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精神生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2015-02-13 12:52鲁丹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价值观精神

鲁丹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

大学生精神生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鲁丹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

积极健康的精神生活对人有巨大的引导激励作用,大学生肩负着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文化多元和价值冲突现象与日俱增,大学生精神生活状况令人关注。探讨精神视域下大学生精神生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有助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思路,优化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

大学生;精神生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校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前沿阵地,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和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理论宣传的重要形式,应当创新理念,在改进方式方法的基础上关注精神生活。

一、大学生精神生活的特征

马克思曾多次谈到精神生活的内容:“为自身利益进行宣传鼓动,订阅报纸、听课、教育子女、发展爱好等等。”具体到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是指为满足他们自身的精神需求,对大学生自身的精神状态和精神世界的构建有直接影响的德智体美等学习活动、实践活动以及休闲娱乐活动的总称。

(一)自主性增强与精神支柱缺乏并存

受当代社会思潮的影响,大学生的现代意识和自主性增强,情感、生活、学习独立自主意识强。大学阶段的教育不同于义务阶段的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教师居于主导地位的知识性教学,更多的是引导性和方法性的教学,加上大学阶段课程的设置更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大学生本身也是具备比较成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一定的知识储备,这就决定了大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主性意识特别强。与大学生自主性增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学生的精神支柱缺乏,大学生群体中的“金钱至上”、道德冷漠、享乐主义倾向明显,中国式“拼爹”、“官二代、富二代炫富”等不良文化泛滥,理想信念缺乏。信仰作为精神生活的一个方面,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但是在问及大学生是否有信仰或者是否有马克思主义或共产主义信仰时,大多数人持质疑和否定的态度,这就造成了大学生道德知行矛盾以及心理信仰危机,近年来大学生自杀、情杀、毒杀事件频发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二)精神需求增长与精神消费不良并存

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发展,大学生开始追求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同时随着传统教育理念的发展变革,教育目标从原来过度强调为国家、社会、集体牺牲奉献到更加关注大学生个体需求、个体成长。这两方面的因素交互作用,使大学生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反思自己到底想要过怎样有意义的人生,并且通过各种途径优化自己的精神生活。精神消费在大学生日常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呈增长趋势,大学生内心渴望充实精彩的精神生活,他们认为良好的精神生活能够给人带来极大的自我满足感和实现感。但是仅从当前大学生消费的主要趋势来看,健康成才的精神消费较少,而非理性的、低俗的、低质量的、娱乐性的精神消费占的比重较大,依靠网络、手机、小说等途径成为大学生精神消费的主流方式,书籍的阅读在大学生精神消费中占的比重较小,不会精神消费和休闲方式不良成了中国大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

(三)精神生活丰富与空虚并存

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以校园为依托,各种社团、组织和校外交流活动使得精神生活的内容和种类越来越丰富多彩。除此之外,可供大学生选择的消费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如上网、旅游、阅读、看电影等。但是很多大学生感到精神空虚,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们频繁地流连于QQ、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以及整天玩游戏、泡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停地在其中寻找精神慰藉,不知道该干什么。人与人的交往对物的中介如手机、电脑等的依赖性增强,失去主体性,自我理性意识减退。生活缺乏目标和动力,对未来感到困惑迷茫却又法排解,进而通过上述方式发泄精神抑郁。

二、大学生精神生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探析

(一)内容契合

精神生活主要是人与自我发生关系,它的内涵具体来说包括心理生活、伦理生活、信仰生活等多个方面,而每一个方面又可以进行多维度的划分。心理生活通常包括知、情、意等方面,衡量一个人心理生活是否健康主要看他的认知合理性、情绪正负性、意志健全性。伦理生活包括道德和价值观,信仰生活包括信仰和审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信仰对象,如宗教、国家、政治、民族金钱等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子系统,包括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等。这些内容无不与精神生活内容相契合,尤其是人生观教育中的理想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等都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崇高的理想信念、优良的品德和道德情感等内容,这些内容与精神生活紧密相关。单从内容上看,精神生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相融。

(二)功能契合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并且在这种超越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和境界,因此人的需要的满足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大学生精神生活的本质上所体现的是大学生“应如何”的价值观念,是一种“应然”的价值目标,这种“应然”的价值目标对于大学生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积极健康的精神生活能够引导大学生奋发向上,构建自己的意义人生,消极低迷的精神生活使大学生没有生活的动力和目标。导向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它能够引导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实现从功利物欲追求到精神世界的升华,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为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通过目标导向、政策导向和舆论导向来保证人们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人任何有目的的活动,不仅仅是受精神导向作用,它的发展、完成更取决于精神生活的激励作用。积极向上的精神生活作为人的一种内在力量,能够激发出人巨大的潜能。除了能够激励我们不断成长,实现自我价值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我们遇到困难和曲折时,它能够激励我们不断前进。激励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个体发展功能之一,而榜样激励法又是经常使用的激励方法。但是随着平民英雄、草根英雄层出不穷,榜样激励法也受到了一定的挑战,我们认为的一些典型已经失去了它应有的活力。因此,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寻求新的符合时代发展,并且能够在年轻一代中引起广泛共鸣的榜样。

三、精神生活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

(一)从内容上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体现的新要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外显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生活一定程度上也是人的意识的内在表现形式,这决定了它可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并通过对精神生活的关注和引导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高校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中,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在坚持主体内容不变的同时,强化道德教育并践行,联系不同阶段大学生的特点和时代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加以丰富、改进,一方面能够切合大学生的接受心理,增强认同感和学习的自主性,另一方面能够使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文化和价值观中,保持自己独立的立场和正确的方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体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二)从方法上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90后”,有着极其灵活的思维和开阔的视野。作为在网络下成长的一代,“90后”大学生有着极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的明显增强,使他们越来越不愿意被动地、机械地接受教育者的旨意而使自己处于客体的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除了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我们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自我意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性,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积极营造适合大学生特点的教育情境和活动课程,同时结合学生组织、寝室等单位组织,促使大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自我完善,构建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系,最终实现自我教育。

(三)从载体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丰富精彩的校园文化是精神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的心理环境和组织氛围,是学校教学、行政、生活、精神的系统整体,它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中占有重要地位,体现了学校的本质特征。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能够使人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对于加强高校思想宣传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们要从多渠道入手,以积极的校园文化养人、育人、树人。首先,学校管理者要正确认识校园文化的重要性,了解校园文化的内容、组成和功能,将校园文化的建设融入到校园建设中。其次,校园文化不是孤立封闭的文化形态,它与家庭文化、社会文化相通。因此,校园文化的建设一定要联系社会文化和家庭文化,使学生能够在三种文化环境组成的系统中汲取各种精神力量、健康成长。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主动利用学校教学新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在高等教育领域也悄然兴起一股“慕课”风潮,而以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微媒体又将我们拉入了微时代。微媒体已然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主动占领体阵地,深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2]卢秀峰.精神形态隐性教育方法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6):92-94.

[3]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548-549.

G641

A

1673-0046(2015)7-0068-02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价值观精神
我的价值观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