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野
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南京 211198)
当前高校助学金评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李浩野
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南京211198)
摘要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研究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我国高校助学金资助力度逐年加强,以往的评议、管理、发放办法已显滞后。如何公平、公正地评定助学金,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从当前助学金评定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实践,对助学金评议进行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资助体系;助学金;贫困生评定
高校助学金政策无论是对高校还是高校大学生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策,它本是为体现党、政府和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而设立的。它的设立对建设和谐校园、支持贫困学子完成学业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奖助学金资助面的扩大以及资助力度的加强,申请学生也在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不正之风和不良影响也在蔓延,使得党、政府及学校对学生关怀的初衷没有完全体现出来。高校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站在第一线的辅导员,更应运用合理的方式来解决助学金评定中所存在的问题,使助学金更合理地发放,发挥更大的作用。
1当前高校助学金评定所面临的问题
1.1部分受助学生动机不纯、感恩意识淡薄
由于助学金无偿获得,使得部分贫困生产生“等靠要”和“不劳而获”的思想,感恩意识薄弱。为拿到金额诱人的助学金,学生中往往出现“比穷”现象,同学之间相互诋毁、指责,严重影响班集体的团结[1]。更有一部分家庭情况并不是十分困难的受助学生,在得到助学金后将其用于非必要性的高档消费,如购买高档数码产品、名牌用品等。仅2013年,就有新华网、中新网、搜狐网、新浪网等多家网站报道了此类现象。
1.2评定标准不够科学
现阶段评定学生家庭情况的主要依据就是由各地方政府、街道或乡镇开具的贫困证明。由于缺乏专门有效的监督机制,造成个别地方民政部门开具的家庭困难证明或家庭经济调查表审查不严,缺乏准确性,甚至出现弄虚作假,虚开困难证明的现象[2]。国家、地方政府虽然明确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标准,但没有客观标准量化什么情况是家庭经济困难,而认定的机构又往往是高校,这就令高校在实际评定过程中更是勉为其难了[3]。另外,评定过程易受人情因素影响,在学生的无记名投票中,不乏人缘好但经济并不困难的学生常被选上,滋生了参评学生私下拉票、请客送礼等不良风气的出现和蔓延[4]。另外,尚存在一部分在助学金评定中投机取巧的学生,出现了“假贫困生”,这些都和大学生诚信教育相背离。
此外,许多高校对助学金名额实行平均分配。首先由各高校学生资助中心按学生比例统一将名额分配到各个学院,再由学院逐一分配到各专业、各班级[5]。然而,每个班在每年的实际情况都不尽相同,在评选比例固定的情况下,由于辅导员亦缺乏有力的评选依据,也只能给各班平均分配相同的比例。但是,这种做法没有考虑到学院、专业和班级之间的具体差异,看似公平,实则有失公平、公正[6]。这样的层层平均分配会使得有些班级非常困难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助学金,而另外一些班级家庭情况并不十分困难的学生却得到了高额资助。
1.3助学金评议的激励效果不高
现阶段,奖助学金金额比例失衡是导致个别学生之间争相“比穷”的又一重要原因。很多学生刻苦学习1年,也只能拿到1000元左右的奖学金,而只要“脸皮厚”,敢于“伸手要”,就能拿到数千元不等的助学金。一些获得了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获得的是来自党和政府的帮助和关怀,而把自己因家庭贫困而获得帮助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甚至出现了一些学生获得了助学金之后仍心怀不满,到辅导员处吵闹要求获得更高额度的助学金的情况[7]。
2高校助学金评定面临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引领作用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助学金评定顺利进行的基础。从新生入校伊始,就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助学金的评定是件很严肃的事情,学校应秉着客观公正的态度来评定助学金,从而让那些准备在助学金评定中投机取巧的学生打消这个念头。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仅要给予经济上的帮助,而且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诚信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励志成才教育和勤俭奉献教育[8]。
此外,为增强大学生诚信意识,学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校园内外的实践活动,将诚信意识主动转化为诚信行为,还要将诚信行为纳入各种评优体系中,引导学生诚信自律[9]。对羞于开口的困难学生,要让他们了解到家庭情况并不是个人能左右的,广大师生也不会因此给予其不公正的评判,他不用为此而感到自卑或有其负面情绪。反之,应该鼓励这些学生更加勇敢地面对现实,以感恩的心态接受国家、政府和学校的帮助,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将来回报社会、感恩社会。这样既能使那些贫困学子获得资助来完成学业,也能培养受助学生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心态,为其今后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2丰富审核方式,加强审核力度
在各学院的助学金评选中,以往的评定通常是采取民主测评的方式,即由辅导员组织,班级具体实施。为了改善此种状况,应该做以下改进。
2.2.1加强贫困证明审核力度,把好源头关
学校可以利用制定《贫困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来代替贫困证明。现阶段,学校会随着录取通知书寄出《学生家庭情况登记表》由学生填写,并在入学报到时上交。此表只是对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具有普遍性,但不具有特殊性,且学生在校期间只进行一次调查。学校应该对申请助学金的学生进行再次调查,制定详细的《贫困学生家庭情况年度调查表》,此表应由生源地各地方政府、街道或乡镇填写并加盖公章,以示其真实性。鉴于学生的家庭情况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故此表应于每学年的开学时进行调查,从而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家庭情况,为助学金的评定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
2.2.2积极与生源地政府及学生家庭核实情况
辅导员利用寒暑假期间通过家访、电话回访等各种形式,积极加强与学生家庭及生源所在地政府的联系。例如,采取对学生进行家访、通过电话回访学生家长或当地政府等措施,更好地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了解生源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及生源地开具贫困证明的依据和政策,从而进行对比评估,更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为学生的贫困认定提供有力的依据。
2.2.3增加学生互访机制,进行客观评价
