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轮东(延边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中文系,吉林 延吉 133002 )
90年代以来大学生题材小说中的大学生形象
杨轮东
(延边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中文系,吉林 延吉 133002 )
新时期以来,大学生题材逐渐成为作家从事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题材。到90年代以后,描写大学生的小说不断涌现,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形式上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这类小说的人物形象往往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和主观心理世界的变化而具有鲜明的特点。通过对大学生形象的分析和对大学生心路历程发展的探究,可以发现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改变,探究该类小说的主题意蕴及未来的发展。
大学生题材小说;大学生形象;心路历程;发展预测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开始确立。它们在不同程度上都影响到了大学生题材小说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影响,一方面表现在多元化的文学形态逐渐取代了以前的“集体创作”,使得大学生题材小说的发展获得了更大的空间;另一方面,西方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涌入我国,以及文化传播媒介、发展方式的更新,影响到了大学校园里学生们真实的生活状况,造成学生们的心理波动与分化选择,并且在价值取向上,学生们也受到了启发式的影响。因此,结合社会环境,从小说文本探究大学生题材小说,了解大学生的实际状况,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正是本文所要阐述的。
社会环境和思想观念的差异,使得大学生题材小说在九十年代和新世纪这两个不同时期呈现出了各自的特点。
(一)九十年代:主流与叛逆的“二元”并存
九十年代社会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相对宽松的氛围使文学开始展露出多元发展的良好势头,大学生题材小说的创作也出现了活跃的局面。
这一时期,以大学生和校园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展现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积极向上,正面的大学生形象的小说;另一类则是居于社会主流边缘或者之外,比较特殊的,带有叛逆色彩的描写另类青年形象的小说。
1.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形象塑造
在小说《大一女生》、《北京夏天》、《红十字方队》等小说中,作者都塑造了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大学生形象,并展现出他们与社会导向相契合的价值取向。
在《大一女生》里,女大学生菱子从小到大不断遭受着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她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与奶奶相依为命。她高考失败经历复读,尚未毕业奶奶就过世了。在爱情上菱子也陷入了困境,她遭到自己初恋男友的无情抛弃。然而这重重的打击并未将菱子击倒,她利用兼职所得养活自己,充满了与生活抗争的勇气。她特殊的家庭环境以及她的不幸遭遇促使她更早地成熟和独立起来,这令作品中的菱子呈现出了自立自强的形象,生动而真实。小说里,作者清新质朴的文字和写实的风格,将这一时期典型大学生的形象塑造得活灵活现。
而《北京夏天》这一小说刻画了追求上进的大学生刘石的形象。刘石是来自大山里的孩子,他把努力学习当作自己未来的出路和改变家庭、人生的重要途径,并且他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大学。在大学里,他有着优秀的表现,受到了很多女生的仰慕。但是当他因为父亲病危重回家乡的时候,他受家乡贫穷的现状和小孩子们无法获取知识的处境所震动,最终决定放弃留校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做一名平凡的教师,给孩子们带去知识,帮助他们和自己一样,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走出“大山”。从刘石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能够下决心拒绝一条平坦的人生道路,重新回到生活的困境中去,对孩子,对家乡担负起责任,这正是他积极上进的价值取向的反映,是伟大人性的闪光。九十年代的主流大学生,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对奋斗进取的执著信念。他们将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怀着纯朴的情感,希望为国家效力,改变社会的现状,让国家更好地发展。
2.偏离社会主流的另类青年形象
