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升上海中心城区劳动者职业能力的思考与对策

2015-02-13 14:48:44邵民智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频数职业技能对象

邵民智

(上海市黄浦区业余大学,上海 200002)

有效提升上海中心城区劳动者职业能力的思考与对策

邵民智

(上海市黄浦区业余大学,上海 200002)

以上海中心城区就业创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实证分析为例,着重于职业技能培训需求与培训供给现状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频数统计方法解读就业创业人群对职业技能培训的客观认知和实际需求,分析了促进技能培训发展的有利因素和尚存障碍,提出了克服障碍和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就业创业;职业技能;需求调研;发展障碍;对策思考

一、引言

职业技能培训是企业劳动力不断适应新技术发展,提升劳动力价值与水平的根本手段,是企业人力资源获得强劲动力的重要源泉。上海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大型沿海城市,劳动力人口数量巨大。数据表明[1],2012年度上海各产业在业人口已经达到1115.50万人,占总人口2380.43万人的46.86%;就业人口朝着第三次产业集中,劳动人口达到629.84万人,占全部产业劳动人口的56.46%;城市外来人口达到960.24万人,占城市总人口40.34%。伴随着上海城市产业结构发展,劳动职业环境和从业结构变化,蕴育着硕大的职业技能培训学习需要。为实现城市劳动力资源的战略性优化,与时俱进提升城市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探讨相应对策和措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

(一)问卷调查与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从培训教育的需求与供给关系[2]出发,设计问卷调查项,表达当前培训教育需求现状和存在问题。主要通过对就业创业人员的技能培训需求、动机、感受、认知、愿望、障碍等表达,设计问卷调查项,着重了解本市中心城区的现实与潜在培训对象的技能培训教育需求的客观现状。问卷调查在上海中心城区的近20个行业中展开,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问卷对象来源于中心城区的相关企业员工、参与技能考证人员、成人高校在校学生等在业或待业群体。发放问卷300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2791份。实地调查获得的数据变量具有离散性和趋势性,符合统计学方法的应用特征,故采用单变量描述统计的频数分布分析方法和多变量统计描述的交叉列联表分析方法[3][4],进行研究。

(二)问卷调查频数分析

研究将曾参加过或正在参加技能培训者称为“现实培训对象”,尚未参加过技能培训人员称为“潜在培训对象”,围绕问卷有效填列项,进行频数统计分析。

1.现实与潜在培训对象基本信息频数分析。主要了解受访者群体的就业性质、职业分布、受教育程度、培训经历等信息。

“就业性质”现状:“企事业单位”、“自主创业”和“待业”的职业频数占比分别为62.451%、19.993%和12.469%;“学历层次”现状:频数占比分别为41.99%和42.35%,本科以上学历者为6.09%,初中及以下为7.60%;“年龄分布”频数占比分别为:20-30岁35.87%,30-40岁26.87%,40-50岁20.14%,50岁以上10.82%,呈现随年龄增长,频数占比逐段下降;“职业分布”频数排序依次为:商贸业24.33%、生活服务业15.51%、餐饮业14.83%、广告业9.85%、社区服务7.06%、物流服务业6.70%、制造业4.26%、旅馆业3.37%和家政及美容服务2.29%等,问卷对象在中心城区第三次产业中具有较高的行业集中度;“是否参加过培训”频数占比分别为:未曾参加过培训50.99% ,有过培训经历46.94%,就业前后都有参加培训20.76%。

2.现实培训对象问卷调查频数分析。主要了解已参加过培训者对参与培训的动机、课程种类、培训感受。

“曾参加岗位培训的动机”调查项主要了解现实培训对象曾参加培训的主观原因。由于参加岗位培训的主要原因既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具有显著的综合性,故设置为“多选”项。在1310份已参加过培训者的问卷中,“因工作单位上岗要求”的频数占比为67.71%,说明被要求参与岗位技能培训是参与培训的最主要原因;“工作兴趣,自觉参加”的频数占比为45.80%,表明因工作兴趣主动参与培训是重要原因;“为获得证书、加薪和提干”的频数占比为34.43%,表明功利性因素的驱动原因占有不小比重;选择“随大流参加”的频数占比为15.04%,表明从众心理因素一定程度地驱使职业人员参与培训。

“曾参与培训教育的种类”调查项主要了解现实培训对象参与培训课程项目归类。曾参加“职业技能类”、“文化知识类”和“生活技能类”的频数占比分别为57.33%、22.82%和8.55%。统计频数可见,现实培训对象群体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频数占比相对较低,有较大发展空间。

