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道德舆情与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

2015-02-13 15:32黄涛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舆情价值观道德

黄涛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意见》中曾明确指出,应注重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作为电视、广播、报纸后的“第四媒体”,不仅实现了信息技术的传播,对于社会生活、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也都产生很大影响。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来说,从政治趋向、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模式、思维方式等方面均有引导作用。面对新形势,如何才能借助网络道德舆情,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考量,也是网络人士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课题。网络信息化打破了原本分级传达信息的模式,实现信息的同步性,网络道德舆情逐渐渗透到大学生思维中,研究网络道德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道德舆情

舆情,指的是舆论情况。网络道德舆情指的是在网络传播过程中,针对某一热点问题,某一焦点具备一定影响力,进而表达具有一定言论和意见的情况。这是调整人和社会、人与人之间规范的行为规范,是行为的评判标准。将传统的“价值链”改变为“价值环”。依托云计算、大书柜、移动互联网,对用户、市场、产品、企业价值链进行自我审视,道德的维护依赖舆论的参与,舆情的产生依赖社会这个大环境,网络道德舆情指的是在互联网传播过程中公民对某一特定发生的事情呈现出带有评价的言论,进而形成舆论共振,对整个社会产生一定影响,造成巨大影响力。

信息含量决定价值观念,从这方面来说,互联网是开放、平等的,意味着人性化的设置,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思维模式。其中,互联网特点为便捷(信息获取)、表达(实现个人表达,参与到社会话题的讨论工作中)、免费(互联网思维是免费服务)、数据思维(互联网的来临让数据的获取、搜集分析变得越发简单、快捷,伴随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提升用户体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用户体验(从精神方面满足用户需求)。

网络道德舆情作为互联网的一种,通过新闻的实时跟贴、BBS回帖等方式实现。当网络对某一事件进行宣传,且这一事件同人们潜藏的道德观念有所碰撞时,便会引发评论的欲望。当一定数量的人群对同一问题进行表述,也就实现了最初的舆论,经历过网络热心网友的评论、转帖、跟贴等,扩大影响之余,进而推动信息不断转化为动力,随着不同情感、情绪的出现,对这一事件发表看法也称为即时需要。针对一些重大社会事件,它牵连非常多的利益,甚至关系到社会、国家、民族的发展,引发人们的思考,形成冲击力。

二、网络道德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大学生人格尚未发展完全,控制力、认知力较小,网络不良信息对大学生而言势必会产生不良影响,尤其表现在价值观、人生观之中,因此,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要客观认识网络道德舆情所带来的“双刃剑”,探索新模式。

(一)网络道德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树立带来新机遇

互联网基础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实现了平面静态向动态的转变,实现了现实时空向超时空的改变。从内容方面来说,信息量明显增加,内容逐渐变得更加丰富而全面,衍生出更多的现实材料和新知识,促进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现代化,丰富充实了新内容。

激发主体性和能动性。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网络道德舆情可有效促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向客体主体化、主体客体化改变,逐渐地走向师生平等,实现向学生倾斜。网络之中,无需做过多的考虑,省却了日常教学过程中现实因素的考虑,促进了信息和思想的交流。这种交互性和平等的模式,有利于唤醒主体意识,发挥当下大学生自觉性,将道德规范、思想准则转换为自身素质,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地位”。多种的交流方式,可确保信息的快速、准确传递,并实现价值观的落实。

强化价值观念的针对性。学生个体具有差异性,唯有掌握个体之间的差异,才能实现教学的精准。依托互联网可突破时空限制,促进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性,拓宽人际关系。在互联网中,人们可主动参与到思想交流活动中,参与到关心的话题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尤其在社会热点问题和校园问题中,很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由此为实现掌握个体差异性,分析、整理、搜集这一类的内容,进而分析,实现大学生价值观的准确把握,提出改进方案,实现教育的有效性、针对性。

