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词与冯延巳词之比较

2015-02-13 21:05李真真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晏殊花间意象

李真真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晏殊词与冯延巳词之比较

李真真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晏殊与冯延巳由于均受到花间派的影响,二者在词风、意象、境界及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呈现出一脉相承。但由于生活背景、仕途遭遇及人生感悟等方面的不同,二者的文学作品也表现出不同的风貌。晏殊与冯延巳的词都可以称得上是“酒席文化”,无论风格和艺术手法上是否存在异同,二者的作品皆有许多后世值得借鉴的地方。

词;晏殊;冯延巳;比较

受花间派的影响,冯延巳与晏殊在词风、意象境界及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呈现出一脉相承。但由于生活背景、仕途遭遇及人生感悟的不同,二者的文学作品也展现出不同的风貌。

冯、晏二人对意象选择的偏好并未脱离花间派词的范围,如通过描写花前月下、闺阁园亭之景抒发伤春怨别、相思缠绵之情。其中“落花杨柳”、“惆怅依旧”、“羌管幽咽”、“敛眉凝恨”等等都是哀怨艳情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

据笔者统计,在冯延巳词的自然意象中,“花”出现64次,“月”出现46次,“风”出现61词,“云”出现28次;建筑意象中“帘”出现37次,“楼”出现33次,“屏”出现15次。

在《花间集》同类意象中,这些意象出现的次数占据相当高的比例。从他的词中,我们依然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脂粉之气。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称冯延巳的词:“词不失五代风格。”[1]98是因为其较多沿袭了五代花间词中于花前月下宴饮、于亭台楼阁伤怀的传统。如: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鹊踏枝》)

这首词描写的是诗人于亭台楼阁之上看到的寒冬暮色,诗人借极为婉转沉郁的手法通过落梅、笙歌、酒、寒山、征鸿、暮烟等意象作为载体表达酒醒人散的离别之殇。“然而说梅花如雪是一种比拟的手法却仍非这首词的最妙之处,它的妙处在于他传达的一份感情……‘学雪随风转’则具体表现了‘犹自多情’四个字蕴含的面对无情之陨落所不甘丧失美好的资质。”。[2]81由此不难推断冯延巳夜夜笙歌也无法排解孤独苦闷以及只能借酒消愁的杯酒人生。面对愁苦,与李白的潇洒不羁不同,冯延巳更多的是细腻情怀,因此在他笔下的景物中,处处暗藏着他那波动的心绪。

冯延巳词值得晏殊继承的并不是表现歌舞升平的靡词,而是清高雅致的珠玑。这一点刘熙载早已发现:“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3]264晏殊词所借用的意象多半来自自然景物,如莺、燕、雀等鸟类,杨柳、梧桐、荷花等植物,还有亭、台、楼、阁等建筑。他通常运用互相关联的一组(至少两个)形象群体来表达他心中特殊的意,以构成他词的特殊的意象,这点继承了冯延巳随手拈来自然景物抒情言之,如《诉衷情》:

秋风吹绽北池莲,曙云楼阁鲜。画堂今日嘉会,齐拜玉炉烟。斟美酒,祝芳筵,奉觥船。宜春耐夏,多福庄严,宝贵长年。

这首词以池莲、楼阁、画堂、炉烟一组形象的群体,来表达他在愉快的宴会上对祥和静谧岁月的感发。所以他在下篇才为北宋大好河山斟美酒、贺华庭、颂祖国多福、富贵,这种意象包含着对生活、对和平无限的爱恋,也包含对祖国和家乡的爱恋。晏殊词中描述歌筵的情景也极为普遍。如:“萧娘劝我杯中酒。翻红袖,金乌玉兔长飞走。”(《秋蕊香》)“萧娘敛尽双娥翠。回春袂。”(《秋蕊香》)“阆苑瑶台风露秋。整鬟凝思捧觥筹。……月好谩成孤枕梦,酒阑空得两眉愁。”(《浣溪沙》)酒宴上的舞娘红袖,举杯对月邀玉兔,现实中的轻歌曼舞和神话中的嫦娥玉兔。相辉映,酒后成仙的曼妙感觉跃然纸上。

