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善春 江 峰
(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福建三明366000)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质量控制分析
池善春 江 峰
(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福建三明366000)
从专业化角度出发,血液学检查在现阶段临床检验工作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在患者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观察当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在质量上的控制管理主要是为了使血液检验处在良好的控制管理状态,保证检验结果可以达到较好的准确度,从而获得更为可信的诊断依据。临床上的血细胞形态学包括骨髓与外周血细胞形态两个组成部分,其检验质量水平的高低,是血液病检查诊断的关键。本文就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质量控制开展详细论述。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质量控制
现阶段,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属于血液病检查诊断以及常规血液学检查的项目之一,是最基本的实用检查方法。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质量方面的高低是血液病预防、检查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预后检查诊断的关键。目前,随着血液分析仪的不断普及,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工作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检验环节中的涂片镜检,此外,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有着较强的主观性,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在丰富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1.1 各个医院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中的设置不统一
大部分医院都是由检验科的临检室负责血液以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只有少数的三级及以上医院的检验科设置有专门的实验室,例如止凝血实验室以及骨髓细胞室等。还有部分医院设置有专门的研究所,比如血液研究所,由医院的血液科统一管理,通常情况下不会参加检验学会、检验中心的学术活动以及质量控制管理活动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检验质量的统一管理造成了不利影响。
1.2 过分依赖专业仪器设备的检测结果
目前,随着先进血液分析仪的不断普及,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工作人员越来越依赖专业仪器设备的检测结果,而逐渐忽视了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形态学检验,不重视显微镜下的人工复检,导致漏检现象、漏诊现象以及误诊现象等较多[1]。
1.3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人员的专业化知识掌握程度不够
部分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工作人员在专业化知识面上相对狭窄,临床以及实验室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沟通,医院的临床医师缺乏必要的实验室知识、检验技能以及细胞形态学的基础知识。血细胞形态学的检验仅仅是依赖于实验室的检查报告结果。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在血液病知识、检查诊断以及鉴别能力方面不够,经常会出现最终报告不准确的情况。
2.1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具有非产强的个体主观性、其实验室检验存在着差异性以及最终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差与重复性,目前对于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质量上的评价还不能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主要在于检验工作人员的自我控制管理,也可以称之为室内控制[2]。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管理贯穿在标本的采集、标本制作以及报告发布的全过程中,这就要求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工作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临床与血液学知识,并严格依据血细胞形态学的标准进行检查诊断。从标本质量控制管理角度出发,因为患者血液以及骨髓中的有核细胞在形态大小与比重等的生物活性和制片技术的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导致其分布很不均,严重影响到制片的质量。因此,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标本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中,要高度重视采集标本的质量控制、制片的质量控制以及染色环节的质量控制。
2.2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中标本的采集与制片
近年来,随着血细胞分析仪的日益普及,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压力,但是也非常容易导致漏诊以及误诊,特别是三分类,若没有异常信息的有效提示而发现了异常结果,则必须要进行涂片镜检。部分血液病需进行血片以及骨髓片的同时检查,比如慢性的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及传染性的淋巴细胞增多症,其实两者的外周血涂片是非常相似的,患者的骨髓涂片检查显示慢性的淋巴细胞会明显增高,甚至能够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然而传染性的淋巴细胞增多症仅仅是稍有升高。还有一部分血液病的骨髓不容易确定,但是患者的外周血涂片是比较容易定型的。例如传染性的单核细胞增多症在患者的外周血涂片中能够发现较多的异型淋巴细胞。部分血液疾病的血常规在变化上不明显,然而骨髓内部却会有非常大的改变,比如多发性的骨髓瘤、尼曼匹克以及高雪氏等。对于贫血患者,能够利用观察患者的MCV值来初步诊断患者的贫血类型,通常情况下,若患者的MCV数值大于100,则是巨细胞性的贫血以及网织红细胞的增多症,若患者的MCV数值在85-92之间,则是再生障碍性的贫血、急性失血、慢性病以及溶血性贫血等,若患者的MCV数值小于80,则是缺铁性贫血以及地中海贫血等[3]。对于出现间断性发热的患者来说,不仅要观察患者的白细胞变化情况,还应该详细观察患者涂片中有没有寄生虫。患者骨髓采集的时间尽量选择在患者治疗之前,比如巨幼贫血的患者,因为患者缺乏叶酸以及维生素B12,在患者服药治疗之后,骨髓内部的细胞会产生一定的改变,不利于诊断。在标本采集中,应该严格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以及实际状况,科学选择合适的部位,成年人与较大儿童的标本选择,应首选髂后,其次是患者的髂前,通常情况下不选择胸骨。患者穿刺部位存在的差异性以及骨髓造血组织上的分布不均性,使得患者同一部位的不同次穿刺或者是不同部位在同一时间内的穿刺结果具有差异性,尽管是患者同一部位的髂骨也存在灶性增生的现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经常会遇见疑为再障患者,应多部位骨穿。此外,玻片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清洁处理,确保没有油渍,尽量接近中性。科学选择优质的推片,在每次使用的时候,应洁净推片,防止推片粘有其他患者的成分而造成标本的污染。
2.3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室间质量控制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室间质量控制与临床上的血液质量控制以及生化质量控制管理相比较存在着差异性,血液质量控制以及生化质量控制管理能够通过一定的质量控制液,在固定的仪器设备上进行检测,比较容易得到相对客观的室间质量评价。但是血细胞形态的检验不可以利用控制液来实施室间质量评价,而主要是利用上级单位的制片以及摄制彩图进行质量评价。比如一细胞在原发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以及原发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之间存在异议,不能准确判断,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清楚了解各自独有的特点。通常情况下,原发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比原发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体积大,其外形也是不规则的,有着轻度折叠,而且染色质的形态细如网状。在颜色上也存在不同,原粒颜色是天蓝色以及透明状,而原单是灰蓝色以及毛玻璃样,通过以上特征可以有效确定,取得较好的检验效果。
2.4 加强与临床医学之间的联系
从某种程度上讲,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工作与临床医学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实际检验过程中,不仅要依靠检验结果,还要结合患者的阳性体征情况、临床表现以及其他的检查结果等,从而得出准确的检验报告。
总而言之,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是一项专业性相对较强的工作。在质量控制工作中,需要加强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管理、室间质量控制管理、标准采集与制片管理以及增强与临床医学之间的联系等,从根本上提升其质量控制水平。
[1] 李东旭.血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 (11):234-235.
[2] 张波,黄敏.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儿科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意义[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1):72.
[3] 张龙.临床检验工作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必要性分析[J].医学信息,2015,(9):270-27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