%)的致残率略高于对照组(10%),而对照组患者(22.5%)的致死率略高于观察组(7.5%),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够在短时间内降低患者颅内压,清除患者血肿,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致死率,临床疗效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

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

高血压脑出血[1]指的是非外伤状态下,高血压患者的静脉、脑内动脉、毛细血管等出现自发性破裂,导致脑实质出血的出现。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阶段,高血压患病率急剧增加,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不仅患者恢复较慢,而且致死致残率较高,对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成为我国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方法多种,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2]应用到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中,获取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随机抽选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实施两种不同治疗方法,以探讨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现将探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研究对象是我院于2011年1月-2014年12月治疗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存在高血压病史、神经功能损伤、意识障碍等,均通过磁共振、脑CT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中男患者33例,女患者7例,患者年龄最大是69岁,最小是25岁,平均是(52.5±4.5)岁,发病时间是2-11h,平均是(4.5±1.2)h;观察组中男患者29例,女患者11例,患者年龄跨度是22-72岁,平均是(55.1±2.9)岁,发病时间是1-12h,平均是(3.6±2.4)h,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备可比性。80例患者均享有知情权,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 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选择局麻或者是全麻,弧切口去骨瓣减压的使用频率较高,将患者蛛网膜、硬脑膜等切开,寻找血肿部位,但主治医生在切开皮层操作中,需尽量避开患者功能区,保证血肿清除的彻底性,医务人员需在患者血肿位置放置好引流管,并对脑膜缝合,若患者情况允许的话,可在进行复位手术的同时,将减压骨瓣去除;观察组实施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利用CT扫描确定患者血肿位置,并做好标记以进行穿刺,穿刺前,须做好常规准备,例如剃发、消毒、备皮以及铺巾等,患者穿刺点需进行局麻,再进行穿刺,待穿刺成功后,可拔出针芯,并将引流管置入,以用于污血抽出。术后患者需进行头颅CT复查,若患者血肿残留较多,需给予患者尿激酶稀释液,剂量为3-4万/U,利用引流管注入患者颅内血肿部位,并进行夹管,时间为1h,后放开引流,医务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复查情况,重复使用尿激酶进行清洗,等血肿残余量低于5ml后方可停止。术后均需注意对两组患者颅内压与血压的控制,给予抗生素,以防止感染的发生,并尽早进行康复训练。

1.3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3.0软件统计处理数据资料,计量数据表示以(±s)进行,完成t检验,计数数据检验通过χ2完成,P<0.05表示两组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探究过程中,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平均是(0.6±0.2)h,对照组是(4.6±1.8)h,差异性显著(P< 0.05)。在术后1-3年的术后随访中,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致残率略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患者的致死率略高于观察组,差异性显著(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n(%)]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具备致死致残率高、发病急等特点,在紧急抢救后,多数患者会出现严重后遗症[3]。高血压患者并发脑出血后,会导致血肿附近的脑组织出现水肿现象,不仅直接破坏脑出血区域的脑组织,而且还压迫其周围的脑组织移动,周围脑组织在压迫情况下,局部微血管梗阻、痉挛[4-5]的发生率较高,在血肿分解产物的作用下,血肿附近脑组织从近到远依次出现出血、水肿、坏死等现象。

现阶段,我国高血压脑出血尚未有特效药物与治疗方法,不管是手术治疗,还是内科保守治疗均需对血肿压迫脑组织进行解除,以减轻患者脑组织神经功能受到的损伤,但治疗方法会影响患者的康复与预后。内科保守治疗不会产生新创伤,只需考虑患者原发性与继发性疾病[6]的治疗,在脑出血量少的临床治疗中较为适用,患者意识受到的影响较为轻微;脑出血量较大、病情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选择保守治疗,临床疗效不佳,且会大大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因此需选择手术治疗。

我国在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治疗中多选用开颅血肿清除术与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进行治疗,其中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属于微创手术,不仅操作简便,使用方便,堵塞发生率较低,而且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无需打开患者颅骨,能够患者争取抢救时间,手术时间较短,临床疗效较为理想。脑出血量较大的患者,使用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进行治疗,能够短时间内降低患者颅内压,为患者后续的治疗争取足够的时间。但是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只能减轻患者的颅内压,止血效果不还,需给予患者止血药物,未对出血创伤进行修复,大大增加患者再出血的几率;开颅血肿清除术能够彻底清除患者血肿,能够修补出血创伤,且止血更安全、可靠,降低血肿影响其附近的脑组织,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但是对患者造成极大的手术创伤,延长患者的术后康复时间,增加经济负担,大大增加术后感染发生率,增加患者的死亡率,极大的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7]。

在本次探究过程中,笔者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使用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总恢复率80%,对照组是75%,无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20%)的致残率略高于对照组(10%),而致死率(7.5%)反而略低于对照组患者(22.5%),差异性显著(P<0.05)。与蒋逢春[8]等人的探究结果相差不大。

综上所述,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而且患者术后的恢复率较好,大大降低患者的致死率,清除患者的颅内血肿,减轻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受到的压力,快速降低患者的颅内高压,临床疗效较好,安全、可靠,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备非常重要的意义,可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1] 颜杰浩,于长久,王莉等.高血压脑出血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对比研究 [J].广东医学,2011,32(20):2680-2682.

[2] 师冬晓,白润爱.锥颅液化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5):4534-4535.

[3] 毕向锋,唐宝苍,高春香等.不同时间点额部入路锥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常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09,38(21):995-997.

[4] 杜海,丁伟,吴晓东等.锥颅血肿抽吸并侧脑室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60例[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8):815-816.

[5] 李霖,谢向军.锥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0,29(27):92-92.

[6] 赵玉泊.锥颅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0例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106-107.

[7] 田玉凤.锥颅抽吸引流术治疗5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0,07(36):164-165.

[8] 蒋逢春.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方式的临床探讨[J].黑龙江医学,2011,35(3):214-216.

郑本平,1965年生,男,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外科临床方面的工作。

猜你喜欢
锥颅引流术脑组织
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的手术治疗
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观察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中成药(2017年6期)2017-06-13 07:30:35
高血压脑出血锥颅穿刺外引流术方面的治疗体会
哈尔滨医药(2016年3期)2016-12-01 03:58:29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DNA双加氧酶TET2在老年痴呆动物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氧化应激中神经元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