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崇义中学朱伦春胥兰
清新隽秀,自然超逸
——赏读纳兰性德《长相思》
☉江西省崇义中学朱伦春胥兰
“人生若只如初见”,第一次看到这句话,便被打动了,原来是出自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之口。徐志摩对他也是推崇备至,曾说:“成容若君度过了一季比诗歌更诗意的生命,所有人都被甩在了他橹声的后面,以标准的凡夫俗子的姿态张望并艳羡着他。但谁知道,天才的悲情却反而羡慕每一个凡夫俗子的幸福,尽管他信手的一阕词就波澜过你我的一个世界,可以催漫天的焰火盛开,可以催漫山的荼靡谢尽。”随即翻阅了他的大部分作品,并与他进行了跨越时空的对话,原来他是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是“清词三大家”之一。在读到他的《长相思》时,颇有感受,不得不发。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
初看词牌名“长相思”,不读全词,很容易望文生义,误以为是一首如温庭筠般的花间词,红香翠软,婉约绵绵,情男思妇。如李白的《长相思》其一“长相思,在长安”,其二“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一写男子悲秋,身在异地,孤苦思恋身居长安的心上人,一写女子伤春,饱受相思之苦,仿佛两个情人之间内心独白的真实写照,应了乐府“长相思”最本原的意思。
但纳兰的《长相思》意味却不一样,不是旷夫怨妇之意所能统摄的。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出关拜谒永陵、福陵、昭陵,作为康熙帝御前侍卫的纳兰随驾出行。此词即写随驾出关的行途感受。
上片抓住一“山”一“水”,空间转换,叙写身向榆关前行,穿山越岭,涉水渡河,山水兼程,迢递万里,奔向榆关,最后结一写景句“夜深千帐灯”,以景语传无穷之情语。下片承上片,叙写夜深露营帐外的恶劣环境,“风一更,雪一更”,“更”,以时间流转写空间,北地二月,异常寒冷,上更风刚刮过,下更雪又来,风雪交相更替,刮得整个营地瑟瑟作响,把出关将士的乡梦给聒碎,梦醒之余,只有感叹“故园无此声”。
玩味起来,纳兰《长相思》“融豪放于婉约,寄乡心于边塞”。上片写出塞,皇帝谒陵,将士随驾,“山一程,水一程”写谒陵出行之壮,大有随驾出关、将士个个争先恐后之味,穿山越岭,逢水搭桥,要在康熙帝面前好好表现一番,决不落人后,把一次出关谒陵当成了一次赶赴前线的急冲锋;“夜深千帐灯”写出关声势之盛,夜深搭帐宿营,灯海一片,繁盛之状可以想见,凸显了出塞、边塞情景的豪壮气色。下片承上片而来,即景言情,身居边关,心系故园,点明思乡题旨,呼应“长相思”,显得婉约缠绵悱恻。综观全词,上片写出关,远离故园,为下片抒写长相思作铺垫,上片为辅,下片为主,且上片显刚,下片显柔,上片一派豪放壮气,下片一现婉约情伤,把婉约与豪放融于一体,把相思之人立于壮阔的边关背景之中,一反羁旅才子依托野地孤灯而呈现的凄惨色彩,提升了相思意味,呈现了《长相思》一词的别一番滋味。
其次擅用衬托对比,在多重衬托对比中表现主旨。一是昼夜对比,“山一程,水一程”是白天随驾出行边关,“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是夜晚边关营地景致,“夜深千帐灯”之景是白天行军疾速的侧射,而空间山水的位移变换又换来夜晚边关风雪的更替流转,白天的前移隐伏家远思乡之情,夜晚更替的风雪累积思乡之殷;二是动静对比,“山一程,水一程”,穿山度水是写动,“夜深千帐灯”是写静,翻山越岭,山水兼程,身走人疲,伏写夜阑人静,只见灯影,不闻声响,足衬将士行军之辛苦疲劳,侧面写远离家乡之疲累;三是内外对比,风刮雪落是外环境,乡心梦落是内环境,寒风肆虐,雪花飘洒,更相交替,渲染了榆关环境的恶劣,而聒噪的风声雪落又袭扰着酣睡将士,身居边关,欲乘梦乡,梦回故园,梦遇家人,却难圆梦,把边关将士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透示出来,为点明题旨服务;四是空间对比,“榆关”与“故园”,一是边塞关口,一是后方故园,身向榆关,心思故园,榆关风雪的流转更替,越显对故园的思恋之切;五是哀乐对比,“身向榆关那畔行”是乐景,“聒碎乡心梦不成”是悲情,“身向榆关”衬托乡心难梦,以乐衬哀。
三是重章叠唱,卒章显志。“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叠韵反复,彰显重章叠唱的民歌风味,一方面增添了吟咏时回环婉转的音韵美,另一方面又使词人随驾出行、翻山越岭、涉水渡河之情景在反复叠加中得到加强,得到拓展,仿佛让人看到了随军将士身向榆关走了一程又一程、马不停蹄、不到榆关决不罢休的态势;风雪交加,更相流转也在反复吟咏中得到强化,一阵一阵的风雪似乎正一声声地聒碎着词人及出关将士的故园梦。最后结以“故园无此声”,其背后传达出的是对故园殷切的思念,卒章显志,言简意丰,凸显《长相思》词的主旨。
王国维曾经非常看好“夜深千帐灯”这一句,曰: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静如练、山气日夕佳、落日大旗中、中天悬明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