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丹
(安徽建筑大学 艺术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22)
传统手作与当代设计的融汇
刘雪丹
(安徽建筑大学 艺术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22)
摘要:当代设计不断的从传统吸取养分和价值。如今,在设计领域,关于如何修复造物的人文内涵和生态价值、以及恢复人与造物之间的本质缔连,成为当代设计关注的重点和思考重心。提高对于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在现代化浪潮的涌动的当今环境中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传统手作;人文内涵;生态价值;当代设计;融汇
1传统手作与现代设计
传统手作与现代设计虽然分属两条不同的发展路线,但根本上来说有着同宗同源的本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都是物质生产的一种表现,与特定社会时期的科学技术水平密切相关;其次,这两者的审美意识、价值导向都与特定时期的政治、文化、艺术思潮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为关键的是,它们作为人类的日常使用具有以物化的劳动形态共同履行着服务大众的宗旨。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手工艺与当代设计分别都反应了所对应时期的意识形态、社会文化、及科技经济发展水平,而其发展不过是受生产方式与意识形态的影响而不断微调的结果,有其必然性和阶段性特征。
在多数人的意识中,现代设计是工业化机器生产的产物,是与传统生产方式直接对立的。殊不知,现代设计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与传统手作物的矛盾性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特定产物,并不是由现代设计本身的内在属性所导致。[1]现代设计可以说是在不断地认知传统手工艺和不断地扬弃20世纪以来的工艺美术理念中获得的,但是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之间是互为依存,互为价值的,是不能简单分隔来独立对待的。[2]当代社会已经对于传统手作的人文价值、生态审美等方面广泛认同,其物质特征能更清楚地反映出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正因为如此,传统手作才不再局限在造物艺术的框架之内,它的枝蔓已经延伸到民俗学、艺术学、文化人类等多个学科领域,使人们从文化的角度对其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这对于现代设计的当代性探索无疑是打开了一扇扩展思路之门。本文试图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社会人文的角度解析传统手工艺与当代设计的发展的背景及其融汇发展的价值意义。
2传统手作与现代设计的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水平、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生产方式转换到现代生产的阶段性平衡被快速打破,传统的社会意识形态、行为模式等各个层面都受到了剧烈的影响,导致传统手作失去了原先所适宜的社会环境和生存土壤,其根本性连接被剔除,使得传统的手作用具与我们的现代生活越来越远离,而隐藏在传统手作中优良的人文脉络、思想精髓也随着传统生活方式的剥离,从我们现代的意识形态中慢慢淡化、甚至消失。反观现代设计,设计作品过分追求功能性的理性思维、构成式的色彩配比,往往使其产品充满了冷漠感,个体的经验和情感被机械和程序、分工和规则分散和瓦解了,在科学与理智面前、人的感性思维为理性思维所支配,它打破了各种不同文化的共生关系,缺乏独特的思路、见识和感受,造成了设计上的千篇一律。[3]不仅如此,现代设计产品的大量涌入,使得人们从以往手工艺时代对单个物体的考量转演变为对产品背后生产品牌的认同与判断,在品牌效应的影响下,其对符号性消费的欲求影响了人们对于物质的本质性需求判断,使得人与产品原生的本质缔连被切断,导致人与消费品之间的情感沟通变得麻木、冷淡。
传统手作与现代设计产品不同,手作物作为一种原发性的选择,在创造过程中主体人的思想意识往往参与和决定全过程,产品中凝集着大量的传统文化与手作记忆,不仅反映了生产技术的传承和发展,更呈现了地方文化的特质以及手工艺人的品格和内涵,充满了与人沟通的亲近感,同时手工产品传递出细腻质朴的人文乡土气息,能够唤起人们最本质、最原始的文化记忆和乡土文化的认同感与共鸣,这正是现代设计生产中所缺失的。传统手作中所蕴含的适用美、亲近感、人文内涵在当代社会显的弥足珍贵。
