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娟,盛国华,殷志成
(射阳县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224301)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冠脉支架术后随访中的应用
周 娟,盛国华,殷志成
(射阳县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22430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冠脉支架置入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冠脉支架置入术后9个月以上69例患者,给予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并与数字减影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64排螺旋CT显示支架内再狭窄为13枚,支架血管内通畅94枚,相对比于数字减影冠状动脉造影,64排螺旋CT识别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分别46.4%、98.8%、92.9%、84%及85.2%。结论:在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随访中,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可以作为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随访的无创检查中重要方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脉支架植入术;64排螺旋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术;数字减影冠状动脉造影术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已经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手段。而支架内再狭窄(ISR)是支架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一般而言,金属裸支架术后6个月平均再狭窄率为20%~30%,而药物涂层支架术后6个月平均再狭窄率仍存在5%~10%[1]。而目前诊断支架内再狭窄以数字减影冠状动脉造影(CAG)为主,但是其有创、可导致患者不舒适、费用较高及有一定并发症等缺点而限制其应用。近些年来,随着CT技术的发展,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作为无创性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其对冠心病诊断有较高的阴性预测价值,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筛选和诊断[2]。选择我科2012年10月—2014年 12月行CCTA及CAG检查放置支架69例108枚疗效进行分析,以初步探讨CCTA在ISR诊断中的价值。
1.1 一般资料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69例 108支,其中男41例,女28例,年龄45~79岁,平均63.2±8.1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为24.3± 4.1kg/m2。支架置入时间9个月~5年,平均置入时间37.3±8.6个月。CCTA与CAG检查间隔时间均小于1周,CCTA检查时所有患者皆为窦性心律,心律齐,扫描时平均心率为62次/分。排除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房颤、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肾功能不全者及造影剂过敏,植入支架的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冠心病患者69例植入支架一般情况
1.2 方法 (1)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机(Philips公司)进行扫描,扫描前训练患者呼吸及控制心率,以免因呼吸伪影、心率过快影响重建影像的质量。常规加用心电门控R波触发扫描,触发监控点位于主动脉弓降部,阈值设定120Hu,心脏扫描范围自气管隆突下(主肺动脉窗水平)至心脏隔面。扫描后原始图像均采用MPR、MIP、VR、仿真内镜等技术进行重建。重建后CTA图像的分析采用双盲法,由2名有经验的CT室医师共同完成。(2)冠状动脉造影方法:患者采取平卧体位,常规消毒铺巾后,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常规经桡动脉对左、右冠状动脉分别进行造影。同时左冠脉采用5个标准投照体位,右冠脉选取标准投照体位2个,通过目测法评估病变情况[3]。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
分析,以CAG结果为金标准,计算CCTA诊断ISR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并分别比较BMI、支架材料、直径、植入位置、长度不同对CCTA成像的影响,计数资料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69例患者,108枚支架完成CCTA及CAG检查,CAG检查示28枚支架发生再狭窄,CCTA显示其中13枚再狭窄,未能发现15枚。敏感性46.4%。80枚支架无再狭窄,CCTA显示79枚,特异性98.8%。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9%和84.0%,诊断符合率85.2%,2种检查方法结果对比见表2。
表2 冠状动脉CCTA及CAG血管造影显示患者支架内再狭窄情况(枚)
按支架材料分为镍肽合金及不锈钢组,两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5%及80.6%,镍肽合金组明显高于不锈钢组。支架直径小于3.0mm诊断符合率为76.7%,大于等于3.0mm组诊断符合率为90.8%,后组明显高于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者按体重指数、支架植入位置、长度分组,各组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表3 CCTA诊断ISR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及各分组情况
在本文中,64排螺旋CT诊断符合率(85.2%),敏感度较低(46.4%)、特异度很高(98.8%),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2.9%、84.0%。进一步研究发现CCTA未能发现的15枚支架内再狭窄程度在50%~69%,再狭窄病变的大小不会引起血流量限制,患者也没有明显的症状,无需进一步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尽管CCTA在诊断支架内再狭窄方面仍不理想,但仍可作为支架术后随访的一种方法,或为进一步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提供依据。
各个亚组之间比较,支架材料、直径不同对再狭窄的诊断符合率有明显的差距。镍肽合金支架明显高于不锈钢支架,直径大于3mm组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小于3mm组。而体重指数、支架位置、长度对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看出阻碍准确诊断主要原因仍然是支架材料及直径,这与国内外其他研究相一致[4-6]。
由于扫描不但受设备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影响,而且也受心律、心率及呼吸运动的影响。还有重建时相及成像方法的选择,仍有一定比率的支架不能满足影像学评价,也是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局限[7]。虽然CCTA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准确性与CAG检查仍有差距,但是在区分冠脉支架开通和闭塞方面仍有较高准确性。CCTA检查仍是无创诊断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较好的方法,可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随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随访中,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具有快速、无创性、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性能高、可靠性强等明显优点血管成像技术,因此可以作为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随访的首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荐使用。
[1]Holmes DR,Leon MB,Moses JW,et al.Analysis of 1-year clinical outcomes in the SIRIUS trial-A randomized trial of a sirolimus-eluting stent versus a standard stent in patients at high risk for coronary restenosis[J].Circulation,2004,109(5):634-640.
[2]龚海燕.64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9):966-967.
[3]张兆琪,马晓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无创性冠状动脉检查的新纪元[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8):789-791.
[4]于淑靖,李忠信,马国军.64MSCT对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评价的准确性与支架材料的关系[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7,(10):716-718.
[5]Sheth T,Dodd J,Finn A,et al.Coronary stent assessability by 64 slice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J].J Am Coll Cardiol,2007,49(9B):25B-26B.
[6]刘斌,赵世华.2010年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专家共识解读[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1):39-42.
[7]毛定飚,滑炎卿,王鸣鹏,等.心率及重建相位窗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5):521-524.
R541.4
B
1006-2440(2015)04-039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