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兰
(东华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南昌 330013)
IT日语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
白玉兰
(东华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南昌 330013)
摘要:随着中国对日软件外包开发领域的飞速发展,IT日语复合人才一度成为了社会急缺人才之一。不少高校也对这方面的人才培养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然而总体来看,仍没有融合好“日语”与“IT”两方面的教学资源,IT日语人才的培养质量也不尽人意。本课题从教学模式、平台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剖析了当前IT日语复合人才培养中的不足,并探索改进IT日语复合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措施。
关键词:IT日语复合人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联合
白玉兰.IT日语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4):377-379.
Bai Yu-lan.On the cultivating pattern of IT integrative talents of Japanese[J].Journal of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5,34(4):377-379.
1相关研究动态
据国家人才市场统计,日语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没有从事与日语相关的工作。同时,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也接近一半没有从事与计算机有关的工作。是不是市场对日语、IT人才的需求已经饱和?
事实上,并非如此。近年来,随着中国对日软件外包开发领域的飞速发展,中国市场对IT日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剧增。日本学者九門崇在调查中认为,IT日语复合人才的奇缺已经成为中日经济合作方面的棘手问题之一[1]。在社会需求的刺激下,有些高校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也正在努力改变这个现状。相关的研究者对IT日语复合人才的培养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探索,提供了一些启示。例如刘晓航的《从大连地区人才需求谈IT+日语强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为例》、孙辉欣的《日语专业计算机日语系列课程的建设研究——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为例》、袁媛的《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研究——基于文化学院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等等,都对高校IT专业的现状和不足进行归纳概括,并结合当地的实际对IT日语复合人才的培养模式建构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总体来看,这些文章对问题的分析还不够深入。本文将从培养模式的建立入手,对现存的问题和整改的方向提出自己的意见。
2IT日语复合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2]。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四层涵义:(1)培养目标和规格;(2)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3)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4)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本论文将从以上四个角度对普通高校的现有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与研究。
IT日语复合人才,指既精通日语,又精通软件的人才[3]。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辅修日语,或者让日语专业的学生辅修计算机等等,都不是有效的培养复合人才的途径。只有改变这种附庸的观念,将日语与IT有机融合,以日语为途径去熟练掌握软件开发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软件开发能力和基本技能才能算是合格的IT日语复合人才。
目前培养IT日语复合人才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以高校为据点的大学教育,二是以企业为据点的实践学习。
在学校教育阶段,IT日语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较多。总体来看,不论是教育理念还是培养目标或具体的教育方案都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形成切实可行的培养模式。
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现行的IT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和企业等脱节严重,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模式。例如教学理念的偏差直接导致教学资源的分配不均,教学资源的分配不均直接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从而引起了学生的专业水平不够,最终带来就业困难。这就使得高校的教育和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越发尖锐。另外,当培养的人才就业出现困难,此专业的招生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学校对此专业的支持力度减小,从而导致教学资源和教学资金的分配不足,最终又回到了学生专业技能的低下问题。所以要解决目前高校复合人才培养的各种问题,首要的是必须改变高校的教学理念,认真做好市场调研,进而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
图1 影响复合人才培养的各种因素和因果关系图
除了学校教育阶段外,企业实习亦是IT日语复合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目前,实习基地的使用效果却令人堪忧,总体来看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实习基地“形式化”。很多高校的实习基地根本不具备让学生实习的条件;第二,实习基地管理混乱,提供的工作与实习学生所学专业并不完全吻合;第三,实习基地数量有限。尤其是有些基地远在外省,给学生的经济造成很大压力。综上所述,虽然很多高校都意识到了实习作为进入实际工作的提前演练,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环,然而在实际操作上又常常流于形式,使得实践学习在人才培养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IT日语复合人才的培养方面,很多高校的管理和评价体系都存在不足。教学上,是外语学院的教师兼任软件学院的课程。由于缺乏跨院系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估制度,IT专业的日语课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了解决上述不足,笔者认为可以建立独立的IT日语教研室。设置专门的教学秘书来协调两个学院的师资和教学资源,另外由专门的教学院长负责IT日语的日常教学管理。除此之外,还需要培养能胜任日语与IT教学、管理的师资队伍,避免因教师自身条件的限制带来的教学效果欠缺。