(二)网络道德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树立带来新挑战

由于互联网思维的全球性、开放性,导致不同观念充斥进来,大学生无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导致面对繁多的意见左右摇摆。其中最突出地表现在西方文化的入侵方面,西方价值观的入侵导致一些政治鉴别能力不强、立场不坚定的学生受到它们的影响,并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改变自我看法,甚至产生扭曲、歪门邪道的观点。除此之外,还衍生出大量的色情、淫秽、凶杀信息,这一类的信息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起到了阻碍作用,甚至引发大学生迷失人生方向,思维产生混乱。

网络舆情对人际关系、道德、人格方面产生不利影响。由于网络的便捷性,导致大学普遍沉迷于网络社会,忽略现实社会,造成在社会生活中不合群,人际关系较差。除此之外,由于大学生判断力、认知能力不强,对于一些多元化文化的入侵会导致学生善恶不分、是非不分,缺乏集体观念,甚至造成偏激,进而在道德、人格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对价值观的树立起到深远影响。

三、网络道德舆情下如何开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一)创建多元化信息资源

为缓解互联网思维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难点,应建立全新的载体,充分利用聊天室、BBS、EC、FTP、ICQ等,将网络和价值观教育工作实行整合,建立大学生教育网站,树立现代信息观念,扩大教育覆盖面积,制作教育性强、思想性高、适应性广的信息资源,依托校园网、人人网、论坛等进行广泛传播,并设定复习资料、电影、歌曲等相关网页,创造丰富多彩的网络生活,将教育由单一逐渐走向多元化。

(二)创建大学生价值观指导教师

网络道德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树立带来新的挑战,其实这也是对师资力量的挑战。这就要求学校组建一个具有更高素质和知识的师资团队,拥有更为广泛的知识,每一位教师都应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增强责任感,加强道德修养,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引路工作。教师还应具备过硬的技术、网络技能,政治理论水平、快速的应变能力,积极地面对互联网,理性地分析和挑战,以敏锐的思维,吸收互联网新知识,在不断充实自我的同时,构建新的教育模式,成为网络技术和理论知识的复合型教育人才。

(三)注重学生心理健康

由于网络社会信息较多,覆盖面积较广,其中还拥有淫秽、色情、暴力等信息,若长期沉溺于网络,会导致学生心理产生畸形。因此,就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注重监管工作,注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加以引导。通过心理辅导的方式,逐渐锻炼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防止产生过度依赖的心理。

(四)增强学生网络识别能力

创建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文化环境的创造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好的生活体验,还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渐养成高尚的道德,使思想境界逐渐得到升华,并且会逐渐地消除负面信息。为增强学生网络识别能力,可创建一个拥有良好学风、优良传统、时代精神、崇高理想的育人环境,有效抵制垃圾信息污染,逐渐使学生在道德理念、价值取向、思想观念方面得到提高。

(五)规范网络行为

为有效减少网络道德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树立中带来的负面效应,应注重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工作,不仅需要提高学生鉴别能力,还应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增强免疫能力,同时应宣传法制教育,通过网络伦理、教育的宣传,养成好的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进而由网络道德开始向自律改变。为了根本上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可建立信息防火墙等,从源头净化网络设置,提供纯净、健康的网络环境。

网络道德舆情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只有正确地认识网络道德舆情,预防网络不良行为,从学生本体、网络、教师三个方面入手,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提高思想防范能力,加强个人综合素质,实现现实和虚拟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增强教育的可实施性,这样才能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程世寿著.公共舆论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2]陶红敏.浅议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1(23).

[3]夏柯.浅谈高校网络道德与网络法制建设[J].黑龙江史志,2011(17).

[4]马丽丽.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对策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4).

[5]胡琴琴,杨丽英.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舆情引导问题[J].世纪桥,2013(11).

[6]马丽丽.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济宁学院学报,2012(5).

[7]田娟.大众传媒对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探讨[J].中国报业,2012(4).

[8]吴玲.高校网络舆情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J].巢湖学院学报,2011(4).

[9]李凡,李德才.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6).

猜你喜欢
舆情价值观道德
我的价值观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消费舆情
舆情
舆情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