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中的学术担当与学科发展——第六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负责人联席会议综述

2015-02-20 08:06王思亓王航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民族学人类学一带

王思亓,王航

(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 陕西咸阳 712082)

“一带一路”中的学术担当与学科发展——第六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负责人联席会议综述

王思亓,王航

(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陕西咸阳712082)

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主办,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与国家民委“西藏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研究”基地承办的第六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负责人联席会议,于2015年10月31日在西藏民族大学成功举办。本届会议共有来自国家民委、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五十多家单位的六十多位领导、专家学者参与。

开幕式上,国家民委研究室副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秘书长张谋向大会通报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成立以来,年会、学科负责人联席会议、中青年骨干研讨班这三大平台的总体发展情况,同时提出研究会将立足于四个定位:即学界同仁的联络员、学科建设的助推器、服务学术的智囊团、国内交流的领头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授赵杰提出,“一带一路”是我国的重大战略,与改革开放、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中央强调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国际影响力,造福沿线各地区、各国家的人民和民族,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形势,也是对人类学、民族学专家学者的极大激励。在这样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时代,如何把学科建设好,把学术研究做好,是此次大会的主题。

围绕“人类学民族学在‘一带一路’中的担当与使命”这一会议主题,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维度做了深入研讨。

复旦大学纳日碧力戈教授认为人类学是一门地天相通的学问,应当在国际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周边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人类学担当”为题,富有创见地提出人类学民族学的五个担当:其一,宣传人类学常识;其二,研究中要在重视有形的同时重视无形,即思想、价值观、感情、尊严等方面的美美与共;其三,同情弱者,扶助底层,弘扬正义,爱护美德;其四,以民族学人类学的知识推动各级领导安装跨国民情传感器和跨国民需传感器,实行地天通的善治和良治;其五,推动和而不同,以协商和礼让建立跨国重叠共识。

贵州民族大学副校长杨昌儒教授以“精神-价值-使命”为题,阐述了“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人类学民族学的责任与担当。他认为,当前背景下,无论是在国家层面、区域层面还是社会层面,都越来越彰显人类学民族学的重要性,如何用学科理论解决好“一带一路”战略下国家的区域、社会问题,便是时代赋予民族学学科的学术使命。针对当前用GDP衡量贫困与否的做法,杨昌儒教授认为:“人们的消费有物质消费,也有精神消费,而精神层面的消费是无法用GDP衡量的。我们要根据各民族的实际情况来推动其经济发展”。

中山大学张应强教授结合中山大学研究特点和海上丝绸之路,重点讨论了人类学在“一带一路”中的使命,认为人类学民族学理所当然要拓展研究视野,注重国家重大战略的需求,要上升到国家,上升到治国安邦的高度,为连路、连带的文化交流贡献自己的学术智慧。中国人民大学刘谦教授以中国援非医疗策略的转变为例,探讨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三种参与路径:即推动人类学经典命题的讨论,如身体观、宇宙观;加入更具时代性、普适性的热点问题的探讨;寻求多学科合作的机制。兰州大学徐黎丽教授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阐述了丝绸之路对西北边疆发展的影响,她认为,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国西北内部交流主干道和向西发展的必经之地,丝绸之路对西北区域发展的影响不能因为历史上国家政权对其重视程度减弱而忽视。并提出“中心在则西北盛”、“中心移则变边道”、“丝路通,西北兴,丝路断,边疆乱”等重要观点。

大连民族大学李鸿教授论述了“一带一路”建设与民族文化产业从传统型到创意型的嬗变,以期促进沿线民族地区区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并且提出人类学民族学在文化产业嬗变中的五个研究方向:深入揭示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特征、演化机制和发展模式;为提升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提供对策和建议;提出更有效地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和优秀文化遗产的解决方案;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民族地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在“一带一路”建设当中,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与周边国家文化产业的合作、交流,更好地借鉴国际经验。

此外,中南民族大学的许宪隆教授还列举了“一带一路”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人类学民族学所应该展开的研究内容。他指出,恶劣天气、自然压力高悬、偷盗抢劫猖獗、民族纷争不断、宗教派别林立是丝绸之路的负面清单,除了这些传统问题之外还有一些现实风险。面对这些问题,人类学民族学应该从以下方面研究:一.梳理边疆、民族、宗教及文化发展的演变历史;二.理清各利益、对立群体的复杂关系;三.放眼世界,扎根现实的研究方法,找出问题根源;四.把民族学的应用性研究做到最大发挥,并为经济与社会平稳发展进行理论上的构建。

人类学民族学要想实现自己的学术使命,真正在“一带一路”中有所为,前提是要在国内有其位,围绕“人类学民族学学科定位与学科发展”这一主题,与会专家也展开了广泛讨论。中央民族大学的张海洋教授提醒学者要认识到民族学发展的现实处境,认为民族学学科的建设不仅是我国智库建设的当务之急,也是我国民族领域知识生产链条上的短板,已经深刻影响到了我国的内政和外交,并从面临形势、政策话语、现实处境三个方面做了进一步阐释。针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张海洋教授特别强调了在生态、文化、政治,以及制度建设领域中的“交钥匙工程”,并提出两步走方针: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民族学领域观念、制度、政策的创新;回归制度的本源,回归共产党的高度,回归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优越性。广西民族大学徐杰舜教授特别呼吁将人类学上提升为一级学科,并强调:“‘一带一路’不是一个民族问题,也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有关世界、有关人类的大问题。‘一带一路’不是一般的战略,仅仅用民族学的理论来研究是不够的。”厦门大学石奕龙教授认为,无论从微观研究层面,还是与世界接轨层面,人类学比民族学在研究范围及影响力方面更为宽广,人类学应当成为一级学科。延边大学朴今海教授指出了延边大学目前面临地域的限制、学科与专业的结构不健全、师资队伍匮乏等现实困境,并提出走特色化发展道路、自觉发展、各学校协同发展的构想。

围绕人类学民族学学科定位、人类学民族学在“一带一路”中的构想与愿景、如何更好地发挥人类学民族学在国家和社会精细化治理中的作用等问题的分组讨论中,学者提出了命运共同体、文化共识等真知灼见,部分学者还提出加强民族文献研究、将古代文献翻译作为学术研究成果,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三科并立等重要观点。

闭幕式上,国家民委研究室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石玉钢引经据典,强调了人类学民族学学者应注意民族理论、民族关系、民族政策中似是而非的问题;将统一多民族国家作为我国的基本国情;应切实解决现实问题,共同携手,借“一带一路”,为实现民族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夏阳]

[校对陈鹏辉]

猜你喜欢
民族学人类学一带
历史民族学课程发凡
VR人类学影像:“在场”的实现与叙事的新变
民族学专业本科生教学管理项目调研与分析——基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专业本科生教学管理项目
伊莎白及其中国人类学、社会学考察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人类学:在行走中发现
方志学与民族学(上)
近代华牧徐松石“中国认同”的三重变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