九十年代中后期出现的文学作品影视化潮流进一步推动了大学生题材小说的发展,同时,该题材小说中的大学生形象也得到了丰富——面对改革开放带来的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念的进一步传播,大学生的生活受到了更大的冲击,他们的世界观无形中都得到了程度不一的更新。在物质追求之风渐盛的情况下,一部分大学生即便在物质上有了较大的收获,但其心理世界却因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出现了空虚,进而陷入迷茫。这一时期,一些居于社会主流文化边缘或者之外的小说及大学生形象被创造了出来,从而打破了原先符合社会主流的大学生及校园题材小说对该领域的垄断。
小说《晃晃悠悠》就是一部典型的表现偏离社会主流的另类青年形象的作品。小说里的主人公周文、华扬、刘欣和陆然,一方面逃课、睡觉,对大学生活充满抱怨,浑浑噩噩,“晃晃悠悠”,找不到自己的目标,缺乏理想信念;另一方面,这四个与九十年代以前校园中的大学生形象截然不同的另类青年,又组成了一支乐队,在摇滚乐中暂时地脱离了这种无所事事的状态对他们的侵蚀。他们的身上体现着矛盾,但他们却一直在找寻。
他们矛盾的价值取向不但表现在对生活的追求上,还表现在对爱情的选择上,这些大学生的爱情观经历了从单一向多元、混乱的转变。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受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接受着崇高道德情操的培养,对待爱情基本是单一执着的;到了九十年代,物质之风的影响,西方价值观的浸染,造成了部分大学生内心的迷茫和价值目标的缺失,使他们逐渐陷入空虚,并从不同的女生身上寻找感情寄托。而社会环境的包容无形中也给了大学生多元、混乱的爱情观以存在的空间。九十年代初《大一女生》里的菱子希望获得有尊严的爱,平等的爱,她的爱情观还是单一的,承袭了八十年代里的大学生普遍的爱情观,但菱子对爱情的热烈,真切,敢于直接表露自己的内心想法,这些都透露出其女性意识的觉醒。另一面,菱子的初恋男友移情别恋抛弃了她,他的爱情观出现了波折,单一执着的爱情似乎已经离他远去。
20世纪末,大学生题材小说还开始有了“性”的发掘。小说《上海宝贝》里的女主人公 CoCo虽然已是大学毕业,但其思想观念仍与大学时期一脉相承,息息相关,她展现的是当时上海社会里毕业的另类青年大学生的形象。其经历虽有特殊性,从广义上来说,还是能对大学生题材小说的探究提供借鉴价值。小说中,CoCo有着明显矛盾的心理,她有男友天天,却因为天天的生理缺陷而在肉体上走向了出轨,和德国籍外商马克发生了关系。实际上,CoCo爱天天,把天天当作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和天天相互扶持,为了天天,她可以坚定地飞往海南,只为了把天天从困境中拯救出来。但她对于马克也充满了依赖,无法分舍。书中对CoCo的描写很多时候涉及到了与“性”有关的内容,从“性”的意象出发,可以很好地折射出她的爱情心理与情感变化,令作者对人物刻画得更加饱满。这一意象的运用,在小说中并不少见,与CoCo处于同一或邻近的交际圈里的人,他们的生活中也经常出现“性”的影子。小说所反映的开放的社会环境和独立自由、推崇自我价值的情况与小说的创作背景不无关系,走在开放前沿的上海才能够为大学生们提供更多更强烈的文化冲击,使其自由意识飞速膨胀,并在与生活的茫然和空虚的结合里通过滥情与“性”表现出来。
这类反映偏离社会主流的另类青年形象的小说在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从地位上讲,它是贴合主流意识的该类型小说的延续,与后者共同构成了这一时期该题材小说的创作。
(二)新世纪:独立个性的碰撞与兼容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相应地得到了提高。这一时期,大学的开放性在增强,大学生由于与社会接触得更多,因此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与社会中的其他人群一样,变得现实与功利起来,关注自己的就业和未来的发展,更多地为自己考虑,集体意识明显淡化。而在生活上,因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从小受到家庭的爱护,独立生活的能力不强,遇事不能轻易地应对,但又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个性张扬,这导致个别大学生在遇到挫折以后容易陷入挣扎,甚至可能做出极端的行为。
新世纪的大学生题材小说多是以网络小说的形式呈现出来,如孙睿的《草样年华》、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文泉杰的《爱在忧伤的日子》等等,这些小说里都展现了当时社会里的大学生形象。《草样年华》里,邱飞、杨阳等大学生个性鲜明,有理想有热情,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但在他们看起来仍显“僵化”的校园氛围里,他们成为了不好好学习、逃避考试、玩乐队、谈恋爱又打架的“坏学生”,直到最后这些人才醒悟过来,但为时已晚。这些大学生的形象,与社会中大学生的真实状况是比较贴合的。同时期的其他作品,也从多个角度反映出前文所讲的新世纪以来变化了的社会环境及大学生的性格特征。
通过对九十年代以来大学生题材小说中的大学生形象的分析,可以了解不同时期不同作品里各具特点的大学生的形象,由此,可以总结出大学生的心路发展历程。
新时期以来,大学生题材小说最早受到了伤痕文学的影响,小说往往揭露时代背景,刻画的大学生形象也多是思想僵化,缺乏理性思考的。他们接受道德感化,相信党和国家的领导,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一直到八十年代中后期,小说中的大学生形象都受到国家体制的影响,关心国家政治,充满了爱国热情;在爱情上则显得保守,懵懂又含蓄。而八十年代后期出现了一些受西方价值观影响的具有反抗性质的人物。
