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广涵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000)
激励理论视阈下的大学生激励机制研究
贾广涵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000)
本文以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为根基,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本,分别在需要、动机、心理三个方向提出三种适用于大学生的激励措施,即加强师范技能在大学课堂中的运用,建立兼职班主任制度和完善奖学金制度,进而激励大学生的行为。
大学生;双因素理论;成就激励理论;公平理论
在我国,自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与西方国家创办大学的历史相似,办学模式历经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高等学校的大幅扩招使得学生人数陡增与大学教育水平缓升的矛盾日益凸显。而在国际竞争大舞台中,人才的力量却愈显重要。中国大学生的价值并不能够与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努力成正比[1]。作为一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管理方面更大的开发学生潜力成为自身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探索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也将成为必要。
近年来,在已经提出的诸多激励大学生的措施当中,从各个角度出发完善激励机制、提出具体措施的文章有很多。例如,王德林认为可以通过激励教育来激励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让学生们敞开心扉,使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和内在需求[2];吕昫光,李鹏认为可以通过完善高校评优体系,使评优工作在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激励作用[3];张丽丽,宁然以公平理论为基础,认为可以通过加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断完善学生参与制度,建立畅通的反馈渠道,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度等措施来消除大学生的不公平感,从而达到激励大学生的目的[4];矣宁通过借鉴马斯洛需求理论的经验来加强大学的思想政治工作,因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就是要把大学生蕴藏的极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从而激励大学生[5]。
本文将以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为根基,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大学生为中心,从大学生的需要、动机、心理出发,提出三种激励大学生的措施,即加强师范技能在大学课堂中的运用,建立兼职班主任制度和完善奖学金制度,进而激励大学生的行为。
1、理论借鉴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k·Herzberg)是美国心理学家、管理理论家、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在管理学界的巨大声望,是因为他提出了著名的“激励与保健因素理论”即“双因素理论”(The Two—Dimensional Theory)[6]。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是:能够满足心理发展需要的工作因素如果存在并且充分,会引起人们的满意情感,这种工作因素叫激励因素;那些满足职工避免痛苦需要的工作因素一旦缺乏或不足,则会引起人们不满意的情感,这种工作因素叫保健因素。[7]。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活动内容的吸引力都影响着活动主体的积极性,尤其是在大学课堂中,课程与教师的魅力能够唤起学生学习和科研的需要,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具体措施
赫茨伯格认为调动人的积极性主要是从人的内部,从工作本身的魅力来调动人的内在积极性。对于大学中的学业,要调动学生们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那么就要使得学生所修读的课程具有吸引力。
而在大学中,理论课堂出勤率低,课堂上学生们看课外书、玩手机、睡觉的现象等屡见不鲜;学生们走进课室里并不是想着尽量坐在前面,而是争先抢占远离教师视野的座位;对于一门课程的评价,学生们却将“是否无聊”作为第一评判标准,课程对于学生们的吸引力不高。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有上述现象发生,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讲课生动、总是饱满激情的老师们的课堂上,学生们同样呈现出积极讨论、专心听讲的反馈。所以,并不是教师水平有限,而是课堂中缺乏师范技能的发挥。那么对此,“师范技能”这一在中小学教师群体中反复强调的名词在高校的讲台上却显得愈发失色。
师范技能原本是为了适应教育发展对师资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应景产生的,多年来在中小学教师这个群体中被倡导和要求,也已经发展成为教师资格评定的标准。师范技能在中小学课堂中的运用被验证是卓而有效的,已经成为课堂质量的保证和成为中小学教师的必然要求。而师范技能在大学的课堂中却是同等重要,因为师范技能是一个人是否具有授课能力的评判标准之一,而且师范技能中涵盖对授课对象的学情分析,所以使得师范技能的运用不局限在中小学的课堂中,而是适用于任何教学需要。因此,提出提高大学教师的师范技能并不是不可行的,也是如今大学课堂中所呼唤的。对于提高大学教师师范技能的措施,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选取本大学中教育学相关专业的教师或其他单位中具有师范技能丰富经验的人组成研究小组。针对授课的对象是大学生,授课的内容具有专业性强等特点,研究适合于大学教师的师范技能要求,并将此要求在学校内部推广和运用。
(2)在选拔新进大学教师的过程中,应重视对应聘者师范技能的要求,在试讲环节中增多学生评委,并考虑学生评委的意见。
