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的悲剧婚姻
——《一把尘土》的空间解读

2015-02-13 12:52刘宇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托尼尘土伦敦

刘宇

(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重庆400031)

哥特式的悲剧婚姻
——《一把尘土》的空间解读

刘宇

(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重庆400031)

伊夫林·沃被誉为英语文学史上最具摧毁力的讽刺小说家之一,学者们多从反讽的艺术角度解读沃的作品,对其代表作《一把尘土》也不例外。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哥特式婚姻多为学者们的讽刺对象,而剖析这起悲剧婚姻起因的寥寥无几。空间是社会关系的载体和容器,地志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差异揭示了二人的不幸婚姻源于彼此价值观、婚姻观的巨大差异,传达了小说批判现代社会堕落文明的主题。

《一把尘土》;托尼;布伦达;地志空间;社会空间

伊夫林·沃(EvelynWaugh,1903-1966)被誉为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社会讽刺作家之一,在西方颇具影响。他的早期小说承袭了从斯威夫特到萧伯纳的讽刺传统,以犀利的笔锋剖析了一战后的英国现实,辛辣地嘲讽了道貌岸然的上层社会,被评论家称为自萧伯纳以来最伟大的喜剧天才。沃共出版小说十四部,此外他还出版游记八部,传记三部,自传一部,中短篇小说多篇,并写有大量政论和随笔,是一位多产作家。沃尤其擅长以讽刺、调侃甚至夸张的口吻来描绘现实生活中的荒唐,他的社会讽刺小说以《一把尘土》最为出色。

沃出生于一个相对富足的中产阶级家庭,在政治上是一个保守主义者,有着颇受非议的贵族情结。他对英国世袭的贵族阶级持一种矛盾的态度:他经常批判和讽刺贵族阶级的奢淫、衰败和颓废,但是在他的作品中却有让人印象深刻的传统绅士,风度翩翩,情操高尚。在《一把尘土》中,沃就塑造了颇具绅士风度的贵族后裔——男主人公托尼。小说中托尼是一个环境的受害者和被命运捉弄的人,同时也是西方现代文明堕落的牺牲品。沃通过托尼的家庭悲喜剧无情地揭露和嘲弄了当时西方世界道德的沦丧、信仰的缺失,在沃辛辣的笔触下,一个危机四伏与动荡不安的西方社会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沃以最具摧毁力的讽刺小说家闻名于世,所以在解读其代表作《一把尘土》时,学者们主要关注其道德伦理主题,分析文中的讽刺、象征等叙事技巧,而本文则旨在解读男女主人公的悲剧婚姻,借用加布里尔·佐伦的地志空间和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来梳理小说的空间特征,分析其包含空间寓意,最后揭示主人公婚姻破灭的原因和沃酿造这场悲剧婚姻想要传达的主题。

一、《一把尘土》的地志空间

叙事空间理论鼻祖是大名鼎鼎的约瑟夫·弗兰克(JosephFrank),其论文《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开启了文学界的空间探讨和批评。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批评理论转向空间,叙事空间理论也取得了发展。最具有实用价值和理论高度的空间理论出自加布里尔·佐伦的《走向叙事空间理论》,通过此书佐伦建立了空间理论模型和规范。对佐伦而言,建立在文本的虚构世界基础之上的空间问题的讨论,强调了空间是一种读者积极参与的建构过程。在《走向叙事空间理论》一文中,佐伦划分了文本空间结构的三个层次:地志学层次,即作为静态实体的空间;时空体层次,即事件或行动的空间结构;文本层次,即符号文本的空间结构。

