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空间的多模态英语教学探索研究

2015-02-13 04:54曾一轩
英语教师 2015年8期
关键词:模态教学资源知识点

曾一轩

课题与实验

基于知识空间的多模态英语教学探索研究

曾一轩

随着多模态理论的发展,英语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多模态教学资源的应用。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方便了多模态教学资源的存储、传播和应用。但是如何管理这些复杂的教学资源,以及如何选择最适合的个性化多模态资源成为了新环境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新课题。基于此,作者从信息管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通过多模态知识空间来管理英语教学内容,提出了知识空间的建立方法和从知识空间中选择最恰当知识点的方法及注意点。

多模态;知识空间;信息管理

一、引言

大数据环境下各学科信息资源都呈现一种爆发式的发展。而且这些信息资源的种类也可以分成越来越多的类别。这其中各种通过不同感官获取的信息通常被称为“多模态”。

语言学中,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则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它研究的对象包括语言文字和其他“多媒体、多模态学习”符号,例如图像、声音、颜色等(Maybury 1993)。该理论认为,这些通过不同感官获得的多模态信息在社会交际中和语言一样,能够使得话语意义解读得更全面和更有意义。这种基于多模态的话语分析法在现代语言类教学中被广泛应用。

大数据环境虽然带来更多的资源,但是如何处理和安排这些资源也成为一个难题,信息的多模态发展和信息用户的有序化需求产生了较大的矛盾。这一矛盾在多模态话语分析中也是明显存在的。如何选择更好的“多模态性外语教材”成为教学安排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张德禄 2010:26-33)。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知识聚类主要在学科研究者,这里即是教师身上,而多模态的话语分析知识体系,不同于这种较单一的交流方式,知识的载体更加丰富。这也导致单一的教学链接已经不能够满足这种知识表现形式多样化的要求,多模态教学资源的信息再融合和再重组应运而生。本文利用信息融合技术,提出根据多模态话语分析、多模态互动分析进行教学资源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更为详细的知识空间。而在后续教学中,通过独立的优化算法进行聚类选择以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模态知识空间构建

知识空间是Dietrich Albert等人提出的,它提供了一种认识新的科学领域,描述给定知识领域结构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信息融合技术将特定学科按照某种学科构成或研究方向进行知识组织,并按照一定的模型实现知识空间构架(A lbert 1994:23-45)。通过这样一个知识空间,学习者能够更快、更准确地找到所需的知识匹配内容,而教师也能够按照需求从中选择更合适的素材展现给学习者。多模态知识空间是指空间中的知识是通过多种模态表现出来的,包括传统的语言文字及诸如图像、声音、颜色等其他多种更社会化的符号系统。

英语教学是较早采用多媒体技术的课程,因此各类多模态的教学资源也非常丰富。一般包括:各种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这些不同模态的资源从总体上来说反映了教师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思想、内容和方法等。目前,除了多种核心资源以外,还有多种拓展教学辅助资源,例如:各类网络资源数据库(如各类网络词典),专业的知识检索系统(如英语同根词、同义词检索等),以及综合平台(如国家精品共享课程)等。这些非传统教学资源的应用和管理已经成为教学过程的重点之一。

通过上述传统和非传统资源可以组合构建英语教学所需的知识空间,类似于语篇分析中的“文类空间”(陈瑜敏2010:282-284)。此空间可以方便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选择更贴切的语言内容,选择更科学的交流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而知识空间的构建关键在于多模态学科知识的分解和此后空间构建的方法。

(一)多模态学科知识的分解

知识空间大多数可以通过逻辑联系法、分解组合法等不同的方法构建(Linda&James 1986:78-82)。考虑到语言本身就是一个由不同句子、短语、语素组合实现的语法系统,因此通过分解组合法能够更好地实现多模态英语教学知识空间的建立。

采用分解组合法构建知识空间首先需要将教学资源分解为更小的知识颗粒,同时引入“知识单元—知识意群—知识”的知识构建模型,将具体的多模态信息资源进行深度重组和归类。此模型是一个网状发散模型,其中知识单元是空间中最基础的单元,它有具体的性质和描述。而知识意群是一些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知识单元的集合,它们在某些属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共通性。而最后知识则是知识空间中的复杂结构,此处也是需要通过各种手段令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最终目标。

事实上这种空间构建模型恰好对应了Bateman提出的“文类与多模态模型”理论(Genre and Multimodality Model,简称GeM模型)(Bateman 2008:109-163)。该理论将多模态语篇本身分为“基础”(Base)、“版面”(Layout)和“语义内容”(Semantic Content)。其中基础层中的“基础单位”(Base Units)为最小颗粒,而其他层次中的单位,例如“版面单位”(LayoutUnits)则通过这些基础单位组合而成,具有更大的颗粒度。

知识的分解即一个降维的过程,以知识元为最小粒度,对多模态教学资源进行数据化处理。这种分解过程比一般意义上的多媒体分类要更加细致,例如,听觉模态下的教学资源可以分类为俚语,普通口语,书面口语以及英文歌曲等;再比如从视觉模态上,教学资源不光可以分类为文字、图片、视频,还需要注意这些视觉模态资源所处的情景以及场合。

