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服务平台战略下的中国外贸纺织服装业供应链转型之路

2015-02-18 09:31丹,林
物流技术 2015年3期
关键词:成衣外贸纺织

朱 丹,林 涛

(1.厦门理工学院 管理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2.厦门理工学院 商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1 引言

在严峻复杂的国内外贸易形式下,2013 年中国外贸经济仍旧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1]。然而,国际市场对华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非关税性国际贸易壁垒越来越频繁,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人口红利快速消退使得“中国制造”的成本比较优势逐渐减弱,并促使国际制造业加速向东南亚周边国家转移,国际大宗商品议价权缺失,产业层级低端增值能力弱等弊端已严重影响外贸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调结构、促转型、谋发展成为多数外贸行业面临的现实选择。作为中国传统外贸重点行业之一的外贸纺织服装业在这场变革潮中首当其冲。

2 中国外贸纺织服装业的发展现状

2013 年,中国外贸纺织服装进出口总额3 110.6 亿美元,同比增长11.32%,其中出口总额2 840.7 亿美元,占全国货物贸易比重的12.9%,为全国第三大出口行业,已连续18年保持全球纺织服装出口第一[2]。单从规模来看,中国外贸纺织服装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是全球最重要的纺织服装出口地;但从发展质量上来看,中国的外贸纺织服装业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产品附加值低,国际品牌影响力弱,主打低端消费市场,饱受进口国反倾销调查歧视,成为近几年我国国际贸易产品中引起贸易争端最多的产业之一。尤其是近年来,受国际服装市场需求低迷、棉花价格国内外倒挂、人民币汇率快速升值等一系列利差因素的打击,外贸纺织服装业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以我国外贸纺织服装出口第一大省-广东省2013年的情况为例,2013年1-12月,广东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4 647家,亏损户数574家,亏损率12.35%,成本利润率为5.15%,同期全国平均成本利润率6.27%[3]。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现今我国虽已成为纺织大国,但非纺织强国。

当前,我国的外贸纺织服装业还主要停留在OEM阶段,以接受海外中间商的外贸订单代工生产为主,自主设计生产和面向海外零售商的直销较少,这使得我国外贸纺织服装业出口被动性较强,对海外服装需求市场的开拓与市场需求变化的把握能力较弱,产业风险过高。我国外贸纺织服装产业链的现行运作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外贸纺织服装产业链的现行运作模式

在现行运作模式中,外贸企业以外贸中间商的市场地位在海外中间商和国内成衣制造商之间提供成衣采购代理、国际物流代理和代工生产计划协调的功能,其价值收益主要来源于代理服务费、外贸出口退税和代工价差,这是典型的传统转手贸易,增值能力弱,市场风险高。而作为其上游的成衣制造商和原料供应商,主要依靠密集型劳动生产获得低廉的劳动报酬。据测算,在外贸纺织服装业价值链中,我国生产企业和外贸公司只分得10%的利润,而进口国揽走90%,甚至可以上升到95%,其中35%被品牌商获得,剩下的60%分配在零售、批发等流通渠道[4]。设计研发、品牌运营和营销是当前服装产业链具有高附加值的三大领域。

针对这一现状,不少学者提出了转型升级的对策。喻建良(2003)认为应积极开展供应链伙伴关系建设,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战略向供应链运营转变[5]。刘建长(2004)提出构建服装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来打造“动态整合联盟”,从而实现服装行业的供应链化改造[6]。谢磊(2006)提出向供应链服务和管理商转变,拓展增值服务空间[7]。郭全洲等(2007)提出服装外贸企业应借鉴“利丰模式”,从传统的外贸中间商向供应链管理商转变,沿全球服装价值链升级[8]。钟祖昌、谭秋梅(2007)从服务功能链的提升和虚拟供应链的构建两个渠道探讨了中国外贸企业在全球供应链运作中竞争力的提升方式[9]。谷会会(2009)探讨了通过构建服装外贸企业敏捷供应链优化模型,以提高我国服装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0]。从既有文献看,实施供应链战略转型、向服装价值链上游晋升、拓展增值服务项目成为我国外贸纺织服装行业提升发展层级、实现由规模发展向价值创新转变的可选模式。

3 基于产业服务平台的外贸纺织服装业供应链逻辑模型

“当前世界发达国家制造业的高度发展,已经呈现出‘服务化’新趋势,即在制造业的附加值中,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来源于服务业,而不是加工制造本身。现代服务业作为制造业的高级要素投入,直接提高制造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为制造业产业链升级提供了动力机制。”[11]因此,以现代服务经济为导向对传统外贸纺织服装业进行供应链化改造,通过融入现代服务业增强各产业环节的价值附加,可实现对当前被锁定和固化在产业价值链低端困局的突破。

