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错误在生成中彰显美丽

2015-02-14 05:48:17李文杰
语文学刊 2015年25期
关键词:预设错误爱情

○李文杰

(兰州市第二十二中学,甘肃 兰州 730050)

谈到“错”人们最常见的情绪反应是“色变”。但是,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充分的对错误进行利用,把其变成有利于教学质量提升的资源,使教学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把课堂引向更加智慧、灵动的方向,让错误彰显生成的美丽。

一、学生的错误:将错就错推进文本阅读

有一次我在讲授《变色龙》一课的时候,课堂讲授即将结束,我让同学们对奥楚蔑洛夫进行评价。有个同学回答说:奥楚蔑洛夫是个聪明的人。对这样的评价超出我我对课堂的预设,因此我果断地改变教学策略并使用延时评价法,点拨的过程分为三步:1.说出理由,对学生思维的过程加以了解(你认为他是一个聪明的人的依据是什么);2. 仔细地阅读课文,对其中的细节加以研读(找出课文中描述奥楚蔑洛夫借军大衣对自己内心恐惧进行掩饰的描述);3.换位思考,对错误的认识加以消除(对这种“聪明”你是怎样看待的?如果是你,和这样的“聪明”人打交道你乐意吗)。经过这样的调整,我对学生错误的认识加以利用,让学生深入地研读课文,取得的教育效果可谓“育人无痕,直抵心灵”。

有时,学生的错误可以当成对文本进行解读的“主”问题来对教学进行构建。在对《爱莲说》进行学习的时候,笔者在同学阅读后问他们有什么感受,有个同学的回答是:本文描述了三种花,前面对花描述的顺序为:菊、牡丹、莲,但是都后面的顺序却发生了改变为:菊、莲、牡丹,所以本文逻辑略显混乱。我觉得这是学生虽然理解的错误,但是该错误却非常的有价值,值得深入的研究,因此就调整教学方式,对该问题进行深入、重点的研究。首先,引导学生对三种花的文化内涵进行解读:菊花——象征着隐逸文化(隐居山林,独善其身),牡丹——象征着财富的文化(对名利追逐,媚上欺下),莲花——象征着君子文化(独善其身、兼济天下),对这三种文化进行对比并对其蕴含的价值进行分析,找出他们价值的大小;接着,对作者的情感进行深入地理解:紧紧围绕两个“独”、一个“宜”、三个句式(文本最后的描述、反问和感叹),进行多次的阅读,品味作者对不同人生追求人的态度和评价,最后,得出都赞同的结论:作者之所以要对次序进行改变,是为了让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更加突出,这也是经过作者深思熟虑和独具匠心之处。这节课始终围绕学生的错误认知,教学不仅顺利的进行,更让学生对本文有深刻的认识。这就是学生错误带来的魅力。

学习理论让我们知道,所谓的学习就是试错的过程。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是学生出现很多的错误,我们不仅不能训斥学生,更要就其现象找本质,找出出现错误的原因。

也可以把其作为推动课堂进行的资源,在错误中拨开迷雾,让“教学之船”航行的更加准确。

二、教师的错误:因势利导实现知识建构

我在执教九年级苏联作家霍姆林斯基的《给女儿的一封信》时。我把“导学指南”展示在PPT 上,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前预习对课文提出问题,并要求将问题写在课堂笔记本上。

我的“导学指南”是:1. 什么是真正的爱情?2.怎样对待爱情?3.你对爱情有什么样的认识?

学生提的问题五花八门:

1.如果爱情来了怎么办?2. 如果长大了有喜欢的人该怎么办?3. 什么样的爱情能带来幸福?4. 作者自己对爱情是什么看法?5. 作者为什么用童话解释爱情?6.如何理解“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智慧的人的时候”这句话的含义?显而易见,学生的需求与我的预设相差甚远。鉴于此。我没有强行实施自己的预设,而是根据学生的需求,临时改变了自己的预设。接下来。我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朗读童话故事,分析故事中上帝三次考察人类爱情的过程,从中把握童话的寓意,感悟爱情的美好、忠诚和永恒,进而理解爱情超越自然、为上帝所不能及的精神层面的特质。这样一来,教学设计修改如下:

(1)作者自己对爱情有什么看法?