(二)多模态知识空间的建立

知识分解后,需要通过这些最小粒度的知识元构建整体知识空间。多模态知识空间的建立是通过结构化的语言来描述整个空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将粒度最小的各类多模态资源贴上标签,使无序化的多模态英语教学资源能够按照标签进行分类和聚类。因此,如果说知识分解是将多模态教学资源降维,那么,建立知识空间就是将不同纬度的知识元聚集在相应的知识点附近,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它们之间的关联性。根据这种聚合性和关联性可以建立整个多模态教学资源知识空间。

传统的学科知识资源有序化处理过程是单一地将普通知识单元按照简单的从属关系、并列关系、相关关系等进行组合,甚至有时候更简单地将教学资源按照普通章节顺序、教学顺序进行粗糙的排列。这样建立起来的知识空间结构简单,可扩展性差,同时也无法满足多模态教学资源的复杂现状。因此,基于多模态资源的知识空间,需要对知识点和知识元进行更深入更科学的聚类重组。例如,从时间发展方面,社会关系网络方面进行分析和组合。以英语教学为例,不只可以将各种客观教学资源按照教学的顺序进行联系,还可以通过英语词汇的词根一致性将一些原本看似无序的教学资源联系在一起,另外,根据不同的社会情景(例如商务英语教学)也可以聚合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同时在知识空间建立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教学资源不但包括教师所要展示的客观的文字、视频等,还包括了教育主体所参与的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例如,朗诵演讲、话剧表演等。这些教学实践部分也是知识空间构建的重要组成,因为它们不光包含有多种知识元、知识点,同时也是一种将多种模态的教学资源联系在一起的重要手段。

从信息管理学的角度来看,知识空间的建立就是将原本处于弱结构的多模态学科知识资源,经过重组而构建成具有强结构的知识体系。通过这种强结构的体系,可以分辨出核心知识和衍生知识等,更有利于后期的教学选择。

三、知识空间中多模态信息的选择

学科知识空间构建的成功与否还要看它能否有利于教学的选择。因此,基于信息空间的多模态信息选择方法的确立也非常重要。这里我们可以从面向多模态信息和面向教学对象两个方面来设计实现相应的空间资源选择方法。

面向多模态信息选择方法,是一种直观依照所需信息类型选择的方法,也是平时最常用的一种方式。这种面向多模态信息的选择方法最大的优点是保证信息的充裕性、全面性和降低重复性。若信息处于发散分布,彼此之间影响较小的情况下,我们容易从多模态知识空间选择相应的知识点和知识元。例如,一般简单语法的教学,教师只要按照一个从易到难的顺序,循序渐进就能够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但是,一旦教育资源在知识空间中集中起来,或者说要深入细化的教导某一特定知识点时,这种矛盾就会凸显出来。同样,以语法中复杂的虚拟语态的教学为例,就需要通过选择不同模态下的教学资源,令学生能够较为细致地分辨出口语、书面等不同情况下这一语法现象的变化。

面向教学对象,顾名思义是满足教学对象个性化的信息需求,主要包括教学对象的个性特征、学习目的、结果预期等。例如,针对商务英语的学习者来说,需要学习更多的商务情景下的表达方式、特征词汇等以“business”为标签的知识空间聚合。当然,许多教学对象的信息属性并不是显性存在的,或者说并没有明显的特征。这时候为了从多模态知识空间选择更恰当的教学点,则需要建立相应的认知网络体系。认知体系能够将教学对象和其他多模态知识聚合点联系在一起。同样,以商务英语学习者为例,教师可以根据交互式教学指标选择更多与金融、经济行业相关的知识点,同时在口语中选择更多正式场合下的口语的交流方式。

四、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再次推动了英语教学的信息化改革,同时也对教育者们的教育方法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多模态信息管理技术,不但能够应用于英语的语篇分析、广告设计等,同时还能够改进英语教学。本文从知识空间角度出发,提出了将信息管理技术应用与多模态教学资源的融合与选择。但是,知识空间分析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距离成熟的大规模应用还有较长的路要走,需要更多教育研究者和信息管理研究者的共同努力。

引用文献

陈瑜敏.2010.多模态与语篇体裁:书面多模态语篇系统分析的基本原则述介[J].当代语言学,(3):282-284.

张德禄.2010.多模态性外语教材编写原则探索[J].外语界,(5):26-33.

AlbertD.1994.Know ledge Structure[M].New York:Springer-Verlag:23-45.

Bateman,J.A.2008.Multimodality and Genre[M]. Hampshire:PalgraveMacm illan:109-163.

Linda C,James A.1986.Introduction to Classical and Modern Test Theory[M].New York:Wadsworth Pub Co:78-82

Maybury,M.T(ed.).1993.IntelligentMultimedia Interfaces[M].Cambridge.MA:M ITPress.

注:本文为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立项课题外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研究建设2015-R-42956部分成果。

作者信息:210044,江苏南京,江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lysia21@163.com

猜你喜欢
模态教学资源知识点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多模态超声监测DBD移植肾的临床应用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跨模态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初探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基于VMware的教学资源服务器虚拟化设计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