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亚成教授辨证治疗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顽固性盗汗

2015-02-20 03:05章亚成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阳虚顽固性阴虚

周 玟,沈 群,章亚成*

(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京210023;2.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南京210029)

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MLPD)主要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恶性淋巴瘤(ML)、多发性骨髓瘤(MM)等,临床表现以淋巴细胞或组织恶性增殖、浸润、破坏为主要特征。夜间湿透性盗汗为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全身症状(“B”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章亚成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三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独特,疗效显著。兹举例介绍如下。

1 经典理论

盗汗作为证名,最早见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喜盗汗也”,以睡则汗出、醒则汗止为主要表现。近代名家王雨三所著《治病法轨》论:“盗汗者,汗从寐时而偷出也”,轻者仅在醒后觉局部或全身稍有汗出,重者入睡后不久即有大量汗液外出,甚则“闭目”汗出,汗出湿衣,犹如水洗,正如《医学正传·汗证篇》载:“盗汗者,寐中而通身如浴”。尤怡《金匮要略心典》:“阳不足者不能固,阴不足者不能守,是其人必善盗汗”,明确阐述了盗汗产生的机理。盗汗多见于阴虚证,阴虚则阳气相对偏亢,内热遂生,入睡时卫阳由表入里,肌表不固,内热加重,蒸津外泄而汗出。临床多见形体消羸,面色不华,发热,或潮热起伏,口干喜饮,手足心热,大便干结,舌红少津甚或中有裂纹,脉细数。治疗多投益气养阴或养阴清热之剂。

2 临床新知

历代医家多有“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之说,亦有不循常道者。清初医家汪昂所著《医方集解》当归六黄汤条下罗列盗汗的病因病机说:“凡伤风、伤湿、中暑、风温、柔痉、气虚、血虚、脾虚、胃热、亡阳……产褥等证,皆能令人出汗”,已经注意到盗汗病机的复杂性。临床拓展思维,往往能越出篱障,另辟蹊径。迟伟等[1]提出盗汗不尽是阴虚内热所致,也有阳虚盗汗之说,见解独到。沈耿杨等[2]认为运用郑钦安扶阳法治疗盗汗“宗其万病之分阴阳”,万病总“在先天立极之元阴元阳上探求盈虚消长”的思想,对临床有所裨益。王波[3]运用温补肾阳法治疗中老年顽固性盗汗患者,获效满意。强智勇[4]总结名老中医沙宝瑜用药经验,主张在健脾益气、调和荣卫基础上佐以敛汗之品,后期予以健脾固本,方保无虞。管利民[5]认为盗汗证单纯属阳虚或阴虚虽有但不占多数,十之六七为气阴两虚所致。蒋燕[6]认为盗汗并非皆属阴虚,还可由气虚、阳虚、阳热内盛、风劳、血虚、湿热、瘀热等因素引起。王志强[7]总结庞国民教授辨治盗汗经验,认为盗汗仍应辨清虚实,虚证当根据证候不同而治以益气养阴、调和营卫;实证当清肝泄热、化湿和营;虚实夹杂者,应虚实兼顾。褚忠毅等[8]认为盗汗辨证明确有湿热和瘀血者,则分别予祛邪清利湿热和活血化瘀等治疗;无明显阴虚、阳虚之证者,则主要从阴阳失调、营卫不和立论。杨秀炜等[9]认为盗汗多有阴虚火旺夹瘀血的病机特点。

3 辨治新悟

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的病因多责之“虚、痰、瘀”,“痰瘀互结”为本病邪实之特征,但也需详察四诊所见,辨清病因病机及邪正关系;同时不忘根据患者病程长短、治疗过程等因素理解病机转化,循病之因,知其何犯,对证施药。章师认为,血液病病机错杂,难以归一,亦非简单补偏救弊,一法一方所能收功。故在血液病的治疗上重视调和,用药强调平和。MLPD的治疗在于使原本失衡的阴阳气血重新恢复动态平衡,患者表现出的顽固性盗汗也可理解为相同病因病机所生,应同样以“和法”为基本治疗原则。“和法”可归纳为治疗上注重“和”的理念,对于MLPD且顽固性盗汗的用药,强调在辨证的基础上使用较平和的药物以纠其偏,如对于营卫不和之证,选用桂枝配白芍,一散一收,调和营卫;对于血瘀之证,切不可盲目选用攻利破瘀之品免伤正气,而以和血为上;对于邪热之证,不可过用寒凉之品伤及阳气,而应透热固表,佐以清热,选药以药性平和为先。

