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特征与改造策略

2015-02-18 02:32刘可一
福建建筑 2015年2期
关键词:安泰福州历史

刘可一

(华侨大学建筑学院 福建厦门361021)

引 言

朱紫坊的改造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目前位于安泰河岸的朱紫坊一侧的各个重点建筑的搬迁工作已经完成,街区中也在陆续进行改造工作。此时对朱紫坊进行探讨是个良好的契机,借着实践工作的初期去寻找合理的改造和整治方法。文章的核心内容欲从公共空间这个概念入手,讨论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的公共空间蕴藏着何种特质,而其又具有哪些改造的潜质,以此使得改造能够提升街区的空间品质。

1 福州城区及朱紫坊历史街区概况

1.1 福州历史街区概况

福州是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乌山、于山、屏山、乌塔、白塔、三坊七巷、朱紫坊构成了“三山两塔两街区”的历史文化核心模式(见图1)。近年来,街区的保护修复和开发利用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突破,其中首当其冲的三坊七巷成为了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在历史街区的总体规划中,福州如今还将除三坊七巷、朱紫坊之外的上下杭、烟台山历史文化街区也纳入规划版图,以此为轴线,打造福州历史文化的新名片。

图1 朱紫坊地理区位 作者自绘

1.2 朱紫坊历史街区概况

(1)朱紫坊地理区位

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位于福州市区中心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东街口东南部,安泰河旁。东临法海路,西靠南街(八一七北路),南至圣庙路,北接津泰路,面积约16.86hm2。

朱紫坊历史街区毗邻三坊七巷-南后街历史街区,周边围绕商业业态,如八一七路南街上的商业店铺,电影院,大洋百货,东百大厦。也有公共行政机构、医疗机构与教育机构:福州第五中学,福州延安中学、福州法海小学,公安局、派出所,协和医院等。

在本次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范围内,从调研中发现,街区内以居住用地为主。研究用地情况对于公共空间的作用在于,各种性质、功能的空间对于公共空间的尺度和形态的形成具有较大的影响,例如朱紫坊核心保护区内的居住空间较大,而改造仍然保留大部分的居住功能,因此,居住群落中的节点空间也具有很大的改造潜力,具体的分布和特征将在下面的内容进行叙述。

从柱状图分析来看(见图2),朱紫坊的居住面积占比很大,相对的广场道路与绿化面积占比较少,即公共空间较为缺乏。文章在下面的章节探讨这个数据的缘由是公共空间的面积缺乏还是空间缺少有效的利用。

图2 用地比例柱状图 作者自绘,数据来源三坊七巷管理委员会

(2)朱紫坊的历史渊源

①文献记载下的朱紫坊

记录朱紫坊的历史文献很多,从几个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朱紫坊的历史发展是离不开文化渊源的,可以说朱紫坊就是福州文化的聚集地:

朱紫坊,地名新河,旧号“三桥”,朱通奉敏功之居。昆仲四人,皆登仕版。通奉享年九十余,子孙繁盛,朱紫盈门,乡人因以为名。

兴贤坊,在府学街中,旧名进德。宋政和间行舍法,改今名。

卿行坊,朱紫坊内。宋政和间,为陈祖武建,今废。

坦履坊,西通朱紫巷,今废。

水环束有九条,到任桥第一,安泰桥第二,九仙桥第三,洗马桥第四,虎策桥第五,沙合桥第六,万寿桥第七,江南桥第八,乌龙江第九。(卷三)

——正德《福州府志》摘录[明]张孟敬

城内之河,“萦回缭绕,与大江潮汐通,皆唐宋以来城壕故迹也......又西经福枝桥、新桥,二桥俱在朱紫坊,乾隆年间建。至安泰桥,古罗城利涉门也。宋宣和中,郡守陆藻建亭其上,旧有《重修津渠记》,掌书记陶岳撰,在利涉门。《闽都记》:亭废,碑亦不存。

——[清]林枫《榕城考古略》卷上

从兴贤坊、卿行坊、府学街这样的名称不难看出,朱紫坊历史与教育文化联系紧密,几座小桥横跨安泰河,显得十分精致有趣,此外,许多区内建筑的翻修文献能够看到群众等对朱紫坊的物质遗产珍惜与喜爱之情。①