个别学生为了得到助学金而“比穷”,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亦有部分学生认为家庭困难学生所陈述的家庭情况并不符合实际,认为受助学生的家庭情况并不困难。针对此种情况,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对家庭困难学生的生源地进行互访,使学生在了解其他同学的家庭情况的同时,对不同地区的生活水平差异和贫困认定标准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有利于更加客观地进行评价。
2.2.4扩大充实助学金评定小组人员组成
贫困生评定小组的人员不能仅仅局限于辅导员、班级班委,还要有随机选择的普通学生,防止出现互相拉选票的局面。同时,让申请国家助学金的困难学生亲自参与并监督整个助学金评定过程,更客观地按学生困难程度分配国家助学金和学校助学金[10]。
通过上述4种措施的综合评价,建立贫困生档案,结合多方面因素来认定该生的年度经济状况,每年根据考核结果对贫困生认定名单进行动态调整。对个别可能开具虚假证明、谎报家庭困难事实的学生,进行认真审查,一经查实有谎报情况,则取消该生在校期间的一切资助资格。
2.3构建合理体系,完善评定制度
在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基础上,另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在所有贫困认定的学生中评定出获得助学金的学生及其获助等级、金额。要使助学金的评定更加公平合理,这就要求学校要有合理的评定体系及完备的评定制度。
2.3.1建立班级互评机制,进行民主评议
为了使助学金的评定更具有说服力,让助学金的评定能为所有学生接受,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民主评议制度,首先通过班级学生内部民主评议的方式,评定出家庭特别困难,比较困难和一般困难的学生名单;其次,让几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互评,使学生不仅能了解到自己班级学生的家庭情况,亦能了解其他班级学生的家庭情况,从而更客观的对所有学生的家庭困难程度进行评价;最后,两次的评议结果应在评定量化标准中占有一定比例,从而真正发挥民主评议的作用。
2.3.2建立量化标准
为了使助学金的评定更加公平公正,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助学金评定量化标准,其中涵盖学生家庭情况、贫困认定情况、民主评议及班级互评等内容。通过该量化标准对贫困学生的贫困程度进行排序,从而使助学金的发放有章可循和保证评定的公正性。
2.3.3合理分配名额和改善奖助比例
学校应将各学院的助学金分配名额从平均分配改变成按需分配。评定初期,各学院上报需要获助学生人数、基本情况、获助等级等基本信息,学校再根据各学院的需求统一分配,从而确保助学金发放到最需要获得资助学生的手中。此外,改善奖、助学金比例也十分重要,让贫困生通过好的成绩而获得的奖学金金额应远远大于同等条件下获得的助学金金额,使学生建立通过自身努力而拿到奖助学金的良好观念。
2.3.4加强后期管理
为使助学金的发放能够充分体现党、政府及学校对学生关怀的初衷。学校一方面应加强对学生观念的引导,树立感恩政府,回报社会的坚强信念。另一方面,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助学金使用办法,加强助学金评定后对学生助学金使用的监督,监督是否有困难学生将助学金用于非必要性的高档消费,如购买高档数码产品、名牌用品等,一经发现取消对其资助[11]。对于助学金不能满足其学习和生活需要的学生,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和鼓励在校贫困学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这样既能使他们获得有效的资助来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又能使他们汲取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在实践中提高自身能力,更能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优良作风,从而达到育人目的,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综上所述,助学金作为党、政府和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要真正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温暖寒门学子的心灵,需要筑起多道屏障,应从各个方面完善助学金的审核、评定、发放及后期管理等制度,保证助学金可以发放到每一个真正需要的学生手里,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凤.国家奖助学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1):17-19.
[2]于纪航.完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建议[J].教育探索,2008,(8):20.
[3]葛荣亮.高校贫困生认定的难度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2):136.
[4]丛明慧,张晓云.美国佩尔助学金为我国高校助学金评定机制提供的启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29(5):25-27.
[5]宋姣.关于高校国家助学金评定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2010,S2,108-110.
[6]孙淑红.高校助学金发放管理办法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24):50-51.
[7]彭春丽.论感恩教育缺失问题[J].求索,2007,(9):107-108.
[8]杨小磊.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思考[J].山西科技,2008(5),121-122.
[9]李灵芝,淮文博.高校国家助学金评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22.
[10]张彦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模式的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6):124-125.
[11]张彦坤.高校国家助学金量化评定管理模式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3):106-107.·
·教学园地·
Problems and Solutions to University Current Grants Evaluation Systems
LI Haoye
(SchoolofLifeScienceandTechnology,ChinaPharmaceuticalUniversity,Nanjing211198,China)
Abstract:Financial aid polic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ubjects for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worldwide.In recent years,with the enhanced student-assistance among universities,those old policies in grants evaluation,management,and distribution have been outdated,and how to distribute student aid with fairness and justice has been an unavoidable challenge for many universities.This paper provides some insights in the current grants evaluation system from aspects of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personal experience.
Key words:Financial Aid System;Grants;Evaluation on Impoverished Students
收稿日期:201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