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丽红
(通化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建国后东北抗联研究述评
董丽红
(通化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吉林通化134002)
建国后许多资深学者对东北抗联史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研究,相关的书籍、文章、文献史料等从多角度、多领域研究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功绩,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建国后东北抗联研究情况作了归纳和分析,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便相关学者研究参考。
东北抗联;研究述评;文献史料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东北各族人民的抗日武装,他们作战时间最长、战斗条件最艰苦,是中国东北地区抗击日军的主力。东北抗联的战斗史,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支军队,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同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前仆后继,英勇不屈,歼灭了大量日伪军,牵制了敌人的大量兵力,为东北和全国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东北抗日联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为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建国后关于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事迹,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许多资深学者对东北抗联史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研究,相关的书籍、文章、文献史料等从多个角度、多个领域研究了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功绩。
1.东北抗联研究的发展阶段。东北抗联研究是抗日战争胜利不久后发展起来的研究领域。①以东北书店1946年出版的纪云龙著 《杨靖宇和抗联第一军》为标志,此后其他抗联研究著作论文陆续出版。参见 《东北抗日联军——馆藏参考资料目录索引》,吉林图书馆,1962年10月;《东北地方文献联合目录》第三册,1981年)。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到20世纪80年代,东北抗联领域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特别是建国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有关东北抗联研究的文献非常稀少,多数研究成果是以回忆录、人物传记或者是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对东北抗联的老战士的走访收集的文字材料,政府有关部门保存的内部材料为主,学术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如冯仲云的《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战斗生活的回忆》(辽宁人民出版社,1960年),李延禄口述、骆宾基整理编著的 《过去年代——关于东北抗联四军的回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9年)等著作,王盛烈的《创作“八女投江”的体会》(《美术》,1959年第6期),周蒙的《红松——东北抗联传说》(《文学月刊》,1955年第3期),大彬的《提高思想认識是提高創作质量的保証——创作《八女颂》的一些体会》(《中国戏剧》,1960年第12期),金宇钟的《民族英雄赵尚志(续)》(《社会科学辑刊》,1979年第5期),王熙民的 《东北抗联 (雕塑)》(《美术杂志》,1957年第9期),章明、邵汉辑的《东北抗联歌谣(六首)》(《文学青年》,1958年第7期)等少数与东北抗联相关的文章、故事、诗歌以及抗联题材的影视作品等。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思想的解放,科学的发展,人们认识的提高,到了20世纪末,东北抗联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相关的学术成果不断丰富,表现形式也开始多种多样。有著作、文章、故事、诗歌以及抗联题材的影视作品等,东北抗联研究学术成果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从21世纪初到现阶段迎来了研究热潮,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研究思路不断深化,大量的著作和论文相继问世。例如,在21世纪初,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60周年时出版了大量的与东北抗联相关的著作和学术论文。值此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伴随着东北抗日联军研究热潮,在学术领域里,仅2012-2015年在各种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就多达176篇。在社会的其他领域里也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纪念和研究活动,例如,吉林电视台制作的八集大型纪录片《东北抗联》的完成和放映,就是首部立体式展现东北抗联战斗史的纪录片;哈尔滨理工大学举行的“学习抗联历史弘扬抗联精神”专题讲座;双城市举行的东北抗联将士纪念碑揭幕仪式等。