②近代海军文化尤为盛名

朱紫坊最具特色的是其近代的海军文化,许多海军将领,海军名人都居住与此:如从船政学堂走出的数位海军将领——萨镇冰、方伯谦等就居住在朱紫坊街区。为中国近代化进程作出了卓越贡献。

(3)宗祠特征的街区文化

精神文化是居民生活的精神支柱,朱紫坊的宗祠文化延续历史悠久,祖宗意识浓厚的朱紫坊人每到节日都会祭祀祖先,家族团聚。家族精神凝聚在自家的宗祠建筑中,后代的生活与事迹都会被记录在祠堂里。朱紫坊古时候住着许多名门大户,祠堂建筑在朱紫坊中屡见不鲜,也由此形成了朱紫坊的宗祠文化特质。

1.3 公共空间在街区中的重要作用

(1)公共空间的概念界定

公共空间(public space)顾名思义是属于大众的空间,即是任何人都有权进入的空间。这样的空间既有其复杂的社会性,又有复杂却有单纯的功能性。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如今作为开放性的文化街区,其改造目的除了提升居民物质生活环境的品质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她的旅游经济价值,公共空间在其中就承载了居民和游客这两种不同性质的使用人群。

(2)历史街区中的公共空间

空间的定义离不开实体,可被感知的实体对空间的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空间和实体的相互作用正是建筑空间以及城市造型空间的本质所在②,当城市实体和虚体之间的空间关系是完整的且可以被感知时,城市空间网络就能成功地发挥作用,局部地段就能被包含在结构内并呈现出城市片区的特征。③因此,公共空间作为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中的一个重要场所,在本文里被认为是应该与其相联系的实体空间一同研究。

(3)朱紫坊历史街区的公共空间要素

历史街区中的公共空间应是两个方面的,谈及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公共空间要素,从宏观的角度来分,应有有物质文化载体与其之外的公有空间两个部分,其中物质文化载体在朱紫坊中体现为宗祠和庙宇两种,这其中有些是文保、历史建筑。而其他的公共空间主要集中在安泰河岸的朱紫坊、街区入口的开敞空间以及民居群落中的灰空间。然而,外部空间因为是作为“没有屋顶的建筑”考虑的,所以就必须由地面和墙壁这两个要素所限定。④

2 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的公共空间要素特征

2.1 物质文化与社区文化独具特色

(1)物质文化遗产

朱紫坊内建筑大体分为三类,文保建筑、历史建筑与风貌建筑: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共有文物保护单位5处3个点,其中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有2处,3个重点,分别是福州文庙,萨氏民居、芙蓉园。确定历史建筑14处,较为有名的有陈日章、何公敢、陈兆锵的故居,并且这些人的故居都属于明清时期的建筑。⑤风貌建筑虽没有以上两类建筑悠久的文化内涵、较好的建筑质量、丰富的古建筑价值,但对于整个历史文化街区,他们是有机的“血肉”,也集中体现出整个街区的历史风貌,且数量较大,是整个历史文化街区的基础。

这其中当属宗祠建筑的数量最多。朱紫坊伴随福州的悠久历史沿革,宗祠文化是福州城区聚集地,这里散落着多个庙宇、庭院、祠堂,皆为独门大户人家流传,达官显贵的宗族聚居特点鲜明:

福州孔庙:文庙亦称孔庙(见图3)。

福州文庙坐落在福州南门兜北侧之圣庙路,西邻八一七路。东侧原是府学,现为某单位宿舍。稍远处,东南为于山,西南为乌山。作为府一级文庙,民国时期,尚有闽县文庙和侯官文庙分列于东西两翼,凸显了福州文庙的尊崇。据乾隆《福州府志》记载:“太平兴国中(976~983),转运使杨克让始作孔子庙。”⑥

除此之外,还有著名的芙蓉园、董见龙先生祠,罗山曾公祠、陈北山祠、黄勉斋祠、陈氏家庙、紫霞黑化宫、朱紫达善境等祠堂庙宇建筑。总之朱紫坊的宗祠文化昌盛,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

(2)社区文化

传统的社区文化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种的邻里文化,另一种的祭祀祖先和供奉神灵的信仰。

朱紫坊历史街区原本就是传统居民区,且宗祠特点鲜明,也是福州府城的发祥地,所以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生活在一个地方,有些居民之间有血缘关系,有些从小一起长大,这种关系使得整个社区十分和谐。

