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皛
( 淮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
【历史文化研究】
从文化创意产业视角看花瑶挑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白 皛
( 淮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
花瑶挑花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正面临着传承困难的境地。通过剖析花瑶挑花的花纹及图案,在对比花瑶挑花古今变化中寻找其特色所在。通过对印尼、台湾等地出色的文化创意产业经验分析,从中提炼出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
花瑶挑花; 图案; 传承; 文化创意产业
在湖南省隆回县北部的虎形山地区,居住着一个为艺术而生的民族——花瑶。花瑶是瑶族的一个分支,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也正是因为这样,恰到好处的造就了自身不一样的才能:花瑶挑花成为花瑶人的记载工具。这项工具从汉代开始,就成为花瑶民族历史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也是其民族艺术的象征。其所生活的地区有着奇特的自然环境,使得他们自古形成了强烈的族群意识和对自然界不同的领悟,构成了花瑶人独特的原生态艺术。今天,处在受现代文化冲击和信息化传播快捷的时代,花瑶人面临着新的问题:年轻人纷纷涌入都市,接受新鲜的事物,静心于挑花的人愈来愈少,使延续了几千年的挑花艺术面临传承乏力的境地。花瑶挑花艺术传承困境开始受到一些学者和艺术家的关注。在地方政府和有关人士的努力下,2006年5月,这项艺术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大对挑花艺术传承的关注力度。
花瑶挑花作为我国的艺术瑰宝在造型、图案、颜色、技巧上都十分出色。其独特的艺术造型思维方法及色彩运用会给现代视觉创作带来新的启示,提供新的灵感。为了探寻花瑶挑花艺术,笔者亲赴虎形山地区进行调查,有幸结识了花瑶挑花的传承人奉堂妹女士,从而对挑花有了更实质的了解。
据奉堂妹讲述:花瑶挑花主要分为动物、植物、历史故事、日常生活四大类,其中以动物和植物图案居多。随着时代和生活环境的改变挑花的图案样式等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由于生活环境闭塞,以前花瑶人了解的东西有限,在创作上所采用的大多是祖辈传承下来的民间故事和传统图案(如石壁上的花朵“杯干约”)。而如今传递信息的媒介增加也使得花瑶人接受了更多的外界信息,知识文化水平也随之提高,从而创造出不同于过去的图案来。如今的挑花图案主要分为“新图案”和“老图案”两种类型。“新图案”相比“老图案”而言形态更为生动、灵活。且图案排列和组织上不再仅是单一的重复,立体感更强,图案选材更为丰富(增加了植物、动物互相组合形式,建筑及个人感受表达)。而“老图案”样式多为重复图案(四方连续、对称)居多,普遍缺乏新意,挑花的内容往往千篇一律。花瑶挑花不但在图案上十分有趣生动,其挑花技艺上也很巧妙。花瑶女人在创作挑花作品的时候不需要笔纸描图,而是直接拿起针线开始挑花,她们已经形成了心中有图,手中生花的创作模式。这种技艺实为难得,但即便是如此,学习挑花技艺的人也越来越少。自从挑花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外界对挑花的民间艺术有了新的认识。现代纺织品产业的发展使得挑花这类传统手工艺品的生存之路愈发艰难。花瑶挑花日渐式微,对其的抢救迫在眉睫。如何让世人看见和发现花瑶挑花的独特魅力是如今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传统文化需要的是传承,是继续,是生生不息。现如今的民族元素和传统文化的延伸运用越来越广泛,不论是在服饰上、室内装饰中、旅游产品设计中还是其他各个领域里都有所涉及。对于挑花艺术来说也是一样,甚至能做到更多。
因为花瑶挑花还处于原生态没有被完全开发的状态,所以笔者从其它类似案例中来对其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其找到一条发展的路。其实,和花瑶挑花面临同样问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很多。比较而言,印尼的蜡染在传承与应用方面就做得较为出色。对于印尼蜡染的了解,笔者还是在台湾听了一场题为《太平洋区域的染织工艺的发展与转化》的研讨会,方才有了初步认识。这次研讨会特地邀请了来自印尼的蓝染艺术家Laretna T. Adishakti做展示说明。印尼的蜡染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化学染以及工业印刷布料对于传统植物蜡染的影响。另一方面当然还有教学与传承方面的问题。而Laretna创立的品牌Galeri Batik Jawa为印尼蜡染的未来提供了很好的模板。其通过创立品牌的形式作为推广蜡染的途径,并且极力推广绿色无污染的天然植物蜡染,呼吁人们穿着环保服饰而非工业化学染料生产的服饰。希望能保持爪哇地区的蜡染传统与所在地智慧,并希望能为生产蜡染的女性艺术家争取应得的利益和地位。
(一)以所在地为出发点
