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邦转型的两点启示

2015-02-15 03:03中化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杜邦公司杜邦火药

杜邦转型的两点启示

化工行业自从进入“中国式过剩”以来,“转型”便如影随形,成为挥之不去的热词。近年来,在调结构、转方式的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化工企业开始走上转型之路。然而,不少化企对于转不转、何时转以及怎样转的问题颇为纠结。在不久前中国化工报社举办的“新常态、新动力、新格局”高峰论坛上,美国杜邦公司向中国同行分享了转型经验,或许对我国化企有所启迪和借鉴。

不轻易转型,转必成功,这是杜邦给予我们的第一个启示。杜邦这家几乎与美国历史同步的企业,在过去的211年中,从第一个百年的火药制造商到第二个百年的化工能源巨擘,再到如今实现了从一家化学企业到科学公司的转型,每一次的华丽转身都堪称完美。

杜邦公司在19世纪诞生之时,靠生产黑火药掘到“第一桶金”。当时,美国向西部推进,修铁路、开煤矿、建运河网等活动使各地对火药的需求日益增加,杜邦逐渐成为世界最大的火药生产商之一。20世纪,美国经济不断发展,消费时代来临,杜邦全面转向化学品生产,向市场提供各种各样的高科技产品。而21世纪,全球气候变暖,人类社会面临粮食、能源、安全防护等诸多挑战,杜邦于2000年正式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公司使命,转型为市场驱动的科学公司。杜邦人在2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只做出了两次大的转型,体现了“不轻易转”的发展理念,并可以看出其对发展大势和自身市场定位的准确把握,不转则已,转必成功。

这些年来,虽然我国化企也不乏成功转型的案例,但更多企业要么对大势把握不准、要么转型过于轻率,结果“转”进了死胡同。比如有的化企过于逐利,什么赚钱就转向什么,今天房地产火暴就搞房地产,明天建材好销又去搞建材,缺乏长久发展战略;有的企业盲目追求多元发展,全面开花,结果什么都做,什么都做不好;有的企业不是跟着市场走,而是围着政府转,政府鼓励什么就干什么,结果干什么就什么过剩。凡此种种,都是由于这些企业对转型过于轻率,准备不足,大多以失败告终。

创新为驱动,以转型追求可持续发展,是杜邦给予我们的第二个启示。从实验室主导到市场驱动,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市场价值连接起来的,是杜邦强大的创新能力。

杜邦2011年时已拥有9500多名科学家,在全球有超过150家研发设施。即使是在历次金融危机过程中,他们对研发的投资仍然稳定,并逐步增加。据杜邦公司介绍,杜邦正在进行的第二次转型,围绕食品、绿色能源、环保三大领域展开,为此,杜邦每年的研发投入约为20 4乙美元,在美国申请专利1000多项,在全球有2000多项。杜邦投入的研发经费中的一半用于开发减少对环境影响的新产品,其中,帮助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产品为公司带来了19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可再生产品的营业收入超过100亿美元。杜邦公司对创新绝非说说而已,更不仅仅局限于发明了多少专利,而是要考查新产品所占销售额的比重,且考核指标的权重很大。因此,杜邦对于转型有着充分的科技创新准备,有足够的底气和自信。

而反观我国的一些化企,虽然也在天天喊着要转型,但却不知往哪里转,原因就是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在创新方面舍不得投入,对创新缺乏必要的信心,没有创新供给,当企业面临历史性的转型机遇时,只好眼睁睁地与机会擦肩而过。愿杜邦的种种做法能为我国化企成功转型带来启示。

(中化)

猜你喜欢
杜邦公司杜邦火药
神奇的火药
杜邦安全文化精髓研究
基于杜邦分析的某快递盈利能力提升研究
火药的来历
“火药弟弟”
安静
杜邦车用聚合物助力车辆部件闪耀SPE®汽车创新奖
杜邦公司深谋远虑
杜邦公司的财务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