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L在高校双语教学中的运用
——以“国际会计”教学为例

2015-02-13 05:14:01刘国英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国际会计英语水平学科知识

刘国英

CLIL在高校双语教学中的运用
——以“国际会计”教学为例

刘国英

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语言与内容融合式学习)是为适应欧洲一体化进程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双语教学法。文章旨在探索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中国语境下的高校双语教学模式,分析CLIL与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适切性,并基于笔者所在院校“国际会计”双语教学实践的调查研究,将CLIL运用于由母语非英语的双语教师教授母语非英语的学生的国际会计双语教学实践,以供借鉴。

双语教学;中国语境;CLIL;国际会计

一、CLIL教学法与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适切性

(一)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特点

1.中国语境下的高校双语教学有别于国外双语教育

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指主要通过课堂创设外语学习的语境,一般指用英语讲授非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活动。教育部于2002年6月发文界定了双语教学课程,是采用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以上(含50%)的课程(外语课除外);教育部与财政部2007年1月的联合发文,又再次明确双语教学的内涵是“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

可以看出,由于中国是以汉语为唯一官方语言的单语制国家,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是在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中国语境下,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不同于北美地区的双语或多语国家的双语教育。因此,需要基于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中国语境,探索有效的高校双语教学模式。

2.高校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有别于英语教学、专业英语教学

高校双语教学是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讲授学科知识,而英语教学、专业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它们的性质完全不同。教育部2007年于1月、2月的两次发文,明确高校双语教学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

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是,以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言、掌握专业课程的学科知识,有别于英语教学、专业英语教学的语言目标。也就是说,高校双语教学虽然以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言,但是不能以降低或损伤学科知识为代价提高英语语言能力。因此,我国高校开展双语教学,需要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根据高校双语教学的实施条件,探索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

(二)CLIL教学法与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适切性

CLIL,即内容与语言融合性学习,与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适切性,主要体现在课堂语境、教学目标、教学和学习内容方面:首先,CLIL模式通过课堂营造外语学习的语境,正规的语言习得语境是在课堂,而非生活中。其次,CLIL模式的教学目标是用非母语进行跨语言交际的能力。再次,CLIL主要针对非语言类的学科课程的教学。

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是为了培养国际化人才,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使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这都和内容与语言融合性学习的CLIL教学法具有良好的适切性。但是,由于CLIL教学法比较灵活,CLIL课堂实践有赖于具体的情境和语境,所以,下文将基于笔者所在院校开展“国际会计”双语教学实践的调查研究,探讨CLIL在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中的运用。

二、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实践——基于江西财经大学国际会计教学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

本调查以笔者所在院校——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的两组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了解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知、双语教学实践的现状与改进,为采用适合的双语教学模式提供科学的依据。其中,“普通英语水平组”是会计学院选修国际会计课程的大三以上年级学生;“较高英语水平组”是国际学院已经修读4门以上双语课程的国际会计专业大四年级学生(外向型),在入学录取国际会计专业时有英语单科成绩要求,专业核心课程均以必修双语课开设,其中部分专业核心课程聘请外教集中授课。

本调查所设定的问题是:(1)双语教学的认知,包括态度、学习动机、英语在双语教学中的作用;(2)双语教学实践,包括教师、教材、授课用语形式;(3)双语教学的改进建议。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结合访谈形式,共发放问卷100份,其中,会计学院发放50份,回收有效问卷数为54份;国际学院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数为36份。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一,对双语教学的认知。大部分学生赞成开设双语课,认为双语教学中英语服务于专业知识学习,应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选择修读双语课。

通过比较两组样本的统计结果,本调查研究表明:尽管普通英语水平组(90%)和较高英语水平组(66%)学生都赞成(包括十分支持与比较支持)双语教学,但是持十分支持态度的学生比例相差较大,普通英语水平组有47%的学生十分支持双语教学,较高英语水平组仅有11%的学生十分支持,可能是由于普通英语水平组学生选修双语课而存在样本的自选择偏差。这一点从较高英语水平组学生(72%)比普通英语水平组学生(58%)更倾向于选修类型的双语课的统计结果得到了印证。

