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钦,宋文正
(1.绵阳师范学院 交通运输与管理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2.四川工业管理职业学院,四川 德阳 61850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各省市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区域经济活动越加频繁,现代物流直接连接生产和消费环节,更直接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应打破企业界限,组建最优物流系统以实现区域物流合理化,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1]。
区域物流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为区域经济提供商品的移动载体,对区域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又离不开区域经济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区域物流活动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张莹(2013)提出了物流业对经济的集约化、高效率增长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探讨了区域物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采用计量方法研究了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两者的关系,实证了浙江省区域物流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2]。郑亚平(2006)认为,城市的交通条件决定了城市经济边界。我国西部地区的城市经济发展缓慢,交通通达性差是一个重要原因[3]。徐茜、黄祖庆(2011)提出区域经济是区域物流的发展基础,区域物流是区域经济的发展支撑,两者相互依赖和促进,采用了浙江省1978-2008 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区域物流能力使用货运周转量、旅客周转量两个指标,区域经济水平指标采用了全省GDP值,通过数学建模,结果表明浙江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具有显著相关性[4]。刘云丽、罗喆、苏友娣(2013)研究了现代物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及相互关系,认为建设现代物流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优化经济产业结构、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整体发展[5]。殷继勇、唐琮沅(2009)使用Granger 因果检验模型揭示了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内在关系,证明了两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协整分析),分析出现代物流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发展因素,提出现代物流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6]。2012(第十届)中国物流企业家年会也表明了现代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推动力。
《四川省西部物流中心建设规划(2009-2012 年)》以成都经济圈作为区域物流建设的重点依托对象,将成都建设成为西部最大的区域物流中心,并在省内选取物流节点城市,建设八大次物流中心,见表1。形成以成都市为中心,八大次物流中心为支撑的物流网络,向省内地区进行辐射,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全省区域物流发展体系。
表1 四川省八大次物流中心
在四川省物流网建设过程中,以成都、泸州、绵阳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发展良好,交通条件便捷,物流发展迅速、建设快;而巴中、阿坝、甘孜和凉山等区域,地处偏远山区,交通条件不便,经济较落后,物流发展缓慢、建设困难,全省呈现出物流区域的不平衡性特征。
针对四川省区域物流发展现状,四川省提出以强化物流节点城市的区域物流建设为重点,由物流节点城市辐射周边区域,以点带面,实现四川省区域物流的协调发展目标。
区域物流的发展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增长需要区域物流的大力支撑[7]。根据2010年四川省各市(州)地区生产总值和2010年四川省各市(州)公路运输情况,可以看出《规划》中成都、绵阳等物流节点城市,其本身经济发展水平和物流交通发展水平已经处于较高层次,在四川省区域经济和区域物流发展格局中已经处于重要的位置。在此前提下,继续强调物流节点城市的物流建设并借其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发展,势必会造成对数量众多的三级城市尤其是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的县域地区物流发展的忽视。
各三级城市以及各县域区域物流发展的相对落后,已成为四川省建设区域物流中心的短板,形成四川省物流建设的盲点或盲区,削弱了区域物流发展对这些地区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进而影响四川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北川羌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北川县)是四川省三级县,隶属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约2 860km2,距绵阳市42km,距成都160km。
2008 年汶川地震时,北川县市政基础设施、教育设施、水利设施、农林业、交通设施等受损严重。灾后,北川新县城重建、改造道路1 800余公里,顺利推进302线等重点工程,禹茂路、墩青路、北松路全线贯通,新北川大道(山东大道)、桂墩干线、省道105线、205线等干线公路基本建成,完成了10处客运站建设和78处桥梁的勘察设计,开通新县城城市公交线路,农村公路建设完成85%以上,基本形成了以永昌镇为中心的路网骨架,为县域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道路交通支持。2010年北川县交通运输和邮电业情况见表2。
表2 2010年北川县交通运输和邮电业情况