“参加技能培训后的感受”调查项主要是了解当前技能培训的有效性。“培训课程针对性强,工作技能有较大提高”选项的频数占比为76.41%,说明大多数受访者对曾经的培训经历具有较好的认可度;“培训课程脱离实际,对工作帮助不大”选项的频数占比为29.47%,部分受访者认为培训课程仍一定程度地存在脱离工作实际的现象;“培训课程可选择性较少,尚不能满足职业需要”选项的频数占比为28.09%,说明部分受访者有增加课程多样性的潜在要求;“培训时间过短暂,影响学习提高”选项的频数占比为14.81%,说明一定程度地存在期望增加培训学时,提升学习效果的客观需求。

3.潜在培训对象问卷调查频数分析。了解尚未参加培训的原因和对未来参与培训的迫切性。

“尚未参加技能培训的主要原因”调查项主要了解潜在培训对象尚未参加技能培训的原因。未参加培训的原因错综复杂,具有综合性,且呈现叠加效应,故设计为“多选”。在1423份尚未参加培训者的问卷中,各选项频数占比分别为:“课程开设时间与工作时间冲突”72.59%,“工作单位不支持,参加培训时间没保证”52.35%,“没有合适的课程,培训项目不对口”39.56%,“收入有限,支付不起培训费”26.63%,“培训课程质量不高,不感兴趣”25.79%。此外,“不知道从哪里得到培训信息”、“工作和家庭负担重”、“不参加培训对就业、创业影响不大”等选项的频数占比分别为12.79%、10.40%和6.25%。统计频数可见,受访者未参加技能培训的原因众多,其中:时间冲突、工作单位不支持和课程不合适是最主要的;支付能力不足、课程质量不高和信息传递不对称等因素也一定程度地起了阻碍作用。“工作与家庭负担”的频数占比最低,表明该因素的影响障碍较低,从侧面反映出绝大多数潜在培训对象有克服这类障碍的主观意愿。

“拟参加技能培训的打算”调查项主要了解潜在培训对象参与培训主观意愿。希望尽快参与者的频数占比38.30%,不急于参与者占比57.77%,数据表明较多潜在培训对象对参与培训缺乏迫切性。

4.现实与潜在培训对象多变量交叉列联分析。主要了解现实与潜在培训对象对通过技能培训达到目标、愿望和期待的认知变化。

“参与技能培训的目标认知”调查项分别就现实与潜在培训对象在“提升技能”、“提升理论”和“执业证书”等目标之间认知差异变化。问卷数据可见,现实培训对象与潜在培训对象之间存在较大频数占比差异,对“提高职业技能”认知:现实培训对象69.08%,潜在培训对象45.05%;对“提升理论知识”认知:现实培训对象32.67%,潜在培训对象20.45%;对“取得职业证书”的认知:现实培训对象29.01%,潜在培训对象42.52%。数据表明,现实培训对象对“提升职业技能”和“提升理论知识”的认知程度大幅提升,单纯为获得证书的目标取向被淡化,认知变得更为理性;现实培训对象的认知目标高度聚焦于提升职业技能,追求实际效果。

“受训者学习目的和愿望”调查项主要了解现实与潜在培训对象参加培训主观愿望在获取“学历证书”、“就业能力”或“找份更好工作”之间认知重心的主观判断。潜在培训对象对通过培训“获得学历证书” 频数占比73.01%,远高于现实培训对象的频数占比56.95%,比较可见,现实与潜在培训对象对学历教育的需求都客观存在,但现实培训对象呈显著淡化倾向;“提升就业能力”和“找份更好工作”两项中现实培训对象的频数占比分别为57.40%和46.95%,相比潜在培训对象的50.11%和41.18%均有所提高,说明现实培训对象对参与技能培训的目的认知更为现实。

“对参与技能培训的目标期待”调查项主要了解现实与潜在培训对象对培训利益目标的主观认知。潜在培训对象对“收入提高”、“能力提升”和“有利于工作流动”的期待相对较高,其认知频数占比依次分别为74.77%、65.92%和39.70%,均高于现实培训对象的频数占比56.26%、46.95%和36.34%。比较可见,现实培训对象对通过技能培训获得的利益期待认知更趋现实。