另外,本调查研究表明:较高英语水平组学生(66%)为满足涉外工作、出国学习深造等未来涉外发展需要的双语学习动机,比普通英语水平组学生(51%)更明显,也导致了相对于普通英语水平组(17%),较高英语水平组学生(27.5%)更多地认为双语教学是英语科目的教学,可能弱化专业知识的学习。

第二,双语教学实践的现状。受学生的英语水平的影响,大部分学生不能适应“外教+全英文讲授”双语教学模式。

两组样本的统计结果表明,选择使用国外英文教材的学生偏少(普通英语水平组14%,较高英语水平组52%),相当部分的学生选择“中、英文教材并用”或者“中英文混合编写的教材”(普通英语水平组81%,较高英语水平组42%),认为“以英文为主、专业词汇及重点内容用中文解释”是较理想的授课用语(普通英语水平组61%,较高英语水平组54%),选择有或无留学经历的本国双语教师(普通英语水平组79%,较高英语水平组78%),仅有少数学生选择外教(普通英语水平组16%,较高英语水平组22%),以全英文授课(普通英语水平组8%,较高英语水平组13.5%)。

第三,学生对改进双语教学的建议。两组样本的统计结果表明,完善教材建设或者增加教学资源(普通英语水平组39%,较高英语水平组55%)、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普通英语水平组32%,较高英语水平组25%)、提高自身的接受能力(普通英语水平组学生30%,较高英语水平组14%)、提高教师水平(普通英语水平组学生9%,较高英语水平组6%)被列为现阶段双语教学亟须改进的几个方面。另外,在访谈中,学生呼吁加强专业英语词汇,增加课堂互动,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三)结论与建议

本调查研究得出以下两个主要结论:

1.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日益普及的背景下,为满足涉外工作、出国学习深造等未来涉外发展需要,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双语学习动机,重视英语语言学习,有选修双语课的需求。

2.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整体上不高,采用“外教+全英文讲授”双语教学模式的实施条件并不成熟,特别是专业英语词汇较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全英文教材的选择倾向。

基于本调查研究结果,建议从以下两方面改进我校国际会计双语教学实践:

第一,同时开设双语讲授类型、中文讲授类型的国际会计课程,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选择不同授课用语形式学习国际会计课程的学科知识;并且在课程评价方面,不同授课用语形式的国际会计课程的学科知识标准相同。

第二,根据学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师资、学生英语水平的现实条件,探索母语非英语的教师教授母语非英语的学生的双语教学模式,即“本国双语教师+以英文为主、专业词汇及重点内容用中文解释”,在组织双语教学资源、加强专业英语词汇、增加课堂互动等方面改进,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

三、CLIL在国际会计双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国际会计课程的内容及其特点

国际会计是拓展会计专业学生国际视野的专业前沿课程,一般包括比较会计与国际会计实务问题。由于国际会计的内容体系复杂、信息量大,会计国际协调形势动态变化,对教师组织教学资源的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满足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即不仅让学生掌握较成熟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引入会计专业前沿与热点问题,让学生了解国际会计发展趋势,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会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

一般地,国际会计课程的内容涵盖:(1)比较国际会计,包括国际会计理论、会计国际协调、各国会计模式的特点及其国际趋同变化;(2)国际范围内的会计实务,包括国际财务会计、国际财务分析与管理会计问题。

(二)CLIL的4Cs框架在国际会计双语教学

中的运用

方法论是CLIL的核心问题。4Cs框架

(Content,Communication,Cognition,Cultures)是提高内容与语言融合式学习质量的一种教学手段,有助于CLIL学习环境的设计、教学和评价。4Cs框架包括四个方面:(1)内容(Content),课程的内容来自学科与语言两个方面;(2)交际

(Communication),创设一个以内容驱动的有意义的会话和互动的语言交际环境,以更自然的方式促进语言发展;(3)认知(Cognition),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任务认知中,发展思维技能,提升学习质量;(4)文化(Cultures),提供潜在的文化氛围,增进对文化认同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4Cs框架为CLIL在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了实用的课堂实践指导。根据江西财经大学开展双语教学受到大学生英语水平制约的现实条件,探索由母语非英语的教师教授母语非英语的学生的双语教学模式,即“本国双语教师+以英文为主、专业词汇及重点内容用中文解释”。下文以江西财经大学国际会计双语教学为例,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循序渐进地将CLIL的4Cs框架运用于双语教学课堂实践中:

