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国内人文医学学科发展的困境

2015-02-13 05:29:56向国惠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人文医学

向国惠

(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广东 珠海 519041;遵义医学院人文医学研究中心,贵州 遵义 563099)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以及对人文医学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学者们普遍认为人文医学既是一门学科,同时又代表着一个学科群。作为一门学科,它仅研究医学中的人文属性,即研究医学将人的生命和人的价值、人格、尊严置于核心地位的属性。对医学人文属性的研究有不同的侧面或视角。每一个侧面或视角都可以单独成为一门学科,如此,人文医学就代表了一个学科群。无论人文医学是作为一个学科还是一个学科群,其都是为人类的健康发展服务,同时还会影响人类的健康、生活方式和疾病等。人文医学学科关注的问题,涉及到医学活动的主体的伦理、价值等领域,也涉及到医疗相关事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诸多方面。当个体面对生物医学的非人性化和现代医学所凸现的各种道德问题时,就需要在生物医学的基础上,用人文学和心理学来解决医学学科内诸多无法解决的伦理问题。

一、国内人文医学学科的发展演进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了人文医学学科教学与研究发展的高潮,许多医学院校陆续开设人文医学学科课程,设置人文医学学科相关专业。来自医学史、技术哲学、卫生事业管理、医学伦理学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研工作人员,在承担着传统人文医学或医学相关专业的教研工作的同时,还开设了一些新兴的医学人文课程并大大拓展了新的研究领域,如医学哲学、医学美学、医学文化等。90年代,国内部分学者意识到建设医学人文学科学术共同体的必要性,积极开展学术研讨和讲座,并撰文呼吁。经过数年的发展,不少人文医学研究机构也相继建立,跨学科多视角研究也取得了初步成效,国内学者对人文医学学科学术共同体的建设已有了共识。当前我国人文医学学科的相关学术期刊也在努力完善,但仍分属于不同的学科。此外,人文医学学科的有关教材不断丰富、课程设置逐步完善以及科研成果日益攀升。同时,人文医学学科在各高等医学院校的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决策及人文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3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人文医学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诸多困境。例如学科内部各个研究方向或各个层面的发展较为孤立,学科内部发展的不平衡,学科之间的交融还很不够,与医学相关学科相匹配或相适应的医学人文学科群仍未形成。学科设置缺乏规划,随意性大,大多课程是根据学校师资或科研工作人员的兴趣爱好而开设,缺乏科学规划和认证,课程变动性较大。为此,国内学者从学科设置、制度建设、课程体系整合及跨学科发展等角度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代表论文有宫福清等人(2012)撰写的《关于医学人文学学科设置的思考与建议》,覃翔(2012)撰写的《医学人文学科制度建设困境与对策思考》,王茜等人(2012)撰写的《高等医药院校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于德华等人(2012)撰写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整合的实践与探索》。虽如此,国内人文医学学科发展仍面临着尴尬的困境。

二、国内人文医学学科发展的尴尬处境

(一)缺乏必要的法理依据。2013年教育部关于成立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其任务主要是全国医学院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教学现状调研组织和开展本科教学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结、推广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教学载体建设的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中国医学生人文素质行动”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医学人文素质网络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经验交流;设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医学人文素质养成论坛;创建全国医学院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教学网站;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一方面“指导委员会”虽然由教育部成立,但很大程度上具有浓厚的学会性质。另一方面,从其主要任务清新可见,尚不足以指导和规范人文医学学科体系的科学发展。此外,在具有法定效力的国务院学位办关于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中,人文医学学科究竟归为哪类学科也尚不明确。人文医学要成为一门规范的独立学科,必须要在学科标准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学科边界模糊不清。人文医学作为一个交叉学科群,按当前的学科划分,医学人文学科中的各门学科,如医学伦理学、医学史、医学社会学、卫生法学、医院管理、医学人类学等分别属于哲学、历史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等不同学科。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中心张大庆认为,“这种以只是源流为根据的划分方式,虽然可以反映出分支学科与母体学科之间的衍生关系,但它忽视了交叉学科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由此造成了一种矛盾现象”。按照当前的学科划分,医学史属于历史学,卫生事业管理属于管理学,卫生法学属于法学,医学美学属于美学,医学伦理学属于伦理学,医院管理也属于管理学,实际上分支学科与母体学科之间的关系甚是疏远,而与临近的相关学科,如医院管理、卫生法学、医学美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史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也就是讲,人文医学学科是一个多专业方向、多学科领域的综合体,即以医学或医疗相关人文领域为核心研究范畴,涉及学科太多,研究内容太杂,与相关学科并没有清晰的学科边界。

(三)当前所属的学科值得商榷。随着国内学者对人文医学学科发展的愈益重视,不少医学院校开设了人文医学研究中心、研究院,甚至国内的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和遵义医学院均设有博士点或硕士点。但从其学科设置看,为自主设置、报省部级主管部门审批,并将人文医学学科作为医学一级学科的下属二级学科进行招生,最终授予医学学位。在研究人文医学学科的专家学者中,部分曾经学习过医学专业而转向人文医学研究。据调查,其中的绝大部分是在医学院校或综合院校从事人文社科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者,这部分人对自然科学或医学知之甚少,并只能从“局外人”或某个特定的角度去研究和探索医学中的人文。众所周知,人文医学学科更侧重人文,即有关医学发生发展、医学的现实和反思、医院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而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可见,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有巨大区别,将人文医科学科归为自然科学中的医学类是值得商榷的。

(四)专业性人才极为匮乏。人文医学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对人文医学学科方面的研究人员及专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人文医学学科研究人员既要通晓医学,更要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另一方面,人文医学学科研究人员既要掌握技术性的实践,又要谙知足够的人文理论。当前,我国人文医学学科研究队伍中大都为人文社科出身,缺乏必要的医学学习和研究背景,这是人文医学学科发展的硬伤,如从事哲学研究的人仅从哲学的视角探索,从事社会学的人仅仅涉足医学社会学领域等等。再有,人文医学的研究者大都为医学院校的教师,他们在医学院校的地位不高,待遇堪忧,且时常处于边缘地位。此外,虽有部分研究者为医学专业背景出身,但研究面相对较窄。在欧美,早已建立了M.D+Ph.D(人文社科类)的双博士培养模式,即在医学博士的基础上,再用三年左右的时间研究医学人文社科领域的相关问题。按照这一培养学科人才的标准,我国人文医学学科人才队伍建设要走的路还很长。

除上述问题外,还存在着人文医学学科学术期刊有限,尤其是核心期刊奇缺,以及有关课题申报的渠道太少,申报经费有限等问题。

[1]宫福清,艳军.关于医学人文学学科设置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2):245-246.

[2]覃翔.医学人文学科制度建设困境与对策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12):146-148.

[3]王茜,严永祥,昝启均等.高等医药院校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中国医学伦理,2005,18(4):30-32.

[4]吕一军.试论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J].南京医科大学(人文社科版),2003,11(2):146-148.

[5]于德华,陈英群,汪浩等.医学人文课程体系整合的实践与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2,32(4):519-520.

[6]陈晓阳,王云岭,曹永福.人文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5.

[7]张大庆.医学人文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3-8.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人文医学
人文
北京纪事(2024年1期)2024-01-03 03:16:55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祝您健康(2020年4期)2020-05-20 15:04:20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40
人文绍兴
中国三峡(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人文社科
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 08:54:10
医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9:01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