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蓉
摘 要: 联络口译是口译的一种形式,其难度低于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应用范围广,在合作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独立学院是在申办高校的优势学科、特色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发展需求,一些独立学院开始转变办学方向,面向区域经济发展,打造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特色。
关键词: 联络口译 独立学院 应用型人才
独立学院是在申办高校的优势学科、特色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母体高校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方面雷同。由于发展需求,一些独立学院开始转变办学方向,面向区域经济发展打造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特色。本项目的研究基于独立学院的发展需求,深化转型发展,强化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国家实力的增强,吸引着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投资发展、设立办事处以便在中国开拓市场。联络口译和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联络口译在独立学院的应用,可为社会提供有专业背景的口译人才。
联络口译指的是与发言双方进行直接沟通(面对面或电话沟通等)以消除语言沟通障碍的双向或多向口译。口译可以分为交替口译、接续口译、同声传译、耳语口译、视阅译和手语口译六种。在重要、正式的场合,例如国与国之间政府首脑会谈、新闻发布会等,交替口译、同声传译使用的频率高。联络口译是口译中一种非正式的口译活动,范围包括联络、接待、陪同、参观、游览、购物等口译活动。尽管联络口译是世界上最早出现,也是使用范围最广泛的口译形式,但对联络口译的定位未能达成共识,各国对这一口译类型的称谓并不统一。例如,英国使用“公共服务口译”(public service interpreting),澳大利亚使用“三方口译”(three-cornered interpreting)或“对话口译”(dialogue interpreting),斯勘的纳维亚地区使用“联系口译”(contact interpreting),加拿大使用“社区口译”(community interpreting)或“文化口译”(cultural interpreting),还有些国家使用“陪同口译”(escort interpreting)、“临时口译”(ad hoc interpreting)等。使用最广泛的是“联络口译”和“社区口译”。虽然它们的称呼不一,但是它们的性质却是一样的。
1955年美国成立了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该学院前身为“蒙特雷外语学院”,当时主要着眼于通过语言及文化的研究增进国际间的了解及合作。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是世界上顶级三大高级翻译学院之一,另外两所高级翻译学院分别是巴黎高等翻译学院和英国纽斯卡尔大学翻译学院。
在英国,很早就已经有联络口译员的存在,例如法庭、法学院、公共服务机构等。1981年一位叫Iqbal Begum的旁遮普人(印度或巴基斯坦地区的)因被丈夫激怒,出于自身防卫杀了她的丈夫,当时在法庭里就出现了译员,由于译员对旁遮普文化不了解,该女子因谋杀丈夫罪名被判终身监禁。1985年该案件又重审,罪名无效。联络口译在英国发展的比较完善,为了规范联络口译职业,1994年提出通过专业公共口译服务资格认证(PSIs,Public Service Interpreters)才能成为联络口译员。同年,英国推广国家注册公共口译服务师(NRPSI, National Register of Public Service Interpreters),它的要求相对于前者更难,要求达到公共口译服务的标准,有400小时口译经验、 无犯罪史。
2012年10月31日,苏格兰赫瑞瓦特大学投资70万英镑建立了英国乃至欧洲最好的口译实验室。
国外研究口译的专家数不胜数。例如瑞士著名口译工作者让·艾赫贝尔在一次世界大战初期曾在爱丁堡大学任教,1917年首次担任翻译,在联合国等一百多个重要国际组织中从事口译工作。他用他五十年口译生涯的经验总结出版《口译须知》,从各个角度简明扼要地讲述口译工作的任务、口译工作者应遵循的原则、口译工作应注意的事项及应具备的条件。他的这本书已成为一线口译工作者进行口译工作的指导用书,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法国巴黎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巴黎释意理论创始人塞莱斯科维奇女士和该院教授莱达尔女士合作于2007年12月发表的《口译训练指南》提出,“认知补充”能解决联络口译中语言之外的其他问题。1997年11月1日至3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与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共同举办的国际翻译学术研讨会中,南京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许钧先生向塞莱斯科维奇女士提出,在她与勒代雷女士于1984年共同发表的《释意理论》中,针对释意理论的观点和意义作一概括性介绍。塞莱斯科维奇女士回答中有一句是这么说的:“翻译的任务是转达交际意义,而语言只是理解意义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若想正确理解意义,译者不仅仅要拥有语言知识,还应有足够的主题知识、百科知识,总之,需要有广泛的语言外的知识。”在塞莱斯科维奇女士的回答中,了解到口译除了语言知识之外,还需要广泛的语言外知识。
国内高校在为规范口译这一方面,开设MTI(翻译硕士)试点教学单位。2007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国务院批准的MTI试点教学单位共计15所,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西南大学、中南大学和中山大学。2009年6月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发文批准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等25所高校单位新增培养不同语种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国内口译研究的人员很多,例如著名的口译专家鲍刚于2011年出版《口译理论概述》,梅德明教授在2009年出版《口译进阶教程:通用交传》,詹成教授、王斌华教授、伍志伟教授在2010年出版《联络口译》教程,使联络口译学习与实践更规范化。另外,国内也出了数篇有关联络口译的硕、博,理论和实践性论文发表。
