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日常生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以广东H大学为例

2015-02-13 12:52陈华政吴之声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辅导员群体大学

陈华政,吴之声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631)

高校辅导员日常生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以广东H大学为例

陈华政,吴之声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631)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校园形态也在发生变化,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群体的工作领域、工作角色也在不断地延伸和发展,因此对辅导员群体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广东H大学辅导员群体的日常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并从六个不同的方面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高校的稳定与发展。

高校辅导员;日常生活状况;调查研究

一、调查方法与资料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法和访谈法。以广东H大学某校区为范围,应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1个学院的20名专职辅导员派发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8份,回收率为90%,其中男性辅导员占66.67%,女性占33.33%,年龄都集中在26-35岁之间。此外,还对A、B、C三个不同学院的3名专职辅导员进行了深度访谈。对收集到的数据、资料,利用SPSS软件进行定量统计分析,并对访谈记录进行定性整理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思想觉悟普遍较高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力量,同时也是高校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引导教育和服务者,这就要求辅导员群体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品德修养。经过调查发现,当前H大学辅导员的思想觉悟普遍较高。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拥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比例大。H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校园的现代化程度较高,学生群体的知识涵养较高,学校对辅导员的选聘条件逐渐提高,到了近年则是要求具备硕士学历才能参与专职辅导员选聘。所以在我们的调查中,有66.67%的辅导员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16.67%的辅导员拥有博士研究生学历,这就为辅导员培养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品德修养提供了理论学习的基础。

二是经常接受党和政府的形势政策与思想道德教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较高。B学院的一名辅导员在访谈中谈到:“当今社会是转型的社会,H大学也面临着冲击和改革,特别是H大学学生群体随着媒体网络和多元社会思潮的发展也越发呈现多元性和多变性,国家和我们学校也因此想方设法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思想觉悟和教育水平,给我们发了很多关于形势政策教育的参考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道德教育类的书籍,同时还会把相关的道德行为规范纳入辅导员的考核体系,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思想觉悟和品德水平也不断得到了提高。”由此可见,高校辅导员鉴于国家、学校的要求和职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同时不断内化为提高自身思想觉悟和品德的动力。

(二)工作领域与内容不断延伸

当前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特别是高校后勤的社会化,使辅导员群体的工作领域和工作内容不断延伸和拓展,涵盖了高校教育的方方面面。H大学重视学生和社团活动的管理,学生工作部、校团委、就业服务中心、后勤管理处等部门都不同程度地要求辅导员在其中发挥引导教育和支持服务作用,这也丰富了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在调查中发现,辅导员除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外,还兼任教学、学生社团指导、就业指导与服务、党务、心理教育等工作。工作领域与内容多样化是目前H大学辅导员日常生活状况的重要特征之一。

就教学工作而言,H大学辅导员涉及的类别也是多样的。调查显示,H大学辅导员除了担负常见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就业指导课等课程外,还担负了心理健康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学科专业类等课程。但由于辅导员的工作重心还是在学校的学生工作上,所以每一周要上的节数并不是很多.

(三)业余时间仍积极发展自我

高校是一个学习知识、研究问题、追求真理的地方,作为国家重点本科的H大学也不例外,生活与工作在这种校园环境下的H大学辅导员群体也不得不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不断充实自己,为自己“充电”。在题目“您业余时间的主要闲暇活动是什么”的调查中,“利用电脑学习或获取信息”、“读书看报”、“体育活动”成为了被调查辅导员的最多选择。在被问到“除了辅导员工作之外,您主要把精力花费在什么地方”时,有61.11%的被调查辅导员选择了“学术课题研究”,有27.78%的辅导员选择了“进修深造”。由此可见,H大学辅导员工作之余也在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为自己的发展积累更多的条件,“学习型”的业余生活是当前H大学辅导员群体日常生活现状的又一特征。

(四)紧张与宽松交织的工作——生活方式

辅导员群体的工作对象是高校中的学生,而大学生群体及其生活的空间是最具多元性和多变性的,特别是在当前转型期社会思潮多元的背景下。当前H大学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不断拓展,这种“紧张”的工作——生活方式更为明显。调查显示,有16.67%的辅导员是在晚上“11-12点”休息的,在“12点以后”才休息的辅导员占到了83.33%,而没有一位被调查的辅导员是在“11点前”休息的。至此,可以看到H大学辅导员群体工作——生活方式中“紧张”、“全天候”的特点,这种特点是与高校学生工作的性质、高校学生社区的特征相关联的。