在《一把尘土》中,作者通过直接描写和叙述的方式把主人公托尼居住的赫顿庄园与其妻子寄居的伦敦公寓加以并置和对比,以此来表达地志空间的结构。

赫顿庄园和伦敦公寓在作者的笔下是这样的:“宽阔的赫顿庄园坐落在赫顿村和康普顿村的交界处,过去这里是赫顿修道院,本郡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一八六四年它完全按哥特式的建筑风格重建过……园内展出一些精美的肖像画和家具。站在平台上,游人可将周围的美景尽收眼底。”对于托尼来说,赫顿庄园是英国一切美好传统价值的象征,是英国生活的一部分。它不仅代表了他所崇尚的全部神圣与高贵的东西,而且也是他这位贵族后代的精神支柱。而妻子布伦达在伦敦租的套间位于贝尔格拉夫广场,室内配有高档的浴室,不间断的热水供应和来自大西洋彼岸的“高尚气派”。在此租赁套间的都是女人,且个个行为不检点,生活作风放荡奢侈。而布伦达租住于此的目的也是为了背着丈夫和情人比弗双宿双栖。布伦达在伦敦的公寓则是现代西方文明堕落和道德伦理丧失的象征,代表了一切可悲、腐朽和丑恶的东西。显然,两栋具有相反意义的房子的并置和对比强化了作品的喜剧和讽刺效果,也为男女主人公的婚姻危机埋下了伏笔。赫顿庄园和伦敦公寓存在的地志空间差距还不止于此,赫顿庄园虽大代表的却是狭隘的家庭空间,而伦敦公寓虽小代表的却是宽广的城市空间。

从空间的角度分析,城市占地面积广,建筑雄伟,但却是人们共同占有的空间;而家庭虽然相对较小,却是人们独自拥有的空间。赫顿庄园作为一个家庭的居住地来讲并不算太狭小,但其闭塞的社交环境远远不敌繁华和热闹的伦敦带给布伦达的刺激和新鲜感。传统意义上,家庭对于女人而言是情感的归宿和生活的重心。但作为人妻和人母的布伦达想要的并不是归宿,相夫教子的生活不过是压抑自我,在宽敞而古老的庄园和狭窄而时髦的公寓之间她选择了后者,选择了去挤占那一隅不属于她的城市空间。

作者在描述赫顿悠闲却单调的家庭生活时,也揭示了伦敦金碧辉煌的外表下暗藏的残酷而冷漠的城市空间,将布伦达无止境的欲望、对家庭的抛弃及道德的堕落全部归咎于城市生活给人们带来的膨胀的物质欲望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在《一把尘土》中,作者通过把赫顿和伦敦公寓进行地志空间的并置对比,同时也展现了两处所代表的家庭空间和城市空间的冲突。托尼与妻子在家庭的观念上缺乏共识,而布伦达对家庭空间的缺失也是酿成两人婚姻悲剧的罪魁祸首。

二、《一把尘土》的社会空间

列斐伏尔的《空间的生产》可谓是空间理论最有影响力的著作,“社会空间”的概念也是首次于此书而提出。列斐伏尔一反空间二元论的传统,将空间划分为三类:第一,物理的——自然,宇宙;第二,精神的,包括逻辑抽象与形式抽象;第三,社会的。列斐伏尔从中形成的空间性的三元辩证法,被认为是他在理解社会空间方面最富有创造性的贡献。列斐伏尔认为,社会空间由社会产生,同时也产生社会。关于社会空间与社会生产的与生俱来的亲密关系,一如列斐伏尔所言,“(社会)空间与自然场所的鲜明差异表现在它们并不是简单的并置:它们更可能是互相介入、互相结合、互相叠加——有时甚至互相抵触与冲撞。”

《一把尘土》中的托尼和妻子布伦达婚姻破裂的主要原因从社会空间的角度来看,两人之间存在着无法跨越的价值观念上的鸿沟。托尼是逐渐褪色的贵族正统观念的代表:不苟言笑、刻板、守旧、为人实诚、待人厚道,其毕生事业就是守护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以彰显贵族文化的荣耀和魅力。他珍爱破旧不堪的赫顿庄园,尽其最大努力维持其正常运转,并试图通过整改修葺,让它恢复昔日辉煌的地位。但是,他苦心经营的没落贵族生活最后因为妻子的离去被击碎了。

托尼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他的好心和善良是既无心计也无原则的,最后的悲剧式结局是他守旧个性导致的必然结果。他毫不揣测比弗的企图,从不怀疑妻子的出轨,处处念着她的好,甚至还出资修缮她在伦敦租住的房子,傻傻地让她和情人过得更加舒适。夫妻二人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差距在各自分居赫顿和伦敦之后显得越加明显。当他们的儿子因为一次意外的坠马世故而不幸丧生,托尼听到消息首先害怕的是妻子会因此而深受打击。而这个美丽的少妇听到死亡的是自己的儿子而不是同名的情人时,无比庆幸,竟然连声“感谢上帝”,因为维系他们夫妻之间的最后牵绊没有了。

