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成文

2015-02-13 11:50山东省阳信县劳店镇中学张如意
语文知识 2015年2期
关键词:监考道题心情

☉山东省阳信县劳店镇中学张如意

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成文

☉山东省阳信县劳店镇中学张如意

小气浅俗,叙述干巴,材料空洞,言之无物——教师每提及学生作文,似乎总有N个“罪状”。问及个中缘由,教师大多埋怨学生缺乏生活。这一说辞,乍一听貌似有道理。但细细推敲一下,此说法站不住脚。学生每天都处在成长中,每天都感受着真实的生活,皆拥有自己的个性世界,怎么能说他们缺少生活呢?笔者以为,导致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语言苍白、感情贫乏、无病呻吟的症结,其实是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鲜活的情境,学生缺乏的是情境中的体验。倘若教师能为学生写作创设恰当的情境,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写作,自然水到渠成,落笔成文。下面,笔者就一堂亲历的情境作文课,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案例回放:

教师导语:同学们,人是感情丰富的动物。处在不同的境况或者情境中,人的心情也是不同的。今天,我们作文课的主题是《写写你的心情》。我为大家带来了三个情境,请大家在这三个不同的情境中,用心体验,记录下你的多彩心情!

课件依次展示三个情境:

第一个情境:语文考试正在进行中。忽然,一道题目把你给难住了。这道题目是你考前看过,原以为不考的,结果偏偏考到了。面对这样的情境,你的心情如何呢?

第二个情境:冥思苦想之后,你终于想到了问题的答案,面对这失而复得的分数,你的心情如何?

第三个情境:考试即将结束,就在你为胜利在望暗自得意之时,监考老师说了一句:此题作废!你的心情又如何?

学生看完这三个情境,顿时兴奋起来,跃跃欲试的样子,让我暗自得意:有戏!看来是触发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了。

趁热打铁,我赶紧让学生动笔写作。可是写着写着就出问题了。

问题一:描写不具体。很多学生的心情总是纠缠在几个表示情绪状态的词语上:后悔、激动、失望、哭笑不得等。给人的感觉是很模糊、很笼统,难以引发读者的共鸣。

情境一学生习作示例:

“看到这似曾相识的题目,我真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复习。可惜世界上没有卖后悔药的,我只能责怪自己当初心存侥幸了。”“此刻,我终于品尝到了后悔的滋味!如果我当初认真一点该多好啊。现在只能眼睁睁地丢分了,自作自受啊!”

教师点拨:

心情是一种很抽象的事物。如果我们写作时不能把这种抽象的事物通过文字形式生动地表达出来,读者就会以抽象对抽象,就不能对我们的心情感同身受了。所以,我们要把这种抽象的心情具象化。同学们尝试着把自己的心情与一种相近的事物链接起来,让这个事物成为你心情的载体。

情境一学生改文:

“看到这本应会做的题目,我的心头仿佛盘踞着一块巨石,压得我快要窒息了!后悔如生锈的钝刀,在一点点地磨割我的神经。哎,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时间一点点地过去,这道题我还是不会,我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当初我好好复习一下这道题就好了!我仿佛看到这道题对我狞笑不止,气死我了!”

修改后的片段,学生将自己的心情依附在具体可感的事物上,让心情变得具体形象了,自然动人。

问题二:描写直线化。同学们在描写自己的心情时,基本上是按照“我”的体验这一思路开始的,学生一股脑儿地抒发自己在情境中的不同心情,但都是直线式的描写,缺乏横向的联系,写作的视野就狭窄了很多。

情境二学生习作示例: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冥思苦想下,我终于想到了这道题的答案。我的心里霎时间鲜花怒放,我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欢唱。后悔、恼恨的乌云瞬间荡然无存。”

教师点拨:

我们在描写事物的时候,不仅要关注它的纵向,也要留心它的横向。比如为了凸显你的心情,可以选择其他的事物作衬托,如其他考生、监考老师等。把这些事物作为自己心情的横向写作对象,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情境二学生改文:

“真是苦尽甘来,灵光一闪间,我蓦地想起了答案,我心里那叫一个乐啊!转头看看我可怜的战友们,一个个还在眉头紧皱,抓耳挠腮,作痛苦状,我顿然觉得自己就是世上最幸福的那个人!”“我亲爱的监考老师啊,刚才你不还在朝我不怀好意地微笑吗,哼哼,我现在已经做出来了,哈哈,有本事你再冲我笑一个啊!气死你!”