蜡染作为印尼人的传统服饰,具有一定的本土性,因此Galeri Batik Jawa就首先以本土市场作为出发点进行推广,其推广人群不是本地居民而是游客。相比之下,花瑶挑花的本土推广具有同样的可行性。虎形山已经是湖南旅游的重点开发项目,因此,推广挑花产品具有一定的优势。另一方面,挑花产品不单单只放在虎形山风景区域,可以扩大到整个湖南地区乃至全国作为特色推广。
(二)多元化的产品开发
印尼蜡染在应用方面将传统服饰演化为现代服饰。由于印尼地处热带地区因此刚开始的蜡染服饰设计大多都定位于海滩度假风格的服饰,这样来说销售群体就比较单一局限。在其近年的设计中将传统蜡染运用到了冬季服饰当中,使得蜡染的使用面更广。另外,制作蜡染服饰的边角料则用来设计小玩偶或具有爪哇民族特色的装饰品,真的是将蜡染的运用发挥到最大化。而在这一方面来讲花瑶挑花还处于边缘化的状态,在市场上很少看见挑花的相关衍生产品,并且对于服饰运用方面仍然还是停留在传统服饰阶段,延伸发展产品相对局限,并不适用于大众市场。因此,花瑶挑花应该跳出只作为传统民族服饰的圈子,将挑花艺术运用在不同的领域,使其魅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市场的准确选择
印尼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印尼蜡染经济的发展,使得印尼蜡染为世界所知晓。Galeri Batik Jawa将眼光投向了世界,不单单是商场百货,更伸延到艺术市场领域。目前Galeri Batik Jawa已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地开设有专卖店。在地区选择上都选择的是包容度和接受度高的新兴发达国家。之所以没有选择欧洲和中国市场,是因为对于这样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地方,其对艺术和美本身就有着独到的追求。另一方面,特别是对于中国地区,江南民间的蓝印花布正是其最大的对手,所以在市场选择上来说欧洲和中国都不适合。那么对于这一点来说花瑶挑花还没有进入到国际领域之中,但它具有和印尼蜡染同样的潜力。在未来的发展当中可向其借鉴学习的地方有很多。
(四)传承的方式
在传承反面,Galeri Batik Jawa不单只是一个商业品牌,同样还在做有关蜡染教育方面的事业。在中小学中就推广蜡染教学体验课程,而且一些地区的学生采用印尼传统蜡染服饰作为校服。花瑶挑花在传承方面,近年来也有了一定的进步。特别是传承人的确立让传承教育有了新的希望。在虎形山当地已有挑花研习所出现,但在整个隆回县、整个湖南省、甚至整个中国数量还是有限。对比印尼蜡染,对挑花技艺的传承重视程度还相差甚远。
现在的花瑶挑花依然只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只有通过精心的设计才能凸显其价值并让其更具有美的品质。
(一)让花瑶挑花拥有自己的品牌
无数成功的文化创意产业事例告诉我们,传统手工艺必须建立自己的品牌,因为品牌的价值在于拥有一种“独特性”。就如挑花来说是具有自然的材质与手工感技艺的质感,无疑是品牌支撑的一大利器。因此挑花艺术想要得到更好的传承就需要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性的品牌。台湾有一名为“三和瓦窯”的品牌,作为台湾现存少数保有之龟形窑建筑,也是南部仅存的传统瓦窑工厂之一。其品牌理念是将近百年的窑烧工艺淬炼出红瓦的古朴风华,窑火薪传不息,带着文化使命与文创新意走入现代人的生活中。“三和瓦窯”用想象力重塑了砖瓦新生命,开发出了一系列焕发温润古意的实用生活小物,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砖瓦、亲近砖瓦,并温暖传延砖雕工艺。例如其将古代台湾富人家庭的厨房配备砖制著笼(筷子笼)进行再设计,将这在历史中走失的厨房用品再次带回现代家居设计当中,让现代人也能体验古代厨房用品的实用与美感。又像是其创作的十二生肖杯垫。十二生肖是中国民间用以计算年份与年龄的古老方法,砖雕则是用传统展现美学的手法。“三和瓦窯”将这两种不同领域的文化精髓结合,推出十二生肖杯垫,让人们透过这组产品欣赏中华文化的美丽与智慧。将砖土吸水性的优点发挥,应用于设计当中,凸显三和瓦窯对于产品功能性的重视。通过“三和瓦窯”的例子不难看出一个成功的作品必须有品牌的支持。通过品牌的规整和品牌的凝聚才能使艺术发挥之最大功用。挑花艺术亦是如此,好的品牌设计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二)与多种艺术跨界合作
多方跨界,强强联手,现在的市场上不乏跨界合作的品牌。对于传统手工艺的推广,同样需要一个平台和多方的辅助才能将其推上更广阔的市场。就像是传统的茶文化的推广,在年轻人里似乎很难流行起来。但是台湾的“陶作坊”品牌却通过一种不同凡响的跨界合作让人感受到原来喝茶也可以很酷、很有趣。由“陶作坊”策划的[Tea Party《漫·漫》]透过展场即剧场之跨界手法,融合产品、音乐、空间、视觉、舞蹈、织品、服装等领域来展现茶文化的同时推介自己的陶瓷设计产品。这种多方的融合,不但能更好的突出本体,更妙的是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精彩来。对于像“陶作坊”这样的老品牌来说,通过[Tea Party《漫·漫》]让其得以转型,从单纯的茶具生产发展到漱石茶器组、扁舟茶则、簪舞茶针、指環盖置、枕流茶几、茶水盅、水草地毯、CD包装、概念音乐、若水茶服等。可见通过跨界合作能使创作更为丰富,花瑶挑花也一样。像是将家具设计、多媒体设计、音乐、织品、陶艺与其合作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对于像花瑶挑花这样的传统艺术来说,若能做到让观者不仅仅是使用产品而是能感受到不同于其他产品的纯手工、天然、绝妙设计以及创作者的个人精神魅力。这才是原生态艺术的精华之处。