正如布伦达无法忍受赫顿一成不变、阴气沉沉的旧式生活一般,托尼也同样无法适应伦敦喧嚣吵闹、变幻莫测的堕落生活。托尼骨子里是一位传统的乡村绅士,崇尚简单、淳朴的生活方式,他重视传统和伦理道德,凡事总是先替他人着想。就连妻子最后提出离婚,他认为妻子肯定是承受不了丧子之痛而寻找发泄的渠道,并且愿意保护妻子的名声而甘愿承担骂名与他人联手制造出轨的假象。而布伦达虽然与托尼一样出身贵族后裔,但是却没有丈夫那样优良的品行和高尚的情操,她不懂得享受乡村生活的宁静,反而沉迷于大都市的花花世界,意志薄弱经不起任何人的花言巧语,轻而易举就能抛夫弃子,把一切妇道伦理和传统美德都置若罔闻。为了达到目的屡次欺瞒哄骗丈夫不说,在与丈夫离婚的事情上,虽然自己婚内出轨犯下过错在先,却反过来要求托尼支付高额赡养费,以便她能和情人在伦敦过上光鲜体面的生活。

小说的结局是托尼被囚禁在其苦苦追寻的那座古城遗址,而布伦达也因没有拿到巨额赡养费而遭到情人的抛弃。沃塑造了托尼这样一个老好人形象:他对变化的社会和人性把握失度,因此而命途多舛,饱受折磨。同时沃也以托尼的悲惨经历辛辣地鞭挞了布伦达和比弗这一类人的自私、浅薄和社会道德的沦丧,又讥讽了托尼所代表的一种精神特征,即哥特式世界和不可逝去的维多利亚情结。托尼自身的正统价值观被当代社会的堕落文明无情地彻底摧毁,所以他迷失在一片残垣断壁般的精神废墟里。托尼家庭的破碎也映射了当时英国社会道德的沦陷和文明的堕落,从而传达了沃英语文学史上最具摧毁力讽刺小说家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当托尼神智模糊、脚步踉跄地在巴西丛林里行走时,当他怀揣着理想幻灭、家庭破裂的痛苦在荒烟蔓草中寻找海市蜃楼一般的古城时,他形影相吊,顾影自怜。艾略特《荒原》中的诗句恰如其分地描绘了当时的情景:

我要向你指点一件事,它既不像

你早起的影子,在你后面迈步,

也不想傍晚的,站起身来迎着你;

我要给你看恐惧在一把尘土里。

在一个信仰全无的世界上,命途坎坷、世事变幻、风云莫测,一把尘土里都充斥着恐惧,恐惧生活也是无所不在。这正是《一把尘土》要表现的主题,是作者眼中20世纪现代西方社会的写照。

在《一把尘土》中,作者通过托尼的家庭婚姻悲喜剧向读者展示出一幅精神和道德上的荒原图像,暴露出英国现实生活中的紧张、不幸、无情和残忍,哀叹婚姻和家庭关系上的堕落。整部小说把可笑与可悲,将幽默与谴责熔于一炉,深刻揭示了理想遭到背叛、家庭日渐衰微、人与人之间的稳定关系濒于破裂的深沉痛苦。沃本人也认为《一把尘土》是人道主义的,它包含了作者关于人道所要说的全部内容。这就是说,在现代野蛮行为面前,一切都是没有办法的。尊严、人性和忠诚都已不复存在,文明生活已经陷入吞没一切的混乱之中。

[1]高继德.英国小说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11.

[2]GabrielZoran.TowardsaTheoryofSpaceinNarritive[J]. PoeticsToday,1984(2):315.

[3]伊夫林·沃.一把尘土[M].伍一莎,彭萍,李小良,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11.

[4]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90-491.

[5]侯维瑞.现代英国小说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337.

[6]侯维瑞.英国文学通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639.

I106

A

1673-0046(2015)7-0172-02

本论文受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20世纪英国小说》资助

猜你喜欢
托尼尘土伦敦
托尼找马
理发师托尼
我想自己做
尘土里的光
淘气大侦探暴走伦敦
好的故事,尘土里也可以万丈光芒
托尼逃跑
去往伦敦
无题
伦敦畅游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