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引入审美教育的实践探索

2015-02-14 05:48:17何光俭
语文学刊 2015年25期
关键词:美的课文教材

○何光俭

(江苏沛县杨屯镇中心小学,江苏 徐州 221612)

一、小学语文教学引入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美的感受力。美的感受能力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通过后天对美的学习、感受、创造以及积累而成的,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将原有教材的单调、枯燥及繁琐的局面打破,将教材改革的一个新的春天迎来了。比如,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学生通过对课文中优美的句子进行学习,从课文与课件中获得了美的享受,从而实现对学生美的感受力进行培养。

2.培养学生美的鉴赏力。鉴赏美与创造美实现的基础就是对美有一定的感受能力。比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散文、寓言、诗歌等都是文学题材,学生通过对课文不断的诵读及品味,心灵上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共鸣,且学生经常处于这样的情境之中耳濡目染,学生们一定会树立起健康的审美标准、审美情趣以及审美理想,进而大胆地去追求美。

3.培养学生美的创造力。在审美教育中,感受美与鉴赏美的最终目的就是对美进行自主创造,比如对一篇文章进行学习之后,教师就会开展一些有趣的课后活动,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己选择自己的搭档,并自己制作活动中要用到的道具,然后将自己的一些想象加入到课文内容演绎中。小学语文教学通过这样的审美教育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进一步加强自身对美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美的创造能力,让课堂变得更加的有趣且生动。

二、小学语文教学引入审美教育的有效实践途径

1.合理创建良好的审美教育环境,在乐中求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审美教育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有效地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保证尽可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将审美教育有效的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例如,小学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游戏、音乐、谜语、图画、活动及问题等引入课文,使课文导入的艺术性有效加强。通过这些措施,学生的心弦就会被拨动,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让兴趣带着学生进入课文学习。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通过对多媒体课件的观看,使学生直观且身临其境的感受到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对美进行感受,让他们学会在乐中求美,从而保证学生的审美趣味在最大限度上被调动。例如教师在讲解《望庐山瀑布》时,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将庐山形象且直观的展示给学生,然后再根据课堂情境将一些问题提出来,如“你觉得庐山的瀑布看上去像什么?”、“看到庐山的风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等问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品味意境,在想中求美。小学语文课本中不仅只有修辞装饰、词语堆砌,同时也将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带给了我们,这一点特别表现在散文与古诗词中。学生自觉接受审美教育的重要前提就是让学生伴随着文字进入到文章的意境之中,其中学生想象力的调动又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想象不仅可以让人对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美进行感知,同时也会将一些新的意义与形式赋予到语言文字中,从而促使“思接千秋,视通万里”的良好效果的产生。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将那些可以对学生丰富的联想力与想象力进行培养的语言、词句以及情节等因素进行有效的挖掘,并使学生对这些情感因素进行亲身体验,使学生自身的想象兴奋点得到有效激发,从而有效促使学生的情感与心理产生共鸣,并实现在意境中求美,获得对美的体验,陶冶自身的审美意识。例如教师在讲解《趵突泉》这篇课文时,可以通过课文中的语句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想象在自己的面前有着“大泉汩汩而流,小泉如珠花碎玉”的这样一幅画面,让学生跟着课文的意境去欣赏、去品味。

3.鼓励学生对审美的情感体验,在读中求美。“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句话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文的灵魂的描述,由此可见文的灵魂在于“情”。同样也有许多跃动着情感美的文章存在于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且会以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心灵、情操及思想进行影响。所以,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将“情”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真正使文章内含的情感由作者“移情”给读者,而“读”无可厚非就是一种有效进行情感体验的好方法。学生通过饱含感情的朗读,通过有声的语言来感受无声的文字,对学生眼、耳、口及心的综合运用进行有效调动,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尊严》这篇课文进行解读时,就可以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朗读。在这篇课文中,描述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经历,每个人都有年轻的时候,且每个人年轻时所经历的事情都不一样,通过文中一些描写主人公的动作、语言以及神态的句子就可以感受出文中主人公年轻时生活不太顺利,但是他却不放弃自己、不接受别人的施舍,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最终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与好心人的鼓励与帮助取得成功。因此,教师在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思想感情对这篇课文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学生不但体会到了人性的美,更让学生的思想受到了震撼,同时也让学生们明白一个道理:尊重自己,别人才能真正尊重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多朗读课文几次,让学生的品格得到升华,并学会融会贯通,从而使审美教育的目的真正实现。

4.鼓励学生进行审美创作,在写中求美。创造美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写作就是对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进行培养的最佳途径。学生在进行写作就是进行审美感知与审美创造,同时也是在表现美与追求美。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让学生对课文中的美段、每句及美词等进行留意与收集,对课文中表现美的手法与写作技巧等进行详细的了解,并将创造美的不同方法与不同文体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白不同文体所表现出的美也不同。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与思考,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使自己的知识不断得到丰富,对自己的视野不断进行开拓,对周围的人、物、事及景留心,对身边事进行关注,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并选择创作素材,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将一些自我的情感体验注入写作创作中,引导学生将自身内在的心灵感受充分表达出来。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通过演小品、讲故事等富有创造性的形式将美表现出来。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续写、改写或者是扩写等,同时在其中加入一些自身的理解与其自身对生活的体验等,抑或是通过话剧、小品等形式将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件表演出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让学生通过表演对创造的乐趣进行品尝,对美的价值进行领悟,保证学生的思想与情感在表演与创造中得以升华。

总而言之,审美教育主要是在美的形象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通过美育将学生引入到道德学习中,潜移默化中让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实现,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者要将教材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采取科学且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效的感受美、鉴赏美并创造美,保证学生的感情受到熏陶,同时获得心灵的净化与人格的升华。

[1]张顺国.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内蒙古教育,2015(15):63.

[2]夏乐意.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探讨[J].课外语文,2015(4):158.

猜你喜欢
美的课文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都市丽人(2015年4期)2015-03-20 13: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