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中戏剧教学的创新设计探索

2015-02-13 04:48惠黎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戏剧教学

惠黎平

(广州工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850)

自20世纪改革开放伊始,《大学语文》课程就一直在全国大部分高校中承担着“提高大学生汉语水平和应用能力;传承传统文化精髓;提升精神文明;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世界”的非常重要之责任。而戏剧教学和散文、诗歌、小说教学基本一样,是各类高校的《大学语文》课程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所指的戏剧思维教学,即尽可能利用现有的技术及场地条件,如多媒体教学、情景式教学及学生角色化表演等,最大程度地还原戏剧本身,使学生身心都深入到戏剧场景中去,以剧中人物的思维,并能超出戏剧思维,以现代人发展的思维方式去还原戏剧、理解戏剧。

一、多媒体教学呈现戏剧本原

戏剧教学是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重要一环。然而,在现实的《大学语文》戏剧教学中却面临着诸多教与学的困境。首先,教学内容与课时有限的矛盾一直未能得到较好解决。其次,学生阅读量少,拖后教学进度。其直接后果就是教师需在授课过程中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普及戏剧基本知识,对作品及文本的深入分析时间被严重压缩。最后,受就业压力影响,学生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了与将来就业相关的专业性应用课程的学习上,对大学语文等通识类课程的关注度远远不够。面对现今《大学语文》戏剧教学的这一尴尬窘境,多媒体教学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缓解师生这一教与学的矛盾。

本文所指的多媒体教学是指由计算机所控制的多媒体系统教学,包括由计算机、投影仪、音响与音像播放器,以及通过计算机软件制作而成的“教学课件”等。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语文》戏剧教学中的合适应用,可以很好地改善现有的教学模式,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从而整体提高现有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大学语文》戏剧教学中,老师们一般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先说明戏剧的基本常识和剧本的比较常见的特点,而后有的以各角色有表情地来朗读,也有的以许多时间来细致分析人物性格和戏剧冲突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再来赏析戏剧语言,类似这种讲解加赏析型的模式教学势必会导致学生始终停留在戏剧的“门道”之外而不得其真解,更是没法达到赏唱兼听、文化与内涵深层熏陶的程度。多媒体教学可把简单、模式化的戏剧文本进行音、像、形以及视频、动画的综合加工处理,展现并还原给学生一个丰富多彩的戏剧世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对戏剧基本知识及文本进行了解,并以自己的视角对其所蕴含的深层社会知识及文化内涵进行解读甚或表演,进而达到大学生主动学习戏剧的教学目的。

因此,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因其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有助于突破《大学语文》传统戏剧教学的疑难杂症问题,而给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生动的画面和感性材料,不仅能把学生带入非常愉悦的学习环境,又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多多参加讲演的兴趣,最终一定会达到较好效果。

二、情景式教学直感本体

长期以来,在“反映论”艺术观和“冲突论”戏剧观影响下,我国高校《大学语文》课堂的戏剧教学以分析戏剧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或社会问题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存储了一些模糊的作品印象知识。在他们的认知中,或许大学语文课堂上的戏剧作品只是随风飘逝的历史片段,亦或是作家们虚构出来的历史生活。戏剧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及其内在矛盾并没有真正触动学生心灵深处,对大学生认识社会生活及问题的意义是极其有限。因此,这就需要我们转换视角和观念,不再把戏剧作品当做冷冰冰的文字来解读,而应从审美的视角,将戏剧方面的作品当做“人的生命体验的陌生化、情境化、浓缩化显现形式”,创设或再现戏剧场景,师生一起回归并感受戏剧本体,这样才能把戏剧之于我们的切己的、鲜活而又特立的意义逐渐表现出来。

能进入《大学语文》课堂的剧作,大多都是戏剧史上比较经典的作品,它们都是作家对人心、人性发展变化的高度敏感与深邃体验的结晶。所以,《大学语文》课堂上的戏剧教学重点,不能仅仅为了说明作品能够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生活以及矛盾冲突,而要真切地去体会作家怎样精心设置了如此这般的戏剧情境,尤其是想表明怎样的生命运动和生命体验,对今时今人又有怎样的审美体悟。

黑格尔认为:“艺术最重要的一方面从来就是寻找引人入胜的情境,就是寻找可以显现心灵方面的深刻而重要的旨趣和真正意蕴的那种情境”。国内外那些经典戏剧的发展和传承,大多数都是通过一代代模仿和学习而薪火相传下来的。所以,在开展戏剧教学时,高校教师一定要采用最原始的戏剧教学方法,然后创造戏剧欲体现的情境,引导学生来逐步模仿。教师也可以通过经典戏剧场景的创设或再现,来为学生创造条件,便于他们更真切地理解戏剧中人物的角色、语言、情节和冲突,从而更深有体会地理解戏剧人物的心理活动,体验人心与人性发展的心路历程。

三、角色化教学强化戏剧理解

戏剧角色既指对戏剧扮演者的行当所进行的分类,又指演员扮演剧中的特定人物。角色化以戏剧角色的学习、模仿、认同等作为其唯一内涵。由于戏剧包含有综合性、直观性的特点,在《大学语文》课堂上,教授要鼓励学生让他们真正参与戏剧的表演、观看和评述。戏剧人类学告诉我们,戏剧教学引入角色化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进一步讲,更能深化教师的知识以及能力结构。

