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秀峰
演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时应注意的几个要素
崔秀峰
《平均律钢琴曲集》是著名的德国作曲家巴赫的代表作品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被盛赞为音乐领域的“旧约全书”。《平均律钢琴曲集》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并从实践角度证明了平均律的可行性,营造出充满美感的意境,抒发出细腻动人的情感。为了更好的演绎出《平均律钢琴曲集》的内涵和情感,在演奏过程中,诸多对相关要素予以重视。本文,笔者即对演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时应注意的几个要素进行简要的分析。
巴赫 《平均律钢琴曲集》 演奏 要素
复调音乐是将几条不同的旋律线,按照一定规则加以结合的一种多声部音乐,这几条旋律线各自具有独立的意义,注重各自的横向发展,彼此形成对比或相互补充。而巴赫则代表着键盘复调音乐长期演进的终点,他在前人研究和成就的基础上,集大成,使得复调音乐达到巅峰。而巴赫也因此,成为巴洛克时期,复调音乐最杰出的代表。他的主要钢琴作品有《创意曲集》、《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帕蒂塔》、《d 小调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意大利协奏曲》、《哥德堡变奏曲》、《赋格的艺术》等。其中,《平均律钢琴曲集》是极负盛名的作品之一。
复调音乐是巴洛克时期的代表音乐,它是由几个具有独立意义的旋律性声部,在运动中同时结合在一起,构成丰富多样的织体形式,这种各自具有独立旋律意义的多声部音乐即为复调音乐。根据织体的具体形式,复调音乐可以分为对比复调和模仿复调。复调音乐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可以揭示音乐的形象,亦可以同时表达几个音乐形象,并且还可以同时表达一个音乐形象或表达形象的不同侧面,如以一个形象为主,另一个声部则常作为主要旋律的补充进行,从而促进乐思形成连续不断地发展,加强乐曲结构上的统一性。巴赫在复调音乐方面颇有造诣,《平均律钢琴曲集》即为其复调作品的巅峰之作。复调音乐是巴洛克时期的典型产物,巴洛克(Baroque)主要指16世纪末叶至18世纪中叶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与文艺复兴时期庄重、均衡稳定的风格相反,崇尚豪华、奇异和精雕细琢。这种风格最早在建筑与绘画中形成,约半世纪后才出现在音乐中。在巴洛克时期,大小调体系趋于成熟,取代中世纪教会调式;声乐和器乐并行发展,世俗音乐与宗教音乐共存。尤其突出的是,这一时期,十二平均律被付诸于实践,而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则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实践作品。
1.注意声部层次。
在钢琴演奏中对于大多数的乐曲而言,在演奏的时候,高声部一般更多的用来表达旋律与主题,低声部以各种形式的和声和伴奏加以表现。钢琴演奏者通常右手声音表现突出,左手除了突出低音保持声部平衡,其他很多声音弹得要轻些,以此来突出乐曲的层次。但在演奏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时,演奏者除了做到以上的层次规律,还要注意其他的层次。我们以其中的赋格曲来分析,演奏者在演奏时还需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表达声音的层次:一般情况下,三声部赋格曲我们突出的是高音声部,其次是低音声部,中间声部最轻;四声部赋格曲我们突出高音声部,其次是低音声部,中间两个声部要稍轻;五声部的更是要中间三个声部不同程度的轻奏。这是赋格曲声音层次的一般规律,但主题时常的呈现,打乱了这种层次规律,在演奏中还需要有不同层次的表现。