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英文汉诂》的中西会通研究

2015-02-13 03:45赵玉玲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会通西语西学

赵玉玲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三门峡472000)

严复《英文汉诂》的中西会通研究

赵玉玲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三门峡472000)

中西会通是严复《英文汉诂》编写的重要策略,其重要特点是集思广益。通过细读此书,从发掘中西语法相似之处和对比中西语法相异之处两个方面,分析作者如何通过中西会通引进英语语法,达到语法讲解、开启民智和深化中国语言文字的多重目的,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对当前外语语法教科书编纂和语言学习的借鉴价值。

严复;《英文汉诂》;中西会通;语法

一提到严复,学术界往往关注的是其系统引进的近代西方政治学、哲学、名学(逻辑学)、法学、经济学等学说,很少注意到他的语言学著作《英文汉诂》。此书在晚清曾产生了重大影响。据说在国内再版了20余次,直到近乎20年后的1933年还有重印本。邹振环对此书所作的专门性研究尚局限于概括性的介绍与评论。笔者通过细读此书,分析其如何通过中西会通引进英语语法,揭示其阐述语法现象的独特之处,以深化对此书的研究,也为当今英语语法教科书的编纂和语法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英文汉诂》与中西会通

《英文汉诂》是严复为英语初学者编写的一本英语语法书,于190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此书包括《英文汉诂》叙、卮言和正文三部分。在《英文汉诂》叙中,严复简单交代了编纂此书的动机,“癸卯南昌熊子访不佞于京师,然诿,意谓必纂是编,乃有以答海内学者之愤悱”。此书的直接目的是满足国内英语学习者语法学习的需要。然而作为一名启蒙思想家和爱国知识分子,他不可能仅仅关注语言现象本身,因为他“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斋式学者,在民族危机深重的岁月里,他不可能像乾嘉学派那样,从容不迫地从事考据”。在长达七页的卮言中,严复驳斥了当时盛行的对西语学习存在的三种偏见:译书之说,西学日兴、中学日废之说和学西文为异族奴隶之说,倡导国人学习英语。同时,也提出了学习西学的目的——“开瀹民智”、“植人才铸国民”和中西语言相资。面对西方文化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的节节败退,严复希望通过某种方式来唤醒中国人追求富强的精神力量。因此,此书的编纂除了使学习者学习英语语法规则外,还要兼顾开启民智和深化中国语言文字。

编写目的决定编写的方法和策略。严复在《英文汉诂》编纂过程中立足于中国历史和现实,充分利用自身学贯中西、融通古今的多学科知识结构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优势,集思广益——“杂采英人马孙、摩栗思等之说”,“广为设譬”,将西方文化(以英语文法为代表)和中国传统文化(以古汉语为代表)结合起来,寻求中西语言中能够相互融汇贯通的富有生命力的思想文化因素,发掘中西语言相似之处,对比相异之处,会通中西语言,创设了一种跨文化的文本对话,从而达到传授语法知识、启蒙和中西语言互资等多重目的。

二、中西会通策略

(一)发掘中西语法相似之处

严复从小入私塾读书,并师从黄宗彝、黄增来等人,奠定了良好的国学基础。后来考入船政学堂,继而赴英留学,具备了有别于中国传统学术的知识结构和与传统士大夫迥异的世界观。甲午战争之后,严复在苦苦寻求救国的出路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治西学的自信和中西会通的乐趣。在译《天演论》自序中,他表明,借助西学,“……反以证诸吾古人之所传,乃澄湛精莹,如寐初觉,其亲切有味,较之觇毕为学者,万万有加焉。此真治异国语言文字者之至乐也”这种治学之“至乐”得益于新视角、新发现而引发的新感受,因为以西学反观中学,往往可以发现有时两者亲近无比,“与吾古人有甚合者”,从而使治学者对以前的困惑之处如梦方醒,至乐无比。为此,在中西文化关系的认识上,严复追求人类普适性公理,认为“公理者,人类之所同也。至于其时,所谓学者,但有邪正真妄之分耳,中西新旧之名,将皆无有,而吾又安所致其者哉!”这一文化追求体现在语法上,就是他认为语法具有普世性。他说:“文法有二:有大同者焉,为一切语言文字之所公;有专国者焉,为一种之民所独用。而是二者,皆察于成,举其所会通以为之谱”。这一精神体现在《英文汉诂》中,便是会通中西,发掘中西语法相似之处,以达到解释英语语法、集思广益的目的。