第一,在开始阶段,以英文教材作为读本和原著文献阅读,让学生接触专业英语词汇。

该阶段的重点在于学科知识的掌握,让学生了解专业英语表达。教师利用英文教材作为读本和原著文献阅读,增加语言输入,不仅能弥补母语非英语的本国双语教师、母语非英语的学生的英语听说弱项,而且使学生在原汁原味的英文中深入对异国文化内容的理解。

例如,对于比较成熟的国际会计理论知识,采用符合本校课程标准的英文教材作为读本,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对于比较前沿的会计国际协调,通过原著文献阅读,补充前沿的有影响的争议性观点,及时更新国际趋同动态。

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通过英文教材和原著文献,让学生接触专业英语词汇,逐步积累关键词,并用概念图表征它们之间的意义关系,为下阶段的模仿性的有意义的英语表达奠定基础。对于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可安排在课后阅读相关的中文背景知识,避免学生的英语水平影响学科知识的掌握。

第二,在过渡阶段,由教师安排控制性的操练,让学生进行模仿性的有意义的英语表达。

该阶段的重点是练习使用英语表达学科知识。例如,教师重现需要用到的专业英语词汇,要求学生使用英语对已经学过的学科知识进行复述。

第三,自由表达阶段,由教师创设真实的会话情景,通过有意义的会话和互动,进行听、说、读、写的实际运用,获取学科知识和运用知识。

该阶段的重点在于创设课堂情境,促进语言的实际运用和思维技能的发展。教师根据学科内容的特点,创设一个以内容驱动的有意义的语言交际环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会话,运用分析、综合、推断等高级思维技能,使学生深入思考语言的实际运用,建构学科知识,提升语言和内容融合式学习的质量。

例如,介绍各国会计模式的CLIL教学环境中,将学生分组,书面报告不同国家的会计模式;关于会计国际协调的争论的CLIL教学环境中,由学生选择扮演支持方和反对方的角色,陈述各自支持会计国际协调的观点、反对会计国际协调的观点,让学生思考、比较和评价不同学术观点;另外,在不同国际组织对会计国际协调影响的CLIL教学环境中,由学生分角色模拟国际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博弈分析,推演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经济后果;在课程结束时,学生运用所学的国际会计专业知识,以论文写作,综合分析中国会计模式的特点、中国应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分析,并推断中国会计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

四、结语

总之,CLIL与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具有良好的适切性,4Cs框架为我国双语教学运用CLIL教学法的课堂实践提供了实用的指导。由于CLIL教学法有赖于具体的情境和语境,本文基于笔者所在院校“国际会计”双语教学实践的调查研究,探讨由母语非英语的教师教授母语非英语的学生的双语教学模式,结合国际会计课程的内容及特点,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发展过程,尝试创设CLIL课堂教学环境,为具备不同双语教学实施条件的不同类型的高校、不同性质的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提供借鉴与参考。

[1]蔡基刚.“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

[2]盛云岚.欧洲CLIL模式:外语教学法的新视角[J].山东外语教学,2012,(5).

[3]吴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J].中国大学教学,2007,(1).

[4]Aine Furlong(Ireland).The Central Role of Language Learning/Teaching Methodologies in CLIL.European Cent re for Modern Languages,2006,http://www.ecml.at/mtp2 /CLILmatrix.

刘国英,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管理学(会计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会计信息质量,江西南昌,330013

F230-4

A

1007-7723(2015)02-0065—0003

猜你喜欢
国际会计英语水平学科知识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参花(上)(2023年2期)2023-03-06 03:54:09
国际会计职业动态
品读
《国际会计公报》发布2018年全球调查报告
《国际会计公报》发布2017年全球调查报告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中国德育(2017年17期)2017-09-15 22:00:23
句子教学——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奠基石
通道形式与英语水平对大学生英语听力成绩的影响
《国际会计公报》发布2016年全球调查报告
基于本体的学科知识门户语义服务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