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奥斯丁的“灰姑娘”情结及其内涵

2015-02-13 03:45张健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奥斯丁奥斯汀灰姑娘

张健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旅游学院,江苏无锡214121)

简·奥斯丁的“灰姑娘”情结及其内涵

张健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旅游学院,江苏无锡214121)

简·奥斯丁是英国著名的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生活及婚姻状况,并且巧妙运用“灰姑娘”的童话结构模式进行创作。本文主要对简·奥斯丁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刻的解析,体会奥斯丁创作潜意识里的“灰姑娘”情结,并凸显当时女性超脱世俗枷锁、超越自我的人格魅力。

简·奥斯丁;超脱;“灰姑娘”情结

奥斯丁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其周围的小天地,其小说主要塑造了处于婚姻关系中的男女形象,并刻画了男女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奥斯丁的小说基本上都是围绕男女主人公唯美的爱情故事展开并具有鲜明的特点,其大多数小说中男主人公多来自上层社会,家境富裕,女主人公则一般出身于乡绅家庭,过着平凡的生活,而且这种身份地位相差甚大的男女间却擦出了爱情的火花。这种“灰姑娘”情结在奥斯丁的小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更从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女性超脱自我的精神魅力和人格魅力。

一、解析奥斯丁的“灰姑娘”情结

1.注重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

在“灰姑娘”这部童话故事中,灰姑娘最终赢得了王子的青睐和爱慕,经对灰姑娘这个人物形象进行深刻的解析后发现,灰姑娘能得到如此美好结局,归根结底是她接受了良好的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在奥斯丁的小说中,也十分注重这种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比如,在她的作品《傲慢与偏见》中,由于丽迪雅的私奔,让伊丽莎白一家人蒙受了很大的羞辱。在她的另一部小说《曼斯菲尔德花园》中,女主人公范尼由于刚到曼斯菲尔德花园时没能拼好一幅欧洲地图而蒙受了很大的嘲讽,但她在曼斯菲尔德花园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后,作者开始越来越赏识她,这正是范尼素质教育的很好体现。与此同时,男主人公埃德蒙德被范尼的高尚的道德情操所吸引,经受住了玛丽性诱惑的考验,最终选择了范尼,使她获得了甜美的爱情,这也正是范尼强烈道德教育的体现。奥斯丁给大家展示女主人公获得美好爱情的这些故事,其目的主要是告诉当时英国的女性,要想自己也像灰姑娘一样从丑小鸭蜕变为白天鹅,必须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

2.美好中的瑕疵

奥斯丁小说中塑造的女主人公的形象都不是趋近于完美的。在所有小说的女主角中,爱玛是最突出的一位,作者在小说的开头就明确指出爱玛性格的缺陷,比如高傲自大、沾沾自喜、爱管闲事等。作者在小说中也充分表现了对爱玛做事风格的批判和厌恶之情。作者刻画的女主人公的不完美形象还体现在简·范肯斯和郝瑞特的爱情婚姻大事上。小说中,简·范肯斯和位高权重的富家公子弗兰克·丘吉尔结婚了,只能说明她凭的是“灰姑娘式”的好运,但她的丈夫却不像灰姑娘的王子那么美好,由于男主人公弗兰克·丘吉尔的不诚实和轻浮,给这看似获得了幸福婚姻的灰姑娘当头一棒。再者,就是郝瑞特,文中塑造的她是一位贫困的农民私生女形象,由于爱玛承诺当郝瑞特的红娘,会给她介绍一位有钱有势的富家公子哥,从小到大就毫无主见的郝瑞特就幻想自己能够像灰姑娘一样,遇到真心待她的“王子”,天天做着王子会来迎娶她的美梦,渐渐地就与恋爱很多年的年轻农民罗伯特·马丁分手了。随后郝瑞特以为自己爱上了教区的一位牧师,他的名字叫埃尔顿,但是人家对她并没有好感;之后她又对奈特利这位英俊潇洒、有钱有势的地主产生了感情,但人家根本就看不上她。直至最后,郝瑞特知道自己原来只是一位商人的私生女时,才心甘情愿地和恋爱已久的罗伯特·马丁结婚了。小说中郝瑞特灰姑娘式美梦的破灭,实际上是作者对她爱情不坚定的小小的讽刺。

