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青
(许昌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许昌与三国舞蹈文化研究
郭青
(许昌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近年来,许昌的舞蹈得到迅速的发展,大批的优秀舞蹈作品出现使其成为河南舞蹈界的领头军,并逐渐在全国各大舞蹈赛事中崭露头角。然而,无论是在舞蹈教学、舞蹈表演、舞蹈创作上,具有许昌特色的三国舞蹈文化却一直鲜少有人问究。众所周知,三国时代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仅存在了四十五年,而在这历史长河的弹指一瞬间,却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高峰。在此时期,民族内部不断的融合以及曹魏统治者对歌舞的喜爱,推动舞蹈从综合性形式中脱离出来,呈现独立发展态势,形成了具备浓郁三国时期特色的舞蹈风格。因此,此时的舞蹈是最能够代表三国文化的艺术形式之一。长久以来,市政府对三国文化尤为重视,三国文化研究一直是许昌市的重点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使许昌的三国文化得到进一步推广,如何使许昌成为河南省的一张强有力的文化名片走向国际,成为当今许昌文化发展的重点。笔者认为,艺术无国界,将三国文化用艺术形式来进行推广,是将许昌推向国际的重要手段。
许昌;三国文化;舞蹈;发展研究
公元220年,东汉灭亡,魏、蜀、吴三国鼎立。许昌作为三国时期国力最强盛的魏国之都城,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舞蹈作为艺术之母,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步步前进,是最能够体现各个时期的文化艺术表现手段之一。在此时期,三国舞蹈在继承了汉代乐舞的基础上得以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舞蹈风格,成为中国舞蹈史上一个不容忽视的亮点。魏国作为三国时期最为强盛的国家,其统治者曹操尤喜歌舞,使魏国歌舞不断吸取蜀、吴两国舞蹈发展壮大,成为三国时期代表舞蹈。目前在许昌,独具特色的三国舞蹈文化却仍然属于未挖掘状态,对此进行挖掘研究符合许昌实际的三国文化发展需求。
(一)三国舞蹈文化特点
三国时代是一个社会动荡的时代,各民族不断的进行迁移、融合,造就了中外各民族乐舞大交流。曹操自称“性不喜天命”,对汉朝的独尊儒术,表现出极大的蔑视和否定。此时期礼教崩溃,乐舞挣脱了礼的束缚,民间俗乐俗舞应运而生,受到曹魏统治者的喜爱。由于政权的动荡,人心不安人们崇尚清谈,善思辩,褒衣博带,手执塵尾扇,有的甚至留有颊须,喜爱轻盈飘逸、抒情宛转之美,常怀有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人生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舞风。此时期舞蹈多以情真意切、文质兼备、俗中求雅、雅俗共赏为美学特色,以曹魏舞蹈文化为代表的三国舞蹈文化得以迅速发展。
1、独立形式发展:汉代舞蹈多融入于“百戏”之中,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曹魏统治者的喜爱,推动了舞蹈从综合性形式中分离出来,作为独立的形式不断的出现,逐渐成为独立的表演艺术,为隋唐乐舞的兴盛打下基础。
2、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汉代舞蹈多借助道具,以舞动道具为主要表演形式。但到了三国时期,出现了以人体动作为主要手段的舞蹈发展趋势。
3、表现内容概括、抽象:汉代之前的舞蹈,多模拟、再现性舞蹈。如:模拟动物的舞蹈,再现战争、劳动生产、社会生活等舞蹈。但到了这一时期,不断出现内容较为概括、抽象的舞蹈。如:单一情绪的舞蹈等。
4、中外乐舞融合:各民族内部、民族之间的歌舞融合是这一时期歌舞文化的最大特点。外国、外民族乐舞传入中原,如“高丽乐”、“天竺乐”、“龟兹乐”等,不断丰富发展曹魏舞蹈文化;中原地区的乐舞也传入它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域乐舞文化。
(二)曹魏时期主要舞蹈种类及形态特征
清商乐以曹魏时期最盛,由汉代传承而来,是魏晋南北朝俗乐舞的总称。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民间乐舞的滋养,被认为是华夏正声的主流。代表舞蹈有《巾舞》、《白纻舞》、《拂舞》、《鞞舞》、《铎舞》、《巴渝舞》、《白鸠舞》、《前溪舞》、《明君舞》、《公莫舞》、《白鸠舞》、《神弦歌》等。主要用于公室、豪家的宴饮、娱乐场合,也用于宫廷的元旦朝会、祭祀等活动。曹操生时清商女乐不离左右,死后遗令清商女乐面对其陵墓歌舞。曹丕时期宫廷专设清商署,将清商乐从鼓吹署中分立出来,主要演出俗乐舞。这极大的推动了曹魏舞蹈文化的发展。以曹魏时期两个代表舞蹈为例:
1、.铜雀伎
“今之清商,实由铜雀”。曹操尤喜歌舞,史书载:曹操在行乐活动中“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他生前集中了一批女乐,在特筑的铜雀台上为其表演歌舞。甚至在临终前立遗嘱,令这些歌舞艺人在他死后,每月十五日面朝曹操的陵墓方向表演歌舞。这些歌舞即为铜雀伎,表演歌舞的艺人也称铜雀伎。曹氏三祖为铜雀伎创作了大量的三调歌词,《三国志》注引《魏书》说他“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如《短歌行》、《苦寒行》、《观沧海》等。为铜雀歌舞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优秀的歌舞伎人用高超的技艺把清商乐舞也推上了更高的艺术境界。北京舞蹈学院汉唐古典舞创始人孙颖,用其30年时间,潜心研究书籍、资料、画像等,创作大型古典舞剧《铜雀伎》,为曹魏舞蹈文化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2、鼙鼓舞
