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 琦 俞昌赫
(延边大学 医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青少年常见神经精神疾病简述
国琦俞昌赫
(延边大学医学院,吉林延吉133002)
青少年时期作为人生中重要的过渡时期,因生理、心理的巨大变化而充满了未知与挑战,在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同时不得不警惕青少年常见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生。本文通过对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及对中小学校的调查,归纳出青少年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旨在引起社会的重视,使有这些为疾病困扰的青少年能够得到早诊断、早治疗。
青少年 神经系统疾病 精神疾病
青少年期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时期,也是最不稳定的时期,由于这个期间的发展是复杂的、充满矛盾的,又称为“困难期”、“危险期”,目前,在青少年年龄界限的划分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多数发展心理学家将青少年期结束的时间从原来的十七八岁延伸到二十一二岁,将青少年期划分为青少年早期(10-13 岁),相当于初中阶段,青少年中期(14-18岁),相当于高中阶段,青少年晚期(19-22 岁),相当于大学阶段[1],这一时期主要的问题是身心发展不平衡、成人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错综矛盾及这些矛盾所带来的心理行为的特殊变化,其间充满着种种不确定因素,伴随着生理、心理的巨大改变。
在生理上,青少年时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身体外形的变化、生理机能的变化以及性的成熟和发育都会给青少年带来好奇与不安,身高、体重迅速增长,体型发生改变,第二性征逐渐出现,青少年需要重新评估自己,形成新的自我意象。随着生理的变化,心理也开始出现动荡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如一些离奇古怪的想法、矛盾冲突的形成以及莫名反抗行为等等,身体的急速成长,性机能的快速成熟使青少年在心理上产生自己已经发育成熟的体验,认为自己是成人,然而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社会经验都处于半成熟状态,于是就出现了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成人感是青少年开始有了独立意识,想要在社会生活中摆脱父母以及教师的羁绊,拥有独立权,然而在面对复杂的矛盾与困惑时,却依然希望成人给予他们理解、支持与保护,这就构成了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伴随着成人感和独立意识的增强,青少年更愿意将自己封闭起来,不向外界尤其是家长与教师袒露,而这一时期的诸多苦恼又使他们倍感孤独与无助,希望与外界沟通,这就是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矛盾的根源所在。
这些生理、心理上的改变都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极大的隐患,而在这一过程中,更难以忽视的是青少年相关神经精神疾病,种种临床表现极易与青春期正常心理、生理改变混淆,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虽然此类疾病起病隐匿,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但也不是无迹可寻,可以通过一些早期表现来警惕这些疾病的发生,为青少年顺利度过这一时期保驾护航。青少年时期的绝大多数时间需要在学校度过,所以对青少年神经、精神经病的早期发现工作需要在老师和家长的通力配合下完成。为此,作者走访了多所中小学校,采访了一些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结合临床工作实践经验,将青少年常见神经精神疾病介绍如下。
很多人分不清神经疾病和精神疾病,往往将二者混为一谈,实质上,它们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神经疾病可以出现精神症状,而精神疾病亦可出现脑部异常性改变并且伴发神经症状或障碍,两者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1.青少年常见神经系统疾病
病毒性脑炎是指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脑实质的炎症,如果脑膜同时受累,则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它是青少年常见的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之一,夏秋季发病率较高,病情轻重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轻者预后良好,重者可留有后遗症甚至导致死亡。由于病毒性脑炎的病变部位和受累程度差别很大,因此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轻者1-2周恢复,重者可持续数周或数月,甚至致残或致死。在发病前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胃肠道症状,如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肌痛等。逐渐出现颅内压增高,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血压升高等,轻者可无意识障碍,重者则可出现嗜睡、昏迷等,也可伴有精神症状和异常动作等,且常出现全身性或限局性抽搐。由于受累部位不同,可能出现肢体瘫痪、失语、颅神经障碍等局灶性症状体征。大多数病毒性脑炎的病程在2周左右,多可完全恢复,重者可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有一些青少年总是有昏昏欲睡,这时候我们不得不考虑是否存在发作性睡病的可能,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终身性睡眠障碍疾患,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临床表现,首先是睡眠-觉醒节律不稳,白日不可抑制嗜睡,夜间易觉醒;其次是发作性猝倒,即清醒状态下情感诱发肌张力丧失,以情绪激动时多见;再次是睡瘫,在刚睡着或刚醒来时,虽然意识已经清醒,但身体无法动弹,他人轻推后缓解;最后是入睡前或醒前幻觉,表现为醒时所见的生动形象的画面或听到有人说话,以幻视多见,多伴恐怖感。近年来还发现还可伴有焦虑和抑郁、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及睡眠期行为异常,不仅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格林巴利综合征,又称经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是一种进展迅速而又大多可恢复的以运动神经受累为主的周围神经病变,夏秋季好发,多数患者发病前2-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起病较急,临床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运动障碍,进行性肌无力是本病最突出的表现,一般从下肢开始,逐渐向上发展,累及上肢及颅神经,两侧基本对称,远端重于近端;二是颅神经麻痹,约半数患者出现此症状,表现为语音低微、吞咽困难、进食呛咳等;三是感觉障碍,感觉障碍虽不如运动障碍明显,且主观感觉障碍明显多于客观检查发现,但在发病初期,患者可述肢体痛、麻、痒或其他不适感,常为一过性,持续时间较短。四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多汗、肢体发凉、皮肤潮红、心率增快等植物神经症状。一旦青少年出现上述症状中的一种或几种应立即就医。