此外,日语课程的考核机制和评价机制也需要大力改革。命题考试是目前最为常用的考核方式。单纯的按分数评定优劣虽然能够较为准确地揭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然而就IT日语复合人才的培养而言,关键的实践能力却得不到考察,尤其是软件技术实践过程中的外语应用能力。应在目前的考核机制中加大运用能力在总体评价中的比例,由注重学习成绩向注重综合能力考察转变。此外,制定一套严格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网络评价,教务组听课,同行评价等等。将外语考试与计算机的考核结合起来,将学生的考察与教师的考察结合起来,综合评价,以实际的操作能力为目标,以语言能力的运用为辅助,把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IT日语复合人才的培养过程包括校内、校外两个阶段。对于IT行业来说,后者尤为关键。如何建立合理的有效的校企联合培养方案是IT日语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所面临的关键问题。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开拓。
第一,“学校到企业去”。高校应选择适合的企业,构建校企合作培养的新模式。一旦确立了联合培养模式,学校和企业应该成立共同管理委员会,共同制定培养计划,教学任务,等级考试等,这是校企合作的保障。“学校到企业去”同时也需要教师到企业去。专业教师参与到学生实习是非常必要的。让老师去参加企业的项目,能真正了解企业技术的发展,能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去教育学生。
第二,“企业到学校来”。学校可以将企业的一部分项目引入校园。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校内实现“理论学习”和“岗位实训”。这样一方面节省了企业的资金,另一方面也为学校提供了“产学研”相结合的途径。当然,要想真正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学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的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还需要业内和社会各界共同探索,特别需要政府的支持[4]。
3IT日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目前很多高校都对IT日语复合人才的培养进行了尝试,尽管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但在这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为我们进一步改革提供了诸多的启示,具体看来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两个平台的搭建是基础”。学校平台和企业平台的搭建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应供给学生有价值的工作机会和实践环境,把培养学生作为企业规划的一部分,这样将为企业的人力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也可以在技术研发等方面借助学校的平台达到双赢的目的[5]。
第二,“师资建设是保障”。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对科研和教学都是有力的保障。高校可以通过企业培训、国外研修或者教师第二课堂等等方式,从已有的教师队伍中先培养胜任IT日语教学的教师,以解决目前的师资难题[6]。
第三,“产学研融合是希望”。产学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我们将之有机结合,不仅能解决企业的人力需求,也能解决学生的就业。产业和科研良性发展也能为企业提供优质的人才资源和科研平台,同时高校也能从中获取宝贵的项目资金。
总之,IT日语复合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是一项基于市场调研,深入探讨的工作。从开展到实施需要多方协调与配合,这也是我们今后继续要做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九門崇.逼迫する日本語人材 [J].中国進出日系企業の人材活用術と人事戦略を探る,2009(1),126.
[2] 黄玮莹,颜小英.英语专业学生外语语用能力发展的历时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171.
[3]王雪茹,李芳.复合型日语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29(10):106-109.
[4]江霞. 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模式优化设计与实践.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J].2015(1):82-84.
[5] 刘晓航.从大连地区人才需求谈IT+日语强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6):165-166.
[6]王晓梅.贵州省日语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95-197.
On the Cultivating Pattern of IT Integrative Talents of Japanese
BAI Yu-lan
(Collegeofforeignlanguages,EastChinaInstituteOfTechnology,Nanchang330013,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ftware outsourcing open to Japan, IT integrative talents of Japanese have been in urgent need for a long time. Despite the much exploration in the cultivating patterns of such talents, it still needs much work in improving the balance of teaching resources between Japanese and IT. In general, the quality of the cultivated IT talents of Japanese can hardly meet the demands of the society. This paper intends to analyze the shortages of the cultivating pattern of IT integrative talents of Japanese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teaching patterns,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and teacher resources. Meanwhile this paper will also explore the methods and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cultivation of IT integrative talents of Japanese.
Key Words:IT integrative talents of Japanese; cultivating patterns of talents; college and enterprise joint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12(2015)04-0377-03
作者简介:白玉兰(1986—),女,甘肃张掖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日本语言文学研究。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规划课题“新就业形势下的普通高校IT日语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2YB163)。
收稿日期:2015-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