3.母爱缺失对少女的影响

在灰姑娘的童话故事中,灰姑娘是一位从小失去亲生母亲但又心地善良的女孩子,她长期受到狠毒的继母和姐姐的虐待,整天在厨房里做女佣,过着很凄苦的生活,后来在魔法的帮助下,历尽继母和姐姐的阻挠,终于和爱慕她的王子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在简·奥斯丁的小说中,大多数塑造的也是幼年丧母或是缺少母爱的女主人公形象。例如,小说《劝导》中的女主角安妮从小母亲就过世了,而她的父亲沃尔特并不喜欢她,只对姐姐伊丽莎白关心备至,缺少家人疼爱的安妮就把教母拉塞尔夫人当成母亲对待,但她的父亲和教母嫌安妮的初恋男友出身卑贱,没有财产,怂恿安妮和初恋男友解除婚约,安妮对教母的“劝导”非常听从,以致失去自己的恋人。另一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描述了一位性格暴躁的母亲班纳特从不为女儿的终身幸福考虑而差点使女儿失去幸福婚姻的故事。这两个故事讲的都是家长不负责任或缺失母爱的女主角凄苦的生活场景。女孩在美好的青春年华里,物质方面的短缺只是暂时的,但精神方面如果遭受重大的打击,比如母爱的缺失则会给女孩的生活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母亲的帮助会对未婚少女寻找自己的幸福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能够帮助她们消除对婚姻的恐惧感,增强她们找到美好姻缘的自信心。

二、灰姑娘情节的内在意义

1.典型分析

文学作品借用灰姑娘的原型来塑造一个全新的文学作品,这种借用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让读者本来就感到就比较神秘,在通过一定的文章描写手法来塑造文学形象,让读者更难以猜透作者的真实意图。我们可以借用精神分析疗法来解读作者在其中所隐含的人生哲理,揭示这位文学艺术家在其作品中所蕴含的个人意愿和幻想,以体现其所期待的文学作品的形象和具体意义。而关于意象原型则是通过作者的角度来观察世界,从而写出作品的一种意识形态。这种表现手法极大地压缩了作者自身的表现意愿,但是却让读者极大程度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愿,让读者更容易解读作者的内心所想。这种表现手法就不能很好地揭示了奥斯丁所写小说的主题。另一方面来说,奥斯汀的写作意识是极为狭窄的,容易让人陷入一种思维的绝路之上。

荣格心理学与文学评论在历史上一直都是作为互相对立的事情存在的。所以说,每每有一些创造性思维出现的时候,灰姑娘的这种心理就会出现,这是不受限制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虽然说灰姑娘的描述只是一个神话原型,但是却极大地反映了人们的现实需求。我们在分析小说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时正是借用了这种思维模式,而先辈们给我们的典型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也是可以帮助我们思考的经验。而人类所取得经验和所经历过的事情往往会有很大的相似性。当一位作家在描述一个文学形象时往往透露的就是大众的内心需求,表面上描述的是一个没有意识、没有自主思索能力的个体,实则是在描述大众集体的意识形态和大众内心需求。所以说,虽然灰姑娘在流传的过程中其形象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其所表达的文学形象和精神需求则恰恰满足了大众的内心需求。换句话来说,灰姑娘模型的塑造正是大众潜藏的内心需求。