癫痫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部慢性疾病,特征是脑内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脑功能异常。每次发作起病突然,持续短暂,恢复较快,但有时也可呈持续状态。癫痫的发病率约为3‰-6‰,多数患者起病于儿童时期,经过系统有效的治疗,约80%的患儿可完全控制,大部分能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典型的大发作,俗称“羊角风”,发作时意识突然丧失,全身肌肉强直收缩,也可尖叫一声突然跌倒、呼吸暂停、面色发绀、双眼上斜、瞳孔散大、四肢躯干强直,持续数秒至数十秒后开始出现全身节律性抽动,口吐白沫,持续1-5分钟逐渐停止,可有尿失禁,发作后入睡,醒后伴有头痛、乏力等。以上为癫痫大发作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但有时患者出现一些刻板的重复运动,如吞咽、咀嚼、舔唇、拍手、摸索、自言自语、愣神等,均不能除外特殊类型癫痫的可能。如果青少年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行脑电图检测,配合医生,最终明确诊断。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又称儿童多动症,是指智力基本正常的小儿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冲动,并可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的一组症候群。此病患病率约为3%-5%,男多于女,多动症症状大多在学龄前出现,但往往入学后才会被注意到。患者有多动症的青少年幼儿时期可表现为睡眠不安和喂养困难,至学龄前期则症状明显,表现为多动不宁,不听大人指挥,人学后在课堂上常有一些小动作,玩铅笔、咬指甲等,在家很难坐下来按时完成作业。患儿的注意力也明显减退,对无关的刺激却给予过分的关注,且缺乏克制力,易激惹,常出现过度兴奋或异常愤怒,虽大多数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因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和情绪不稳,给学习也带来了一定困难。
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本身就好动,长时间跷二郎腿、外伤等可能使腓总神经在腓骨上表浅位置受撞击、挤压、压迫、冷冻等而致腓总神经麻痹。主要表现为患足不能向上勾脚,翘趾,足尖下垂等,行走时高举足,足尖着地,且伴有小腿外侧感觉障碍。腓神经麻痹的早期治疗尤其重要,一定不能延误治疗最佳时机。
2.青少年常见精神疾病
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社会因素、家庭因素、遗传因素所致的精神疾病都可能对其产生影响,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作为其中最常见的两种疾病形式,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将它们的常见表现介绍如下。
世界卫生组织将精神疾病指定为“全球疾病负担”,其中抑郁症占大部分。抑郁症作为一种以抑郁情绪为突出症状的严重精神疾病,以情绪低落、意志活动减弱和思维迟缓三主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很多人认为抑郁症成人才会有的,但实际上,由于生理、心理的巨大变化,青少年处于发展变化的特殊的时期,是重要过渡阶段,易发生抑郁症,并且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和发病年龄越来越小的趋势。青少年抑郁症与成年人抑郁症一样顽固易复发,有研究显示青少年抑郁症复发性高[2],大约 12%的人在一年内复发,40%的人两年内复发,75%的人在五年内复发,而且,患病青少年在成年后又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心理问题,包括学历低下、收入低、早孕、人际沟通障碍等,无一不给患者本人以及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青少年抑郁症更会引发一系列个人和社会问题,如网络成瘾、厌学、自伤、伤害他人、酗酒以及吸毒等,严重者可导致自杀,有报道显示大约 50%的自杀青少年患有抑郁症,自杀是造成青少年死亡的第三大原因[3]。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行为异常性疾病,以青少年时期最为显著,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可以出现显著而持久的情感过度高涨和过度低落。躁狂症表现为情感高涨,思维活动加速、语言动作增多;抑郁症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言语动作减少迟缓,易产生消极情绪和焦虑情绪,两者可单独也可交替出现,在两者的间歇期与正常人一样。因躁狂抑郁交替出现,严重影响孩子的情绪,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更应警惕的是在症状完全消失前应谨防自杀行为发生。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方面的异常。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和脱离现实为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完好。常于青壮年时期缓慢起病,病程迁延。本病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关。早期有性格改变,原本活泼好动的孩子变得少言寡语,性情怪癖。发展期小部分孩子有感觉知觉障碍,以幻视幻听为常见,大部分孩子有妄想、思维障碍、情感淡漠、与亲人疏远。确诊为此病的青少年除需正规药物治疗外,还要诱导儿童与周围人接触,参加集体游戏。
综上所述,青少年神经精神疾病都可不同程度的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所以一旦发现可能罹患此类疾病孩子应尽早就医,寻求正规诊治,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1] 张莉, 徐勇, 孙燕等. 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睡眠障碍数量性状的相关研究[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4):234-7.
[2]Hesketh T,Ding QJ,Jenkins R.Suicide ide ation in Chinese adolescents. Social Psych iatry and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 2002,37, 230-235.
[3]Lau,Jennifer YF,Eley,Thalia C.Disentang[4]尹苹. 生命早期炎症对惊厥易感性及相关脑损伤的影响[D].济南:山东大学,2014.
ling gene-environment correlations and int eractions on adolescent depressive symptom s.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 try 2008,49(2):142-50.
[5]李彩娜,邹泓,杨晓莉. 青少年的人格、师生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4):65-67,76.
[6]林上湖.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及体育锻炼调节方法的综述[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3)178-179.
[7]王婵.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19-20.
[8]王道阳,高洪波,姚本先. 改革开放30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进展[J]. 当代青年研究,2009,(2):72-76.
[9]雷榕,锁媛,李彩娜. 家庭学校环境、人格与青少年心理健康[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5):687-689.
[10]张大均.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培养的整合研究[J]. 心理科学,2012,(3):530-536.
[11]吴江,贾建平,崔丽英.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25.
[12]薛辛东,李永柏.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57-377.
[13]徐俊冕.青少年生理心理特征与心理健康[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2):8-9.
R74
A
1673-4564(2015)01-0072-03
2015-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