基于产业服务平台的外贸纺织服装业供应链,是一条以服务经济为主要价值创造形式的新型价值链,作为核心企业的外贸平台服务商通过集成现代服务业的高级要素,如知识、信息、技术、创意、先进运营模式等,带动上下游合作伙伴战略资源重塑,实现对上下游合作伙伴业务流程与运营模式再造,通过嵌入现代服务要素实现传统业务的价值挖掘与业务衍生。其逻辑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产业服务平台的外贸纺织服装供应链逻辑模型

如图2所示,在新构建的外贸纺织服装供应链中,作为核心企业的外贸平台服务商不再是传统贸易模式下中间商的角色,而是作为纺织服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现代服务要素集成商和产业服务提供商,其通过提供包括价值链分解与管理、品牌孵化服务、协同研发设计服务、知识与技术共享服务、信息共享服务、一站式外贸配套服务和电子营销渠道服务等七大功能在内的现代服务,对原料供应商、成衣制造商和海外经销商进行价值链重构和价值协同创造。其主要的运作机理如下:

(1)通过价值链分解与管理实现供应链价值动态管理。供应链价值动态管理的本质是企业动态竞争战略,通过动态调整供应链上的优质资源与能力组合,从而保持供应链对市场变化的响应能力,始终追求供应链价值的最大化。具体来说,不同客户的不同订单对原料、工艺、质量、设计、时效性等方面均会产生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决定了不同订单的价值区别,更考验着供应链对差异的柔性响应能力。外贸平台服务商在明确了下游海外经销商的成衣采购计划后,根据客户订单的具体要求将成衣生产、原料采购、物流等环节进行价值梳理,找出关键性价值创造环节,然后根据不同订单的价值导向,在不同核心能力的供应链上游合作伙伴中进行产能分配、生产节点布置、采购对象选择、物流节点与功能设置,消除不必要的供应链衔接环节和企业内部作业,将价值创造幅度提升到最大可能。动态价值链管理将每一位客户的每一笔业务都进行了最优化的供应链资源集成,形成依客户价值而动态组建的量体裁衣式供应链,供应链资源在不同客户价值的基础上进行动态组合与释放。

(2)打通“供-需”信息壁垒,实现联合市场预测与生产计划制定。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产需脱节的重要原因,尤其是服装这种短生命周期的产品,信息错位造成的制造周期延长、品类批量偏差、设计款式落后等,都将严重打击产业链上各企业的价值基础。通过服务平台的信息共享服务功能实施多边信息共享机制,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交互式动态协同平台,打破封闭式决策造成的信息错位弊端。平台服务商与上游制造商、原料供应商共同参与下游经销商的市场需求预测,对预测进行修正;平台服务商与下游经销商共同参与上游制造商和原料供应商的生产计划制定与进度管理,达到“供-产-销”各环节的无缝对接。“供-需”信息壁垒的破除也为进一步开展JIT生产和QR市场响应奠定了信息要素基础。

(3)介入式研发与设计,实现集成创新。产品创新既需要创新需求的导向,也需要创新功能的实现,更需要创新材料的支撑,市场、制造、原料供应三个领域缺一不可。介入式研发与设计意味着将传统产业链上分割开的市场销售、生产制造和原料供应三个环节实现创新要素集成,产品创意、功能设计和材料研发同步进行,相互支持、相互影响,以产品创意引导创新功能设计,根据创新功能设计开展新部件、新材料研发,最终实现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平台服务商通过提供协同研发服务,将经销商、制造商和原料供应商共同聚集在这一平台上,促进双边协同创新或是多边协同创新的实现与开展,促成不同供应链成员创意、设计、研发等要素的自由组合与集成。

(4)集成供应链物流管理。集成化的供应链物流管理是保障供应链各业务环节的物质流、服务流和时间流能够不受供应链成员在空间跨度和时间跨度的影响,实现无缝对接的重要基础。平台服务商通过一站式外贸配套服务功能,提供包括采购物流、生产物流、进出口物流代理等环节的物流服务,将原本外包且由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主导的局部物流服务拓展为由平台服务商主导、由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执行的全局物流服务,将原料供应、成衣制造、成衣分销等各环节的物流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职能集成到一起,完成对整条供应链物流系统的集成管理。集成供应链物流管理使得基于价值链分解的分散制造与最终价值合成成为可能,顺畅化与紧密化的供应链全程物流渠道避免了物流效率的降低与供应链价值的流失。