三、职业技能培训的社会需求与供给

(一)职业技能教育的社会需求与培训载体形式

当前,企业在业员工的岗位技能培训需求、紧缺的高层次技能人员的培养需求、院校毕业生和各类社会人员职业技能教育的培训需求,构成了技能培训教育的社会总需求。

就现今上海职业技能培训现状看,政府通过发挥用人企业的作用,促使培训供给与企业的培训职能密切结合起来,用人企业按实际用人需求开展培训。目前,企业主要通过“岗位练兵”和“高师带徒”两种培训方式对企业内员工进行技能培训教育活动,具有显著的岗位培训特征。此外,“定向培训”是满足社会劳动力在入业之前自主获取职业技能的一种培训载体形式,通常由社会培训机构承担的培训教育项目来满足其求职前的技能培训需求,参与培训者的来源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此外,针对即将毕业的职业院校学生开展就业技能证书教育,是技能培训教育向学历教育的渗透和补充,具有岗前培训特征,能一定程度地增强院校毕业生的未来就业实力。

(二)技能培训教育发展的政策与载体

1.技能培训制度与相关政策。政府通过制定相关制度与政策,形成有效支持发展职业技能培训的管理机制,通过发挥市、区两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作用,使技能培训覆盖全市每个区域。现行管理制度涉及培训补贴、课程设置、培训对象、培训层次、培训规范与管理等诸方面,主要有:《上海市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暂行办法》、《关于加强本市企业职工职业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通知》和《关于2012年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5],对职业技能培训、高技术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等诸方面提出了规范性要求。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和职业技术鉴定中心相继出台了若干操作性文件,具体规定实施操作的具体程序与办法,在市级层面建立了规范的可操作性制度框架。区、县级政府层面也相继制定贯彻落实的实施细则与督导标准。

2.技能培训的指导、载体和课程。在技能培训信息发布与管理方面,由政府主导推动建立的“上海职业培训指导服务网”[5],基本做到培训信息、补贴标准、培训机构、技能鉴定、管理文件等均在网上公示,起到了政府技能培训教育各类信息传递的扁平化。

在技能培训载体方面,有关资料表明[5],本市目前拥有727个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机构,其中“办学质量和诚信等级A级培训机构” 61家,这些机构做到以诚信教学、确保质量和优秀达标率,在培训行业中具有良好的的示范效应。此外,与本市全日制高职高专和理工类高校举办的“校企合作”项目已经达到653个,高等院校扮演了大学生技能培训教育的主要载体角色。

在技能培训课程项目方面,政府培训补贴项目逐年稳步增加。自2012年4月起执行新的规范性培训补贴政策[5],涉及18个大类,216个职业工种或项目,2013年政府培训补贴项目增至219个。2014年补贴项目涵盖18个大类和11专项,项目数达到224个。政府以补贴方式支持技能培训的政策,有效促进了上海城市职业技能培训教育的发展。

四、就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分析

(一)职业技能培训发展的有利因素

政府对城市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的支持性政策正在逐步完善。从实施意见、执行要求到补贴办法,多个职业培训的政策性、指导性文件的颁发,使技能培训措施的落实有了规范与制度保障,技能培训从课程和项目种类到培训补贴的覆盖面得到了进一步扩大。

企业对员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有了较大提高,表现在:企业对技能培训的主观要求不断增加,以企业为单位,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开展“定向培训”、“岗位练兵”和“高师带徒”等多种形式的技能教育活动。当前,从岗前和在岗培训到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已经形成对职业技能的多层次、全涵盖培训格局,为不同层次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技能竞赛”作为推进技能培训的又一重要平台,发挥了激励作用。通过“技能竞赛”激发就业创业人员的学习兴趣,对提升培训效果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二)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综合分析问卷数据以及技能培训市场供需调研信息,不难发现当前职业技能培训存在一定程度的发展障碍,阻碍了就业创业培训的有效开展,具体表现为:

1.课程(项目)适用性障碍。在当前技能培训中,一定程度地存在课程种类和数量不能完全切合实际需要,表现为:部分培训课程内容的实用性较差;课时计划和实施缺乏足量性;部分技能培训内容、方式、技术滞后,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部分补贴项目、证书与行业实际需求相互脱节,缺乏沟通,互不相认等等,直接影响课程学习的实际效果;创业培训项目少,不符合创业人员实际发展需要,尚需加强课程资源配置。

2.参与意识障碍。相当部分问卷受访者并没有将参与技能培训作为就业创业的自觉需求,认为培训非必需,行动不紧迫,缺乏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主动意识和积极行为,对就业创业人群整体素质提高产生不利影响。

3.质量认知障碍。部分问卷调查受访者对现行培训质量存有异议,认为课程质量不高不愿参加技能培训。影响培训课程质量的因素包括:课程设计、师资能力、教学方式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均对培训效果产生影响。培训者对课程质量的不满情绪极易演变为对参与培训学习的排斥或抵制行为。

4.学习基础障碍。相当部分就业创业人员文化基础比较差、层次低,影响培训学习的效果。本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尤其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学历层次相对较低[6],直接影响技能培训的学习效果。较低的文化基础给培训教育、技能传授带来直接困难。

