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研究

2015-02-13 21:05:56郭闯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中国梦载体话语

郭闯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南阳473009)

基于“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研究

郭闯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南阳473009)

“中国梦”作为当今社会热点议题,实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创新,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层次,探索“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机制和创新载体,可将中国梦真正内化成青年学子心中的信仰和外在行动上的追求。

中国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中坚力量和有生力量,当代大学生是践行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如何把中国梦有效的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引导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不断的努力奋斗,迫切需要探索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梦的新举措、新途径、新方法,主动占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分析

1.中国梦实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创新。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就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为了完成自身的任务和实现自身的功能而建构的一整套语言形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要实现创新就必须接地气,说一些能够打动人心、易被人接受的话即说管用的话、说明白的话、说事实的话、说亲和力的话、说短话、说带问题意识的话、说有故事的话[1]。而中国梦正好内涵了这些要素,实现了政治话语体系向生活话语体系的转换,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向学术话语体系的转换,理论话语体系向实践话语体系的转换,官方话语体系向民间话语体系的转换,将政治理想生活化,满足青年大学生生活的需要,符合青年大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能够为他们真心实意的接受,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2.中国梦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层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立德树人。中国梦作为一种理想,是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内容所构成,但它与通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不在同一个层次上,即从层次上是远远高于后者的。中国梦内涵丰富、立意高远、视“开阔、层次分明,是富民梦、强国梦和复兴梦三位一体的统一;是中国梦、民族梦和个人梦三位一体的统一;是国家梦、人民梦和世界梦三位一体的统一;是创新梦、奋斗梦、攻坚梦和出彩梦四位一体的统一;是发展梦、学业梦、成才梦和职场梦四位一体的统一,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层次、档次、品味和质量[2]。因此用中国梦引领或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可以确保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形成,综合素质的提高,引导大学生提升定位梦想的高度,增强追求梦想的韧度,正确协调个人与集体,一元与多元,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并升华自己的梦想。

二、改革工作机制,推进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体系创新

1.完善制度体系,构建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征。健全的制度是推进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关键的环节。当前要充分利用高校章程建设千载难逢的有利时机,把那些宣讲、传播、讲授中国梦的好思想、好经验、好做法总结好、运用好,并将行之有效的典型经验、成熟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使其常态化、长期化、稳定化,促成中国梦具体化、规范化、强制化,从而保障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的构建,使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结合起来,使“认同中国梦、践行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真正成为广大师生的价值取向和自觉追求,进而提高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切实做到以制度育人[3]。

2.健全工作体系,推进中国梦纵横交错的立体网络。构建完善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是实现中国梦在思想政治教育全覆盖的重要环节[4]。当前,要形成“多角度、全方位、各层次”的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必须构建“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中国梦育人新格局,完善“校级领导联系:系,中层干部联系班级,党员联系学生”的中国梦联动育人新机制,形成“责任明确、协调配合、运转高效、上下联动”的中国梦整体育人合力机制,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纵横交错立体网络育人工作体系,从而保障中国梦战略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最终达到培养具备大视“、大责任、大志气、大格局、大智慧的优秀筑梦人的目的。

3.强化保障体系,打造一支信仰崇高的中国梦宣传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障。为了将中国梦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必须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强、作风正,具备事业心、责任心、仁爱心、进取心的以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骨干和核心,兼职教师广泛积极参与的、多层次、宽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整个队伍通过学习和研读“中国梦”的教育资料,聆听“中国梦”的专题辅导报告,参加“中国梦”教育专题培训,深化“中国梦”的理论研究等活动,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让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有尊严、有自信、有底气、有本事,并在实践中自觉践行中国梦,真正做到真信、真懂、真用,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影响学生、造就学生,引导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5]。

三、创新工作载体,创建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保障

1.创新校园文化载体,大力开展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文化载体即以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意,为了增强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必须将中国梦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轨道,创新校园文化载体,大力开展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要把中国梦的教育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有机衔接起来,将中国梦的宣传渗透到校报、校网、校广的传播中,将中国梦的理念融入到校风、教风、学风的创建中,将中国梦的元素植入到校园人文景观的建设中,将中国梦的内容嵌入到校规、校章、校纪的设计中。通过一系列校园文化载体的创新,为实现中国梦构筑良好的环境,使大学生在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的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校园文化中有所感知、有所感悟、有所提升,引领其思考方向,最终使中国梦达到吸引人、陶”人、激励人、培养人和凝聚人的目的。