外地企业陆续入驻北川经济开发区,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北川县经济已进入良好的发展状态。但是,入驻的企业基本上无大型专业物流企业,而北川县基本不存在自己的专业物流企业,只拥有传统意义上的运输企业。《绵阳市区域性物流中心发展规划-绵阳市人民政府2011》中列出的绵阳市物流企业,只有四川省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一家在北川县设有分部,没有其它物流企业的物流配送部,且绵阳多数物流企业的配送范围均不包括北川县。
北川县域物流发展相对滞后,传统的运输企业仍然是县域运输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县域物流变成了北川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外驻企业的发展受制于当地物流,这进一步影响了北川县区域经济的发展。
在对北川县域物流进行全面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归纳现有问题如下:
首先,缺乏专业物流企业,物流资源分散,物流管理不严谨,以供应链为导向的物流网络和企业联盟尚未形成。目前,北川县从事物流经营的企业规模小、实力弱、专业化程度低、功能单一,只能进行简单的储存、运输和城市配送服务,缺乏物流包装、流通加工和配货等增值服务,物流管理体制尚不完善,难以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
其次,物流市场秩序混乱,物流行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不规范竞争。物流业作为省重点建设行业,利润空间比较大,门槛低,引来众多投资者进入。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无规范的市场秩序,恶性竞争行为严重影响了物流业的健康发展。一些物流企业为了抢夺业务而不顾自身的营运承载能力,结果导致货物损坏、时间延误甚至人员受伤等,引发经济纠纷,阻碍了经济发展。
再次,缺乏有力的政策约束和宏观性指导,物流业成长的自发性强,宏观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全县无建设物流业的指导性政策,新建的物流基础设施配套性和兼容性差,升级空间小,基础设施尚待进一步完善。未规划统一的商贸物流信息平台,县域物流信息不能及时交流,更无法运用网上交易等物流方式。
通过以上分析,找到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有:
第一,政府对物流建设不够重视,未专门制订相应的政策法规。北川县不在成都经济区交通干线上,在四川省物流网络建设区域中处于偏远位置,从省内得到的扶持政策力度较弱。另外,由于地震带来的损失,北川县在震后的重建中,其精力主要集中在恢复生产生活和经济建设上,忽视了县域物流的建设和发展。
第二,全县建设中对现代物流缺乏科学认识和科学指导。北川县域物流缺乏一个专门的管理部门进行引导和组织,基本处于一个自然发展状态。缺少现代物流的发展思想,缺乏科学的指导和规划,自然就没有对应的措施和建设行为,直接导致了县域物流发展严重滞后。
第三,灾后建成的物流基础设施仍显不足。重建成了村村通公路,但道路狭窄,通行能力差,通达深度不够,制约了交通运载能力的上升。至今尚未建设商品信息平台和物流信息平台网络,未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于物流管理中,各种公用性的信息更未进一步综合运用,北川县信息平台的建设规划明显落后。
第四,未营造投资、建设现代物流业的环境。全县缺乏对县域物流的发展规划,相应的政策、法规未制订,现有的一些产业政策不配套或未落实。对外招商引资未将专业物流企业作为重要组成内容,造成县域物流完全以本地的运输企业为主,进一步发展阻力大、困难多。
第五,极度缺乏物流专业人才。北川县以林业、农业为主要经济,从事其它行业的劳动力比例非常低。目前从事物流业务的各类人群中,真正具有物流专业背景的极少。在从业者中,现代物流观念和常识仍未普及,多数人员缺乏现代物流基础知识,绝大多数将物流等同于传统的运输和仓储,缺乏县域物流建设和运行的人力基础。
北川县是少数民族自治县,本身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极重灾区灾后重建和国家给予民族自治地区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北川县作为绵阳地区的组成部分,应在进行绵阳次级物流中心建设时,将北川县的物流发展也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将北川县域物流也规划进去,按地区标准来建设和优化北川公路网,逐步提高道路通畅度和运载能力。
打造良好的建设县域物流的政策环境。北川县林、农产品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迅速,受物流制约,丰富的资源没能得到开发和利用。需要县政府制订完整的物流建设规划,制订物流管理制度,为建设县域物流创造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
积极参与绵阳次级物流中心的联动建设,参与绵阳地区经济交流,形成物流发展联合体。通过借鉴和学习其它县域物流,提高北川县各部门对发展区域物流重要性的认识,积累县域物流建设的经验教训,更好地促进北川县域物流的发展。
建立和健全当地物流行业协会。充分利用当地社会资源,建立地区性物流行业协会,提高其服务管理能力,协助政府工作,为物流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应积极改善道路交通条件,促进物流成本降低,并兴建一批农业产品、矿产品物流集散批发市场和仓储基地,推动北川县物流产业的发展。
引进并培育优质物流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实施政策优惠等措施,优先培育优秀、强大的物流企业。利用市场机制优化整合现有社会物流资源,引进并建成一些骨干物流企业。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有效控制北川县域物流产业结构,促进北川县域物流发展对北川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4.3.1 北川县域物流的建设目标。建设北川县域物流应以服务于北川经济发展为根本原则,以提高北川县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战略目标:2014年开始,北川经济开发区初步建成,建设完善公路路网,形成较畅通的内部运输通道,加快与成绵高速公路及其复线的结合。县政府制订适合北川县域的物流规划。采取包括税收、奖励等多种措施,积极从省内引进几家有较大发展潜力、服务质量高的物流公司,加快培育北川县本土物流公司,为县域物流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为北川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保证。两年后,基本建成北川县域物流。拥有科学合理的运输通道和基本保证各产业园区物流需求的基础设施,如物流园区、大型仓库等,建成能满足物流服务要求的物流信息平台,形成能与成德绵经济区接轨、物流服务能力强、适应北川经济发展需求的区域物流体系,逐步采用新设备和新技术,逐步形成一个满足北川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完整物流系统。