在层次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首先要把复调曲的主题,对题,连接句区分开,在进行演奏时,要能突出所有的主题,使之声音要在其他声部之上。其次,赋格曲中为了各声部之间都能表现的丰富,巴赫时常把长音加入其中,但钢琴是种击弦类乐器,注定了弹过的声音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衰减,不能再增强,演奏者在演奏赋格曲时,需要把每个长音弹奏得突出一些,使之声音的衰减过程能更加延长,从而达到层次上的平衡,这也能使各声部声音变得更加饱满和丰富,声部连接也会变得更加自然。再者,还要注意离主题近的一个声部必须要轻奏,这才能更加的突出主题和音乐的层次,往往演奏者需要用一只手来完成双声部甚至更多声部的演奏,使主题突出,其他声部能轻奏,这需要手指有好的独立性与协调性,在演奏时能做到把声部层次区分开来。我们以作品 BWV847中的赋格曲的开头做例子,分析下各声部之间层次的对比:从一开始第1小节到第3小节的第一个音,是在中声部呈现典雅高贵的主题,之后高声部开始主题进入,而此时的中声部就要非常的轻奏,以能突出高声部主题为主。到了第5小节,高声部主题结束,接下来是无主题的连接句,高声部与中声部两个声部都要轻奏,但高声部就相对要突出些。第6小节高声部最后一个高音是 F音,是个一拍半的长音,这就需要格外的突出这个长音,演奏时要做到更深的歌唱这个长音,使之具有共鸣,不容易立刻消失,从而使高声部的声部得以连接,也使各声部间的声音具有平衡性。而到了第7小节,低声部主题进入,声音要饱满有力,高声部与中声部开始出现齐奏的音程关系,距离非常近,相距3度到6度之间,这就要特别注意高声部要做到声音突出而清晰,而中声部要非常轻奏,因两个声部同时需要用右手完成,要做到不同声部间的不同声响,就需要很好的手指控制,要在平时练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加以练习。通过举例以上的赋格曲可看出,多声部赋格曲,各声部之间常交织在一起,在演奏时,使声部之间具有立体的层次感尤为重要。
2.节奏与触键。
钢琴的演奏离不开对节奏的把握,同时多样的触键可使演奏更加生辉。在演奏《平均律钢琴曲集》时,掌握节奏与触键更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要素,节奏的把握与触键的方式相互又是息息相关的。巴洛克时期音乐节奏的特点,有它固有的风格和规律,说到节奏,其形态应该是通过声音与速度和轻响的结合。在巴赫生活的时代,钢琴与现如今的钢琴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当时,使用的钢琴只有古钢琴和羽管键琴,这些钢琴与现代钢琴的构造也是十分迥异。因此,在利用现代钢琴进行演奏时,演奏者在触键力度方面要注意保持适度性,避免过分的用力,并在节奏上保持严谨和平稳。触键方面根据不同需要要有断奏法或者非连奏法进行弹奏,有时候还需要极其的连奏,去表达一些乐句,例如作品 BWV884中的赋格曲的演奏,就可用断奏,突出果断,坚实的音乐风格;作品 BWV853中的前奏曲,就需要非常连奏来演奏,指尖和琴键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适当的大一些,这样一来,弹奏出的声音便十分柔和;演奏者也可在一些曲目中,使触键音色具有良好的弹性,表达出更好的节奏感。通常情况下,在音符时值相对较短的情况下,演奏者可以尽可能的模仿古钢琴的清脆效果进行演奏,触键需要敏捷快速;如果音符时值相对较长,则演奏者在下键的时候要适当厚重一些,并合理用力,将力量按照从肩部逐渐送达到指尖的顺序进行,并保持手腕的平稳性,以实现音与音之间的均匀连接。在同一首乐曲里的实际演奏中,我们也经常会用各种连断奏结合的方式进行演奏,这就需要演奏者做到有选择性的去进行各种触键和演奏,来表达出不同的音色与多元的音乐风格。我们以作品 BWV861中的赋格曲为例:开始1至2小节的主题,开始两个音,D 音到降 E 音是个小二度关系,相隔较近,这两个音我们就用连奏,使主题线条具有歌唱性,而降 E 音到 G 音,是个小6度关系,相隔较远,我们用断奏,突出其音乐的张力,之后的 G 音到升 F 音,依然用断奏,虽然 G 音到升 F 音之间是个小二度,因为离得近,正常应该选择连奏,但升 F音是一个变化音,为了突出其音乐张力,所以也选择用断奏方法进行弹奏,之后主题的后半段以两组后十六分音符音型和一个4分音符构成,音与音之间关系全部是2度,就可用连奏进行,突出其歌唱性。