角色化戏剧教学最重要也是第一步,先是让学生直面全班同学演出剧本的一些经典剧情。首先要将学生按照某种方式来分组,依据戏剧文本课本中的剧目分配幕、场。其次要求学生通读剧本,把握人物形象,深入角色,背诵台词。这就要求学生在戏剧教学上课前,主动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同时借助现代网络资源对所要表演的场景进行剧本理解及表演的先期准备。这些课前准备工作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团队意识和课堂学习热情,还有助于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剧中人物的真情实感,缩短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距离。再次,教师借助学生课堂表演后对戏剧人物及情节所产生的学习热情,借助多媒体等声像资料安排学生赏析所表演过的戏剧场景,与之前学生表演的语言、情节对比比较,分析语言、动作、情境以及情节的异同,在赏析比较中进一步缩小戏剧作品与学生心理的距离,加深学生对戏剧语言、戏剧情节和戏剧内涵影响的认识。最后,经过前两个环节的互动赏析,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所演角色、所演场景进行整体分析,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看法。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是对自己逻辑思维能力的大锻炼,也是对自己自我表现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的锻炼,更是对独立的人格塑造能力的锻炼。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戏剧艺术因其故事性、冲突性、动作性、语言性、表演性及综合性的特点,造成了戏剧欣赏的多样性,学生对戏剧的学习和理解也是多样的。这就要求高校《大学语文》老师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戏剧教学中体现戏剧文学性和舞台性的双重特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及表达能力,才能最大化地发掘出学生心目中的“哈姆雷特”形象,进而达到戏剧教育对学生的阅读、鉴赏、交际等能力的独特作用。下面将以《恋爱的犀牛》为例,来具体说明《大学语文》中戏剧教学(2课时)的设计。

《恋爱的犀牛》是1999年由著名的先锋派戏剧导演孟京辉亲自来执导、其夫人廖一梅编剧的“先锋戏剧”。自首演之后长演不衰,是最受欢迎的小剧场戏剧之一,被视为小剧场史上的奇迹。因其饱含新锐的视觉空间,沉淀内敛的文学魅力,在大学生中广受欢迎,成为了“年轻一代的爱情圣经”。因其“接地气”性和文学语言经典性而易为学生所接受,因其舞台道具的易操作性易为学生所表演,故选择该文学剧本作为戏剧文学欣赏部分的教学设计内容。

(一)课前准备,熟悉内容,角色分配

在进行《恋爱的犀牛》教学前一到两周的时间内,提前给学生布置分小组表演戏剧场景的任务。每组十人左右(全班总共四个小组左右),进行“导演”、编剧及人物角色的分配。同时要求学生根据场景需要,自行去查阅相关资料,准备相关戏剧表演的简易道具,做好课堂表演的先期准备工作。

(二)多媒体与情景式教学,带学生进入角色化表演场景

充分发挥多媒体音、形、声、像的优势,播放舞台剧《恋爱的犀牛》第一场,带领同学们快速进入戏剧场景状态。第一场结束后,在多媒体音效的协助下,请各个小组同学按照次序,依次表演自己所准备的戏剧场景,同时请全班同学分别对自己小组外的同学现场进行如导演、演员、动作、语言、整体效果等各项的无记名评分工作。

(三)师生互动,探讨戏剧,引导性教学

根据学生们的打分情况,请学生们评比出最佳导演、最佳演员、最佳语言表演、最佳动作表演及最佳表演团队,并给予适当的奖励。经过前面两个环节的情景设置和学生的角色表演,学生对戏剧学习的接受度和认可度高涨。教师趁此氛围开启戏剧的引导性教学模式。结合《恋爱的犀牛》剧本文本,引导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自己对戏剧主题、戏剧语言、戏剧冲突、戏剧情节、戏剧人物角色的见解和看法,从而达到表演与阅读的彼此结合,最终来促使外在的表现与内在的领会相得益彰。

在此次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情景式教学及角色化教学的综合运用,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探究戏剧知识,并亲身体验戏剧表演,同时也极大地锻炼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了团队合作精神与集体意识,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戏剧艺术是一种借助舞蹈、音乐、文学、美术等各种各样的艺术方式,来塑造人物形象,达到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社会矛盾,并能够在舞台上表演的一种艺术的综合体。戏剧教育正是这样一种能强烈地影响人的心灵、触发人的情感变化的教育形式。随着现代传播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和多元化,戏剧影视作品通过电视、影剧院等媒介日益普及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建的关键时期,《大学语文》课堂上的戏剧教学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和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

立足戏剧课堂教学实践,尊重戏剧艺术的本体特征,以“戏剧思维”来进行教学,注重从审美层面引导学生实施体验式学习,让教学回归戏剧艺术本身,这是高校《大学语文》戏剧教学不可回避的重要一环。

[1]高思春.大学语文中的戏剧教学[J].大众文艺,2013(19).

[2]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254.

[3]肖蕾.好学生过度角色化反思[J].江西教育科研,2006(7).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戏剧教学
有趣的戏剧课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戏剧类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