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摘 要: 改善对教师的评价工作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点之一。目前,关于学生评价教师的探索主要集中于大学阶段,基于一些因素的限制,中小学学生评价教师还未普遍实施,或局限于课堂教学评价。为此特探索一种新的教师评价方法——毕业生追踪评价法。
关键词: 中小学学生 教师评价方法 毕业生追踪评价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学校教育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而这两者都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中之重,这就使教师评价成为教育界备受关注的问题。“即使在非常具体的课堂背景下,也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在影响优秀学生的学习上,教师应扮演什么样的理想角色”[1],虽然从教师职业产生之日起,对其评价就已经产生,但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教育工作的复杂性,教师评价工作真正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还起步较晚。从20世纪中叶以来,正式的教师评价开始在西方发达国家产生,我国教师评价开始于60年代,直到80年代后才有比较正式的评价[2]。目前,我国教师评价已有一定的发展,但中小学教师评价工作相对于大学教师评价工作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本文着重对中小学教师评价工作进行探讨,并提出一种新的学生评价教师的方法——毕业生追踪评价法。
一、中小学教师评价现状及问题
1998年12月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颁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中《跨世纪园丁工程》强调了提高教师基本学历、加强在职教师职后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等工作,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骨干教师培训提出了明确要求;1999年6月,国务院举行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表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的推行,使教师评价工作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普遍实施。目前,中小学教师评价工作已走上规范化轨道,并形成了相应的制度与实施方案。然而根据有些学者的教师问卷调查与对校长重点访谈的结果分析发现目前中小学教师评价制度有以下主要特征:1.评价主体以校长为主;2.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主要评价内容;3.现行教师评价对教师专业发展关注较少;4.现行教师评价对教师关爱较少;5.教师喜欢与自己深入交谈后再做评价;6.教师评价影响教师的积极性,给教学工作带来不利影响[3]。结合现实,可以总结当前中小学教师评价工作的突出问题有以下几点。
1.评价主体的单一性
在教师日常工作中,需要与学生、家长、教研组、其他同行及学校领导打交道,为了完整全面地评价一位教师,真实反映其综合素质,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传统教师评价以他评为主,评价主体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这种评价把教师教育活动的实践者排除在评价活动之外,忽视教师的情感需要、特点,造成教师教学积极性下降,甚至出现敌对情绪[4]。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限制,如中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缺乏理性评价能力等,加之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与尊重,使学生评价在教师评价工作中的缺失。然而,有些研究指出这种观念是错误的,高中学生评价教师是合理有效的[5]。
2.评价标准的刻板性
长期应试教育体制导致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一切以“分数先行”,体现在中小学教师评价中过分强调学生成绩。不少学校将学生成绩、升学率、合格率作为教师选聘、晋升、评奖等最重要的指标,不仅有悖于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宗旨,忽略学生多样性发展的需求,还使教师评价走上歧途,失去最初意义。这样畸形的评价指标忽略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及师生关系等一系列重要内容,容易挫伤教师教书育人的热情,产生职业倦怠。
3.评价目的的功利性
教师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能;二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但是,目前我国教师评价关注更多的是提高教学效能,这是因为当前社会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学校的生存方式和发展前提就是不断提高分数和升学率[6]。评价目的作为评价活动的指导思想,贯穿评价活动的全过程,如果指导思想出现偏差,就不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同样不能发挥教师评价的真正作用。
4.评价结果的失效性
学校对评价结果的使用频率最高依次为:评优评奖金的依据、指导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教师职务评定或认识调整的依据,最后才是确定教师参加培训的需要。而这些目标是否能实现,则是另外一个问题。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当前中小学学校大多只是简单地将评价结果张榜公布或者只告诉教师本人,无视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和教师对评价结果的反馈,很少组织专业小组诊断和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由此看来,当前中小学对评价结果的利用效率还比较低,需要继续深挖其用途以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7]。
5.评价方法的简单化
调查显示,当前中小学学校教师评价主要是总结性评价,更多作为奖惩依据,很少使用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反映出当前中小学教师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每学期结束时的一项例行工作,还没有做到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此外,过分强调量化是当前评价方法有失偏颇之处,为了使评价结果的效用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应该适当结合质性评价,给予教师更多帮助与指导。
二、学生评价在中小学教师评价中的意义与困境
针对以上分析结果,本文着重从评价主体角度阐述学生在教师评价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中小学教师评价工作中实施的困难因素。学生作为教师评价主体近年来深受关注,其被广为接受的原因在于学生是教师教学的最直接见证者和教育效果的体现者,对教学有最广泛深刻和最直观的感受。同时,教师作为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忠实于服务对象”是教师的专业特征和原则,而学生作为相对而言的“顾客”,理应有“挑剔”或评论的发言权[8]。因此,学生做出的描述评价作为第一手资料具有高度真实性、可靠性和全面性。