通过调查笔者还发现,H大学辅导员群体的工作——生活方式除了有“紧张”的一面外,也还由于其不同于专业教师和一般的行政工作人员,没用固定的坐办公室时间,而具有“宽松”的特点。在与B学院辅导员访谈中,当问到对辅导员群体工作——生活方式满意度时,其说到:“我对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大体上还是满意的,虽然学生发生事情,我们24小时都要处于工作的状态,这我已经习惯了。但是对于个人时间和假期,可以说它的工作稳定性和给你的个人时间是比较好的。”可见H大学辅导员群体的工作——生活方式并不是单一的“紧张”,还有其“宽松”的一面,是两种情形交织的一种方式,这也是当前H大学辅导员群体日常生活状态的重要特征。

(五)需求满足情况一般

需求能否得到满足,是否对当前的工作与生活感到满意,是反映高校辅导员群体日常生活现状的重要指标。通过调查发现,当前H大学辅导员的月经济收入在2000到10000元之间,其中在“4001-6000元”的有50%,但月收入在“2001-4000元”的也还有16.67%;并且在问题“与同龄中的专业教师相比,您对付出与报酬的比例满意吗”中,选择“一般”和“不满意”的共达到了一半。可见,目前H大学辅导员的经济物质需求的满足情况一般。

H大学辅导员的精神需求除了“自我实现”的需求得到较好满足外,其他精神需求的满足情况也一般。在“您认为在工作中您的个人才能得到了实现吗”的调查中,有61.11%的被调查者表示“实现”,可见“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情况良好,这也是有66.67%的被调查者表示对目前的辅导员工作满意的原因。但在与同龄的专业教师相比中,共有83.33%的被调查辅导员表示对自己的“实际地位”、“发展潜力”不满意或一般,有77.78%的被调查辅导员表示对“福利保障”不满意或一般,这也是有55.56%的被调查辅导员对高校的归属感一般或没有的原因。

(六)对辅导员角色的认识情况

被调查的辅导员都能对自己的角色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基本符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对辅导员角色的规定与期待。在访谈中,C学院的辅导员谈到了对自己角色的认识:“我们一般定义辅导员的角色从三个方面:学生行为规范管理者,管理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方面的;学生成长成才的陪伴者,这是三个主要任务。”

另外,根据辅导员在高校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进行的调查发现,有66.67%的被调查者经常或总是“明显感受到来自不同身份的人的不同期望”,平均值为2.94(总是如此=4,经常如此=3,有时如此=2,很少如此=1,从未如此=0,下同);有55.56%的被调查者经常或总是“明显感受到不同角色间所受期望的差距,并左右为难”,平均值为2.5;有44.45%的被调查者经常或总是“由于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限制,为解决深层次的学生教育管理问题而烦恼”,平均值为2.28;“为确定社会、学校期望的良好形象而压抑自己的个性和价值观”的平均值为2.72;所以当前有66.67%的H大学辅导员“工作面对的群体多,扮演的角色多,感到工作压力大”,平均值达到了2.78。

综上可见,H大学辅导员群体基本能对自己的工作——生活角色有较为清楚的认识,但也由于角色内或角色间的一些因素,导致角色冲突给辅导员群体的日常工作——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工作压力,这也是H大学中辅导员群体当前生活现状的重要特征。

三、结语:基于角色理论的思考

从调查结果中发现,H大学辅导员群体所表现出来的较高的思想素质水平、“学习型”的业余生活以及能积极地调整自己、充实自己以更好地适应辅导员这一角色期待的行为,都离不开他们对“高校辅导员”这一角色的较为清晰的认知。H大学作为中国高校系统的一部分,其辅导员队伍同样扮演着学生学习生活管理和日常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的三重角色。这种三合一角色使H大学的辅导员具有特定的日常生活规范和社会期待。在调查中发现,也正是由于被调查辅导员对自身的身份和上述角色规范与期望有着较为清楚的认知,所以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严格要求自己并充实自己,行为上表现出较高的思想觉悟、较全面的能力素质和良好的文化素养,同时也决定了他们在前文调查结果中所呈现出来的具有较强烈的成就需要和潜在的成就动机。由此可见,当前高校辅导员对自身身份和角色的正确认知对其日常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

虽然H大学辅导员对自身的角色有着较为清晰正确的认知,但由于角色内外的因素影响,其仍然面临着角色冲突的困扰,从而对其日常生活状况产生消极的影响。前文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日常工作中,有55.56%的被调查辅导员经常或总是明显感受到不同角色间所受期望的差距,并左右为难。有一半的被调查辅导员对付出与报酬的比例感到一般满意或不满意,有83.33%的辅导员表示在与同龄专业教师相比之下,对自己在高校中的实际地位和发展潜力不满意或一般满意。因此,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校园评价和自我评价之间的角色冲突使当前高校辅导员群体常感到困惑,并影响了他们日常工作的积极性。

[1]张兴杰.现代社会学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2]朱炜.高校辅导员角色冲突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

G645

A

1673-0046(2015)7-0054-02

猜你喜欢
辅导员群体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大学求学的遗憾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