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坡鹿儿剧

2015-02-18 10:48梁远成
西江月 2015年7期
关键词:四叔春色剧团

梁远成

大坡鹿儿剧

梁远成

鹿儿剧表演

“孩儿做官有几粗,面前带个粪桶箍”。这是一位做农民的父亲对当官归来、腰缠玉带的儿子的问话。父亲不认得玉带,觉得它的形状像家里的粪桶箍。这来自鹿儿剧的歌词比喻可谓形象,且也质朴。还有诸如“只有撑船去就坎,冇(没)有撑坎去就船”等,也很有特色。

鹿儿剧主要流行于今梧州市龙圩区大坡镇。

关于鹿儿剧流传的历史,有的说有1000年以上,有的说300余年,也有的说100多年。据我了解,100多年这个说法更符合实际。因为据我的村子里那些九十岁以上的老人说,解放前,鹿儿剧叫做“春色”。“春色”是歌,不是剧。一到新春,村里有钱人家就喜欢邀请“春色”团队来舞“春色”。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唱贺年歌之类,他们边唱歌边舞鹿。龙、鹿、狮、麒麟是民间的吉祥物,鹿有“禄”的意思。这些舞“春色”的人,很有急才,能够看到什么就唱什么,小到一束葱,他们也能以此为对象马上唱一曲。

解放后,舞“春色”就演变成演戏了,鹿儿剧就是这样发展而来的。与此同时,苍梧浔江南另外几个乡的戏剧也在发展,剧种却不同,这就是“新地、林水采茶剧,大坡鹿儿剧”。

大坡镇很多村子都有鹿儿剧团,各剧团唱腔略有不同,溯其源,应以龙村剧团为正宗。因为大坡至今传下的最古老的“春色”唱词,就是龙村剧团的《八仙贺寿》和《贺新居》。《八仙贺寿》有这样的唱词:“张果老人洞里仙,下凡贺寿到门前。今日特来庆贺你,老当益壮贺高年。”《贺新居》里则有这样的唱词:“手执画笔落心神,画对鸳鸯共一群。左边画只金狮子,右边画只玉麒麟。”

龙村剧团成立于1960年初,自编自演,至今演出未间断。十二叔是剧团里的“皇帝专业户”,他装着一肚子鹿儿剧的歌词和演戏的故事。面对面听他唱鹿儿剧,更觉得其风味浓郁,调子不单一,夹杂吟诗、采茶调、木鱼曲等,有的剧本,歌词也比较出彩。

十二叔说,他当初入剧团主要是想学文化。他小时候由于家穷,没上过一天学。1982年,已是成年人的他,还想学文化,于是加入剧团,因为,剧团要有人念台词。念台词的为了让演员在唱戏时能提头晓尾,把歌唱得流畅,还会主动教认字。

十二叔就这样认识了许多字,加上他对唱歌特别爱好,一下子就成为剧团的主角,且“升职”很快,当了“皇帝”。“皇帝”这个角色他演得很生动,普获群众好评,从此,他成了演皇帝的专业户。

十二叔在现实中不时能体会到演戏的乐趣和喜悦。有一次,他到邻乡卖酒,和一个盲人攀谈起来,当他说自己是大坡人时,盲人竟能说出他是“皇上”。“皇上”的“御酒”多少也得买点,于是,他的酒一下子就卖完了。

丑角(村里人称杂脚)叫老七。他进入剧团后,一演就把丑角演活了。当人们说他有演艺天赋时,他就说,没有什么天赋,只是勤学苦练而已。古时有句话叫做“学会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他说,他学会文武艺,货与鹿儿剧,也很有意义。

剧团的女性演员流动大,不少姑娘演了一段时间就出嫁了,也有外地乡戏的演员嫁到村里来,把外地的演艺带来了。由于近年演员到外地打工,也借鉴了外省的演艺。由此可见,鹿儿剧其实也是各地戏剧文化(包括服饰文化)的集大成者。

四叔是村里一位编剧者。有一次,他和村里人研讨前人遗留下的一部《薛义》剧本,戏中有一部分内容衔接不好,四叔就试着修改了。这一改,效果竟不错。村里的人就认为四叔有编剧的天分,他们叫四叔编新剧本。在乡村里,编剧的人才可谓稀缺,四叔就有了一种使命感。他接下这个担子之后,常常熬夜,根据古代的民间故事,编写了《三娘教子》、《张廷秀逃生救父》、《李旦》等新剧本。后来,四叔不幸中风病倒,落下了右半身瘫痪的后遗症。出院后,顽强的他不甘心就此告别编剧生涯,就练习用左手写字,字练成后,又用左手继续编新剧本。

这天,我们在果园摘砂糖橘。摘果的村人很多,我边摘果边和他们聊天。聊到鹿儿剧时,他们竟都能滔滔不绝,且说得有板有眼。休息时,我逗一个小孩子,叫她唱一首歌,她竟然唱鹿儿剧:“农业基地好风光,糖橘龙眼满山庄。如今又种火龙果,丰收在望喜洋洋。”

有这样的演员、编剧者和热爱鹿儿剧的广大群众,鹿儿剧定会传承下去,且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傅燕兰

猜你喜欢
四叔春色剧团
“回归人民”与“走向城市”:山西城乡两栖戏曲剧团生态模式初探
春色
梅园春色渐显
一“团”春色
户思社副会长会见日本新制作座剧团一行
春色几许(简谱)
鸟痴
酒精惹的祸
英国 布里斯托尔老域剧团
四叔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