2.人物传记、回忆录等著作真实地还原了东北抗日联军战斗历程。东北抗联周保中将军编著的《东北抗日游击日记》(人民出版社,1991年),《东北的抗日游击战争和抗日联军》(《党史资料》,1954年第9期),《战斗在白山黑水》(辽宁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编写组编写的《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人民出版社,1991年),赵俊卿编著的 《杨靖宇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7月)、《赵尚志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7月),刘文新编著的 《周保中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王晓峰编著的《东北抗日联军抗战纪实》(人民出版社,2005年),纪云龙编著的《杨靖字和抗联第一路军》(东北书店,1946年),刘枫编著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龚惠、马彦文编著的《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卓昕的《杨靖宇全传(上、中、下)》(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 《东北抗联纪实》(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9月)等,以及胡维仁编写的 《深切的怀念——杨靖宇警卫员王传圣的回忆》(《龙江党史》,1994年第3期),王明贵编著的《忠骨——抗联名将王明贵将军回忆录》(白山出版社,2012年)等等。通过东北抗联将领和参战战士的回忆和讲述,清晰地呈现了东北抗日联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同日本法西斯侵略者英勇作战、保家卫国的历史片段,使人们深入了解了东北抗日联军在抗日战争期间在东北艰苦作战、英勇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客观地还原了东北抗日联军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斗争历史。
3.文献史料的收集、整理和出版,为东北抗联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史实资料。建国后,国家非常重视东北抗联文献史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大量东北抗联研究学者通过实地考察、走访、发掘、收集、整理,为东北抗联研究获取了真实权威的历史史料。例如,张彦夫的 《抗联陈翰章部在敦化县的两次战斗考证》(《世纪桥》,2015年第5期)、《关于陈翰章部代马沟伏击日军列车战的考证》(《世纪桥》,2015年第1期),李建勋的《赤诚的情怀 无悔的人生——走访抗联老战士张玉君纪实》(《世纪桥》,2013年第2期),张克、阎强、蒋义、黄强的《新发现侵华日军史料及其对东北抗日斗争史的补正》(《黑龙江史志》,2013年第22期),张瑞生的《1941—1945年苏联远东军与中国东北抗日联军关系考》(《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等。同时在对日伪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方面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这些都为今后东北抗联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史料。
4.研究性专著和研究性论文的出版和发表,对东北抗联进行了全面的、多方位的和系统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大量的历史被还原,很多有争议的历史事件和抗联人物得到了较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例如,杨铁钢的《还原历史 警戒今天 昭示未来——孙国田《大地作证》漫评》(《大庆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窦应泰的《赵尚志两次被党内除名的历史真相》(《党史博采(纪实)》,2005年第1期),张克、黄强的 《东北抗联的一桩公案》(《炎黄春秋》,2012年第1期),王贞勤的《虎将祁致中:鲜为人知的抗联冤魂》(《中国人才》,2012年第2期)等。同时,东北抗联研究学者拓宽了研究视野,多方面、多角度、多领域的深层次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东北抗联研究的发展。
5.地域性研究资料比较突出,为研究东北抗联在东北三省各地方的具体史料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在东北三省各地区都留下了东北抗日联军的战斗足迹,地方政府对抗联遗址采取了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并对抗联史料进行有效的挖掘、收集、整理和保存。除了地方政府部门的努力以外,还有许多民间研究学者,也在致力于对东北抗联原始资料的收集和保存。他们利用熟悉地域的优势,深入群众中和东北抗联原址进行挖掘和收集,获得了许多珍贵的原始材料。这些都为东北抗日联军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一手史料,具有权威性和很高的史料价值。
建国以来,东北抗联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东北抗联研究从简单的人物纪实到全面系统的学术研究,学者们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客观地、正确地分析研究东北抗联的价值和历史贡献。但是在东北抗联研究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1.对东北抗联研究的学术性文献相对较少。现存的东北抗联研究文献,多数都是纪实性文献,无论是关于战争历史过程,还是人物传记或者回忆录,都是以描述历史事实为主要内容的。虽然,在近些年的研究发展过程中学者们开始注重相关理论方面的研究,如谷曼《论东北抗联精神的实践价值》(《长白学刊》,2015年第3期),孔令波《试论东北抗日战争的作用与贡献》(《党史纵横》,1988年第9期),郭蓓《略论东北抗联的历史地位及作用》(《东北史地》,2007年第3期)等相关学术文章,但是从整体上来看,针对东北抗联研究学术性文献还是很少,学者们没有更深入地去研究和拓展,不能解放思想,大胆探索。
2.对东北抗联研究多是个别的、局部的研究,没有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纵观东北抗联研究,没有一个系统的层次清晰、概括全局的研究脉络。很多学者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和所掌握的资料,根据自己的兴趣点以及时代所需进行研究。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不能通过系统的学术研究,把东北抗联发展的整体脉络展现出来。现在的研究都是从一个点或一个面进行的研究,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具体的人物、事件或精神,特别是没有对东北抗日联军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事件进行系统的、逻辑的分析和研究。往往使读者无法从整体上去把握,所获得信息是个别的、凌乱的。虽然,有些学者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也着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或者是从其他角度和方式来体现东北抗联的发展脉络,但都没有形成文字材料,无法使东北抗联研究整体脉络清晰地呈现出来。
