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萍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77)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刘春萍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77)
从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现实意义入手,分析了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改进思路。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改进思路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其中,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处于最薄弱环节,还没有真正发挥出其引领先导作用,有必要加强研究。
1、内涵式发展的需要。在我国高职教育由大国迈向强国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中,科研工作,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纽带,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前提,更是提高教师素质,优化知识结构,培养优质学生的基础。
2、经济建设的需要。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模式逐步由低端、粗放、高能耗向高端、精细、低能耗转型,熟练的高技能产业大军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根本保障。以德国为例,二战后历次的世界经济危机对德国之所以冲击不大,是因其有强大的实体经济作支撑,有完善的高职院校培养体系作后盾,有源源不断的高技能产业人才储备作动力,确保了高端精细产品,经久不衰,牢据市场。作为借鉴,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要向这个方向努力发展,建立完善的产、学、研高职教育体系,来确保我国实体经济快速稳步发展。
3、机制创新的需要。随着国家高校教育结构调整改革的推进,势必有一大批二、三本院校转入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优胜劣汰成为必然趋势,在这一进程中,创新培养机制,促进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必须有赖于科研工作的引领。
由于历史和现实中的种种原因,目前,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有待改进。
1、方向不明。高职院校至今一直处于规模发展期,校园建设、招录学生及各类管理等占据主要地位,而科研工作暂时无关大局,它既不影响学校存亡,也不影响教职工切身利益,还没有真正列入学校明确的发展方向上。
2、动力不强。高职院校教师搞科研工作,要么为完成考核任务,要么为评职称,量身制作,做出研究报告,在符合要求的期刊发表文章即可,至于研究成果是否得以实施,与实践结合程度,无人问津。且一旦完成考核任务,尤其是职称已评,就开始漠不关心。
3、能力不足。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一部分来自升格前的中专教师,一部分是近年新进高校毕业生,多数老教师早已成形了中专独立的按教材授课、计划推进等教学方式,与社会产业既无形成交流的渠道,也无融入的条件。这种状况下,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研究,突破点不好找,面对的困难多,困惑更不少,而年轻教师受资历、阅历、经验等束缚,短期内也不会进入状态,进而整体表现出科研能力的不足。
4、精力不够。高职院校规模都较为庞大,教师承担的工作量十分繁重,精力基本用于完成教学任务,而生源入学门坎相对较低,普遍天性贪玩,教师管理学生还要耗用很大精力,加之学校其它非教学工作,教师往往身心疲惫,搞科研工作的精力所剩无几,自我充电的时间更无从谈起。
5、作用有限。高职院校完成的科研成果,以探讨校内教学及管理类理论研究居多,围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类少,按照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求,显现差距大,内涵较浅,尤其对紧贴产业市场需求搞教学,还缺乏研究,造成产教脱节。实质是高职院校培养方式存在问题,根子出在没有发挥出科研工作的引领作用上。
6、激励简单。高职院校制定的科研工作管理办法,受有关科研方向不明、定位不准、资金不足等因素所困,对科研成果激励简单,奖励幅度小。如教师千辛万苦搞科研,学校所给资金却有限;在核心刊物发表文章,所交版面费往往偏高,而学校补助较少,只能自掏腰包;教师深入社会、厂矿企业搞调研,个人负担更多。这直接影响教师搞科研的积极性。
7、运行封闭。高职院校教师相对了解社会产业需求少,交往机会、渠道也不多,加之缺乏真正沉下心、走出去、搞调研以及设身处地把社会对学生需求融入到教学中,所搞科研工作较为封闭,与社会产业对接不上。
(一)准确定位,明确方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既是庞大工程,也是新生事物,实施起来,必须要有正确理论的指导,而正确理论唯有在不断的科研探索中形成。因此,要将科研工作的定位居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关键序列,方向上引领两者。在领导决策层、教师实施层意识中,要树立科研工作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关键纽带理念,目前,校外的社会产业与校内的理论教学之间,急需科研这条纽带相连,今后,产业与学校要健康发展,就更离不开科研的引领。
(二)落实机制,开创局面。目前,高职院校大都制定有科研管理制度,关键是逐条抓落实,否则,科研工作就仅沦为职称评定的服务工具。落实到底,氛围逐渐变浓烈,局面肯定会高开。同时还要对好几个聚焦。
1、制度建设与实施。院校领导要把更多的精力从校园建设、规模发展、常规管理等向科研工作聚焦,成为推进科研工作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一是狠抓科研制度落实不放松,全面推动科研工作上台阶。二是围绕新形势,以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目标,深入调研,不断组织领导科研制度的修订与完善工作。
2、机制创新与运用。建立全新的科研激励机制,把院校教学管理、人员配置、资金安排、物质供给、时间调配、先进评选、晋岗晋级、职称评定、学习深造、外出交流等一系列方面,向科研工作聚焦,实行量化积分,加大在上述项目上的科研工作分值数,并纳入年终考核体系,以使教师有充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严谨的作风,去从事科研工作。
在教学管理方面,以围绕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路径为出发点,探索教学方式,钻研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路。按专业、课程设置科研课题,以绩效量化考核,检验科研效果,以使学生把对教材内容掌握与熟练运用操作紧密结合起来。
在人员配置方面,以发挥科研骨干带头人作用为核心,有效搭配组合团队小组,开展科研工作,同时不同教师可以穿插参与不同小组,以最大满足院校整体科研工作的需要。
