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映建
寓言由生动的情节构成故事,抽象的概括凝成寓意。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寓言都有着生动传神的艺术形象,能让学生在感知形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促进学生理性辨析能力的提升;寓言所具有的哲理性、讽喻性等特点,能让学生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
判断一个文本的教学是否是好的、有道理的、得当的,我以为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往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其语言精炼,故事的主人公或为人,或为拟人化的动植物,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常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寓言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其中的语文元素极其丰富,从三维角度来解读的话,可以从了解故事内容、品评角色形象、领悟故事寓意逐步深人。文本提示我们寓言教学要采用的策略是言语实践:阅读交流、讲述故事、品悟角色、品味内涵、创生表达。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小学语文教材的语言都以原文为基础编辑了寓言,保持了语言的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寓言都有着生动传神的艺术形象,能让学生在感知形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促进学生理性辨析能力的提升。
《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评价”要求: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第一学段侧重考察学生能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第二学段侧重考察在阅读全文基础上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具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第三、第四学段,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新课标》关于“课程性质”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建议”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里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从这几段文字我们可以认识到,课标对寓言教学的策略要求是“鉴赏阅读”:朗读感悟、理解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运用语言。
活动单导学视域下的语文课应当具备怎样的特征,我想应当是:学生活动主体化,即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这就要求采取“设计组织自主学习、成果展示”的教学策略。
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三个学段与语言学习联系较紧的心理有:第一学段孩子心理特点:形象思维占主导,逻辑思维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第二学段孩子心理特点:语言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却正处在由第一系统向第二系统转换的过渡阶段,常常出现“有话说不清”的情况。逻辑思维开始迅速发展,对一些“好与坏”、“正确与错误”、“主要与次要”等概念比较模糊。第三学段孩子的心理特点: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创造思维也有很大的发展。
基于以上特征,我们在三个学段必须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第一学段“形象感悟”,在朗读中正确感悟寓言的人物形象;第二学段是“价值引领”,重视寓言内涵的正确理解与运用;第三学段是“言语创造”,学习寓言的表达方式,创生个性的寓言故事。
综合以上内容,我们得到小学寓言教学的共同策略和个性策略:
如果这些算寓言教学的理论要求的话,那么就可以用来衡量今天的寓言教学活动了。今天的几堂课,执行策略如何呢?
我做了个统计(其中两堂课现场听,其余几堂课是阅读教学材料分析的),先看“共同策略”:
再看“个性策略”:
综上所述,这几堂课堪称优秀。其中我听的是朱圣宏和徐丹阳老师的课,这两课上面的标准达到7/8和6/8,所以,这两堂课成为优秀好不虚夸。
通过这几堂课,学生学习语文材料不仅“得意”、而且“得言”,更“得法”。
在此,重点说说“得法”:一是在讲述故事中得言、得法并举。阅读是语言内化,讲述的语言外化,讲述基于内化的成功和理解的准确,几堂课都安排了讲述故事,这是巧妙的,因为讲述的过程就是学习言语方法的过程;二是编故事中学习寓言表达方式。几个老师都安排了编故事,其中以徐丹阳的“创生寓言”一课尤为鲜明、突出。这样越过吸收、模仿,到达创造寓言,这是一种高难度的语言技巧,只有充分把握教材、充分把握学情的教学老手才能够做到、做好。这一点看,我非常佩服徐老师的敢为人先和教学才艺,真是受益匪浅;三是在阅读过程中提炼方法,这在朱圣宏的课上表现突出,教者对于“概括”的方法总结和“方言与普通话讲述的转换”的方法都具备“随风潜入夜”的性质。“得法”的另外两方面是:比较阅读(同类寓意的寓言的比较阅读和同类寓言角色的比较阅读)和生活智慧,这两方面是阅读教学鉴赏的范畴,虽然艰深,但是我们可以向孩子做适当的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