3.对东北抗联研究中具有争议的问题,没有进一步的研究和确定。在对东北抗联研究中,建国初期,国家和许多学者对有争议的问题都非常重视,通过国家和个人的努力力争解决这些出现的争议,还原历史,解决问题。如,“著名的东北抗联将领于天放所著的《牢门脱险记》一书出版以来,就有争论,有人认为离奇、不可能,有各种猜疑和猜测。中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公安部长罗瑞卿批准,于1956年春天把伪满洲国日本特务机关长中西正枝从苏联引渡回中国进行审讯。”①于绍华、于绍雄《草木葱茏虎归山——康曾同志访谈录》,《世纪桥》2010年第12期。通过对伪满洲国日本特务机关长中西正枝的审讯,还原和证实了东北抗联将领于天放所记述是真实的。经过岁月的流转,到了21世纪的今天,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无论是物质文明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以经济建设发展为主的今天,由于受到物质和精神多方面条件的限制,许多学者没有对现存有争议的问题去进一步探索和求证,都是采取了人云亦云的方式,这就造成了东北抗联研究中很多有争议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4.对东北抗联研究中的空白问题没有去进一步的探索。在东北抗联研究中尚有很多空白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有的学者是由于某种原因没有意识到,有的学者是意识到了,但由于主观或客观上存在着某种原因,没有着手去研究和探索,致使东北抗联研究中的许多空白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
5.对东北抗联研究的相关文章缺乏创新理论。在东北抗联研究中,许多文章没有独到的见解,沿用别人研究的理论,对自己的文章没有明确的观点,有的甚至是照搬照抄,缺乏科学的严谨性和求实性;有的文章存在着重复研究的现象;还有的文章所用参考史料和得出的结论和其他文章相似度极高;有的文章整个篇幅就是历史的堆砌,根本就没有深入研究;还有的文章作者缺乏科学严谨的态度,对所采用的文史资料不做认真的分析和科学论证,常常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
6.有些学者研究态度不严谨,错误频出。在东北抗联研究中,有些学者针对东北抗联的史料不加分析和探讨,没有进行大量实地考证和材料的收集整理,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人云亦云,致使有些历史事件和历史史实存在争议和偏差。在对东北抗联研究的相关文献中,经常会看到在参考文献处出现的错误。有的作者在引用一些学者的文章或著作时,竟然把引用的文章或著作的作者名字搞错,有的是不认真写错的,有的就是不了解,看到别人错误的引用,就照搬照抄过来,根本就没有进行核实。还有的错误是时间年代上的错误,有的是文章书名上的引用错误,还有的是把出版社给张冠李戴了。存在这样一些错误,往往会误导读者和其他学者的思想。
7.对东北抗联研究史料发掘、收集、整理和保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随着时间的流逝,关于东北抗联的第一手资料越发显得珍贵。中国迎来了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将近多半个世纪的发展中,现存的参加东北抗日联军的老战士已经很少了,经历过抗日战争时期的老人存世的也不是很多了,在21世纪的今天,他们大多数人的年龄已经接近百岁,由于人自身的衰老和在战争年代留下的伤痕,听力下降、谈吐不清等健康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对原始资料的收集,对他们的采访难度越来越大,取得第一手资料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曾经在建国初期留下的照片和音频材料就显得弥足珍贵了。但是由于建国后初期,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不高,很多技术设备不够完善,当时所收集和整理的很多原始资料由于年代久远已经很难采用了,并且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重要的一手资料被破坏和损毁,以及文革之后人们对收集、整理和保存原始资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很多第一手的口述材料和历史证物都没有得到较好的保存,有的已经流失。同时很多地方政府对东北抗联史料的忽视,也阻碍了对新的、具体的东北抗联史料的发掘、收集、整理和保存。
8.东北抗联研究的科研队伍出现断层,后续力量有待加强。建国后,对东北抗联方面研究,曾经有一些专家、学者,但人数并不是很多,而且这些专家、学者大多数年岁已高,虽然,仍然致力东北抗联的研究,但是很多人由于自身健康问题已经力不从心了。步入21世纪后,有许多学者开始关注东北抗联方面的研究,虽然在东北抗联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许多学者受到物质利益的刺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并没有坚持研究下去。有很多学者趋向于利益的追逐,不屑于学术的研究,还有的学者更感兴趣热门领域的研究或者是能获得更大经济效益领域的研究,对东北抗联这样比较冷门,理论性强的领域不感兴趣甚至是不屑一顾。目前,从事东北抗联研究的学者,多数都是一些年龄比较大的资深学者,也有一些中青年学者,但所占的人数不多,有很多地方已经出现了研究断层,后续力量不足的现状。
9.对东北抗联事迹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东北抗联英勇事迹不为人知。建国后,对东北抗联的英勇事迹曾经在一段时期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使东北抗联的许多事迹家喻户晓,但是这种宣传工作没有持续不断。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曾经经历了很多历史变革,致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在步入21世纪,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人民群众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经济发展方面,忽视了对东北抗联精神的继承和宣传。致使当今的许多年轻人根本不了解、不知道东北抗联英勇事迹。时至今日,虽然,我国加大了对东北抗联事迹的宣传,许多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东北抗联宣传重视程度,但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对东北抗联事迹的了解知道,仅限于对几个著名将领,如杨靖宇、周保中、赵尚志等,以及著名事迹,如“八女投江”等,对于其他的东北抗联的英雄和英勇事迹则不为所知。
[1]郭渊,李丽.东北抗联史研究的三十年[J].学理论,2008(6).
[2]田艳萍.近三十年来东北抗联史研究综述[J].东北史地,2011 (2).
(责任编辑:徐星华)
K265.1
A
1008—7974(2015)05—0141—04
10.13877/j.cnki.cn22-1284.2015.09.030
2015-07-15
董丽红,女,吉林集安人,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