第三小节左手演奏的中声部最后4个八分音符,音与音之间基本达到或超过了3度以上,则需要断奏,突出其张力。在赋格曲中有个规律,一般会把达到或超过3度以上的八分音符用来进行断奏,突出其音乐张力。不过这些也要根据每首不同的乐曲,具体风格具体选择,有时候会有些特例,例如在作品BWV862的赋格曲中,主题音与音之间是由3度以上构成,但我们要把所有主题以连奏的方式进行演奏,用于表达如同管风琴那种宏伟而又连绵不断的音色。总之,在触键的连断奏方面,还是有些规律可寻的,以诠释好音乐风格为目的,要进行多样的触键与演奏。在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中,有一部分的3拍子舞曲形式的前奏曲和赋格曲。我们在演奏这些舞曲的节奏时,要注意每小节的第一拍,要弹奏的相对重些,突出节奏感,有时候第一拍的音是唱得要多些,这样能突出巴洛克音乐风格中严谨规整的特性,例如在作品 BWV862的前奏曲中,我们就要突出每小节的第一拍,它是一个巴洛克风格的舞曲,第一拍的突出很重要,强调了乐曲的规整性,也使节奏具有了舞曲风格。每首作品的演奏速度因在风格上要求的不同,速度选择上也会不同,但在目前德奥音乐保留下来的传统来看,前奏曲与赋格曲在演奏速度上要尽量的保持一致,如节拍类型不同,也要在绝对速度上尽量保持一致,这样做会使整首乐曲听起来更具有规整性。
3.合理使用踏板。
长期以来,钢琴经历了不断的发展演变,逐渐从早期的键盘机械槌击式钢琴发展为现代钢琴结构。受时代的影响,在巴赫时期的钢琴与现如今的钢琴存在较大的差异,古钢琴上并没有踏板。在用现代钢琴演奏《平均律钢琴曲集》时,为了遵循当时的传统风格,要适当的使用踏板,切不可太多。一些作品中,踏板可以多用,有时候起到了模仿管风琴和声的效果,例如作品 BWV857中的前奏曲,踏板需要按照和声进行,也需要换的干净;而在一些需要断奏的前奏曲和很多赋格曲中,踏板用得是不多的,在这些乐曲中,踏板需要少量运用,更多时候踏板起到的是连接的作用,例如有时候声部连接中左右手需要交替,或者因指法连接不上音型时,就需要通过延音踏板进行连接,有时候踏板运用是为了增加和声的共鸣,需要体现宏伟的音响效果的,一般出现在乐曲结尾处比较多,这时需要给每个和声甚至每个音使用踏板,让声音变得有气势,通过踏板使音乐表达到位,这里以几个作品的尾声作为例子,例如作品 BWV850赋格曲中的最后三小节的和声与作品 BWV851前奏曲中的最后两小节的和声,就需要为了突出宏伟的气势而加上延音踏板。所以踏板的使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技巧,对整个演奏过程以及最终的演奏效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有学者认为,踏板可以被称为“钢琴的灵魂”。但是,鉴于《平均律钢琴曲集》复调音乐的特点,为了不破坏作品中复调声部之间的清晰程度,在实际使用踏板进行演奏的过程中,一定要谨慎,以免因为使用不当而导致各声部横线条出现异常进行。演奏者可以通过练习乐曲,在掌握基本的句法和奏法等之后,再尝试合理的使用踏板来演奏《平均律钢琴曲集》。
4.把握结构感。
演奏一首作品,其结构的把握,永远是重要的一个要素。乐曲的结构感就是一首乐曲的整体感觉,把握好结构感就是要使乐曲具有整体性。巴洛克音乐对于作品结构的框架要求是很高的,需要具有规整,严谨,一气呵成的表达。结构这个要素也是个综合性的要素,和前文提到的一些要素,都是息息相关的,例如层次感,节奏感与触键,包括踏板,还有音乐的对比性等。要具有良好的层次感,就要保证每个声部的清晰性,声部线条要有较强的独立性,能很好的把握不同声部之间的联系,巧妙的将多个声部结合在一起,达到互相对比、衬托的效果,实现整体的均衡和统一;还要具有好的节奏感和触键,在演奏《平均律钢琴曲集》整体乐曲中,最好在节奏上做到每小节第一拍的持续重音,使之在结构上有个整体规整性,有股持续向前的力量,从而使结构性变好,触键要统一规范,具有横向型;踏板的使用也很重要,好的踏板连接可以使句子变得更加紧凑;要做好音乐对比,每个主题在进入时,声音的轻响与层面都是不同的,乐句也要有分句和分段,一个乐曲要有好的结构,哪里是主题,哪里是连接句都要分析清楚,轻响对比必须是鲜明到位的;音乐表现也要有一定的紧张度和严谨性,有利于音乐整体性的表达。