在资金安排方面,以促进科研工作有效开展为重心,加大经费投入。一是向上积极争取科研项目资金。二是院校自身经费预算向科研倾斜。三是拓宽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尝试与企业有偿技术合作,以及寻求社会赞助等。在资金使用中,以正常安排使用为主,并按科研绩效结果,量化经费奖励,不搞一刀切,提高对优秀团队及个人的奖励额度,从而充分调动起教师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在物质供给方面,以保障科研需求为支撑,对科研所需各类物质予以足额供给。同时严格物质使用管理,降低损耗,量化考核,把有限的物质真正用在科研刀刃上。
在时间调配方面,以合理调整教学与产业融合的时间占用比为重点,积极研究确立新型教学模式。如取消最后半年实习期,改为上午教学,下午科研实践,晚自习巩固,以最大限度地解决教学环节、实践环节的时间矛盾。
在个人待遇方面,以参与科研工作量、科研过程和科研绩效为依据,加大先进评选、晋岗晋级、职称评定、学习深造、外出交流等的权重比值。改变过去重科研报告,轻实践运用的方式,以使科研工作真正服务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目的。
(三)提高能力,保证质量。高职院校要推进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水平,就要重视教师科研能力提升
1、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一是要改善师资队伍结构,紧密围绕产教相融、校企合作,以学科、专业建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把有丰富社会产业工作经验的高技术人才,招聘到教师队伍中,同时鼓励校内教师走出去,多参与社会产业活动,进而形成一大批科研骨干,带动整体科研水平上台阶。二是加大对教师培养力度,把校内培养与校外培训相结合,把科研带头人引领与个人自修相结合,不断为教师学习深造、外出交流,创造条件,提供平台,以极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2、理清科研工作思路。要明晰高职院校的科研,不等同于高等学府的前沿性学术研究,而是研究把高技能的知识理论如何转化为熟练的行为操作,达到学以致用,按此思路,就好找下手点和突破点。
3、明确科研工作内容。这是开展科研工作的核心部分,要结合教学内容、计划安排、制订实施方案,围绕点面,短期长期,重点难点,筹谋规划。选题与实施,要紧紧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行,注重科研与实践结合运用的过程,不以形成科研报告为终点,而以学生实际掌握高职技能为落脚点。
(四)打破封闭,共建三赢。要把产业方、教学方、学生方三者纳为一个有机整体,布局科研工作。一是院校要破除封闭搞科研,主动协调联系相关企业,使之成为教学实践平台,方式上既可以走入企业搞教学,也可以引入企业进校园搞教学。二是积极引导学生进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角色,使之尽快具备既有理论知识,又有熟练操作技能的本领。在这三位一体中,注重以学生能够体面就业,作为检验院校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以产业用到满意人才,作为检验学生掌握高职技术技能的唯一标准;以院校取得丰硕回报(声誉、效益),作为社会认可的唯一标准。达到最终实现三赢局面。
(五)做好保障,服务到位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专职科研机构职能。一是跟踪追进国内外最先进高职院校的教育成果、理念,为领导布局科研决策提供有力依据。二是根据院校各专业课教学内容,编制科研项目及计划进度汇总表,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三是编报科研项目资金预算安排表,统一科研经费的分配与落实。四是牵头协调好校内、外各类关系,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做好服务,提供支持,落实保障;五是对教师科研工作的进程,同步跟进,及时掌握,引导科研工作有序、有效推进。
(六)评价合理,检验实效。按照新型科研体系要求,适时跟进制订科研绩效评价办法,实行量化积分,将每项科研工作纳入量化评议,并按评议结果换算积分,年末累加考核,以奖励先进,鞭策落后。评价指标设置要科学、合理,评价过程要公平、透明。评价不是目的,仅是检验科研实效的手段。通过评价体系,院校既能准确全盘掌握教师科研开展情况,又能引导教师及时改进科研工作的薄弱环节。
一是教师年龄问题。按照高职院校新型科研体制,必然要突出实践性、强度性、外向性,而老教师受年龄、性别、身体、精力状况所限,肯定有些力不从心,无法跟上节奏。因此,实施科研工作,要考虑到具体情况,充分尊重老教师的意愿,积极发挥出他们的学术专长和丰富经验,来起指导作用,而科研实践环节以50岁以下男教师、45岁以下女教师为最佳。
二是学生实习问题。以往学院把最后一学期定为学生实习期,由学生自主安排,院校相对监管不到,引导不够,实际效果很不理想。因此,要考虑是否取消这种模式,改为平日下午,在教师科研团队引导下,学生开展实习活动,以真正提高学生掌握高技能知识运用的水平。
三是产业合作问题。目前就业市场压力很大,如何做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个严峻的问题,社会产业界不可能都是活雷锋,无偿提供实践平台,而院校仅依托自身实训基地,培养出的学生与产业需求还有距离。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调整思路,要把产业方也作为教学方对待,可以把学生部分学费交给产业方,实行有偿实习,以使学生带着学习目的来实践,以实践又促进学习,进而真正达到产教相融、校企合作的目标。
相信,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步伐的加快,科研工作必将越来越引起重视,并以它所体现出的特质,引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出高质量的产业大军,来服务社会。
[1]刘进华.以研促教有效提升高职教育质量[J].中国成人教育,2013(6).
[2]吕一枚,徐敏.以研致用提升高职教育科研工作水平[J].职业技术教育,2010.
Prob lem 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esear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 l Colleges
Liu Chunping
(Xi’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Xi’an Shaanxi 710077)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e research problems of scientific research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analyzed.Moreover,the improv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ing is explored in higher colleges.
vocational colleges;research;improvement
G463
A
1674-6198(2015)03-0027-03
2015-03-12
2013年度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教学为中心的高职院校教师科研激励机制研究与实践”(编号:13Z49)阶段性成果。
刘春萍(1968-),女,陕西西安人,西安职业技术学院科研信息处,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