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定位教学目标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015-02-14 05:48:17李翠霞
语文学刊 2015年25期
关键词:校本教材目标

○李翠霞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中心学校,山东 滨州 256655)

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课堂现象:有的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参与性很强,但热闹之后,学生却没有体验和收获;有的课堂看起来紧张有序,师生之间一问一答,但整节课却被划分为细抠的知识点;还有的课堂很沉闷,教师在照本宣科,学生囫囵吞枣,缺少真诚的交流,课堂上多的是假话、套话……这些无效或低效的课堂出现,背后都有一个原因:有效课堂教学目标的缺失。基于从事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多年的实践,结合对本学科特点的思索,对合理定位新课程背景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予以探讨。

一、确定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内涵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教师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也就是说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是科学的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新课标将语文课的课堂教学目标界定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即学生通过知识的构建,加强自我教育,完善道德规范,提高道德判断力,体验、感悟、践行道德,形成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也是一节语文课之后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确定有以下理解:

1.课堂教学目标要准确。因为在日常教学中,我觉得缺乏教材处理理念,将教学行为误解成简单教教材,课堂教学目标意识匮乏,无视教学目标的存在,使得教学活动设计失去了依据,自然就无法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想使真会用教材教必须做到课堂教学目标要具有准确性。课堂教学目标准确性应围绕教学的主体——学生来确定。例如我在设计《晏子使楚》的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这里我们的表述是“学生……”,而没有采用“使学生……”“培养学生……”这样的描述方法,突出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不是教师,表现程度是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是测评学习表现或结果所达到的程度。这样描述的课堂教学目标更加科学、准确,也使教师容易把握。

2.课堂教学目标要整合。在平时备课时习惯于完全依赖过去经验、教学参考书,备课时机械照抄教学参考书的教学目标,而未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将三维教学目标彼此渗透和相互融合,才能看到学生的品德和心理发展是认知、情感、行为三者的综合发展。这也决定课堂教学目标是三维目标的一个整合。需要指出的是,三维目标的整合与交融,并非是说一定要在一堂课中要同时实现这三种目标。根据教学时间及教学内容的安排,在一个主题内容的安排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侧重。

3.课堂教学目标要有层次。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常常将课堂目标设计的空而大,缺乏具体可操作性。它使我们对教学任务非常模糊,对学生也缺乏明确的指导。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是课堂课堂教学目标要具有层次性。课堂教学目标的对象是所有的学生,但是他们的知识储备、学习方式、个性特点等等存在很大的差异。为此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学情,在充分掌握差异性的基础上,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地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多层次性的教学目标设计会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更贴近他们的认知规律,也更利于所有学生的发展。

二、理想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策略

1.教学过程中要将预设教学目标与教学生成相结合。“有预则达,无预则废”,因此说预设教学目标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一种体现。但是教师的预设不是僵化的、固定的,是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调整生成的。因为课堂本身是一个“开放、多元、生动”的动态系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就不可能按照教师想好的同一轨道运行。有研究指出教师在一节40 分钟的课堂里,至少要做出30 个与教学有关的决定,这必然要求课堂中把预设性目标和生成性教学目标结合起来。而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在预设时要有多种情景假设,课堂上要更多的有效设问,课堂推进中,要有强烈捕捉意识和调整能力等。

2.要运用好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时机。我校推行了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制度,具体流程为:个人主备→集体研讨→个性修改。从个人主备到集体研讨,是一个精心打磨的过程,使教学目标更加科学与准确,避免由于个人备课而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的情况。这样制定的教学目标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在同课异构《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时,马老师对于李红风老师设计的目标时提出必须把目标改的低一些,因为是第一课时,不要定太多任务。吴老师接过话题不赞成,说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对六年级学习在上游的学生来说,问题不大,但对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对概括得过于简单的,教师可采用补充词句的方法使其完整,并引导学生掌握这种方法……你一言我一语,认真的讨论,潜心的研究。我深深体会到,真正的收获并不是最后的研究成果,而是头脑中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这理念体现在教学中,将使课堂教学目标实现就容易多了。

3.在实现教学目标时要和学生参与相结合。教师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教学目标更符合学情,学生的内在需求也会表达出来。具体的形式可以演课本剧、情景模仿等。例:我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半截蜡烛》教学中设计学生分组排练课本剧,并且角色互换,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体会语言的艺术特点。而且这些方式既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教学内容,知道它的重要性,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学生事前的参与对教学目标达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合理利用资源,使教本、校本相结合。教材是我们的主要课程资源,依据教材,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是重要的策略。但我们同时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摒弃以“教材为本”的一元课程资源观。因此我们可以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等方面进行补充和调整。这就可以结合实际开发校本资源,特别是德育校本资源。学校是学生生活的场所,也是他们成长的地方。校本与教本相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意。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桥》教学中,我就让学生结合我校文化德育展室的展览内容,去熟悉身边的感人故事,探究人们的心灵。我们也看到:教本和校本的结合,使教学更符合学生和学校实际情况,也使教师的课堂更具个性化的魅力,最后自然而然达成了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校本教材目标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5期)2019-04-13 00:41:26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2期)2019-04-12 05:49:30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 07:48:18
我们的目标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