进入九十年代,大学生的分化逐渐明显起来。贴合主流价值观的大学生与徘徊于主流价值观内外的大学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大学生的心理存在着主流价值与另类异样的冲突以及另类青年心中人性两面的矛盾。
新世纪以来,大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更强,对多元文化和各种社会现象的心态更加开放,不同的成长环境在大学生身上形成了丰富的心理特征,但积极思想上的正面思想仍占据了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内心。
大学生题材小说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它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又受其内在发展规律的制约。通过对九十年代以来该题材小说中大学生形象的分析和心路发展历程的探究,可以在内容上,即大学生形象的塑造上,以及在大学生题材小说自身区别于其他题材小说的发展中,对该类型小说作出预测。
(一)小说发展的预测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网络作为文学的载体越来越多地利用电子书、电子杂志等形式来推动文学的传播,成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助力。借助网络,文学网站和网络写手的数量不断增加。大学生题材小说在开放的网络环境和自由的创作环境下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获得了青年人的喜爱。然而,由于限制的减少,开放的文化与创作环境,以及追求经济利益的创作动机在促进该题材小说数量增加的同时,其质量却无法与数量同步增长。大学生题材小说开始暴露出内容肤浅的问题,也陷入了类型化,模式化,缺乏深度的发展困境,其审美价值尚有待提高。
互联网经济方兴未艾,网络文学的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得到高度的发展,但鉴于目前小说的数量与质量之间呈现出的不平衡现象,可以预见相关部门以及专家学者会在一定的时期,要求加强对网络文学的监管,促进其质量的提高,为网络文学的繁荣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大学生题材小说作为网络文学的一份子,在未来也会遇到相同的情况,总的来说,小说发展的走向是明朗的,其向规范化靠拢,实现繁荣发展的前景是值得期待的。
(二)大学生形象的发展可能
在“中国梦”的引导下,在社会风气逐渐脱离虚浮的情况下,大学生群体变得更加理性。他们有个性,但懂得收敛,注重个人主观情感的表达,强调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遇到问题会思考,善于创新,自尊心强,追求自我的价值的实现。而社会多样化的选择与各种各样的机遇也使大学生有了各不相同的经历,没有两个大学生是完全相同的。
至于大学生题材小说里的大学生形象,受现实的影响,作者在选取或创造原型及艺术加工的过程中,都能够反映出当前大学生的形象。而其在今后的发展中可能会脱离类型化,呈现出多样化与具有独特性的特征。此外,面对日益开放的大学环境,大学生可能会更多地走出校园,关心社会,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
九十年代以来大学生题材小说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不小的提高。而小说中的大学生形象也因为主客观环境的影响而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情况,这对于该题材小说内容的丰富和主题意蕴的深化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大学生题材小说在日后仍会蓬勃发展,也希望这类颇受欢迎的小说能引起相关专家学者的注意,并进行一定的深入研究,以期能更好地总结出其发展的规律,为其更长远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1]吴延生.现代文化视阈中的新时期初大学校园小说——以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夏》、《女大学生宿舍》为例[J].名作欣赏,2010(10).
[2]张莹.新时期小说中的校园生活和大学生形象[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2.
[3]李献东.论我国九十年代大众传媒发展的总体特征[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2.
[4]方菶泙.大学校园题材网络小说[J].飞天论坛
[5]谢丰.从《草样年华》看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J].青春岁月,2014(6).
[6]吴可.新世纪大学题材小说无深度化写作简析[J].文学教育,2015(3).
[7]洪玲.为青春作传——评“大学校园青春小说”创作[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4(12).
I206.7
A
1673-4564(2015)06-0001-04
2015—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