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贾珍霞
(华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9)
信息时代外来新词语零翻译探析
(华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9)
在信息时代,大量外来词语涌入中国。如何正确使用信息时代产生的词语,正确传达源语信息,这是零翻译需要解决的,通过音译和移译来解释零翻译策略。
信息时代;科技;零翻译;音译;移译
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人们对翻译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汉语在与外语新知识和新词语进行对接时仍存在不足。为了及时翻译好最新的外来语,翻译者有时只能临时将部分源语生硬地抓来塞在汉语中进行“顶缸”,于是在我们的汉语文章里,便出现了一个新的翻译形式,国人赋予它一个颇有意味的名字:零翻译。本文仅就信息时代零翻译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探析。
(一)手机移动设备
近几年,随着苹果公司在全球IT行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国的使用者队伍不断壮大。有一种说法,苹果公司旗下产品的命名是根据软件与硬件结合的方式。如iphone、ipad、ipod,i代表其自主研发的ios操作系统,而phone、pad、pod分别是电话、垫子、豆荚。这时,如果直接翻译为“苹果电话”“苹果垫”“苹果豆荚”,则不妥。正规的称呼是“苹果手机”“苹果平板电脑”“苹果播放器”。但登陆苹果中国官方网站,或是线下的实体店,苹果产品均保留了其原有的英文名称,直译的办法并不流行。
(二)网络技术
WIFI技术的出现不过十几年光景,最近两年在中国开始风靡并掀起热潮。实际WIFI是一个合成词的缩写,即Wireless Fidelity,是一种可以将电脑、移动设备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直译为“无线保真”。前不久,就WIFI的读音问题引起争论,有专家认为从语法角度,应读“微费”。但词典中的音标是/'wai'fai/,除此之外欧美地区的人们也按该词的音标读出。有些词无法采取音译,只能移植过来,就其英文音标读出。
(三)应用软件
位图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作为有效进行图片编辑工作的软件,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中。但“照片商店”这样的汉译名不曾存在。英汉字典上给出的释义是:美国一款著名图像处理软件,没有找到任何汉译名称。
(一)零翻译的定义
邱懋如曾提出引进“零翻译”这一概念的必要,他提到零翻译“就是不用目的语中现成的词语译出源语中的词语”,这里包括两层意思:其一是源语中的词语故意不译;其二是直接移植源语词语的读音或文字符号[1]。
零翻译的实现手段有很多,译员多采用音译、移译、省译、象译、直译、归化等方法。
(二)零翻译策略
1. 音译与零翻译
全球最大的互联网搜索引擎Google指的是10的100次幂(方),体现了它在互联网上可以获得的海量的资源。其CEO认为,“谷歌”的中文含义为丰收之歌、欢愉之歌,寓意丰富多彩的搜索体验。然而,在中国并不是人人都精通英语且知道Google一词的含义。在高达6亿多网民数量的中国,“谷歌”这个“中国名”已经深入人心,这便是音译的好处——简洁有力,印象深刻,朗朗上口。
又如iphone,因其本身品牌名称别具一格,简洁明了,随后又被赋予了“i,我;in,时尚的;idea,创意;ideal,完美的;information,信息;individual,个性化;interactive,互动;intelligent,智能;integrated,集成的;interesting,有趣的”等多种释义,这时,翻译为“苹果手机”显然不能体现该名称背后的文化意义。
不译和零翻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音译作为翻译策略的一种,当然也属于翻译,而不是不译[2]。所以引进“零翻译”这个概念是有其现实意义的,最大限度减少了源语名称的意义流失,并尽可能多的传递了源语文化。
2. 移译与零翻译
移译是当源语词语不需翻译和无法翻译时,直接移植源语图形与语言文字符号[3]。这种零翻译策略主要体现在科技英语中。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东西文化交流的频繁,信息时代产生的科学技术逐渐被大众了解,随之而来的新词语也常常以英语的原始形式出现在汉语中。
如上述提到的WIFI、PS,对于这些科技术语而言,若进行音译,会让人觉得不可理喻;意译为“无线保真局域网络”“照片商店图像处理器”不免拖沓,这时零翻译是翻译的较好手段,既省时又准确,而且人们也普遍地接受这种直接将源英语词语移植到汉语中。由此也体现了零翻译的第二层意思。
由此可知,移译法多应用于首字母缩写词中,并且在科技英语中使用的比重最大。因此,采用零翻译策略是必然的趋势。
(三)零翻译的时代变迁
1. 技术发展的要求使意译转化为零翻译
20世纪八十年代末,微软公司开发的windows操作系统引入中国时译为“视窗”操作系统。应该说“视窗”这个名字既准确又形象而且简单明了。但随着电子计算机使用越来越广泛,windows操作系统更新越来越快,以致于到了windows98版本,“视窗”这种称呼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和听觉范围,取而代之的是源语本身的叫法。
伴随着windows系统的不断开发、更新和发展,由于与其对应而生的开源的Linux操作系统以及其他操作系统的竞争参与,意译的“视窗”操作系统,与我们渐行渐远,几难回归了。
2. 随着使用方式变化而变化的零翻译
E-mail,当初的中国人使用时口语叫“邮箱”,书面用语叫作“电子邮件”。后来出于社交的需要,可以看到名片上这样的排版:手机、固定电话、通讯地址、E-mail。此处保留了E-mail的源语形式,而没有使用“电子邮件”是因为源语移到名片上不占用空间又一目了然,不经意间推广了源语使用范围并扩大了认知度。现在,人们又开始用“电邮”来标注E-mail。将“电子邮件”或“电子邮箱”简略为“电邮”,定义准确又简单明了。
(一)缩略词的移译
在高速运转的信息时代,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人们更愿意运用缩略词、缩写形式进行交流。专有名词的“移译”顺应了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反映了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给语言带来的变化[4]。