通过加强师范技能在大学课堂中的运用使大学的课堂呈现出生动、有活力的特点,从而增强课程对于学生们的吸引力。教师应丰富课堂内容,避免课堂上无主题的漫谈;注重授课的语言技巧,避免“一种语调说到底”的现象;运用授课的技巧,活跃课堂氛围,增加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大学教师师范技能的改善对于调动大学生学习和创新的积极性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学生们对所学的课程感兴趣了,便从内心产生学习的需求,从而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激发大学生对学术和科研成就的渴望。
1、理论借鉴
戴维·麦克利兰(David C.McClelland)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他在成就激励理论中认为,对于成就有更大需求的人,能够通过提高效率、注重方法,并努力将事情做到尽善尽美,也更加容易取得成功[8]。因此,激励人们行为的方法之一就是唤起人们的成就需求。麦克利兰由此提出激励的方法:提供获得成就的楷模,刺激被激励者取得成功的愿望和行动[9]。运用于大学中,大学可以建立兼职班主任制度。兼职班主任将服务于大一新生,在生活中与新生同行,以自身取得的成就影响新生的行为。
2、具体措施
兼职班主任制度,即以生为本,选拔高年级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担任大一新生的兼职班主任。兼职班主任将协助学校管理新生,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并在工作中传授大学中学习和工作的经验,发挥自身楷模典范的作用。
兼职班主任人选的确定一定要全方面衡量。道德品质、学业成绩、学生工作经历和个人形象都应成为考察兼职班主任候选人的标准,缺一不可。因此,兼职班主任应该是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在学生群体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生代表,有能力将积极向上、不断拼搏的精神感染给大一新生的高年级学生,能够在大一新生中起到树立典范作用的优秀学生。
在兼职班主任对新生的影响下,新生可以看到优秀大学生的风采,亲身体会高年级优秀学生的成长和脚踏实地的精神,激发他们的进取心,促使他们在学业、学生工作和生活中不断追求卓越。
1、理论借鉴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斯塔希·亚当斯(John Stacey Adams)于1965年提出公平理论,他的基本观点是:当一个人取得成绩或报酬时,他不仅关心自己的获得,也关心相对的获得。不仅与自己过往取得的成绩相比较,也与其他人同时取得的成绩较量。通过两种比较,来衡量这种获得是否公平合理,进而影响对未来的积极性[10]。作为大学中激励机制运作的主要形式,奖学金是大学中最重要的物质奖励。奖学金可视为对学生某一段时期所取得成绩的褒奖,奖励所带来的效应也会大大激励学生们学习知识和锻炼综合能力的积极性。学生之间也会通过横向、纵向比较,来衡量自己所获得的奖金是否合理、是否公平。
2、具体措施
以大学生奖学金为例。目前,大学中的奖学金力度普遍较低,由于名额所限,获得奖学金的竞争性也较强。学生通过参评往往发现自己的付出并不能够在奖学金中得以体现,与其花费时间多读书,不如多花点精力做兼职,后者得到的回报会更加可观和直接[11]。因此,大学奖学金的来源不能仅依靠政府的专项拨款,还可以开辟多种奖学金的源渠,要积极争取社会上的资源,提升奖学金项目和力度,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2]。正如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如果报酬公平,当事人就会获得满足感,从而激励当事人的行为。这里的公平体现在奖学金所要奖励的大学生学习与工作的付出与奖学金额度之间的平衡,既然要奖励,就要奖励的充分,否则将适得其反。
此外,公平还体现在科学完善的奖学金评比制度。奖学金可以分为考察综合素质的奖学金和考察单项成绩的奖学金。考察综合素质的奖学金应全方面考察学生一定时期内的道德、学习成绩、科研和学生工作等多方面的表现,而不应只重视智育,这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此种奖学金为学生素质的综合评比,因此额度应为所有奖学金种类中的最高。单项奖学金则主要考察上述指标中的某一项,奖励在某一领域中拥有突出成绩的学生,奖学金的额度应比考察综合素质的奖学金额度相对低些。有了科学的奖学金评比制度,学生之间通过相互比较,得到了公平的感觉,收到了心理平衡,也就获得了满足感,从而更加激励他们以后的行为。
以上三个方面则为本文提出的三种激励大学生的措施,即在需要方面,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的师范技能来活跃课堂氛围,丰富课堂内容,激励学生们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在动机方面,可建立并施行兼职班主任制度,通过树立典范的作用,激发大学生的进取心,引导大学生拥有获取成功的动力;在心理方面,通过提高奖学金奖励力度和建立科学的奖学金评比制度来使学生获得满足感,从而激励他们的学习与工作的行为。
[1]于全磊,张秋颖.激励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激励机制优化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6)
[2]王德林.大学生激励教育的方法与技巧[J].中国成人教育,2009,(1)
[3]吕昫光,李鹏.完善高校评优体系,促进大学生激励机制建设[J].才智,2009,(12)
[4]张丽丽,宁然.从公平理论谈大学生的激励问题[J].网络财富,2009,(10)
[5]矣宁.论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在高校大学生激励管理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1,(3)
[6]应慧娟.双因素理论的创始人——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J].现代班组,2011,(3)
[7]李文霞.赫茨伯格双因素激励理论的贡献与运用[J].商场现代化,2007,8.
[8]张良.激励理论巨匠——戴维·麦克利兰[J].现代班组, 2010,(2)
[9]戴永良.管理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20.
[10]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521.
[11]李丹.我国高校大学生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3(2)
[12]于全磊,张秋颖.激励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激励机制优化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6)
G645.5
A
1674-6198(2015)05-0027-03
2015-07-11
贾广涵(1988—),女,吉林四平人,华南师范大学辅导员、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