小小的朱紫坊里的祠堂和庙宇众多,调研发现大大小小的宗祠和庙宇不下10个,重要的是,这些建筑都保留着旺盛的香火,庙宇前除了香火的延续外,还有社区的居民定期与不定期的捐献,并且在庙宇前的墙上镶了大理石功德碑,刻上捐款人的名字(见图4)。这种传统活动在城市中难能可贵。

他们对于社区文化的认同感很强,对社区的历史文化感情深厚,这种精神特质是维系社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正是公众意识促使公共物质空间的留存与发展。

图3 福州孔庙 作者拍摄

图4 社区文化活动 作者拍摄

2.2 “河坊桥”格局⑧特色

(1)视觉感受

视觉感受在文中定义为朱紫坊沿岸的建筑尺度、坊中的界面色彩和建筑细部。

朱紫坊核心保护区一侧的建筑都是两三层的低矮建筑,尺度感很好,但有些片段有不少违章搭建的木构建筑,电缆乱拉,杂乱不堪,整体色彩特征不明显。

图5 安泰河岸尺度D/H作者自绘

安泰河两岸的道路与建筑的D/H比值大约为2~3,D:H约为2时,能产生一种内聚、向心的空间,而不致产生排斥、离散的感觉,但这种内聚的感觉并不强烈(见图5)。⑦

图6 安泰河岸色彩取样 作者自绘

两岸的色彩整体感很强,笔者进入街区拍照并对色彩取样,从左图看出,色彩均在棕色和灰色之间过渡,传统色彩浓厚,其中植物为其点缀绿色(见图6)。

另外,朱紫坊一侧古建筑很多,有明清时期也有解放前的建筑,其斗拱、挑檐、砖拱窗(见图7)都记录了朱紫坊丰富的历史信息。

图7 河岸清代与解放前建筑作者拍摄

(2)触觉

朱紫坊中有许多明清时期和解放前的建筑,历史价值丰厚。独有的材料使得人们进入街区后所产生的触感的层次是丰富多样的。

(3)休闲功能

通过以上两个部分的讨论可以寻找出朱紫坊“河坊桥”格局中的休闲功能营造的潜力,统一的视觉元素营造了朱紫坊500多米的古色古香的休闲漫步空间,在现代城市中点缀了一分文艺的气息,河两岸的石板路,亲水平台打造了具有朱紫坊独有特色的休闲节点空间。这些在改造前就能够从调研中看出端倪:居民悠闲的在这里享受“慢生活”。

2.3 景观节点

景观空间对于人居环境而言是居民居住生活的绿色空间和呼吸空间。朱紫坊的景观空间以河坊桥的格局的龙墙榕为核心,民居聚落内部也散落有小尺度的景观空间。

(1)龙墙榕

图8 安泰河岸龙墙榕 作者拍摄

安泰河岸朱紫坊是全市古榕最集中的地方,历史上盛时多达三四十株(见图8)。其中一株“龙墙榕”祖传植于唐天复初,树龄逾千年,围径9.8m,树高18m,冠幅110m,裸根形成一堵墙,是福州重点古树名木。

类似于三坊七巷的白马河沿岸,朱紫坊中的安泰河虽尺度小,但别具风味。河的两岸有许多尺度大小不一的亲水平台(见图9),朱紫坊古时候住着许多达官显贵,这些平台铺设石板楼梯,雕砌石栏杆供贵族们茶余饭后的花前月下使用,平台工艺精美,由于是石板打造,至今留存完好,是难能可贵的节点空间。

图9 安泰河岸亲水平台 作者拍摄

(2)开敞空间

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的入口很多,朱紫坊的东西向是坊的两个主要入口;而北向的骑楼下部也有大小不一的入口穿过安泰河进入朱紫坊,这些入口形成朱紫坊文化街区的许多开敞空间。这些空间对于朱紫坊的形象、标识作用、节点特征都具有很深刻的意义。目前北侧的入口的空间尺度较为清晰。而西侧南街至南门兜段正在修地铁,所以杂乱不堪。南侧暂时无人管理。

(3)院落内部

核心保护区中密密麻麻的坐落着风貌民居,参差不齐的民居尺度和摆放不一的坐落方式使得各个院落间围合出了类似于宅内天井一般的小尺度空间,不同的是,这些空间属于公共空间(见图10)。如今也有许多居民在自家门前种满盆栽,景色宜人,这样的景观节点点缀下的朱紫坊又增色许多。当然也有搬迁后的院落前礽满了垃圾,需要日后改造整治。