5.信息传播障碍。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和项目信息发布存在社会传播沟通不畅现象,形成就业创业人员获取培训供给信息障碍,以至于不能如愿参与培训学习。信息传播不畅,阻碍了城市劳动者技能培训教育的有效发展。

6.费用负担障碍。问卷调查表明,支付能力仍然是就业创业人员参与技能培训的重要障碍之一。虽然当前政府培训项目有补贴,且在补贴项目、种类、层次数量均有增多,补贴金额增加,受益面逐步扩大。但参加培训人员中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占比较大,他们文化基础差,收入低,碍于考核结果的不确定性,往往畏难于费用先期支付,退缩于技能培训。就低收入群体而言,费用负担仍然是一种障碍。

7.工作单位支持障碍。问卷调查表明,部分企业对员工自主参与培训持不支持态度,参与培训时间无保证正在成为员工自主参加技能培训的重要障碍。企业对员工持鼓励或反对的态度,反映在年轻员工身上的却是参与培训的动力或阻碍。

8.学历教育与技能教育脱节障碍。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严重脱节,社会上唯文凭观驱使年轻受教育人群严重忽视职业技能教育。当前成人学历教育主要传承传统理论教育模式,与职业技能教育相关性很低,理论学习严重脱离实际。学历课程与技能教育之间缺乏融合,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证书缺乏有机沟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互认机制尚待完善等因素,都是影响技能培训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对策与思考

有效提高城市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需要从优化配置培训教育资源,增强终身学习意识和引导培训教育理念等方面入手,探索克服学习障碍的有效途径。

(一)“就近配置”各类培训资源,有效提升技能培训效率

以满足培训需要为导向,探索提升职业技能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研究培训教育资源配置在时间、空间上更符合实际需求,在“就近配置”原则下,将优化资源布局配置效率转化为更高的培训效率。

1.融入企业自主培训实现“就近配置”,让在业人员直接获得技能培训。利用各类企业自主培训载体,将相关技能培训计划引入企业教育,把技能证书教育融入职工培训,使培训教育更“接地气”。

2.强化社会综合培训机构布局合理性,实现“就近配置”。在就业人群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配置培训教育载体,缩短培训课程资源与受训者之间的空间距离,克服因路途远产生的培训学习障碍。

3.增强培训信息传播的有效性性,实现“就近配置”。首先,发挥现代网络技术优势,实现培训教育管理的网络化。强化培训资源供给信息的传播,实现培训政策、补贴方案、课程资源、开课信息、培训计划等资源信息传递的对称性和及时性;其二,探索利用网络载体开展培训教育,对符合网上学习特点的培训项目与课程进行网上教学,一定程度地方便学习者参与培训教育。

(二)增强培训与管理的针对性,提升技能培训有效性

1.以中心城区产业布局发展特征为依据,强化培训项目建设。上海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技能培训供给要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抓住经济社会发展机遇,强化培训项目建设的针对性。按需优化配置培训资源,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创业技能教育,切实提升培训者的职业能力。

2.“以人为本”按需开展就业创业培训。遵循“一切为了学习者,为了一切学习者”的人本理念,针对受训者的学习背景、学历层次、就业与岗位现状等特点,量身定制培训服务,创新培训方法,采取个性化培训措施,造就高效率的学习过程。科学配置课程,以更有效的方式,使培训教育在需要的时间到达需要的地点;善用激励措施,用好政府补贴,提升就业创业人员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制度性开展技能竞赛、评比活动,培训成绩与录用岗位、收入水平挂钩,形成有效的职业发展导向驱动力。

3.增强技能教育对象针对性,提升主动参与意识。将技能教育要求作为就业创业的法定条件,成为就业者入业的进入门槛,要特别关注农村转移劳动力技能水平提高,尽快适应城市就业创业,维护上海城市劳动力职业技能的整体水平;针对文化层次较低、学习有困难的受训者,改变教学设计,将培训课程的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简练、实用的教学方式进行传授,追求培训的实际效果;针对再就业与再创业的实际需要开展培训,实现社会劳动力资源的更有效开发。

4.帮助低收入受训者有效克服支付能力障碍。要以推动社会各类就业创业群体及时参加技能培训为目标,研究补贴方式的策略有效性,推动社会培训机构采取积极措施,做到培训先行,付费在后,以保证教学质量为前提,切实提高考证合格率,培养合格劳动者。要改变培训机构传统的单纯靠利益驱动的发展模式,在政策上支持培训机构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帮助低收入受训者有效克服支付能力障碍。