除此之外,学生评价教师对师生双方都具有积极意义。学生可以在评价教师的过程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体会其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提高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教师可以通过倾听学生了解自身不足以努力弥补,或发现自己闪光点提升自信心与教学热情,由于学生对课堂教学有直观而全面的了解,对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由此可见,让学生参与教师评价既具有理论意义,又蕴含现实意义,应该在每个教育阶段大力推广。由于中小学生的特殊性,不少人对参与教师评价的意义及作用产生怀疑。学者赵德成将反对者的声音归结为以下方面:中小学生的评价意见未必客观、准确;学生评教工具的诊断意义是有限的;学生评教并未有效促进教师改进工作;将学生评教结果与某些高利害决策联系起来有失公平[9]。可以看出,第一点是导致第二、三两点的重要因素,第四点则涉及评价结果的使用情况,不属于本文讨论的范围。针对第一点限制因素,本文试图从评价方法角度对传统意义上的中小学生评价教师方法有所创新和补充,即评价中小学教师的学生不仅是目前的在校中小学生,还包括大学生,甚至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毕业生追踪评价法。
三、毕业生追踪评价法
1.基本含义
毕业生追踪评价法是相对于现行学生评教方法而言的,它的评价主体不是正在中小学接受教育的中小学生,而是已经从中小学毕业的人,他们可以是大学生、研究生,甚至是已经参加工作的成人。由于评价主体的变化,它的评价指标和中小学生评教内容有所不同,不再过分注重描述性评价,即不力求了解一些教学细节,而是更强调对教师的整体评价,尤其是师生关系、教学能力及风格和教师的人格品行。实施这种评价方法的目的不再是简单地进行奖惩,而是更注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及人格完善。
综上所述,毕业生追踪评价法是一种让毕业生回忆对以前中小学教师进行评价的方法,着重考察教师的道德操守、教学能力及风格及师生关系,从而实现发展性评价对促进教师自身完善的作用。毕业生追踪评价法可以作为中小学学生评价教师方法的一种补充,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新的发现与感悟。
2.优越性及局限性
毕业生追踪评价法与现行学生评教方法相比有以下优点。
(1)毕业生作为成年人,具有较成熟的心智、判断能力和评价能力,对教师工作性质与要求有充足的认识,能够理智客观地对教师进行评价。由于毕业生和教师已经没有利害关系,也能更公正公平地进行评价,不会因为担心影响自己的成绩或对个别科目的教师抱有偏见而进行虚假评价。此外,由于成年人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对教师工作中不足之处能够提出有益建议,对被评教师而言是值得思考的。
(2)毕业生通过回忆方式对教师做出的评价是整体性评价,因此其重点不是具体描述课堂教学、作业布置等详细情况,而是从回看高度对教师整个人物的教学评价。这样得出的结论多是关于教师教学能力及风格、人格素养和师生关系,或让毕业生感触颇深的一些事。教师对学生最深远的影响应该是教师的人格,而不是教师当时所教的书本知识。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书本知识会慢慢模糊甚至遗忘,而同时随着人生阅历的积累,教师优秀的人格会在学生脑海中越来越清晰、闪光。由此得到的评价结果对教师而言,不论是赞美多还是建议多,都是一份极具价值的成绩单,从这之中,教师可以看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收获学生的感恩,同时让教师认真反思自我。可以看出,从发展性评价标准衡量,这种方法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由于该方法得到的结果将不会与教师的晋升、调动等切身利益直接挂钩,更多的是给教师提供自我反思的机会,因此不会对教师造成压力和紧张感。同时,除了与毕业生没有利害冲突之外,这种方式往往能引起其兴趣,从而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下完成评价工作,而不是像以前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敷衍了事。与以往奖惩性评价让教师积极性降低,甚至有抵触情绪,让学生只用几分钟完成十几个选择题,却完全不明白评价的意义相比,该方法将会受到师生欢迎。
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时间久远,毕业生对某些教师的记忆可能相当模糊,因此不能做出准确的评价。此外,中小学组织该评价工作时联系相应毕业生存在一定困难,有时很难保证参评人数,这就对结果造成影响。最后,由于该评价注重质性描述,因此评价指标难以明确界定或者整齐划一,这些都是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3.相关注意事项
(1)正确对待毕业生追踪评价法的地位。应该明确毕业生追踪评价法不是对现行学生评教方法的否定,与此相反,它作为一种补充,开拓了一片新领域,目的是让学生评教更好地发挥应有之意,在校学生评教仍将是学生评教的主要方法,不能本末倒置。
(2)科学处理评价结果。当学校收到毕业生反馈的评价结果时,最后如何处理关系到整个评价工作的成效。首先要确保该评价结果不与教师晋升、调动、加薪等切身利益相关,更多的是给教师一个自我反省、自我评价的机会,营造轻松的氛围,减轻教师的压力。
(3)力求评价过程的简洁。虽然大多是质性评价,而不是简单的选项,需要评价者花费一定时间精力完成,但评价内容设置不能过于繁琐冗长,以免给评价者造成精神压力从而产生厌烦感。因为这种特殊的评价,需要在愉快的心情下得到最真实详尽的答案。
毕业生追踪评价法目前还只是一种理想想法,其有效性还需要经过实践检验才能得到最后证实。但它反映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精神,重视学生参与学校公共事务中的价值的思想,需要贯彻每一个教育活动中,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反思。
参考文献:
[1]Shinkfied,A.T. & Stufflebeam[D].Teacher evaluation:Guide to effective practice,Bost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5.
[2]蔡永红,黄天元.教师评价研究的缘起、问题及发展趋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30-136.
[3]杨传昌,蒋金魁.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制度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9(3):59-60.
[4]徐家勤.论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5):61-62.
[5]Aubrecht,J. D.,Hanna,G.S. & Hoyt,D.P.Acomparison of high school student ratings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with teacher self-ratings:Factor analytic and multrait-multimethod analyses,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1986,46(1):223-31.
[6]王忠荣.普通高中学生评价问题个案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4.
[7]侯定凯,万金雷.中小学教师评价现状的个案调查——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J].教师教育研究,2005(9):49-53.
[8]王斌林.教师评价方法及其适用主体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5(1):42-50.
[9]赵德成.中小学学生评教:支持还是反对[J].教育科学研究,2008(3):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