综上所述,冯晏二人都善写闲情词。二者对于自然意象的运用是炉火纯青的,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景中带情。晏殊词中往往总是借用具体物象,如亭台楼阁、杨柳莺燕、月酒歌舞,“他的意象塑造有一种朦胧性,看似在描写景致,实际往往投入了浓烈的内心思想感情。”[4]291而冯延巳在词创作中“大量运用比兴寄托的手法。”[5]94如《谒金门》: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这首词的主题是“闺怨”,描写的是一位少妇闲来无事在湖边散步,春风乍起,被春风吹皱的湖水使这位少妇的心湖也泛起了情感涟漪。百无聊赖的她时而引鸳鸯,时而挼花蕊,还独自倚在栏杆上看斗鸭,怡然自乐,但闲懒幽怨、心事重重的神态便可知道她其实是心此意彼。因为她思念着自己久久没有归来的丈夫,抬头听到喜鹊报喜的声音,不禁更加苦闷,也更加思念丈夫了。整首词专注于写景,只有最后一句点破心思,但少妇的情感已经融入到这春景中,借助意象表达出来。

冯延巳曾官至宰相,但是南唐国势日益衰微,面对国破家亡的挫折,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王国维评价其:“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1]5和唐五代其他词人一样,冯延巳擅长在词作中抒发他的伤春悲秋,如:“冷红飘起桃花片,青春意绪阑珊。”(《临江仙》)“香印成灰,碧坐浑无绪”(《鹊踏枝》)在他的词中这种低沉绝望的表现伤心凄冷的词语俯拾即是。他还常常表现出欢娱正盛时突然从心底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惊惧和越来越远失焦的朦胧感,如《芳草渡》:“笙歌散,魂梦断,倚高楼。”是对酒终人散离别伤感痛苦之表达。“欢娱地,思前事。歌罢不胜沉醉。消息远,梦魂狂。酒醒如断肠。(《更漏子》)写的是筵席散却回忆前欢的迷离疯狂的痛苦。冯延巳善于以乐写哀,他在词中大量运用“笙歌”“独”等字眼,和“笙歌”是欢乐愉快的,“独”则是孤苦寂寞的,和“笙歌”放在一起的“独”显得更加孤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眠。”(《鹊踏枝》)“笙歌”之后却更添忧愁,致使“无眠”。类似这种通过对比的写作手法在冯词中很是常见,这也体现出冯延巳对于人生遭遇的一种以乐写悲的情怀。

晏殊的境遇与冯延巳有很大的不同,他生活在太平盛世,人生一帆风顺,但是安逸富贵的生活并没有磨掉他的才气,正由于他生活安定,才能够有时间有心情细心构思、精密推敲,提高其内容与形式的艺术性,使得《珠玉词》出类拔萃。欢乐在他的词中处处可见,繁华热闹的气氛和景象只有在曲终人散、酒阑宴罢、物是人非之后才有一些惆怅忧伤,是处于繁华盛世而又敏感睿智的词人的富贵闲愁,如《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见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浴

这首词同样以描写景物为主,槛菊、兰花、燕子、明月、树木,作者利用这些极为常见的意象打造出凄凉冷清的意境,以衬托自己那因为离别而孤寂惆怅的心境,在高楼上望眼欲穿,想写信表达自己的思念,无奈山长水阔,不知道思念的人在何处,该如何将信寄达。整首词笼罩在哀伤的氛围里,十分具有感染力。全词深婉含蓄,所谓“含蓄”是指包容和隐藏各种深意而不显露出来的意思。当然,含蓄有好有坏,韩愈《题炭谷揪祠堂》诗云:“森沈固含蓄,本以储阴奸”。即便如此在诗词中,含蓄也是高超与卓越艺术的表现。历来许多学者都认为晏殊官至宰相,词风太过圆滑平静,缺乏艺术性和生命力,太多的多“风转蕙”、“歌敛黛”、“花不尽”、“红箋小字”、“淡淡梳妆薄薄衣”、“青杏园林煮酒香”、“一曲新词酒一杯”使晏词无法脱离“温柔敦厚”。但这些词却如实反映了上层文人雅士对于生活情趣、特定的欢乐与悲哀的品评。“晏殊关于如何描写富贵的论述,也得到了宋人的普遍赞同。”[6]39细读其《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就能体会到他会注意到理性对于情感的节制,词中虽有伤感情绪,却不至于颓废,词中更多的是一种澄净圆融的理性观照。冯延巳的词带有亡国的悲凉之音,而晏殊词却被贴上盛世华庭的时代标签。冯词《采桑子》: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更思量钥绿树青苔半夕阳。

写活春景与春情,却有着即将逝去的凄凉气氛,虽然花鸟、笙歌、嬉戏的蝶燕,构建了和谐形象的生机勃勃,但结尾的“绿树青苔半夕阳”笼罩上了忧郁的阴影。而晏殊词虽然同样带有忧患意识,却呈现出一番繁华热闹的景象。又如《长生乐》:

玉露金风月正圆,台榭早凉天,画堂嘉会,组绣列芳筵。洞府星辰龟鹤,福寿来添。欢声喜色,同入金炉浓烟。清歌妙舞,急管繁弦,榴花满酌觥船。人尽祝,富贵长年。莫教红日西晚,留着醉神仙。

恰是在这安定情景中感慨韶华之易逝,在这种圆满当中体会着人生的不完美。

冯延巳与晏殊的作品几乎都是采用抒发情感的方式,重人物的情感而非实物的描写。就李后主的词来看,大部分都是自我感情的剖白,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7]48他对于二主词继承最大的改变莫过于词的抒情角度和抒情功能,冯词的抒情角度突破了传统的歌宴酒席之作,融入了自己独特的个性感受,因而他的抒情角度大部分是处于自我立场的感慨咏叹,是直接将词作者的感情直接融入其中。而直到冯延巳词,已然略去时空背景、淡化了主人公和事件,是直接的突出人物的心境,叙写主人公的愁绪的本身。他所写的愁不是具体的愁,而是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却时刻充斥在脑海之中,盘旋郁结在内心挥之不去的不确定的愁。这也是冯词境界更高一层的缘由。同时他的词具有深厚的悲剧精神和忧患意识,整个《阳春集》中满溢着惆怅和忧思。而他本人的创作也从花间派的香词艳语中挣脱出来,直接走进了人的精神领域和内心世界,并且在词中进行了哲理性的思考和探讨,对当时和后世的词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冯延巳“开创”之影响不同的是,“晏殊的词除了继承冯延巳的哲理思考和华丽婉约的风格外,他还主张词应该有富贵气象,而不应该是脂腻矫俗。”[8]2晏元献喜评诗,尝日:“‘老觉腰金重,情便枕玉凉’未是富贵语,不如‘笙歌归:落,灯火下楼台’,此善言富贵者也。人皆以为知盲”。(《归田录》)由此可以看出晏殊对诗歌的富贵气象是非常欣赏的。

晏殊的词学影响还体现在“他讲究字句的揣摩、追求语言的艺术表现力以及发人深省的哲理。”[9]2北宋时期文人们对诗歌的评析大都是从情感意象等宏观角度来进行的,而诗歌语言的艺术所带来的效应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晏殊主张通过对语言的分散揉捏达到普通词语没有的艺术效果,不仅表现了他对诗歌语言的敏感和独特的眼光,也暗合了唐代诗人杜甫对于语言创造的精神。“《青箱杂记》说他‘于文章尤负赏识’,正表现了他对文学鉴赏与批评的自信。”[7]48

冯延巳的创作无疑对北宋婉约词派有着深远的影响,而晏殊对其的继承与发展更是词的转折时期浓墨重彩的一笔。不管是花间词派所惯用意象的使用,还是婉转幽柔的抒情方式,二者存在异曲同工之妙。然而命运,环境的不同,二者的风格和艺术手法还是存在些许差异。异与同皆是后世值得借鉴的地方。历史的车轮不会为谁停留,不管是“昨夜笙歌”还是“阆苑瑶台”都是“可奈光阴似水声,迢迢去未停。”但冯,晏二人的艺术成就却是“金盏酒,玉炉香。任他红日长。”

[1]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嘉莹.迦陵讲演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0.

[3]刘熙载.艺概[M].北京:中华书局,1950.

[4]魏泰、东轩笔录.宋代词学资料汇编[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

[5]杨海明.唐宋词史[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

[6]胡淑慧.冯延巳晏殊词异同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7). [7]黄霖等.导读.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8]欧阳俊杰.论冯延巳词的用典[J].时代文学,2009(10).

[9]高国藩.论晏殊词的含蓄性[J].盐城师专学报,1992(4).

(责任编校:张广宇)

Comparing the Poems of Yan Shu with the Poems of Feng Yansi

LI Zhen-zhen
(College of Liberal Arts,Sh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zhong,Shanxi 723000)

Because Yan Shu and Feng Yansi are affected by Hua Jian,both in style,imagery,state and the artistic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which present a coherent relationship.But because of life background,experience and life feeling are different,the two literary works also reflect the different style.The poems of Yan Shu and Feng Yansi are known as the"Wine table culture", no matter whether style and artistic techniques exist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the two works has many place worthy of learning.

poem;Yan Shu;Feng Yansi;compare

I 207.23

A

1672-738X(2015)02-0099-04

2015-01-06

李真真(1990要),女,山东青岛人,2013级中国古代学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晏殊花间意象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花间少年郎
晏殊换题
意象、形神
晏殊的忘年知音
晏殊换题
花间炫舞
晏殊《完溪沙》
丁学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