修改后的片段,以“同学”“监考老师”为横向写作对象,拓宽了“心情”的写作视角,让“心情”多了一些“支撑点”,从而让心情更加丰富多彩。

问题三:语言固化呆板。描写心情的语言虽然很流畅,但是缺乏色彩,个性稍显不足。情境作文,要求的语言必然是既有感情又有意境的,活泼,有趣,文采飞扬。

情境三学生习作示例:

“晴天霹雳!就在我还沉浸在幸福之中的时候,老师的一句话,让我如坠深渊。”“还有天理吗?您的一句此题作废,轻易地粉碎了我的小骄傲,我怎么这么命苦啊!”

教师点拨:

同学们可以根据情境,套用一些大家熟知的歌词、经典台词、网络用语,可以让语言充满调侃的味道,个性就有了。

情境三学生改文: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难道我做错了什么?(歌词)老师啊,不带这么玩的,(小品台词)您的这一无情决定,让我脆弱的小心脏受不了啊!”“坑人有木有?欲哭无泪有木有?我亲爱的老师,您知道我做这道题牺牲了多少脑细胞吗?您英明伟大的决定,让我情何以堪?杯具啊!(网络语)”

修改后的片段,套用了我们熟知的台词、网络语,在特殊的情境下,起到了特殊的“笑”果,读后让人会心一笑,幽默诙谐,个性十足的语言就有了。

案例反思:

1.教师要给学生一个相对完整的情境序列。很多教师都知道创设情境对于诱发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想象力的作用。但是,我们要注意: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认知规律,要合情、合理、合“法”。一些教师创设了“单一”的情境,即整堂课就是一种情境,或者是多个但彼此“孤立”的情境,各情境间互不联系。这样的情境创设往往导致两个结果:学生的写作思维或被单一情境牵制,不敢跃出情境;或者因情境彼此孤立,思维跳跃过大,学生不能真正浸入情境。触景才能生情,情不动,辞焉能发?上述案例中,我们给学生一个相对完整的情境序列,相当于给了学生一个完整的“剧本提纲”,作为“主角”的学生,可以根据“剧情”安排,自己设计“台词”。完整的情境序列,符合剧情的发展规律,也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合情、合理、合法,更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可以在彼此联系、层层递进的情境中,让写作思维既能沉浸其中,也能写出充满个性的文字。

2.教师要唤醒学生的个性体验。写作的最高境界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而情感从哪里来?从真实的体验中来。如今学生的作文为何读来语言干瘪,味同嚼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唤醒学生的个性体验。黑板上随意写下一个题目,喝令学生一节课完成,这似乎是很多语文教师写作教学的真实写照。这种任务式的写作教学模式,没有实现与学生心灵的共鸣,没有唤醒学生的体验,学生只好搜肠刮肚,东拼西凑,无中生有,胡编乱造,应付了事。在没有体验的情况下写就的文章,是没有灵气与灵魂的。长此以往,学生岂能喜欢写作?上面的案例中创设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唤醒学生的体验。试问哪一个学生不是“久经考场”呢?他们或多或少在考场上遭遇过这样的情境。情境有了,需要老师做的就是唤醒学生的个性体验。如何唤醒?我们可以让学生把情境看作剧本,把自己看成是每一出情境中的主演,想象着自己正在经历着那样的情境,如何“演”才能入木三分。也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导演”,想象着自己正在拍摄一组关于考场的镜头,如何“导”才能高人一筹。这样的角色体验,实现了由此及彼、由己到人的双重体验,学生自然就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了。

3.教师要给学生一些行文方法。有人说,好文章是开在心灵上的花朵。学生作文,应该是文字与心灵的和鸣。在学生写作方面,我们努力追求的境界是文字的自然流淌、情感的自然倾泻、心灵的自由舒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管不问,而应该在参与学生写作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写作效果进行诊断与点拨。例如上面的案例中,当学生的心情缺乏新的支撑点的时候,教师趁机引导学生把视线转移到其他人身上,比如其他考生、监考老师,这样就让学生的心情有了可以支撑的外物,宕开一笔,意境得以再生,思路豁然开朗,学生自然就有话可说,说得更好;还有,当学生语言缺乏新意与个性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把心情这一抽象的事物具象化,化作可以看到、可以触摸的事物,并在修辞、诗句化用等方面,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这样的跟踪指导、适时点拨,笔者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让学生的写作在山重水复的境地再走一步便是柳暗花明。

让学生人人能“我以我手写我心”,真实而生动地表达对生活的感受,是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我们语文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建这样的由“手”到“心”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激活自己的写作思维,这样学生一定会妙笔生花。

猜你喜欢
监考道题心情
基于Excel VBA的考试管理系统设计
误会
监考时……
这道题谁会做
天天有个好心情
监考老师
心情
稚趣心情
Q博士课堂
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