2.以提升英国女性的地位为目标

在奥斯汀心目中最好的交流场所就是舞会,也是很多的社会比较高层次的人士结识未婚女性的重要场所。而对于舞会,奥斯汀是有特殊的感情的。与《灰姑娘》所塑造的人物特点一样,奥斯汀在解决她所塑造的小说里面所产生的问题都是放在舞会上解决的,这也是奥斯汀处理她作品的一个典型特点。而奥斯汀借用灰姑娘的小说形象,实现爱情和事业的双丰收,旨在提高19世纪英国女性的社会地位。而奥斯汀在小说中也提及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19世纪的英国女性应该提升教育的力度,让女性接受到更多的教育。教育的意识形态在奥斯汀的作品中是无处不在的。而奥斯汀受当时小说写作的氛围影响,在自己的作品中对于人物的具体行动也有细致的描写。奥斯汀所认定的教育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学习,更包含了良好的个人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奥斯汀对于女性的教育,认为只有具备了优雅的社交礼仪、高超的钢琴技艺、优美的舞姿以及受过正规拉丁文化教育的女性才是可以进入高层社会的女性。她小说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则往往都具备了这些特性。奥斯汀所塑造的人物爱玛因为自己的钢琴技艺不如别人而懊恼不已。在名著《傲慢与偏见》中出现最多的一个词语是manner,而manner所代表的意思就是举止优雅,谈吐风趣,接人待物方面都有很好的人生态度,用中文来解释就是有教养。

道德教育在奥斯汀的小说中有很好的体现,而借用灰姑娘的形象,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弘扬她良好的道德观和社会观。她宣扬的是只有受到好的道德教育的女性才会有好的归宿,才能有好的结果。而在《曼斯菲尔德花园》一书中,奥斯汀就将范尼和玛丽进行了完整的比较,男主人公埃德蒙德就拒绝了玛丽的诱惑,与此同时反映了范尼高尚的道德品质。在《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既不苟同于只有爱情没有经济支撑的婚姻生活,也不同意柯林斯那只有金钱而没有爱情的婚姻观。她不会为了一己私欲像莉迪亚那一样跟自己的情人去私奔。而这种婚姻观正是印证了奥斯汀对于婚姻的观点,即爱情和金钱对于婚姻是缺一不可的,假如缺少某一个,这样的婚姻是不道德的,是违反人们的伦理道德观的。而作者对于这个矛盾的处理则借用了灰姑娘这个典型的例子,借用这个传统的文学想象来中和这其中的矛盾。而作者在描述灰姑娘这一文学形象的同时也强调了教育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女性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让自己的道德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才会讨人喜欢,才会收获自己完美的爱情,才会拥有一个完美的家庭。

奥斯汀不是一个叛逆者,虽然说她的作品里有很多是在嘲讽男性作为社会中心的价值取向,但是客观来说,她的作品还是认可社会现实的,她所认可的妇女观念和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并不冲突。其作品中对于人物的描述都是向着和谐的方向去发展的,所以有的时候会因为人物的小缺点暂时会破坏掉和谐的氛围,但是无伤大雅,在后期的生活中不断地自我完善,并最终回到和谐的生活氛围中。

[1]原亚楠.从围城内的世界看围城外的奥斯丁——奥斯丁小说的传记性解读[J].文学界(理论版),2010(5).

[2]叶晓琳.讽世者的灰姑娘情结——简·奥斯丁的理性主义与理想主义[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3]李慧.浅析简·奥斯丁的婚姻观[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0).

[4]姜燕晓.“灰姑娘”视角下的男性形象——再谈简·奥斯丁和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灰姑娘情结”[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5).

I106

A

1673-0046(2015)4-0200-02

猜你喜欢
奥斯丁奥斯汀灰姑娘
节选自简·奥斯汀的Pride and Prejudice
简·奥斯汀:查顿小屋的慰藉
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教会读者什么
帮灰姑娘数红豆
那篮叫灰姑娘的插花
简·奥斯丁:别样的“文化研究”
简·奥斯丁:似朋友,似陌生人
倒霉的灰姑娘
An Analysis of Mr. Bennet in Pride and Prejudice
在理性和情感之间探析简·奥斯汀的反讽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