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

2015-02-13 18:53李宁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中央红军长征红军

李宁

(川北医学院思政部,四川南充637007)

论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

李宁

(川北医学院思政部,四川南充637007)

今年是中央红军胜利结束长征的80周年,而明年即是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全面结束长征的80周年。大半个世纪前,这场宏达队伍成功的战略转移给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人类军事史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笔不仅改变了中国共产党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近代中国人集体的命运,是人类战斗史上集体作战挑战生命极限的奇迹。

红军;长征;意义

自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红军(也即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六军团以及红二十五军进行了为期两年的长征,队伍途径10余个省份,踏过祖国的千山万水,最终在甘肃胜利会师,完成战略转移。在踏上这趟征程之前,红军队伍将这次的行动称之为“西征”,预定的目标也并非后来的甘肃,而是预定让中央红军去湘西完成与红二、六军团的会合,后再做计议[1]。红军主力转移的计划在当时也是非常保密的,直到开始长征的前一天,中央“三人团”才给前线的红军领导干部传达。

1934年10月16日晚,中央红军各部绝大多数人马渡过于都河,踏上了这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程。尔后,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抵达陕北,再到1936年10月三大主力成功至甘肃会师,这期间几易路线和目的地。幸运的是,红军最终都能根据敌我力量对比及战况实事求是地作出一系列正确的决定,尤其遵义会议后重组新“三人团”后,在纠正了“左”倾错误思想后,远征的红军在行军打仗上都显得灵活与主动了许多。因而,长征的成功实属不易。今年正值中央红军胜利抵达陕北结束长征的80周年,明年即是整个长征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结束长征的80周年,在此回顾这段历史,深感此西行之征赋予了我中华民族太多的意义,它不仅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改写了近代中国人集体的命运、同时还给后人留下了长征精神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

1934年10月,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苏区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形势,截至10月7日中革军委发布战略转移的命令,中央苏区仅剩下瑞金、兴国、于都、宁都、会昌、长汀和宁化等苏区县城了。[2]因此,在此危机时刻,中共中央被迫作出了向西进行战略大转移的决定。

为了能顺利地完成转移,长征前红军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筹备大量军需品、确定干部中走留的名单、部署红军主力走后苏区的游击斗争、选择突围路线,以及启动舆论宣传和政治动员工作。尤其是在第五次反“围剿”一年以来,苏区的物力财力消耗殆尽,部队供养十分困难,为了顺利转移,苏区的人民积极地给红军借粮借物,确保了两次筹粮计划的实现,此外,苏区群众还低价卖给红军作战所需的铜、锡、铁等物质,使红军得以制作出宝贵的蛋壳、子弹等军事装备。

然而,西行之路还是充满了坎坷与凶险。从1934年10月出发,至1936年10月三大主力会师,两年的时间里,红军突破了敌人的重重封锁,同时还用生命去挑战了各种恶劣的自然环境,所以,这一路虽最终胜利,但损失也是巨大的,比如中央红军西征开始一个月,在突破了敌人的前三道封锁线时,还没打大仗、硬仗,光是因长途跋涉、气候寒冷、水土不服等即已损失红军2.2万余人,尤其在湘江之战中,更是损失人数达3万多人[3],而最终到达陕北是则仅仅只剩下7000余人了,不可谓不悲壮。然而,也正是这一路的悲壮,才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红军的伟大,红军长征的伟大!如若没有这样一场远征,可以想见,中央苏区那仅有的几个县城和被敌人封锁后留存的那仅有的一些物质,是不可能让中央红军留存下来的。红军突围成为必须,而突围的成功又成为了书写新红军的练习。此后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陕北建立起自己的新革命根据地。自此,中国共产党与红军方才为自己迎来了越来越壮大的机会。

二、改写了近代中国人集体的命运

自1840年鸦片战争国外的坚船利炮冲入国门以来,中华这个古老的民族便开始了长达1个多世纪的屈辱的历史。截止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百余年的时间长河里,深处那个时代的所有阶级、阶层、年龄段的人们皆为争取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做出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无论是农民阶级所代表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所代表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变法运动,又或者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武装革命运动,最终都没有让中国人真正地“站起来”,即便1911年的辛亥革命成功地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帝制,但最终胜利的果实还是旁落在了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代理地主买办大资产阶级的手中。诱人的“三民主义”也由此成为一纸空文,从未实现。