笔者看过大量关于联络口译相关的书籍、博士论文、国内外研究动态等。根据那些资料及笔者自身从事过联络口译工作的经验,称职的联络口译员除了要有扎实的语言文化功底外,还应做到灵活机动、随机应变,具有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北京市译协常务理事刘和平教授2005年在《口译理论与实践》中提出口译研究路径的跨学科趋势,目前将“联络口译”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开课的比较少。例如,在国外,英国的西敏斯特大学(Westminster University)和巴斯大学(Bath University)等。在国内,翻译硕士(MTI)的课程里涵盖联络口译内容,而没有单独开课。社会上,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只要会一点英语的人,都可以做联络口译员。其实,口译员的训练除了语言水平和口译技巧的掌握外,还要训练短期记忆力、信息处理能力与注意力分配、笔记方法、公共演讲技巧、数字转换方法、复述和综述能力、应急技巧等。在联络口译中,还要强调对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沟通协调能力和话语过程管理能力的考量。笔者所在院校是以工科为主的独立学院。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自控力相比弱,但是他们兴趣广泛,思维活跃,能力强,相比较传统的管理模式,他们更倾向于实践性很强的校园活动。联络口译实践性很强,其难度远远低于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独立学院的学生结合个人专业背景,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依据联络口译教材,有目的地开展听、说、读、写、译课程,课前给学生布置话题准备、术语搜集,每次安排三四小时的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不同口译类型中呈现出来的话语特点、类型有更深入的了解。此外,还要传授所学语言国家社会文化等国情知识,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比较能力,减少因文化差异导致在联络口译工作中的失误。课后让学生归纳、整理不同类型的术语库信息;规范认知领域的补充,加强训练。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结合后期的实践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系统的技能学习,以通过口译技能的初级资格认证为考察目标,为有机会进入更高端行业的技术人员工作做好前期准备。目前市场上人才济济,但专业化高端人才还是比较紧俏。联络口译在独立学院相关专业的推广应用,可以满足国内高新尖端技术的对外合作的口译人才的需求。
独立学院的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联络口译的社会实践性强,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不是单调乏味的理论性课程,经过实践训练,达到基本要求,在实践训练中体会学有所用,从而激发独立学院学生的职业兴趣,挖掘自身潜力,为多样化的口译市场需求培养更具专门化的口译人才创造条件。在就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应聘中,除了有熟练的本专业技能之外,还经过系统的联络口译培训,为他们在应聘中添彩。联络口译在独立学院相关专业的应用推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满足社会需求和提高就业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Brooke Townsley. Interpreting in the UK community:Some Reflections on Public Service Interpreting in the UK,Language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2007(7).
[2]Gile,Daniel.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口译训练的基本概念与模型)[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1.
[3]Munday,J.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6.
[4]Pochhacker,Franz. Introducing interpreting studies[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9.
[5]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1,301-310.
[6]达尼卡·塞莱斯科维奇.黄为忻,钱慧杰,译.口译技艺:即席口译与同声传译经验谈(Interpreting fo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Problems of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2:4.
[7]龚龙生.顺应论与口译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73.
[8]胡开宝.语料库翻译学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1-75.
[9]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10]联络口译的定义,http://baike.baidu.com/linkurl=zjl1GVDJ
PMWwdeIp6s6FFBqRjiFblrBt8Q_GUtIvwNhtHW0j0i0o66ifygr0w8xKqii1nwj3KsP4rfmPgy2Rpa.
[11]刘和平.口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20-40.
[12]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http://www.zhihu.com/question/32087841.
[13]穆雷,王斌华.国内口译研究的发展及研究走向——基于30年期刊论文著作和历届口译大会论文的分析[J].Chinese Translators Jouranl,2009年第四期,2009.
[14]让·艾赫贝尔.孙慧双,译.口译须知[M].北京:外语版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16-60.
[15]任文.联络口译过程中译员的主体性意识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320-321.
[16]塞莱斯科维奇M·勒代雷.闫素伟,邵伟,译.口译训练指南(Pedagogie raisonee de Iinterpretation)[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1.
[17]王斌华,伍志伟.联络口译(Liaison interpreting)[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18]许钧.翻译释意理论辨——与塞莱斯科维奇教授谈翻译[J].中国翻译,1998,(1):9-12.
[19]詹成.联络口译(Liaison interpret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