2.创新课程体系,实现中国梦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机衔接。为了实现中国梦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有机衔接,必须创新课程体系,找准二者之间的契合点,解决好“是什么”、“怎么办”的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要理解把握好中国梦与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之间的关系,以教材为根本,研究每门教材各自的侧重点,根据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增加中国梦战略思想专门章节,将中国梦战略思想的内容有机有序的渗透到教材的相关环节,融汇到教学体系中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创新中国梦战略思想的讲授方法,用饱含真情、朴实真切、幽默风趣、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话语风格把中国梦的理论语言诠释成大众化的语言,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注入新鲜词汇和时代元素,这样才能够使广大青年学子深受感染,唤起内心强烈的认同和共鸣,激发起为中国梦、民族梦和个人梦奋斗的动力和希望。

3.创新大众传播载体,积极拓展中国梦的引领渠道。大众传播载体即以大众传播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意,与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如:电视、报纸、书籍、录像、电影、广播、录音等)相比,新媒体(如:微博、微信、QQ、飞信、BBS、博客、手机、论坛、电脑等)更具有快捷性、交互性、隐蔽性、开放性、平等性、海量性等特征,它在改变人们管理模式和思维方式的同时,也为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式、新的理念、新的视角,因此必须创新大众传播载体,实现中国梦的开展与新媒体的高效、无缝衔接,积极拓展中国梦的引领渠道。通过利用新媒体构建新的工作平台,增强中国梦的吸引力、影响力、凝聚力;通过利用新媒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舆论新阵地,扩大中国梦的渗透力,辐射力,号召力。唯有这样才能牢牢把握新时期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话语权和主动权,才能感召青年、凝聚青年、引领青年,才能坚定“梦之队”青年成员圆梦的信心和决心。

4.创新实践活动载体,搭建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平台。实践活动载体即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之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大学生实践活动载体的创新是推进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有效平台。要按照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要求,以“我的中国梦”、“三下乡”、“四进社区”、“挑战杯”、“梦想中国”、“微公益”、“党团活动”、“顶岗实习”等“中国梦”主题实践活动为依托,紧紧围绕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将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贯穿于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始终。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载体的创新,使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多渠道、多侧面、多向度切实感悟到中国梦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认识到中国梦、民族梦和个人梦之间内在的逻辑统一性、同构性,从而增强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价值自信,做到上承使命,下接地气,传递中国好声音,汇聚社会正能量,真正成为中国梦的践行者和圆梦人。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惟有秉承这一理念,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和工作载体,积极构建中国梦思想引领的长效机制,才能为当代大学生构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精神家园。

[1]王芳.邢亮.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12).

[2]白云华.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3(10).

[3]房广顺.杨晓光.对中国梦战略思想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4(3).

[4]吕剑新.孙定义.以“中国梦”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9).

[5]黄日成.中国梦视域下强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新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1).

(责任编校:马余平

Innovation Research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hinese Dream

GUO Chuang
(Henan Polytechnic Institute,Nanyang,Henan 473009)

"Chinese Dream"as a hot issue nowadays,it has realized the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 discourse system,and improved the level of morality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Exploring the"Chinese Dream"into the innovation and plat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turn the Chines Dream into the inner faith and the pursuit of outer action for young students.

Chinese dream;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novation

G 641

A

1672-738X(2015)02-0027-03

2014-11-14

201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一般课题研究项目(2014-MGH-048);2015年度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社科联专项调研一般课题(青少年工作研究)(豫青联字也2015页27号)。

郭闯(1983要),男,河南南阳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中国梦载体话语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华人时刊(2022年9期)2022-09-06 01:02:44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7:18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华人时刊(2020年15期)2020-12-14 08:10:36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话语新闻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34
话语新闻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0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 02:30:20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
中国火炬(2013年11期)2013-07-25 09:50:19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环球时报(2012-04-16)2012-04-16 08: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