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昌虎(延边州教育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0)
从“双基”到“四基”,从“两能”到“四能”的转变
——2015年吉林省中考数学试卷分析及复习建议
朴昌虎
(延边州教育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0)
2015年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正式实施以来第一次进入中考的年份,也是初中数学课程改革走向新轨迹的起始之年,如何继承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就成为命题的核心问题。2015年吉林省中考较之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突出变化就是将“双基”扩充为“四基”,将“双能”扩充为“四能”,因此如何适应这种变化也成为中考复习的重心。
中考数学;试卷分析;复习建议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是中考考查的核心之一,今年的数学试卷特别注重对传统考法的继承与发展。
1.保持双基的直接考查
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是整卷的基石,试卷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及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特别关注对双基的直接考查。试卷第1题、2题、3题、4题、7题、8题、9题,10题、13题、15题、16题和17题都是对单一知识点的直接考查。其中,第1题、第3题、第7题、第8题、第9题和第15题,都是对数与式的计算,方程与不等式解法的考查,突出了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关注,充分体现了对基本技能的考查。试卷第4题、5题、6题、10题、11题、12题、13题和19题都是对学生最为熟悉的平行线与相交线、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和圆等特殊图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直接考查。特别的,这些试题注重几何图形的简洁化,知识点严格控制在3个以内,体现了对空间观念的基础考查。试卷力争通过这种考法,全面体现学业水平考试的基础性与普及性,体现义务教育面向全体,尊重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
2.关注数学实质的考查
试卷第 20题是关于数据分析观念的考查的创新题目。此题一改以往的双图互补的传统呈现方式,以折线图为基本信息载体,关注学生对方差衡量波动水平的本质的理解。此题力争改变学生一直以来的“方差越小越好”的传统认识,体现对统计量本质的认知,真正体现了数据分析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以此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性与体验性,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统计量或大量机械训练。
试卷第4题以生活中的纸巾盒为原型,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视角观察生活;试卷第10题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释测量工具的使用原理,两题都体现了对应用意识的考查。
试题第2题、24题、26题都关注了列代数式的考查,以此突出对符号意识的关注。第2题从最为基本的和、差、倍、分关系入手,体现对基本数量关系的关注;第24题、第26题均关注了数学基本量的关系的表达,体现了对数学语言的表达的重视,突出了对数学思考的关注。
试卷在空间观念的考查方面,注重对图形变换的考查。试卷第11题、14题、23题、25题都关注了图形变换的直接或间接考查。第11题以矩形翻折为背景,实现了对轴对称性质的直接考查。第14题以旋转为基本载体,构造了等边三角形;第23题以中心对称为主线构造了平行四边形,两题通过不规则图形周长与面积的转化与划归,实现了对旋转变换性质与转化思想的深入考查。第25题以平移变换为主线,构造了一个运动变化的图形。特别是,第(2)问比较深刻的考查了学生对平移变换每个点都沿相同的方向,平移了相同的距离的性质的考认知。
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数学基本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今年试卷力争全面体现对数学基本思想的深入考查。
1.关注抽象思想的考查
试卷第21题以航海为背景,考查学生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题有两个创新点:一是关注了对抽象过程的考查。传统题目关注对已给定三角形的求解技能的考查,本题侧重点在于学生能否根据实际问题情景自己构建直角三角形,这个抽象建模的过程可能要比单纯的解直角三角形更为重要。二是关注了物体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空间观念的考查。此题第(2)问利用方向和距离两个要素刻画相对位置,命题用意之一在于向学生渗透坐标系或极坐标的思数形结想,试题具有潜在的开放性,引导学生主动构建坐标系,数学的思考问题,真正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应用意识。
2.关注模型思想的考查
模型思想历来是考试的重点之一,今年也不例外。试卷第16题以学生熟悉的动物身高为背景(试题来源于小学教材),关注了从直观图形中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模型的考查;第21题重点关注如何抽象三角函数过程的考查,关注了建模核心环节的考查;第22题为教材原题,关注了一次函数模型的考查,重点体现了对函数图象的认知与理解;第24题借助新的背景材料,关注了二次函数模型的考查。此题通过最大值的确定,突出了函数最为本质的应用考查。全卷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四个不同题目,全面考查了学生对建模思想的各种不同认知水平,提升了整卷的自洽性与效度。特别是,第16题、第21题、第22题背景均来自教材,甚至是教材原题,第24题为新定义背景,充分体现了试题素材的公平性与一致性,进一步提升了试卷的效度。
3.关注推理思想的考查
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推理能力,特别提出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合情推理是创新的重要方法。试卷继承了传统的演绎推理的考查,深化了合情推理的考查。
试卷第18题延续了传统做法,以平行四边形为基本载体,关注了全等三角形的直接证明,重点体现了对演绎推理考查。
归纳思想于 2012年就成为了吉林省中考压轴题的首选,今年我们继续了这种做法。今年的命题呈现方式更为简洁,问题展开的链条更为完整和自然,特别是问题载体具有一般意义,具有可推广性,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压轴题重点关注了对合情推理的考查,体现了我们对推理思想的重视,也力争有效引导大家在日常教学中多用归纳,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的方式方法。
试卷第24题的证明是今年的一个新的尝试,运用代数式的变形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丰富了推理能力考查的方式方法。希望这种考法,能够避免学生过多的机械性训练,关注学生真正数学能力与素养的培养。