“鼙”,骑鼓也。据《图说中国舞蹈史》一书记载,“河南洛阳曾经出土一尊唐代的三彩马,马上有一击鼓俑,史学家们认为所击之鼓即是‘鼙’。那是一个扁形的小鼓,两面可击。执在手上,边骑边敲。以此看来,这种乐舞主
要用作礼仪,特别是军中礼仪”。后逐渐的转变为宴会上所用的大型舞曲。这从曹植《鼙鼓歌》的篇章和字数即可看出。从鼙鼓舞歌辞来看,句式多用五言,句数多至五六十句,少则也有三十来句,显然此其宫廷《鼙鼓舞》的演出规模相当宏阔。《大魏篇》云“乐人舞鼙鼓,百官雷抃赞若惊”,形象传达了宴会上《鼙鼓》的演出效果。
3、拂舞
杂舞之一。主要舞蹈形态是执拂而舞。《拂舞》原是江南吴地的民间舞,又名“白符舞”。拂舞中配有歌辞,其中有曹操所写的《观沧海》。
1、许昌市政府的推动,给三国舞蹈走向全国提供了基本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收入不断得到提高,我国居民文化、娱乐、教育消费水平呈逐年增长的态势。此外,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正渐渐从投资拉动型转变为消费拉动型。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中,舞蹈消费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中国舞蹈市场虽处于萌芽期,但由于中央政府的扶持,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结合自己地方特色推出的歌舞剧、舞剧、舞蹈诗等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涌出,使舞蹈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华局面。不仅推动了地方文化的发展,也大大刺激了地方居民文化经济消费。近年来,曹魏文化不断的得到挖掘整理和推广,曹魏历史文化成为我国各门艺术种类创作表现的主要选材,而曹魏舞剧的创作目前只有北京舞蹈学院的《铜雀伎》、河南郑州歌舞剧院的《云水洛神》两部。许昌作为曹魏文化之重地,挖掘曹魏舞蹈文化、创作许昌曹魏舞蹈无疑对许昌曹魏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不可置否的促进作用。在连续六届曹魏文化旅游周的举办下,吸引了大量外来客商对其曹魏文化发展进行资金注入,也为舞蹈进入市场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前景。
2、三国舞蹈进高校,打造许昌舞蹈品牌
打造许昌舞蹈的品牌,需要从多个途径进行考虑和分析,拓宽许昌民间舞蹈的发展途径。创建系统规范教学体系,多学科融合推动协调发展。三国舞蹈蕴含着许昌深厚的文化,从舞蹈的服饰、伴奏乐器、道具等多种因素都能反映出河南的美术、文学、历史等多学科的地域知识。曹魏杂舞歌辞进入校园能够有效的促进许昌艺术与高校舞蹈专业的融合,为许昌特色舞蹈艺术增添新的元素,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把许昌特色舞蹈作为高职舞蹈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在高校教育中进行推广,有机的将高校舞蹈教育与许昌特色舞蹈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提升学生对许昌特色舞蹈的理解能力,一方面,能够有效的扩大学生的视野和许昌特色舞蹈相结合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许昌舞蹈形态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可以要求民间艺人、历史专家进入高校,为学生讲解许昌特色舞蹈的动作、文化底蕴,加深学生对曹魏杂舞歌辞的理解,提升学生对许昌特色舞蹈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许昌特色舞蹈的学习,改变学生对许昌舞蹈的看法,激发学生对许昌舞蹈艺术的热爱和关注,提升民族自信心,使普及、传承,也能够有利于学生将传统的民间舞蹈动作添加新的动作元素,有利于传统舞蹈动作的创新发展。同时,通过民间艺术进入高校,能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学习许昌特色舞蹈的范围,有利于许昌舞蹈传承和发展,也能够有效的形成许昌特色舞蹈的战略品牌。
[1]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M].中华书局出版社,1985,3,1.
[2]余秋雨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J].(DVD)系列大陆发行.
[3]时涛,熊念旭.三国两晋南北朝篇-图说历代帝王[M].中国长安出版社,2009,9,1.
[4]史友仁.许昌三国大观[M].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5]张大可.三国史研究[M].华文出版社出版,2003,01.
[6]朴永光.中国古代舞蹈史[J]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内部教材.
[7]彭松.中国舞蹈通史——魏晋南北朝卷[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12.
[8]陈少峰.文化产业战略与商业模式[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9.
[9]李万康.艺术市场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0.
F590.3
A
1674-6198(2015)05-0083-02
2015-07-11
许昌曹魏清商乐舞文化开发利用之研究2015许昌市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编号是90。
郭青(1988-),女,河南人许昌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舞蹈教学与理论研究舞蹈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