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的精神性需求不断攀升,人们不再满足千篇一律的现代设计,在此背景下,设计不断的从传统吸取养分和价值。在设计领域,关于如何修复造物的人文内涵和生态价值、以及恢复人与造物之间的本质缔连,成为当代设计关注和思考的重点。传统手作的造物思想、生态价值在当代社会受到重视与传承,当代设计不断的试图从传统中吸取人文价值,希望恢复设计作品的生态感官,以弥补设计产品中的情感缺失。如今,在各学科领域背景的交叉影响下,传统的手工技艺打破了其原有的局限性,在当代设计体系中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与运用,在不同的设计领域中焕发其新生的活力。
3传统手作应该与当代设计融汇
传统手作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与作为书籍文献传承的知识体系相区别,是一种综合了生产、生活、艺术审美的活态生活体系,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隐藏在传统手工艺中的人文内涵是当代设计所追求的,当代设计不断从传统造物中吸取价值与内涵,传统的人文意识与造物智慧在当代设计中受到重视与借鉴,但是尊重传统并非是重复古代,若是那样就会陷于停滞或带来倒退。[4]传统不是回溯点而是出发点。对于传统的简单回复不仅不能找到相宜的生存土壤,还会因为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割裂而失去活力,隐藏在传统造物之中的人文价值、生态观念、亲和性的审美才是于当代设计应当关注的着力点和出发点。如何让手作的造物智慧、生态价值在现代社会中活性传承,才是真正至关重要的,这直接影响到传统手工艺的当代可持续性及生态活力,深入传统的本质,才能促进现代设计与传统手作的深入融合。
4传统的解体与现代的重构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在东方人文语境中,总离不了山水情境。几千年来,山水的意境一直静默的伏藏在华夏民族的血脉之中,而要说起这山水之间对中华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植物,非竹莫属。竹子因其独特的姿态意蕴、高远清俊的气节而被文人士大夫所钟爱,北宋诗人苏轼曾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影婆裟,姿态入画,碧叶终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竹因秀丽的姿态使人着迷;中国古今庭院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篁扶窗,清气满院;竹子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中潜藏的深厚人文内涵更是被中华文化所珍视。而在民间生活中,对于竹子的智慧运用,也是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竹编,是我国最为传统的一门古老手工技艺。竹子因其极好的韧性、强度而被广泛用于编织工艺当中,随着几千年的发展,竹子的性能被深度开发,经由民间艺人的生活智慧创造设计,生产出无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竹质用品(图1,2)。在农业社会时期,竹质用品深入到传统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而且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身体的一部分。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会不断的体现出其浓重的生活气息和日用之美,在其不被人关注的朴素外表之下隐藏着深厚的人文价值和文化内涵。而在当代环境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用品的使用习惯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许多传统手作用具已经被现代的设计产品而取代,对于传统手作的直接套用显然已经不适应如今的生活方式,在当今的环境语素中只有将传统手作技艺与现代需求相宜的结合,才能使得传统手工艺在当代活性传承。
位于杭州新城区的海鲜舫(图3),则充分的将传统手作与当代设计融合在一起。与以往的海鲜楼有所不同,设计师打破传统空间构建的特点,将东方传统的竹编工艺引入其中,经过解体与重构,试图在一个密闭的空间中营造出一种生态的庭院感。在这里实设计师将传统手作的编织技艺提取出来,编织成为一种新的设计手法,由墙面伸展到顶面的编织,充满了流动感和通透性,使得室内空间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竹编的编织不仅脱离了现代装饰死板、直愣的感受,还将东方传统的人文气韵融入了空间之中,而手艺人自发性的创造发挥也给空间注入了生态价值与活力。