4 病案举例

李某,男,70岁,2014年5月22日初诊。患者于2001年12月体检发现白细胞升高(39.3×109/L),2003年11月经骨髓和白血病免疫分型确诊为CLL。曾在外院予IFNα及瘤可然治疗。近3月来疾病进展,反复顽固性盗汗,甚则湿透枕巾,夜寐难安,多方求医无效,遂来我院就诊。刻下:倦怠乏力,有低热,夜间盗汗明显,以肩颈处为甚,平素多忧虑,喜叹息,食纳偏少,口渴欲饮,饮入不多,二便尚调。舌淡苔厚腻,脉细弦。据症辨证为脾虚肝郁证,治拟疏肝健脾化浊为法,方拟柴胡疏肝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醋柴胡 10 g,炒白芍 15 g,牡丹皮 10 g,党参 15 g,茯苓15 g,炒薏苡仁15 g,焦白术 15 g,炙黄芪 20 g,川百合20 g,白薇 12 g,山药 15 g,红景天 20 g,佩兰叶 12 g。5月29日2诊:前方进4剂后,热退,饭量亦增,患者仍有乏力困倦,夜间盗汗次数减少,二便尚调,另诉有耳背,脑鸣,脑内如有虫蛀鸣响,舌质无变,腻苔稍祛,脉仍偏弦,较前有力。守原方出入,加重升清化浊之力:减白薇12 g,加炙升麻5 g,葛根12 g。6月5日3诊:自觉头目清利,稍有乏力,夜间盗汗不显,食纳可,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细。守方出入,加重益气补虚之品:减柴胡10 g,加仙鹤草30 g,改炙黄芪30 g。6月12日4诊:自觉精神振,夜间盗汗全无,食纳可,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缓。效不更方,更进14剂,再依据本病,循标本并治之法,随访至今,未再有盗汗之恙。

按:患者平素多忧虑,喜叹息,食纳偏少,辨证为脾虚肝郁证,木郁土壅,脾运失司,湿浊内生,《湿热经纬》曰“热兼湿者必有浊苔”,湿热阻隔经络,故见口渴、下肢困重。肝郁不疏,加之湿浊内生,阻遏气机,郁而生热,热迫汗出。结合本病病机,痰浊内生、痰瘀互结也可致肝气不疏、脾运失司。遂拟疏肝健脾化浊为法,方中柴胡、白芍、牡丹皮入肝经以柔肝疏肝;茯苓、白术、山药、佩兰健脾利湿;百合、白薇清火养阴;党参、红景天、黄芪益气扶正。诸药合用,使肝气得疏,脾土得固,标本兼顾,收效显著。

5 结语

章师认为,MLPD且顽固性盗汗应以“和法”为基本治疗原则,强调在辨证的基础上使用较平和的药物以纠其偏。即为用药和缓,不偏不倚;平补轻攻,不峻不烈;调和平衡,数法并用;相反相成,调整功能;纠正其偏,以平为期[10]。据此临证,每每应手。

[1]迟伟,林榕,都荣.盗汗不尽属阴虚[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135-136.

[2]沈耿杨,黎同明.郑钦安扶阳思想对盗汗症治疗的启示[J].四川中医,2012,30(2):48-49.

[3]王波.温补肾阳治盗汗[J].山东中医杂志,2002,21(12):755-755.

[4]强智勇.沙宝瑜运用健脾益气法治疗盗汗经验[J].江西中医药,2011,42(9):17-18.

[5]管利民.盗汗论治浅析[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11):825-826.

[6]蒋燕.自汗、盗汗辨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9):5-6.

[7]王志强.庞国明教授辨治盗汗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11):1814-1815.

[8]褚忠毅,陶晓莉.自汗与盗汗的临证浅析[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7):526.

[9]杨秀炜,王守永.盗汗治验举隅[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1):91-92.

[10]章亚成.浅述和血法及其在血证中的应用[J].江苏中医药,2007,39(11):71-73.

猜你喜欢
阳虚顽固性阴虚
阳虚质备孕女性针灸调体的古代文献研究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手脚心发烫未必都是阴虚火旺
内服外敷,治愈新生儿顽固性呕吐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阳虚血淤型冠心病的有效性分析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托伐普坦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效果观察
介入断流术在顽固性鼻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中风防治灵1号为主治疗阴虚风动型脑梗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