解读童话,把握主旨。从上帝三次考察人类的过程中,捕捉童话的寓意——爱情是超越上帝、超越自然的,是人类特有的美好情感。爱情给人以力量,建立在忠诚的基础上。

(2)作者为什么用童话向女儿解释爱情?

用童话解释爱情更加形象、含蓄、耐人寻味,符合儿童的认知心理。

(3)品味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理解作者对爱情精神层面的强调,想象理智、智慧在爱情中的重要作用。品味景物描写的作用。

(4)怎样对待爱情?

找对一个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在这堂课上,我将“导学指南”视为引玉的砖。明智地将学生的需求当作课堂教学的主问题,并临场发挥教学机智,对当堂生成的教学资源(学生的问题)进行筛选。与语文课程内容进行恰当整合,从而安排了一个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流程。整堂课上。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开放的、自由的、亢奋的思维状态。他们没有被我步步紧逼地追问。而是积极主动地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种探究式的宽松课堂,对学生心灵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养成也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从语文学习的角度看,课堂生成或者说学生的问题比教师的预设更有学科价值。我们不能为因为对自己设定的出现偏差而遗憾,同时要巧妙的运用小小的偏差,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其向知识体系构建,思维拓展,人格健全上发展,这样的课堂就生命气息更浓,更具灵动性。

三、文本的错误:质疑厘正促进语文的研究性学习

我在教授《香菱学诗》的时候,当读到香菱向黛玉请教怎样做诗的时候:黛玉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我们都知道,做诗的时候应该“实对实,虚对虚”,而不是“实对虚,虚对实”我对这个错误充分的运用,生成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第一,对课文进行阅读,让学生对该问题自行发掘。接着,就该问题和同学一起研究,对这句话怎样去论证它是错误的,怎样来证明。最后,得出结果,并商讨对我们的研究成果怎样发表。在求证过程中引导学生做如下工作:可以找原著观看或者招来其他版本来校验,是不是版本出现问题抑或者在印刷环节出现问题等等。如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版本就有明确的注疏“这里林黛玉说‘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可能是作者或者在传抄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对原文进行仔细阅读,观看这样说有无其他的目的,或者在作者所处的时代没有“实、虚”之说?经过这样的或者更为深入的探究,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不仅兴趣大增,更增添了在文学上的造诣。

要是教材课本在注释上出现错误或疑似错误,就语文教学来讲,是一种稀缺资源,对此要好好地利用。把学生引向敢于向权威发起挑战,勇于发现问题、验证错误、阐述观点,这就是研究性学习所倡导的精髓。

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笔者认为,错误的不同其所产生的教育功能也不同,处理的方式决定了错误的价值。关键是遇错不乱,视错误为平常,并对错误中蕴含的教学价值深入的挖掘,在此基础上开展的教学,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变错为宝,让错误发挥其应有的魅力。

叶澜教授曾这样论述生成性课堂:“课堂应该是一个旅程,前进的方向不明,随时可能会发现意想不到的通道以及美丽的图案,而不是必须按照规定的路线进行毫无新鲜感的旅程”,教师应充分的预设,对学生心灵的秘密要准确的洞察,对课堂上的稍纵即逝的细节要敏捷的捕捉;同时,要对从学生中得来的信息进行深入的判断、思考,见机而作,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超越文本并回归文本。促进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 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池英范.语文教学生成的内容与途径[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9(7).

猜你喜欢
预设错误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在错误中成长
不谈爱情很幸福
都市(2022年1期)2022-03-08 02:23:30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不犯同样错误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短篇小说(2014年11期)2014-02-27 08:32:41
爱情来了
意林(2011年1期)2011-05-14 07:45:02
解读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