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初级中学 钱雪娟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部分对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同时,在“实施建议关于阅读”部分也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国家对于名著阅读的重视。而名著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流传万代,正是因为它凝结着人类的智慧,是人类文化精华的体现和传承。名著阅读理应成为语文教学中的“半亩方塘”。
但面对中考的压力,学生缺少时间阅读、阅读不精细、阅读指导缺失等问题已成为名著阅读中非常突出的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名著阅读的实效呢?以下是笔者所作的一些探究。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中都加入了课外名著阅读的考查,这已成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的一个亮点。考查的形式多种多样。针对当前中考名著阅读试题的命题走向,结合近几年江苏省语文中考文学名著考试样式,名著阅读的考查大多呈现为以下几种题型:
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独立、完整地阅读过整本名著。题型一般以填空和选择为主,主要考查关于名著的作者、主要人物以及主要情节等信息。如2013年江苏省泰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中的名著阅读题:“保尔·柯察金是长篇小说《_________》中的主人公,这部作品是苏联作家_________(作者名)在双目失明、脊椎硬化的困难条件下写成的。”再如2013年江苏省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中:“下面的诗句涉及了哪三个梁山英雄?请依次写出他们的姓名。①只因义勇真男子,降伏凶顽母夜叉。②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当先出马。”这是关于名著题目、作者及相关人物的填空,这种题目出现频率是最高的。这类考查比较简单,只需要认真阅读,把握主要内容及主要人物即可。
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对作品是否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感受和体验。如2014年江苏省盐城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简·爱》中的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这段文字表现了简·爱怎样的性格特征?文中的“你”指的是谁?
回答这类题目就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将作品内容与自己的理解体悟结合起来,读出自己。
如南通市2013年中考语文试卷:“阅读一本好书。请你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书写一段推荐语。要求:适当联系主人公的命运以及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60个字左右。”这就要求学生在熟悉情节、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还要具备组织语言的能力,能熟练驾驭语言,综合运用语言来回答这类题目。
面对多如牛毛的中考名著阅读题,我们教师就需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才能收获“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精彩。
教师可帮助学生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制订适合自己的名著阅读计划。可以指导学生首先制订一个学期的阅读计划,确定阅读名著的数量、书目、进度安排。然后指导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用略读浏览的方法通读全书,弄清主要内容、情节和人物关系。学期初可指导学生制订每一天的阅读计划,安排每天固定的阅读时间,分章节再读全书,熟悉、掌握其中的精彩片断,并作好批注摘录;同时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各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成立由老师、同学、家长组成的名著阅读督查小组,定期对每位同学阅读的进度和阅读效果进行抽查,保证阅读计划落实到位。长期坚持此举,可促使学生养成独立、连续、完整阅读名著的习惯。
由于当前快餐式阅读泛滥以及各种电子媒介的诱惑,许多学生对阅读名著的兴趣不大,不愿意静下心来读。同时,由于升学考试科目繁多,学生的课余时间大多被各种作业所充斥,导致他们没有时间阅读,这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再有,不少中外世界名著中的时代背景、情节等与当前相去甚远,有些古典名著在语言形式上也存在阅读障碍,主题也难以准确把握。因此学生对阅读名著不感兴趣。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阅读不加以引导,放任自流,学生自然就不会去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我们该如何去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呢?
1.观看相关影视资料。因为经典,许多名著已经被制作成影视资料。许多学生都或多或少地从影视作品中大概地了解到一些名著的故事情节,但真正的文本并未阅读。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个优势,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读《西游记》,可先给学生播放电视剧中的精彩片段,如《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看过几集后,可让学生从原著中找出相同的精彩片段,与剧情比较异同,从而引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当然,观看影视资料也不能过多,否则学生会形成依赖,而忽视了阅读原著。
2.朗读引导。语文教材上推荐的名著大多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差甚远,书中的时代背景、生活情景与现在大为不同,另外还有国外的、古典的作品,学生一般不会有主动阅读的欲望。那么我们教师可以每天抽取几分钟时间读书给学生听。当学生听到情节精彩的地方,就会被吸引,想知道“后事如何”,教师便可适时地引导学生拿起书继续读下去。当学生对名著内容产生了兴趣,就有动力想要看到结局。这样做了几次以后,学生就会了解,许多好看的书其实是需要耐心阅读的。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后,学生便不再害怕阅读名著了。如果不曾有过这样良性循环的阅读经验,那么他就无法得到良性的阅读乐趣,最后则是远离阅读。
3.举办读书交流活动。教师可利用阅读课或课余时间,定期举行各种读书交流活动。如开展“阅读精华帖”,可定期由学生将名著中的精彩语段、精彩读书笔记展示在教室的墙面上,或者可以建立班级的“阅读群”,学生可将即时的阅读心得体悟发布在群中,以引起更多同学以更大的兴趣投入到愉快的阅读中来。再如,还可以举办“与经典一站到底”活动,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阅读竞赛。教师事先准备好与名著相关的情节、背景、作者、评价、意义等内容编好题目,每组分必答题、抢答题和挑战题进行回答。这类活动可在班级甚至年级进行竞赛,以此来激发学生更大的阅读兴趣。
1.浏览与精读结合。教师可指导学生在读一本名著时,先读出版后记、作者简介、作品影响等,然后通读浏览全书;在了解大概内容的基础上,可挑选其中精彩、经典的内容进行精读。
2.摘抄积累。教师可指导学生准备人手一本摘抄本,将名著中精彩的词句、语段等及时摘录下来以慢慢品味。对于那些特别精彩或富于哲理的语句还可以将其背诵下来,以增加自己的阅读积累。
3.情节概括提炼。对于情节性比较强的作品如《西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名著,可指导学生在读完一章或一回之后及时进行情节的概括,这样既可加深对情节的印象,还可为日后的“温故知新”作准备。
4.撰写阅读心得。教师可在学生阅读时示范指导,将阅读与生活、学习结合起来,走进作品,走近作者,与作家的心灵对话,及时写下自己的阅读随想或阅读心得。例如:阅读《水浒传》,可指导学生根据书中各个人物的经历及性格特征,写写《我心中的_______(书中人物)》;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结合生活实际,写写《钢铁是这样炼成的》;读《朝花夕拾》《繁星·春水》《新月集》《飞鸟集》,写写对作者的认识:《我眼中的鲁迅》《我认识的冰心》《我所知道的泰戈尔》。
名著阅读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花时间、讲方法、求实效,才能真正做好这项工程。愿我们每一位一线的教师都能在名著阅读教学上探究新方法,走出新路子,在名著阅读的路上且行且思考,开掘好名著阅读这“半亩方塘”,一路采撷语文教学的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