20世纪初,汉语语法尚处于起步阶段,学习者对语法概念和现象了解无几。为了使英语语法通俗易懂,遇到英汉语法相同之时,此书在解释完语法现象后,皆先用中国传统典籍中的语句加以说明,然后再附加英语句子。如在讲到云谓Verbs时,文中写道:“如云月明花开水流云在,其第二字皆此属也。又如瞽叟杀人舜为天子,杀与为字又此属也”。为了深化学习者对国语的理解,当某些英语文法规则也适用于汉语语法时,此书便会加以说明。如讲到音节syllable的划分时,文中指出“当与造字之意为之,此与中文偏旁之义正同:如transport不当做trans-port,inspect不当做ins-pect,前法有说,乃以罗马希腊原文,而后法割裂不成文故耳”;遇到有助于汉语学习的语法,此书也会明确指出,如“篇十七”在完成析辞(句子分析)后,提示学习者“且其用不独见于西文而已,乃至通之中文亦将擘理分肌,寻讨源,而得其用意所在,此赏文析义之秘也,学者其知之”。

尤为重要的是,此书更注重通过类比想象,发掘与原文相似的论述,体现了他“统新旧”、“苞中外”的治学特点和学术追求。如谈到尾声(后缀)变形这一语法现象时,文中先讲述其古今演变,解释尾声数目古多今少,现在用另外加字的来表示其他同类事物,“英文当古之日,所有著异职异用之尾声最多,洎久之,什八九皆磨损失亡,不可复见,然不以此而形不变於文中别用字以著其殊,亦无不可”。接着,作者以尾声古多今少为契合点,发掘、阐述中西语言相似之处,“又如吾言lioness,此于尾声,见此狮之为牝而非牡,然使此或磨损失亡,不存其用,而吾言同物,可曰she-lion,此与前文正同,特加另字耳。中国古文,用一字而著异物者最众,会雅说解之书,几于皆是,如黑马曰骊,牡羊曰羝,皆以一字,此lioness之类也,谓之黑马,谓之牡羊she-lion之类也”。此文借助于中国文字“骊”“羝”演变为“黑马”“牡羊”这一例子,通过传统考据之法,发掘、会集中西语言在构词方面的相似之处,为读者提供参考,更好地理解中西语言传统,从而调动了读者的类比想象力,使他们能借助本土资源更好地理解西学。这种阐述语法现象的方法运用言简意赅的语言会通古今中西,为读者提供了领略和对比中西文化的平台,既反映了严复治西学不忘中学的意识,又要求译者能学贯中西。

(二)对比中西语法相异之处

不同文化的会通都要经历认同和辨异两个阶段,语言的会通也是如此。尽管严复在治学中追求“与吾古人有甚合者”的“至乐”精神,但他又不同意晚清士大夫的文化自大心理,他特别指出:“虽然,由斯之说,必谓彼之所明,皆吾中土所前有,甚者或谓其学皆得于东来,则又不关事实,适用自蔽之说也。”甚至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凡事不分明,或今世学问为古所无,尊古者必以秦火为解;或古圣贤智所不逮,言行过差,亦必力为斡旋,代为出脱……晚近更有一种自居名流,于西洋格致诸学,仅得诸耳剽之余,于其实际,从未讨论。意欲扬己抑人,夸张博雅,则于古书中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羌无新奇……”正因为如此,严复在发掘中西语言相似之论的同时,更注重对比其同中之异。