竹编翻转的一层顶面,成为二层空间的视觉区域,自由流动的结构美,在充满文化气息的空间烘托之下,表达出一种旷奥、轻幽、与古为新的通畅感,妙趣横生。设计师将传统的编织技艺与现代简洁的设计方式完美对接,编织流畅的结构形态,赋予空间穿透的流动感,将传统的人文意味,以和为美的精神内涵得以充分表达,促进了人与空间的情感沟通和精神缔联。传统的构筑技艺与现代设计的巧妙融合,创造出了现代空间设计的一种新兴活力。
5对传统手作文化的理解和超越
中国传统手作文化中丰富的原生智慧,不完全相同于西方思维中的科学逻辑的探讨,其深入主感世界的本源,在现代化社会浮躁的背景下,显得沉着而深刻、严肃而温柔,传统文化具有的深厚的人文价值,被当代社会所接收,被当代设计师大量的借鉴。
中国现代建筑大师冯纪忠,他的建筑一直以富有东方意蕴的传统元素进行设计,在将中国元素融入的基础上,引入东方的人文情感和手作营造,摆脱了西方单一的现代造型模式,探究现代与传统深入结合的可能性,试图在现代造型的基础上融入东方意境。位于方塔公园内的何陋轩(图4,5)是其关于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设计相融合的极致之作,向传统的空间营造发出挑战。当西方的几何质感遇到了东方的柔美线条,经设计师的精心布排,形成了令人惊奇的空间构造,同时又具有旷奥、轻幽的精神内涵,这是一种基于东方审美意识的创新与融合,反映了中国式的关于自然和人文相交流的哲学,他的作品看似轻逸,却疏而不散,正是这种玄奥的东方文化的抒发,赋予了作品神奇的魅力。
上海市松江城区方塔公园的改造规划是冯纪忠先生关于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实验性建筑杰作。何陋轩的设计充分的体现了冯纪忠对于东方建筑实验性的理解,柔性功能主义特色贯穿其中,设计师试图建构出一个极具东方气韵的现代型建筑,由3层交叠的青石基面、茅草竹构组合而成的何陋轩,融合了古松江的生态特征和文化风貌,将古松江传统民居的歇山顶形式汇入设计当中,从传统手作中获得灵感,一改以往的传统木构檐瓦的构筑习惯,把生态性构件引入设计元素当中,竹子、茅草、成为新的构建语言,给建筑注入了清新自然的生态感,构建出一种全新的建筑感觉,营造出一种理想的生态乡村情境,充分展现出文脉场所的精神体验。设计师与当地手工艺者共同的实验性营造之下,探讨发展出新的竹构形式。建筑经由竹子、茅草、木头生态性的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蕴含了大量传统的生态智慧与手作记忆,促进了人与物的情感交流,拉近了人与建筑的距离。与轩顶相呼应的3层方砖基面,依次翻转交叠,在光影的交融变幻之中,随附时空流转,交叠错落、相映成趣,触生意动之美。
设计师将传统的工艺智慧和传统的文化意蕴巧妙的融合对东方意动空间的探求与尝试开启了新的空间境界,给东方现代主义建筑类型提供了积具深度的参考案例和引导方向,是一次具有超越性的实践。给当代设计关于现代与传统的结合与融汇提供了广泛的思考与借鉴方向。他的创新打破了现代主义思想和中国古代建筑思想的形式束缚,探求东方意蕴空间与现代结合的新语境,冯纪忠将建筑的本土人文价值、审美情趣视为设计的核心,从东方传统文化意境与哲学关照中探求全新的建筑形式、装饰与空间意境。把传统审美意识中的美感经验提取出来,经过深刻的理解和实验,用以现代简洁的形式语言表现出来,将其含蓄的融入空间意味当中,力求促进人与设计之间的情感沟通和原生性的精神缔联。
6传统-现代的碰撞与融合
当代设计不断试图从传统的文化内涵、传统的手作技艺中吸取价值,然而在东方文化意境和西方现代性意识结合试验过程中,不断的呈现出东西方文化的消解与对抗,在当代设计中关于如何实现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适度融合成为当代社会讨论的热题。
建筑设计师王澍立足于传统与现代之间,跨过时间间隔,探求当代与传统之间的本质缔连,以开放性的视角着力关注建筑设计的生态性回归。消隐时空的隔阂,和不同时代之间的隔空对话。设计师打破了当代社会对现代性材料、表现形式的追求,传统的构建与记忆成为设计师的表述语言,将传统的营造技艺、装饰构件融入建筑之中,沟通古今,创造出了与古为新的现代建筑设计。
宁波博物馆是王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图6,7),设计充分的体现了王澍对传统文化和传统物质性的深刻理解,新乡土风格贯穿其中,建筑的设计灵感融合了宁波的地理特征和文化风貌,充分展现出文脉场所的精神体验。博物馆处于鳞次栉比的高楼之间,不卑不亢,气势雍容,与周边的现代建筑分庭抗礼,是一处对文脉传承该何去何从的反思之地。
设计师在东方文化意境和西方现代意识实验性结合过程中,分别将东西文化意识进行提取和淬炼,建筑传统“瓦爿墙”与现代“毛竹模板清水膜混凝土剪力墙”构成,将东方的人文气韵和西方的建筑特征融于一体,不仅没有造成东西方文化的消解与对抗,反而是促进了东西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设计师将宁波老城区拆迁改造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砖瓦汇聚到一起,保留在砖瓦中残存的古城记忆被汇聚在一起,集体透过一种传统的话语对现代化进程之弊端发出诘问,探讨关于现代生活情感,人文价值的迷失,这些充满了生活气息的质朴砖瓦,承载着弥足珍贵的岁月见证,唤起人们最本质、最原始的文化记忆和乡土文化的认同感,不断的唤醒隐藏在人们心中对于传统的追忆和人文情感的向往,使得建筑拥有了宁波历史的回忆与思考,与人之内心触发出最本质的缔联,使消失的“乡愁”得以复活。以中国传统的砌筑工艺而堆砌出现代几何形式的建筑立面,触发东方营造与西方建筑类型之间的碰撞与交汇;东方的文化意境、西方的现代意识与隐藏在一砖一瓦中物质语言,碰撞在一起,打破古今的时间隔阂,联通东西方文明意识,触发出跨越时空的语言对话。