图10 民居院落里的公共空间 作者拍摄

3 改造策略与品质提升

3.1 历史文化信息的传承

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无论是建筑、巷弄都记录了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表情。本文所研究的是朱紫坊中的公共空间,因此,对于这样的场所如何记录、表达和传承历史文化信息,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宗祠文化空间的保留可以留住历代相传的老居民,他们很可能是这个街区的活地图;对于搬迁后所留下来的建筑除了那些作为参观展示的文保建筑以外,许多风貌建筑作为休闲餐饮功能的置换也是很有价值的改造方法。此外,保留和修复庙宇不但保留了这个街区的信仰和宗教民俗活动,更能为街区增添神秘的色彩。对于历史街区的原真性问题,随处可见的历史建筑细部的保留是最好的细节改造方法。

3.2 着重营造安泰河两岸的空间品质

公共空间绿化景观为在社区居民公共活动的地方栽种的植被、放置的小品雕塑等软性介质,柔化朱紫坊的石板铺地、石栏杆生冷的质感,使其变得亲切而富有生气。在原有的亲水平台的基础之上增添木构的亭台楼榭也能为古色古香的“河坊桥”格局起画龙点睛作用。

河岸的建筑破旧需要修复,而原有就并不大一的建筑立面材质和色彩,更可以在此之上注入新时代的元素,例如单纯的玻璃几何体,这种借鉴贝聿铭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⑨的做法,意在柔化古代与现代之间的时间隔阂,毕竟朱紫坊是朱紫坊历史街区与福州城区的时空隧道,是人们进入街区的枢纽。而在商业业态上,加入当下流行的业态也能够使得过于安静的街区增添不少活力。

3.3 从消极空间到积极空间

街区目前尚处拆迁、改造阶段,目前政府在此安设了许多安保人员。想也当然,朱紫坊地处福州市中心地段,人流量大,且人口繁杂,加之街区中半数居民迁出或者临时安置,区内的治安是目前很大的问题。而街区经过历史的洗礼,区内许多违章搭建围合出来的小尺度空间与小尺度的巷弄交织成了可能成为消极空间的区域,如何将这些消极空间改造成为积极空间也是朱紫坊历史街区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的重要工作,积极的空间不但能够承载街区新的功能,还能够统一街区的原始肌理,从景观的角度来说,也能使街区的景观层次更加的丰富。

4 结语

最后,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和对福州城市建设的影响力自然不用过多敷述。在紧随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脚步下做好切实的调研工作,找准朱紫坊在福州城区的自身定位才是最为关键的工作。从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的各个切入点入手寻找最合适的设计思路,才能打造无论从宏观还是从细节都很优秀的历史街区。公共空间就是其中之一,期待朱紫坊成为福州继三坊七巷之后又一个提升福州文化内涵的历史文化街区。

[1]卢美松.《朱紫名坊》海峡出版发行集团[M].福州美术出版社2013.

[2]蔡永洁《城市广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日)芦原信义.外部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4]罗杰·特兰西克.寻找失落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朱子瑜,等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5]吴超.南京老城南门东历史街区空间结构分析[M].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注释:

①卢美松《朱紫名坊》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福州美术出版社2013

②蔡永洁《城市广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③罗杰·特兰西克.寻找失落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M].朱子瑜,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④(日)芦原信义《外部空间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⑤数据来源于福州市三坊七巷管理委员会

⑥卢美松《朱紫名坊》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福州美术出版社2013

⑦吴超.南京老城南门东历史街区空间结构分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⑧朱紫坊的《保护规划》由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整治历史水系,恢复历史上“河-桥-坊”的传统空间格局。根据安泰河整治规划,朱紫坊将成为“古坊飘香”景观区。

⑨法国卢浮宫的改扩建工程,由贝聿铭设计完成,地面入口部分用钢与玻璃建构成金字塔形态。达到了尊重历史又独具现代魅力的完美效果。

猜你喜欢
安泰福州历史
安泰科多用户报告订阅单
安泰科多用户报告订阅单
安泰科多用户报告订阅单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安泰科多用户报告订阅单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逐梦福州 只为“她”
寻味福州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