文中有的对比仅仅起到解释的功能,如实字子句(名词性从句)中有关同位语从句中西语序的对比:“其有用以解释一实字者:如云‘TheideathatIshallgivemy consentisridiculous’,此以子句thatIshallgivemyconsent,释实字idea为何等也。此句译为中文为‘谓吾将许之此想可发笑,’于此见中文句主与谓语,常须切密而后意顾,不能如西文之无妨悬隔。又如‘Whywehavedone this,thatwehaveIsraelgo’,译云竟令以色列行,吾何因而为是,在中文须先以释语提明,而后以是字代前语,西文this所代,即后之于句,而子句乃释称代this者。”此文通过英汉翻译对比,显示了若子句说明主语内容,汉语主谓须“切密”而英语往往以从句隔开;子句若解释宾语内容,则中文先讲解释内容,后出现被解释的词汇。这样,中西语言中同位语从句语序的差异便一目了然。

严复倡导国人学习西语,但并没有忘记中学,一方面通过大量的古代经典释例发扬国故,另一方面把深化中国语言文字思想创造性地融入到《英文汉诂》的编纂中,使此书能“统新故而视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以做到裨益于中学。如在析辞一章中对中西文字律令的对比:“中国文字最古,然先民从未为之律令,如西语之文规者,其正书orthography,字论etymology,固间之于小学之书,顾独详于形义诂训,至于指部析辞之事,则寓于蒙学之属对,与前者经义之文,以无专书,顾而弟皆知其当然,而能言其所以然者寡,今欲示学者以中西之结合,试取诗古文中一二语为式而驭以析辞之法,庶几可互相发明也。”这一分析指出了中国语言文字从未被“律令”,缺乏西语的“文规”,从而导致“知其当然”,而少能“言其所以然”,暗示了中国文字理论的发展方向,也显示了作者希望语言学习能开启民智的思想。严复不仅提出了这个问题,而且进行了实践。其后,他专门著述一节“中文释例”,用英语分析句子的方法分析中国经典作品的语句。试图把汉语语法纳入英语框架这一做法在今天看来似乎不可取,但是他的实践创新和学习西学而不忘国学的精神值得我们今天学习。

严复学贯中西,一生治西学不忘中国传统文化,他编纂的《英文汉诂》一书集语法讲解、研究、深化国语和开启民智于一体,是他会通中西、治学“至乐”精神的体现,展示了他深厚的国学底蕴。此书不仅使中国读者认识到了西语的语法形式及此语法形式所体现的西语、西文的本质特征,而且发掘和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极大地拓展了语法学习的范围,丰富了语法学习的内容,不愧为“西学之金针,而学界之鸿宝”。《英文汉诂》利用中西会通阐述英语语法及其体现的严复的深入研究和追求会通的治学精神不仅在晚清的英语文法教育中独树一帜,对于我们今天的外语语法教科书的编写和外语教学仍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1]张志建.严复学术思想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5:149.

[2]邹振环.翻译大师笔下的英文文法书——严复与《英文汉诂》[J].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1-60.

[3]严复.英文汉诂[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3.

[4]皮后锋,严复大传[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507.

[5]皮后锋.严复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13.

[6]严复.天演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7]龚道云.近世基督教和儒教的接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

H3

A

1673-0046(2015)4-0189-02

猜你喜欢
会通西语西学
大河会通
康熙皇帝的西学教师
2019年拉美西语国家热带花卉园林景观研修班结业
殡葬展
《习近平喜欢的典故——平“语”近人》(西语版)全球上线
An Examination of the Main Characters in Heart of Darkness With Freud’s Theory
孤本《性原广嗣》与西学之影响
西学大家系列丛书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新视角新方法——兼评《文学地理学会通》
文学地理学研究的会通之境——读《文学地理学会通》偶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