当然,由于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缩略语,这可能会导致同一个缩略词却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意思。对于这类词,进行零翻译时必须掌握背后的本质意义,分清使用场合,避免多义缩略语所产生的歧义现象。
(二)音译的选择
音译也就是以原文的读音为基础翻译,把英语词语用汉语中跟它发音相同或近似的语音表示出来[5]。这些谐音的字或字的组合在汉语中往往不是与源语直接对应的现成的译本,而是译者根据受众群体的喜好而选择的,并没有统一的翻译规则。翻译人名、地名、品牌名和科技术语大多采用音译法。并且科技英语术语的音译应准确易记,简洁上口,如:频率单位Herz,即使在公式表达上写做HZ,在日常交流时,仍然被称为“赫兹”,符合汉语发音规律,简单易记,又有着严谨的感觉。
科技术语在人们交流科技思想时是必不可少的词语,因此其翻译在科技英语翻译中地位凸显。在科学技术这一缜密的领域,必须使用含义相同且用法统一的术语准确无误地进行交流。因此零翻译科技英语术语意义重大。
(三)不能滥用零翻译
零翻译省时省力,直观效果好,信息传递率高,但零翻译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是首选的译法[6]。翻译时,目的语一时无法找到确切表达源语词语所包含的内容时,译者只能被迫使用零翻译。
翻译的主要目的就是使目的语读者在自己熟知的语言环境下了解不熟悉的文化,并且使翻译包含原语的信息,传达一致的功能。滥用零翻译,会将矛盾推脱给读者,是极不负责的行为。译者必须树立“读者第一”的观点,对于不常用的英语缩略词,批注汉语释义,在力求译文简洁的同时,传递正确的信息。翻译时应尽力避免歧义,不要滥用零翻译。
(一)关于零翻译的争论
随着零翻译使用形式的增加,围绕着零翻译的争论也越来越多。反对者认为,零翻译的出现造成了汉语的混乱,增加了人们的阅读难度,破坏了汉语的纯洁性,消解了中国文化丰富的内涵。为捍卫汉语的正统形象,应予取缔和杜绝。支持者认为,零翻译顺应和彰显了文化和科技的发展潮流,扩展了汉语词汇和内容,体现了汉语博大的包容性。不应视其为文化糟粕。笔者认为,双方各有例子佐证,并且各自的支持者为数不少在短时间内尚难以形成可以被普遍接受的意见。
(二)从偶然到必然的零翻译
零翻译的出现是从很偶然的一件事情开始的。或由于源语当时显得比较生僻,翻译家当时还未能弄懂该词语的起源和它所包含的信息内容和意义;或由于最新词语刚刚出现,汉语中一时难以找出所对应的词语用来准确表述;这两种情况的出现虽属偶然但其实是难以避免的。偶然的事件,引发了零翻译的滥觞。还有一种情况,是出于标识的尽可能简明的要求,使用者将原来的汉语改变为源语,如医学方面的x光、B超以及前述例子中的E-mail等。
纵观零翻译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它的出现并非是纯属偶然,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个阶段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知识更新创新、语言交互融合要求下的必然产物。零翻译的翻译过程中充满了两种语言文化间译者、读者的转换、解释、理解的行为[7]。至于它的生命周期的长短,则取决于翻译学的发展变化要求和受众认知的发展变化要求,更取决于人类社会语言文化发展变化的要求。
总之,每一种翻译方法都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随着经济、科学技术与信息产业全球化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零翻译作为交流的产物和手段,在当今以及日后的信息交流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零翻译最准确无误地“翻译”了科技术语,这种“省力原则”迎合我国读者加速捕捉科技信息的实际需要[8]。虽说它是一种不得已的翻译方法,但不论音译还是移译都有各自的优势,是比较准确的翻译。
[1] 邱懋如.可译性及零翻译[J].中国翻译,2001,21(1):24-27.
[2] 张治英,朱勤芹.零翻译再议[J].语言与翻译(汉文),2007(1): 42-46.
[3] 罗国青.零翻译概念辨证[J].上海翻译(翻译学词典与翻译理论专辑),2005:88-91.
[4] 刘明东.零翻译漫谈[J].中国科技翻译,2002,15(1):29-32.
[5] 严柱.从对等理论看“给力”的零翻译[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4,31(1):74-77.
[6] 席西利,雷来富.科技英语专业术语汉译中的零翻译[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23(1):79-81.
[7] 罗国青.当前零翻译研究与策略[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9,24(2):102-107.
[8] 孟建国.论科技术语“翻译零翻译”的标准[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6(5):116-117.
(责任编辑、校对:朱 燕)
An Analysis on Zero Translation of Foreign Words at the Information Age
ZHOU Jun, JIA Zhen-xia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063009, China)
At the information age, a large number of foreign words are introduced to China. How to correctly use these words at the information age and how to correctly convey information of the source language are the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solved by zero translation. Zero translation is achieved through transliteration and transference.
information 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ero translation; transliteration; transference
H315.9
A
1009-9115(2015)06-0041-03
10.3969/j.issn.1009-9115.2015.06.011
2015-06-11
周珺(1991-),女,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笔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