历史走到这里,仿佛中国当时所存有的所有阶级皆束手无策了,除了一个人数在慢慢不断增长的阶级——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因为势单力薄从未独立地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但历史终归到了给她机会的时候。1921年,工人阶级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利益代表者——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便积极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坚定地以此为自己的理论武器。1935年1月,遵义会议上,党中央纠正了长征初期“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重新组建了新“三人团”的军事领导核心,由此才迎来了其后主动、灵活、机动、游刃有余地战况,从而成功地拿下这遥远征程。长征的胜利,确保了中国共产党及其工农红军成功地甩掉敌军,从而保存了实力,也才会有后面亲手创建新中国的可能。

所以,长征在中共党史中是重要的一笔,在近代中国人集体命运的走向中,也是无比重要的一笔,非此,1949年创建至今的新中国,便不会屹立在这世界的东方。

三、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精神财富

长征之于中国人的伟大意义,除了是一个伟大政党及其军事力量的保存外,还在于它以壮丽的史诗留给后人以宝贵的精神财富,即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具体而言内涵甚多,难以囊括详尽。革命前辈中也多有人描述过他们眼中的长征精神,综合看来,长征精神包含了:立志高远、坚定信念;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不屈不挠;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依靠群众、团结协作。[4]

长征精神是立志高远、坚定信念。长征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在革命遭受严重挫折情况下的战略转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身处革命低潮期的伟大远征。自从踏上征程,红军便遭遇着各种天灾与人祸,然而红军并没有在这种种困难中倒下,是什么支撑着这支伟大之师?我们认为,是远大的志向与坚定的信念。一个人,一个集体,一支队伍,只有在坚定的理想与信念支撑下,才可能战胜各种非人的挑战,而长征就是非人的挑战。无神论者相信这世上没有神,而细数长征的历程,你会不由地发出唯心的感叹——红军指战员不是凡人,他们就是神。这样的感叹不是笔者主观想要唯心,而是笔者无以表达对红军战士钦佩之情时词穷的表现,那是因为在我等凡人眼中,没有什么比神更战无不胜的了。

长征精神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共产党的成立到长征之初,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在重大问题上甚至领导人的任命要听命共产国际,而事实证明共产国际并不全面了解中国当时革命的实际,因此在遭受了许多挫折后,正是在长征中共产党改变了听命共产国际的稚嫩做法,尤其在遵义会议上实际地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始学会了从实际出发解决自己的问题,从而在长征中完成了从稚嫩到成熟的脱变。尤其在长征落脚点的选择问题上,红军更是根据不断变化的敌情几易落脚点,最终将落脚点正确地定在了陕北,这可以说也是决定长征成败的关键之关键。

长征精神是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红军在长征中不仅要面对敌军的围追堵截,还要面对大自然的各种严酷挑战。大江大河、雪山草地、高山峡谷无不出现在长征的征途中;饥寒、伤痛、劳累、死亡,也无时不在考验着红军战士。倒下,或许是最轻松的决定;继续,才是最难的。但我们的红军战士们并没有选择轻松,他们毅然选择了继续前行。无数人倒下了,但剩余的却从未被吓到过。奋斗、乐观、不屈服,成为了那一路红军最普遍的精神面貌。

长征精神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长征精神还是依靠群众、团结协作。长征是敌强我弱下的殊死搏斗,红军无论是人数还是军事装备,较之于国民党军那都是天壤之别,蒋介石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兵力围追堵截红军,但最终却败下阵来,这不得不让人敬佩红军战士团结协作、一致对敌的长征精神。长征所到之处,红军指战员们都懂得与当地群众患难与共、生死相依、团结互助。这不仅仅保存了自己,同时还团结了许许多多的人民群众。比如刘伯承与彝族同胞小叶丹歃血结盟,结为兄弟;邓颖超把自己的棉被剪下半条送予沙洲徐解秀家的“半条棉被”的事迹,这些都是红军依靠群众、互助友爱、患难与共的精神体现。

总之,长征伟大,长征是奇迹,所以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之后,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中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今天,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5]

[1]聂荣臻.聂荣臻回忆录[M].解放军出版社,1986: 213-214.

[2][3]石仲泉.中央红军悲壮的战略转移和惨烈的湘江血战[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2,(11)

[4]李中学.长征精神在中国梦宣传教育中的价值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3,(10)

[5]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M].人民出版社,1986: 72-74.

K264.4

A

1674-6198(2015)05-0001-02

2015-09-18

2014年四川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课题“‘中国梦’与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编号:CJS14-064)阶段性成果;2014年川北医学院科研发展计划项目“中国梦”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编号:CBY 14-B-ZD 10)

李宁(1979-)女,川北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中央红军长征红军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中央红军突破湘江
湘江战役:决定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