4.3.2 北川县域物流建设规划。现阶段,北川县域物流建设正处于从自然无序状态向有序转型的基础阶段,从北川县域物流发展阶段的实际出发,北川县域物流建设中应着重注意规划好以下几方面:
(1)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①物流中心建设。根据北川县经济开发区布局和区域产业状况,结合现实基础条件,要重点规划建设几个县级物流中心,作为北川县区域物流发展的支撑。
②货运站场建设。货运站场是区域物流的基本节点。建设管理好货运站场,整合县内配货站、货代点、个体运输业户,加快货运站场建设步伐,对于北川完善县域物流系统、提高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③完善运输网络。运输是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输基础设施是发展物流的基础条件。北川县交通运输网络规划要依托成都经济区的公路、干线铁路、机场的资源优势,整合县内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增加投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搞好物流中心间的公路建设,加快公路主枢纽建设、干道建设,扶持农村公路建设,建成干线、支线相连的公路运输网络。
(2)物流行业发展建设规划
①建设第三方物流企业。当前北川县几乎没有正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数是传统的运输型企业。应从与物流活动紧密相关的传统运输企业着手,促进传统运输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积极引进有实力、有潜力、服务质量高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规划3~6家就足以促进北川县物流企业的整体进步。
②促进仓储业升级转型。当前北川县比较正规的物流企业仅有邮政物流一家,邮政物流的服务一般比较全面、专业,可以提供货运、配送、仓储等一系列的物流服务。积极对邮政物流的服务空间进行拓展,发挥其在仓储中的作用。同时,要积极培育2~3 家能与各物流节点融洽合作,可以提供从原材料到销售再到加工配送一体化物流服务的仓储企业,并积极提高仓储现代化水平,引进先进的仓储经验和设备,提高信息化水平。
③构建农业物流。当前北川县农副产品流通渠道不规范,设施、设备落后,农产品物流产业化程度低,成本较高,迫切需要构建乡镇物流网点。应将个体运输业户组织起来,建立农村物流合作组织机构,形成以农产品产源为节点的物流网,为农产品销售与流通提供良好的物流服务平台。
4.3.3 北川县域物流中心空间布局。县域物流建设应根据区域地理区位、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结合土地状况,明确发展方向。
根据北川县的“一区三园”的经济产业布局,针对不同工业园区及其自然状况,北川县域物流建设可针对性地构建县域物流中心:
在“北川—山东产业园”建设一个县级物流中心,该区距离绵阳市相对较近,依托绵阳市区域物流中心,且可用地面积相对广阔,产业基础相对雄厚,适合建立成为以综合性运输为主、辐射北川县全境的物流中心。
在安昌工业园区建立以机械加工、原材料物流为特点的、辐射安昌镇附近区域的安昌镇级物流中心。
在永安工业园区建立以农林产品物流为特点的、辐射永安镇及附近区域和川北地区的的永安镇级物流中心。
在香泉工业园区建立以石材、建材物流为特点的、辐射敬东村、兴隆村、水洞村及附近区域的香泉镇级物流中心。
县级镇级的物流中心应视当地物流量的大小来规划其投资规模,不同物流中心应考虑辐射范围内的农产品种类、运输、保存的特殊性来规划特殊设施设备。
信息技术是县域物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区域物流水平的重要措施。北川县域物流建设过程中,应预留升级基础,按照长期目标建设内容,逐步对信息技术建设进行分步投入。要注意县域内部物流发展的均衡性,统筹县城和周边乡镇的协调发展,以实现整个北川县域物流的协调发展。要注意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充分利用靠近绵阳科技城的优势,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发挥人才在区域物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发展县域物流的同时要同步区域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实现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的协调统一[8]。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四川省内三级县市的县域物流日益重要。区域物流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因素,发展区域物流是优化区域经济结构、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增强区域经济实力的重要措施。努力加快建设和完善县域物流体系,从而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涉及到城市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县域物流的研究不应停留在规划本身,应更多地与区域经济以至全省发展紧密结合,才能使物流体系更为合理、和谐。
[1]董千里,阎敏,董明郭.关于区域物流理论在我国应用的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8,17(2):74-75.
[2]张莹.浙江省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3,29(4):38-39.
[3]郑亚平.城市发展应有合理的经济边界[J].商场现代化,2006,(17):210-211.
[4]徐茜,黄祖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9):116-119.
[5]刘云丽,罗喆,苏友娣.现代物流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13,32(3):195-197.
[6]殷继勇,唐琮沅.广西现代物流作用于经济发展的经验分析[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6):67-70.
[7]游佳.西部地区区域物流系统发展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2010,(3):30-31.
[8]曹东.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10,6(3):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