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昌黎县昌黎镇第二完全小学066699)
浅析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侯春红
(河北省昌黎县昌黎镇第二完全小学066699)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在引导课堂教学变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践教学中,也遇到了几种不好的倾向,比如,过分地迁就于情境的创设,忽略了教学的根本目的;比如,过分着眼于情境的情趣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等等,因此,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有效的策略。
(一)情境素材的现实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不仅要与我们的教学内容相符合,还要注重与学生的认知程度和生活情境相结合。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才能让学生放松心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并且,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也能够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如果情境的素材选择违背了学生的认知习惯,甚至严重脱离生活的实际,这样的情境起的作用只能是适得其反。如在教学“按比分配”一章时,我一开始设计了分配树苗植树的情节,后来发现学生实践性不强,因此又进行了改变,变成分配学生阅读的图书情节,学生的兴趣便被调动起来。
(二)情境创设的目的性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善于、乐于和易于去理解教学的内容,因此,情境的创设应该看成了课堂的有效补充,千万不可看作是额外的内容。因此,数学情境的创设千万不能背离于教学内容,否则起到的效果便是与教学的目的背道而驰了。比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一位上课教师以唐僧师徒四人分西瓜为例进行导入,教师问学生:“你们觉得怎样分最合理。”结果学生有的说唐僧不饿少分一点,猪八戒肚子最大就多分一点;有的说应该让唐僧一个人吃最好等等,这样的情境创设浪费了大量的学习时间,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也就是没有明确其根本的目的性。
(三)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数学情境的创设切忌游离引发学生思维的本质。作为一种有效激发学习的工具,情境的创设应该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产生思考的冲动,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因此,情境创设必须要科学而有效。如上述分西瓜的例子,应该在创设有西瓜分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向“必须要注意人人均有”“总数是多少”“怎么分的最合理”“分成几份”等与数学学习紧密相关的问题上,让情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针对以上的基本原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古语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问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有效的问题创设可以促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已知与未知的矛盾,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我们要很好地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尽量设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迫切地想得到答案。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问题的设置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以学生的已有认知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为辅助。只有问题贴近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才能够有兴趣去探究问题。如果不能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仅仅是贴近教学内容的问题,那么这样的问题虽然符合教学要求但是起不到任何教学效果,只会让学生对教学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我们整个教学过程。例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计算”时,我以生活中常用的圆形水杯为例,为学生提出问题:“如何测量水杯的容积”。由于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并且很多学生对教学内容都已经有大概的了解,所以学生都会回答,测量水杯中水的体积就可以测量出水杯的容积。然后我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水杯中水的体积怎样计算?2.圆柱体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3.测量较大型的圆柱体体积应该怎样计算?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自由发挥,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得也非常好。
(二)有效创设游戏情境
小学生大多数都喜欢进行游戏,而且学生在进行游戏的时候心态极其放松,思维的活跃程度也相应得到提升。因此,创设有效的游戏情境,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学习的效果。如在进行“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时,教师利用数学游戏开场,只要学生随便报出一个数,教师立刻说出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教师再要求学生计算结果。对于这样一个带有挑战性的游戏,学生自然特别感兴趣,有的甚至发出惊叹,“老师的口算能力竟然比计算器还要快。”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行能被2和5整除的游戏训练,增强游戏的效果,以此引导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体,更是学习的主体。
(三)明确创设目标情境
有“的”方能放“矢”,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就能够让学生从内心处很快生发起一个学习的动机,也就是去努力思考自己能否达到这个要求,像传统的在刚开始上课时就挂上一个小黑板,让学生明确本课内容的方式其实目的也正是此。还有,像最近正流行的导学案,同样也是目标指向于一开始便创设出目标情境的问题,这样非常有利于学习目的的预先构设。如教学“比和比例”时,教师给每位学生一张学习要求:第一学习目标(通过比较长和宽的关系以及路程和速度的关系知道什么叫做比,知道怎样读比和怎样写比);第二学习目标(知道像冒号一样的两个点是什么符号,读做什么,比号前后的两个数分别叫做什么,什么叫比值,怎样求比值,比还可以写成什么形式)。以此两个明确的学习要求,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也更加集中。
(四)合理创设操作情境
实现从“听”数学到“做”数学的转变,是新时期教学改革所提倡的根本性转变之一。应该说,数学本来就应该是手脑口心并用,本来就应该用来解决好实际问题,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提供可操作、可应用的情境,让学生去进行有实际效果的“再创造”。如在讲授百分比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讲台上准备一盆水、一袋盐和一个蛋,让学生到讲台上去通过配比不同比例盐水,鸡蛋沉浮现象不同的方式,引起思考,究竟怎么才能配比出自己需要的盐水让鸡蛋沉浮受自己控制等等,进而导入百分比的话题,这样的操作情境会很好地引导学生去进行思考。
当然,恰当、合理和最优化的情境创设并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讲清楚的,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实践和尝试,才能达到预期中的效果。让我们每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都行动起来,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