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爱民 李 秀
《一封求助信的背后》的背后
□ 文/李爱民 李 秀
编者按:《中国记者》杂志最近收到一封读者来信,信中讲述了河南安阳新闻工作者热心扶助一个困难家庭的事迹,并附文详述原委。了解详细情况后,编辑部同志不仅为众多热心人士感动,更为安阳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和深入基层的作风点赞。勿忘人民,是社会的期待,也是新闻工作者应坚守的品格!
河南省安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有位92岁老人叫梁梅枝,她女儿和宝芹今年59岁,从11岁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留下后遗症,四肢畸形,常年生活不能自理,只能靠母亲照顾。女婿老家房屋倒塌,老人带着残疾女儿一家,四处寄居漂泊。
因家庭困难,和保芹的儿子考上大学,交不起学费,不得不重新“补习”。而和保芹也因为家庭困难一直未接受正规治疗,只能靠吃激素药“强的松”维持。2015年春节前,她浑身痛得受不了,才东拼西凑借钱住进安阳市人民医院治疗。但医疗费太贵,半个月就出院了。
雪上加霜的是,和保芹的丈夫冯兴国,因到处借钱给妻子看病,重重压力之下突发脑溢血,被送进医院。68岁的冯兴国常年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一直靠干点轻活勉强维持一家生活。他一倒下,不仅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断了,还得有人照顾。腊月二十六,冯兴国也因无钱看病而被迫中断治疗,半身瘫痪回家。
梁梅枝老人靠拾废品维持生活,含辛茹苦照顾女儿48年,从未叫苦叫屈。遇到再大困难,也自立自强,始终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很少接受亲友救济。她经常说,“只要我能扛过去的事,谁也不拖累。”
■ 上图为安阳市政府副市长刘建发(右)来到病房看望和保芹,并送去救助金。
■ 中图为医疗专家为和保芹进行会诊。
■ 下图为部分读者在报道刊发后给报社的来信、汇款单等。
但现在,一个92岁的老人,要同时照顾两个病人。看病,没有钱;外孙想上学,交不起学费;住,没住的地方。这么多年靠亲朋好友接济,再也不忍心找他们了。她终于被这个多灾多难、祸不单行的家击垮。一家人对生活彻底失去信心,甚至动了轻生的念头。
老人的曾外孙女、正在安阳二中读书的李秀,看到这种情况,就代写了一封不足300字的求助信,分别寄给安阳市政府、安阳日报社、安阳市电视台、安阳县政府等单位。
这封信去年腊月二十五寄出后,没想到腊月二十八就有人来老人家拜访。原来,安阳日报报业集团社长申朝明接到来信知道情况后,觉得人命关天,立刻安排记者到病者家里采访、慰问:“必须给这个濒临绝境的家庭带来生存希望,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安阳日报》记者采访完刚走,安阳电视台记者也带着慰问品到家采访。
听到记者汇报后,申朝明第二天又亲自带领报社其他领导、记者一行5人看望老人一家,并送上慰问品、1000元慰问金和新春祝福。梁梅枝老人一家由此重燃生活信心,置办年货,吃上饺子过了年。
春节期间,安阳电视台播出《一封求助信的背后》,率先报道了老人的境遇;春节过后,申朝明安排记者刘长青、侯沛丽、王韵涵到老人家深入采访,《安阳日报》旗下《安阳晚报》从2015年3月12日起连续发表《一封求助信引出九旬老母大爱故事》等七篇跟踪报道。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些报道不仅引起相关党政职能部门重视,也引发众多爱心人士的帮助。看到报道后,安阳县中心医院院长张怀东组织专家组到梁梅枝老人家中会诊;白璧镇党委书记孟凡勇一行4人带着慰问品和1000元慰问金看望老人;安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冯家芳则与县民政、卫生部门以及镇政府领导联系,要求给予老人帮助,并与安阳县政府副县长王社建带领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登门看望,送去5000元慰问金。目前,梁梅枝老人的女儿和保芹已被政府安排在安阳县中心医院接受治疗,冯兴国则被安排进了安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白璧镇敬老院,党政机关和社会各界为其捐款近3万元。
梁梅枝老人万万没想到,一封求助信居然引来这么多好领导、好心人的帮助。她这辈子自强自立,积德行善,很少接受外人资助。现在,这些热心帮助让她天天于心不安、坐立不安、忐忑不安。
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她从小接受的家训。但来的都是素不相识的好心人、好干部,如何感谢他们呢?在旁人建议下,最后老人托人给新华社写了封信,后此信被转至《中国记者》杂志。信中写道:“《安阳日报》的记者先后十几趟去家、去医院采访,并陪同捐款的爱心人士一齐(本刊编辑注:应为“起”)去家慰问,其中辛苦、劳碌奔波谁能理解?……我们只想表达一个最强烈的愿望:‘让这些帮助我们的好领导,好心人得到最好的汇(注:应为“回”)报,最高的荣耀、荣誉!……希望为安阳的新闻工作者写一篇文章,替他们说一句公道话。”
(两位作者李爱民、李秀均为梁梅枝老人的亲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