(三)嫁接现代设计与本土文化脉络
传统手工艺在寻求世界认同的过程中需要的不是努力去迎合而是应该先认真做自己。挑花工艺当中不论是图案、颜色、技法都是由生活中萃取出的造物逻辑与美学形式的组合。这些元素都能够成为再创造与再设计的养分,并将这股力量汇集成为挑花的文化识别从而成为花瑶挑花独有的形象认知。而现如今的一些手工艺商品常被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义而进行推广,可对于产品实质而言并没有真正的传统手工艺,只能说是披着传统图案花纹的旅游产品而已。甚至有些将传统与现代生搬硬套在一起,结果是传统、现代两边都靠不上。可见保持传统手工艺的初衷尤为重要。总的来说,花瑶挑花在现代来说只有做到嫁接现代设计保留本土文化脉络才能够真正的为人所知并从众多的文创品牌中脱颖而出。无论使其图案的风格与整体配色还是其制作精良的手工质感都需要保证。在此基础之上再将现代设计思维与其相融合,并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才能使其在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当中占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花瑶挑花由于制作工艺复杂工期较长,因此为了能够完整的展现其工艺之美,在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上要走两个等级的方向:一是走旅游艺术品方向,开发旅游商品,其主要客户群体是对地方特色有兴趣的大众消费群体;二是向历史与民俗手工艺收藏品迈进,要求质量和价值,因此传统的挑花若能更为优良精致必能入档此阶,主要对象是收藏家和民族志博物馆。不论是哪一阶层的挑花作品都应保持其精益求精的制作理念方能使花瑶挑花成为一枝独秀的艺术精品。
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在《工艺之道》一书中说过“器物唯有透过使用才会产生美”。花瑶挑花艺术的美也是需要通过“使用”而得以展现的。现代社会下的传统手工艺或许很难再以其原始的形态而存在,但若想延续和传承其精华就需要有所改变。花瑶挑花正处于文化与艺术的中间领域,但似乎是恍惚的存在于此间。本文通过探索与分析,希望能通过设计来改变这一现状,让花瑶挑花成为真正能够融入人们生活中的艺术品。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花瑶挑花要想走出大山让人们熟知,其要做的改变还有很多。虽然要有所改变但其根源是不能抛弃的。花瑶挑花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品牌,而申遗的成功已经为其带来了契机。相信在不断努力中,能将花瑶挑花传承下去,成为真正活着的艺术。
[1] 郑话凯.口传心授与文化传承[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日)柳宗悦.工艺之道[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ross-stitch in A Branch of Yao People Seen from a Perspective of Culture Creativity Industry
BAI Xiao
(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ibei, Anhui 235000, China )
As an item of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cross-stitch in a branch of Yao People is in a situation of difficult inheritance.An examination of the designs and patterns of cross-stitch in this branch and a comparison of their changes in history show the features of this art. An analysis of the experiences in culture creativity industry got in Indonesia and Taiwan has provided us with some merits deserving learning and borrowing.
cross-stitch in a branch of Yao People, designs and patterns, inheritance, culture creativity industry
G127
A
1673-9639 (2015) 03-0134-04
(责任编辑 黎 帅)(责任校对 白俊骞)(英文编辑 谢国先)
2015-03-30
本文系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基金项目“原生态花瑶挑花艺术的传承与应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白 皛,女,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