5.优化师资资源配置,增强课程适用性,有效提高培训质量。以强化技能培训质量为目标,改变培训滞后、内容脱节现象,增强培训教育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应采取以下措施: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首先,按需聘请企业行业内专家,以较高的操作技能实施教学,确保教学质量,必要时按需补充理论辅导教师,平衡技能教学的理论不足;其二,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培育专职培训师资,进行严格的资格认证,持证上岗;其三,制度化开展任课师资教研活动,做到分散教学,集中教研,探讨问题,促进教学,提高质量,增强培训教育的有效性;⑵培训教育与就业需要应同步,培训供给应符合行业动态发展,符合就业需求变化,应力求做到课程供给同步、教材配备同步、教学要求同步、考核要求同步,维持技能培训的高质量。

6.关注创业培训的特殊性和有效性。创业培训的主要目标是增强创业人员投身职业发展的必要素质,让受训者获得发现市场机会的能力;要注重小微企业经营与决策相关技能的培训,培育具有创业能力的企业家,并能通过自身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要依据城区行业的发展特征,动态优化培训课程,增强创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

(三)发挥培训机构载体作用,有效开展“定向培训”

“定向培训”以社会培训机构为载体,是社会化的技能培训。为达到定向培训的更高效率,应从五个方面努力:首先,发挥培训机构在社会化“定向培训”中的主要载体作用,确保和示范培训质量;其二,发挥社会培训机构的纽带作用,有效推动建立企业培训需求与政府培训供给之间的有机联系。以提升企业培训的有效性为目标,构筑由培训机构、用人企业和大专院校三方共同参与、分工合作、高效培养的订单式技能培训模式;其三,加强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建设,实现“定向培训”的多样性和适用性;其四,加强培训机构诚信建设,引入优胜劣汰机制,促进自律和规范办学;其五,用人企业应从城市劳动力资源整体动态优化配置的战略高度,正确认识并宽容对待在职员工自主参加各类社会化技能培训教育。

(四)推动学历与技能教育融合,探索成人教育新模式

推动学历课程与非学历技能培训互认,通过“学历+技能证书”教育模式将职业技能教育融入学历教育,满足企业发展对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首先,应有效发挥区域职教集团的协调优势,实质性运作成为当务之急,用人企业、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多方合作,让即将进入就业的学生获得的职业技能培训具有更强的就业针对性;其二,充分利用“学分银行”的学分互认转换机制,论证技能证书与成人学历教育课程替代互换,使技能培训和专业课程互补互通;其三,成人高等院校应主动而为,探索具有职业技能教育特征的成人学历教育新模式。针对在职学习特点,积极开展“双证教育”,将职业技能与学历教育并举、融合,有效开展成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切实提升学历教育的职业针对性。

六、结束语

职业技能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的直接依赖,它伴随着人们职业生涯的全过程。遵循培训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供需关系均衡发展出发,以学习需求为导向,探讨克服发展障碍,优化资源配置,创新管理模式,提升培训效率,有效提高城市劳动力整体水平和价值,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校企联群运动:美国终身技能教育体系建构之基[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

[2]简明等.市场调查方法与技术(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陈黎明等.市场调查与分析实验[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4]邵民智等.上海外来务工人员学习需求实证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03).

[5]吴玲等.技能型人才培养增与减的背后[J].中国职工教育.2013,(05).

[6]徐国庆.多关注美国职业教育[J].职教论坛.2014,(15).

Some Thought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Help to Enhance the Vocational Ability of Workers in Downtown Shanghai

SHAO Min-zhi
(ShanghaiAmateurUniversityinHuangpuDistrict,Shanghai200002)

This essay took an example of the analysis on the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of employed and self-employed people in downtown Shanghai and focu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current conditions of the needs of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and training supply. By adopting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and frequency statistics, the essay found out the objective cognition and the actual demand of employed and self-employed people on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analyzed the favorable factors and existing obstacles for the promo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kills training and put forward some thought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overcome obstacles and solve problems.

employed and self-employed; vocational skills; demand research; development obstacles; countermeasures and thoughts

2015-06-15

邵民智(1957-),男,上海人,上海市黄浦区业余大学副校长、副教授,主要从事灰色系统理论的经济管理应用,技术经济分析,成人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

G720

A

1673-582X(2015)09-0031-07

猜你喜欢
频数职业技能对象
神秘来电
睿士(2023年2期)2023-03-02 02:01:09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工会信息(2020年21期)2020-02-28 07:19:36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意林(2018年3期)2018-03-02 15:17:24
中考频数分布直方图题型展示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学习月刊(2016年14期)2016-07-11 01:54:48
学习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三部曲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频数和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