(5)贯穿全程的供应链营销。营销是品牌运作的重要手段,也是产业价值实现的重要领域。信息化时代下的大数据营销为企业精准找到有价值的客户群体和充分挖掘客户潜在需求提供了可能性。电子渠道营销服务不仅仅打通的是外贸平台服务商对海外经销商的品牌文化传播和产品展示通道,更是包括供应链上游原料供应商、成衣制造商等成员在内的供应链整体,向终端消费市场传播供应链价值理念、全方位展示供应链形像、提供全过程供应链品牌服务的重要渠道。电子营销渠道为每一个供应链成员提供了营销接入点,能够让每一位成员直面其下游客户与终端客户,同时,外贸平台服务商的供应链集成管理职能使其能够对供应链整体联盟实施品牌综合定位、策划、推广等品牌孵化服务,既突显供应链个体的自主灵活性,又能够体现供应链整体的统一性。供应链全程营销为供应链整体品牌的推广和个体品牌的树立建立了有效平台,能够促进供应链品牌价值的孵化。

(6)供应链智力支持。知识密集与集成是新型外贸纺织服装供应链的新特征,也是其产生高附加值的基础。外贸平台服务商作为产业先进知识、技术与前沿信息的集成者,通过在联盟中组建学习型组织,将知识要素与信息要素在成员伙伴间扩散、传播与共享,以促进个体产业层级的升级和整体协同价值创新能力的提升。平台服务商的供应链智力支持功能将成为外贸纺织服装新型供应链下实现价值可持续性创新的核心驱动力。供应链智力支持通过协同研发设计服务、知识与技术共享服务、信息共享服务等平台服务功能,实现与战略合作伙伴共同研发、创意设计、人员培训、高级人才交流、项目咨询与策划、知识与技术分享、国际经验交流、消费市场购买顾问等服务内容,从供应链内部引导和促进成员个体的不断自我价值革新。

(7)一站式辅助业务服务集成。进出口贸易过程涉及金融、物流、海关、商检、单证等配套业务内容,项目多、内容繁杂,在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中国外贸纺织服装产业链上,成员企业规模小,人力与物力资源、企业精力都十分有限,虽这类非核心业务对核心价值的直接贡献很小,但其效率又对核心价值的实现产生重要影响。故从非核心业务服务外包、集中优势资源于核心业务的视角开展此类配套服务,既有助于合作伙伴减轻业务繁琐程度与资源投入瓶颈,又可发挥平台服务商的关系资源与业务规模效应,实现专业、优质、低成本和高效率的服务绩效。一站式配套服务并不作为平台服务商的主要价值收益来源,但其对供应链上下游合作伙伴起到良好的服务支撑效应,将服务对象紧紧地吸附在平台上,为进一步拓展增值业务内容提供基础环境。

综上,基于产业服务平台的外贸纺织服装供应链将现代服务要素作为供应链新型价值创造的基础,通过引入现代服务业内容与形式,对传统外贸纺织服装产业实施现代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的产业联动,改造传统制造业的劳动力密集型价值创造模式,实现由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升级。这是一国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对产业选择的必然,也是实现传统产业价值创造模式延伸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4 新型供应链模式下的配套运作策略建设

(1)布局外贸服装O2O 交易模式。O2O 是电子商务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将虚拟市场和实体市场进行无缝对接的重要渠道。由于电子商务交易的虚拟性,终端市场客户对于产品的属性以及产品与服务的提供体-企业无法做到真实感受与体验,通过O2O 交易模式将线下实体体验店产品展示与体验、线上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产品订购结合起来,既增加客户对产品与企业的认知,以提高交易达成的概率,又可与客户市场“零距离”接触,有效接受客户意见反馈,甚至通过这一渠道直接将客户纳入产品设计环节,实现产品从设计到销售的全程“拉动式”运作。尤其是在外贸行业中,终端客户与供应链上游的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相隔甚远,对供应链及其产品的了解有限,到国内进行现场考察交易成本过高,通过线下实体体验店渠道既达到提高客户对供应链的信任程度,以促成交易达成的概率,又可作为零售的渠道,直接与零售客户开展产品销售。

此外,在O2O 交易模式下,利用RFID 等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打造线下电子试衣间,客户在线下实体体验店将相关参数录入系统后生成虚拟人物试衣,同时通过电子试衣系统的知识库为客户提供专业试衣意见,完成客户体验。通过电子试衣间技术,不仅有助于提高客户体验的满意度,还可以利用数据库中的虚拟服饰模块进行自由组合,完成客户的个性化定制,以摆脱传统实物成衣试衣受既定款式的约束。对于供应链产品设计方而言,电子试衣间不仅可直接获得客户的体型参数、客户试衣后的直接反馈意见,还可以实现客户与设计师的一对一互动,从而为产品设计提供更为客观和有效的市场参数。