我们以作品 BWV851中的赋格曲为例,乐曲的前两行分别以高,中,低的顺序呈现了声部的主题。演奏者在演奏时要先分析好声部主题之间的发展,演奏时要一个声部比一个声部声音弹奏得更多,使各主题之间形成一个整体的结构。整首乐曲在整体上也是有段落区分的。在第21小节开始,之前宏伟的和声经过了解决,而这里到了乐曲的中段,这里只有两个声部,层次上容易区分,可以选择进行轻奏,包括主题都要相对轻奏,要和之前段落进行声音的对比,也要使音乐风格转变,变得典雅轻快,这样从听觉上,也有了段落上明确的分段感觉,从而使结构感更加的好。在尾声最后两小节又充满了和声,可使用延音踏板使其和声变得更加紧密,具有庄严性。同时做到以上这些,才能更好地把握好乐曲的结构,使乐曲演奏起来具有整体的结构感。
5.体会宗教意味。
《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充分体现了巴赫的音乐风格、音乐形象的百科全书,是钢琴演奏者的必修曲目。例如,法国作曲家古诺即将《平均律钢琴曲集》C 大调前奏曲,作为他创作的声乐作品《圣母颂》的伴奏,可谓是天衣无缝。整首前奏曲笼罩着一种虔诚的心境,仔细聆听,全曲以流动的和声贯穿,如汩汩流水潺潺小溪,柔美静谧。《平均律钢琴曲集》之所以可以达到如此美妙的效果,与其浓厚的宗教意味是分不开的。因此,在进行演奏的时候,为了更好的领悟乐曲的内涵,实现准确的演奏,需要充分结合其创作背景进行体会。巴赫的宗教信仰是改革后的新教,他的整个家族亦是。在当时,巴赫的家族长期居住在德国的图林根地区,整个家族都信奉新教。从小,巴赫长年累月生活在新教的氛围之中,并受到很大的影响。宗教信仰的坚定、虔诚、不屈,都对其人生以及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集中体现在他的音乐作品之中。在巴赫的身上,充满了富于斗争性的宗教虔诚精神。在新教的影响下,巴赫在进行音乐创作的时候,也始终抱有纯洁和质朴的精神信仰以及坚定和崇高的信念。在他的众多作品中,都包含了这种虔诚的宗教信仰下的宗教虔诚精神。例如,在《平均律钢琴曲集》作品 BWV849中的赋格曲中,即是以宗教圣咏为主题创作而成的。演奏者在演奏之前,便需要事先了解巴赫的宗教信仰,创作动机,以及《平均律钢琴曲集》的整体宗教意蕴,然后了解其庄重而内省的风格,以及所弥漫的强烈的宗教气息,增强对作品的深层理解,再更好的去进行演奏。
“Bach”一词在德文中含义为“溪流”的意思,贝多芬却说:“巴赫不是小溪,是大海!”他认为巴赫是个知识渊博的人,其作品也极其浩瀚和伟大。巴赫的音乐充满了哲理性,而且具有伟大的精神内涵。本文通过几个要素作为切入点,阐述了《平均律钢琴曲集》的音乐特性和演奏要点。巴赫与他的复调钢琴是人类音乐史上的精彩一笔,其创作手法和演奏旨意,永远值得我们不断去感悟和探索!
[1]潘洁.从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看巴洛克时期赋格曲的结构思维[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4,(3):62-64.
[2]Uma Viswanathan.Polyphony of midnight’s children:dispersion of voices and genres in Midnight’s Children=Polifonia dos filhos de meia-noite:dispers?o de vozes e gêneros em Midnight’s Children [J].Acta Scientiarum :Language and Culture,2010,32(1):51.
[3]Albert Riemenschneider.A List of the Editions of Bach's Well Tempered Clavier[J].Notes,1942:38-45.
[4]刘忠民.西方文明及创新意识——以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与兴德米特《调性游戏》为例[J].中国音乐学,2007,(3):124-126,69.
[5]图雷克.巴赫演奏指南[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