7结语
在当今信息时代,东西文化之间的交流、相互吸收和融合,已成必然趋势。与此同时,文化多元化和寻求保存不同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特质的寻根意识,也在不断地增强。在今天的历史环境下,很有必要对当代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合理地吸收西方文化,如何正确地对待自己民族传统文化、人文价值走向等问题,都应加以深刻的历史反思。我们既不因融合而抛弃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质,也不因保存民族传统文化特质而拒绝交流和吸收。对于这两种时代的趋势,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应当在认识上和行动上有一种自觉。在现代化浪潮的涌动的当今环境中提高对于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
关于中国现代性本土特征的探索是多方面多层次交叉的,对于传统我们需要从根源上进行挖掘和再认识中,关于西方现代性的发展和科学人文思维的引入应该融于东方性的自我认识之上。在当前东南亚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中实践与探索,我们可以看到传统与现代之间互通的可能性,给予我们提供许多启发和借鉴。
总之,亚洲的设计开始走向现代化,应引起我们对于东方文化的历史反思,通过这种历史的反思,建立起我们对于东方文化的自觉、自尊和自信。让我们积极开发东方文化这座宝库,使东方智慧日进日新。呈现出崭新的时代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绵璐.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论集[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
2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3柳宗悦.工艺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柳宗悦.工艺之道[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handcraft and modern design
LIU Xuedan
(College of Art,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 hefei, 230022, china)
Abstract:Modern design continuously absorbs nutrition and value from tradition. Nowadays,in the design arena,it becomes the focus that how to repair humanistic connotation and ecological value of handcraft,and how to recover the intrinsic connection between human and handcraft. The self-consciousnes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becomes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the surge of morden waves.
Key words:tradtional handcraft; humanistic connotation; ecological value; modern design; integration
收稿日期:2015-05-21
作者简介:刘雪丹(1972-),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室内建筑环境设计。
DOI:10.11921/j.issn.2095-8382.20150620
中图分类号:TU411.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382(2015)06-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