(2)时尚设计“碎片化”。成衣的时尚性既可源自成衣整体风格的新颖设计,也可源自局部流行元素的时尚搭配,时尚设计不再只是出自设计大师的经典一体化作品,更可以通过流行元素的时尚组合与搭配,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时尚潮流,让时尚设计“非专业化”。时尚设计“碎片化”即指利用模块化的流行元素来诠释成衣的整体时尚性。“碎片化”的时尚设计基础是整体成衣的模块化设计,将成衣的各主要构件进行拆分设计与制造,从而实现可自由组合的流行元素搭配。设计环节的流行元素可通过买手制、顾客DIY设计、流行影视作品中的明星服饰效应等渠道捕捉。时尚设计“碎片化”将有助于提高成衣款式的柔性化水平,使得按消费偏好进行成衣制造成为可能。

(3)成衣制造“组合化”。成衣制造“组合化”即在整体成衣模块化设计的基础上,对各主要构件进行分散制造和整体组合的制造方式。成衣制造“组合化”既是成衣时尚设计“碎片化”之后呈现成衣整体时尚性的手段,也是平台服务商开展供应链价值分解、实现供应链价值动态管理的基础。将整体成衣模块化设计后,根据不同模块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原料供应、成衣制造工艺,在每一个模块的制造中实现价值的最优化创造。同时,成衣制造“组合化”将有效支持O2O 交易模式下的电子试衣间技术的应用,让顾客直接参与到成衣时尚组合的设计中来,实现订制化生产。

(4)物流价值挖掘“深度化”。现代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构成,已成为企业服务经济价值创造的“第三利润来源”。据统计,一件衣服从原料采购到面向市场终端客户,这其中的运输、仓储等服务成本高达54%。尤其是在纺织服装业中,物流服务所带来的间接价值贡献更是不可估量,主要体现在对纺织服装供应链的时间价值管理、消除备货型生产所造成的机会成本损失与创新生产模式、分销模式和售后服务所带来的增值收益上。

从世界优势品牌来看,从设计到生产,它的周转天数一般控制在50 天左右,像ZARA,从设计到生产再到销售,时间最短可达12 天,在中国市场,这样一个流程需要180 天左右[12]。在快时尚的服装界,时间代表了竞争力、代表了服务水平,更代表了产品价值最终实现的程度。缩短纺织服装供应链的运作周期将带来一系列的价值衍生效应。此外,目前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普遍采取备货型生产,形成规模庞大的冗余库存,从而导致降价损失和人力、物力资源挤占的机会成本损失已成为企业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用时间换空间将实物库存降低到最低限度,通过供应链的快速响应实现订单拉动式生产,将大幅降低机会造成损失。供应链物流价值管理的第三个方面就是通过物流效率的提升与物流服务模式的变革与生产系统、营销系统和售后服务系统形成联动效应,促进这些领域的传统模式变革,如准时制生产、延迟制造、O2O营销、电子试衣间、联合预测与补货等基于现代物流的模式创新,为生产、营销、售后服务等领域带来增值价值。

5 结语

基于产业服务平台的外贸纺织服装供应链是将现代服务经济作为高级要素投入,对传统外贸纺织服装产业进行价值创造革新,通过以平台服务商为核心企业所提供的平台综合服务功能转变当前外贸纺织服装业的低产业层级和松散产业格局,实现应用服务经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入产业服务平台战略促进“产业服务化”发展,为传统制造业焕发新生注入了强有力的活力元素。

[1]中国新闻网,商务部:中国2013年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EB/OL].http://finance.chinanews.com/cj/2014/03- 01/5898530.shtml,2014- 03-01.

[2]关婧.资本市场看重“纯粹而强大”[EB/OL].http://www.ctn1986.com/sy/hydt/201404/01/t20140401_1514405.shtml,2014-04-01.

[3]广东服装行业流通信息平台.2014年初广东服装产业经济运行情况及下阶段发展重点[EB/OL].http://stat.webtex.cn/info/2014-3-18@591684.htm,2014-03-18.

[4]吴定玉.供应链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2):55-63.

[5]喻建良.从供应链分析探讨传统出口型外贸企业的发展战略[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2-35.

[6]刘建长.服装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构想[J].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25-28.

[7]谢磊.外贸企业向供应链服务和管理商转变的契机与谋划[J].求索,2006,(2):36-38.

[8]郭全洲,刘文纲,等.专业外贸企业供应链管理战略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5-70.

[9]钟祖昌,谭秋梅.全球供应链管理与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J].国际经贸探索,2007,(1):80-84.

[10]谷会会.基于敏捷供应链管理的服装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9,(5):29-32.

[11]张前程.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产业链升级的影响机理研究[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

[12]梁建芳.服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9.

[13]利丰研究中心.供应链管理:香港利丰集团的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成衣外贸纺织
澳洋纺织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中堂龙舟文化元素在成衣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
《服装成衣工艺课程》教学探讨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极致未来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FENC:100%生物基聚酯首次用于制备成衣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