教会学生学习比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题更重要。学习最为基本的经验就是类比,试卷以类比为基本突破口,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试卷第24题以全新图形扇环为基本素材,类比扇形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经历公式探索与应用全过程,不仅关注数学结果的考查,更关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考查。本题的一般意义还在于几何的图形的学习大体都经历了“学习定义—研究面积公式—实际应用”的一般过程,使得本题的考查更具有可推广性,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整卷的可推广性。试卷第19题通过在网格中画特殊图形,考查学生对基本图形性质与判定的理解,特别是第(2)、(3)问的设置,引导学生通过尝试与反思,构建面积最大的正方形,从而实现对学生基本操作经验的考查。
关注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体现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考查一直是我省考查的重点,今年也延续了这种做法。试卷第23题、第24题、第25题和第26题都体现了对知识综合的应用考查。第23题是直线和双曲线的综合,第25题运动变化压轴题,这些做法都延续了历年的传统。其中,第23题以直线和双曲线为载体,关注反比例函数图象与平行四边形的中心对称性的本质考查。第25题以学生最为熟悉的直角三角板为运动载体,回归运动变化的自然状态。我们有意识的降低了运动变化的技巧,突出运动变化问题的基本立意:用函数的观点刻画图形变化规律的本质。希望此种做法能有效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过重的学业负担,也希望今后的命题能够借鉴。
如何有效的考查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试卷也做了一点尝试与探索。试卷第24题、第26题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测,从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发现有意义的结论。第24题类比梯形的面积发现扇环的面积,体现了类比的学习经验;第26题功过特殊值的求解,从特殊到一般,发现猜测一般性的结论,体现了归纳的发现结论的作用,这些尝试都力争体现对“四能”的关注,力争体现对学生创新意识的考查。
今年中考命题,体现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本质要求,全面关注以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为主要代表的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刻画学生的学业水平,引导今后的教学走出“题型+技巧”的机械化训练模式,引导教师带领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引领学生深入进行数学思考,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随着《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考数学命题将会有意思地体现《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精神。为了体现学业考试性质,会持续关注数学核心内容的考查,而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是主流。在此基础上,强化对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能力的考查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的做法有利于促进数学课程目标顺利实现,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数学观念与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有利于发挥评价对数学正确的导向作用。持续关注对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有助于引导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持续关注学生个性化考查,充分留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性,让每一名学生都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数学才能。
1.在复习中要更多关注“几何变换”,强化对图形变换的理解。加强对图形的旋转、平移、对称多种变换的研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拔高,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让学生参与数学思维活动,经历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复习中应多引导学生运用“运动的观点”来分析图形,要多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审题、获取信息,养成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3.要特别重视“函数图像变换型”问题教学的研究。通过开展“函数图像变化”的专题教学,树立函数图像间相互转换的思维,尽量减少学生对函数“数形”认知的欠缺,比如,平时渗透抛物线的轴对称、旋转等知识点。当某个函数图像经过变换出现多个函数图像时,要引导学生从图形间的相互联系中寻找切入点,排除识图的干扰,对图像所蕴含的信息进行横向挖掘和纵向突破,将“有效探索”进行到底。此类试题考查的思路是从知识转向能力,从传统应用转向信息构建,这就提醒我们课堂上重要的不是讲解,而是点拨、引导、提升,一定要从重视知识积累转向问题探究的过程,关注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4.突出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的考查。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也势必会成为考查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载体,这包括方程、不等式、函数,以及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图形与坐标知识之间横纵向的联系,也包括中学数学中常用的重要数学思想。如: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很化归与转换思想。而数学基本方法是数学的具体表现,具有模式化和可操作性,常用的基本方法有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归纳法和割补法。
5.将核心知识点“组合”作为实践综合题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本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多个知识点进行“组合”与“串接”自己编一些有针对性的、适合本班学生来练习的综合题,或者精选一些比较成功的试题,有目的的将它们进行剪裁、组合与改编,特别是专题复习阶段,教师更要静心、精心、精选,以题为载体,以题论法。
G633.6
A
1673-4564(2015)06-0063-04
2015—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