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中的生生交往问题研究

2015-02-13 04:03余玲
英语教师 2015年3期
关键词:英语课堂交际语言

余玲

英语课堂中的生生交往问题研究

余玲

目前,我国中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还是相对低下,课堂上依然是教师在喋喋不休着,语法、词汇、翻译充斥着课堂,学生们在静静地、认真地记录着知识点,英语课堂变成了学生沉默的课堂。而交往式教学的运用与实践,却能改变这种不良现象,让英语课堂成为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相互激励、交流思想和分享感情的地方,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交往式教学;生生交往;英语课堂;交往类型;角色转变;主体意识

一、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研究者和英语教学者投身于语言教学的研究中,人们逐渐意识到语言教学中对学习者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我国的英语教学也发生了重大的改革,新大纲、新教材陆续出台,课堂教学从侧重于单纯语言知识的传授到注重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飞跃,至少在人们的教学观念和意识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

然而,教育实践中,如何在中学英语课堂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也是很多教师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课程,学生脱离了英语的语言环境,且国内大多数地区没有条件进行小班化教学,班级规模大,每个学生在课堂中得到的口语操练机会少;教师迫于应试压力,不得不坚持之前的语法翻译模式,将语言拆散成一个个的知识点进行教学,以为学生只要能很好地掌握了这些短语、句型,就能自动、连贯地运用英语表达。最终,大部分学生只能读、写,几乎开不了口,更别说主动与别人交流思想和感受。即使是现在,我国中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还是相对低下,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中西部或者教育条件落后地区,课堂上依然是教师在喋喋不休,学生沉默着。那么,如何提高英语课堂中学生的交际能力,如何让英语课堂成为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相互激励、交流思想和分享感情的地方,则成为本次研究的中心问题。

二、问题解决的理论分析

(一)交往教学理念与生生交往

1.交往的概念

Wells(1981)认为,语言的交往(linguistic interaction)是一种合作的活动(collaborative activity),它是由信息的发出者、接收者以及语言环境三方面共同作用产生的。Wilga M.Rivers(1987)指出,只有当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发出和接收真实的信息时,学生才能很好地使用一门语言。她认为交往式交际是语言教学的关键,同时她还指出,当说话者表达的内容能引发听者的好奇心并争取听者的意愿,才能达成交往。Brown把交往描述“the collaborative exchange of thoughts,feelings,or ideas between two ormore people resulting in a reciprocaleffecton each other.”。可以看出,Brown的定义更加注重交流内在的相互影响性(Brown 2001:159)。

2.交往式教学的内涵

交往式教学是随着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的发展而产生的。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提出,知识不是简单地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每个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意义建构。而人本主义认为,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发生在所学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和学习者能主动参与之时。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学习者的地位和个性。交往式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学生和语言材料等各因素之间的交往,而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用英语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更积极地参与合作,从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正如Rivers所说:“It’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studentand student,studentand authors of text,and student and the community that speaks the language.”(Rivers 1987:6)美国语言学家海姆斯曾指出:“交际能力不仅包括对某种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还包括在一定的情景之中适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即知道在何时何地用何种方式对何人讲何话。”而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核心是通过交往活动而获得的,我们发出信息、接收信息,我们将它们放入特定的语境里进行解释,我们相互合作以达到特定的目的,就像Brown所说:“A fter several decades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languages,we have discovered that the bestway to learn to interact is through interaction itself.”(Brown 2001:159)

(二)四类交往关系及生生交往现状

有学者将课堂中的交往关系分为四类:教师与语言及语言材料之间的交往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关系、学生与语言及学习材料之间的交往关系、学生与学生的交往关系。

首先,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特征,根据学生的基础及大纲要求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而非被动地按照“一纲一本”进行施教,这就是教师与语言材料之间的交往关系。

其次,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采取行动,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师生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而学生不是被动地根据老师的作业和进度安排进行学习,他可以主动地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搜寻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材料,从中获益,这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即学生与学习材料之间的交往关系。

最后,也是笔者认为最不可忽视的一点,即学生与其同伴的交往。课堂中不可能是单一的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也同样重要。学生与其同龄人进行交流,可以避免焦虑的情绪,不怕会说错话而引人耻笑,同时他们可以获得更多表达自己的机会。在英语口语课堂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显得更为重要,学生们可以自己选择话题用英语进行交谈,能够互相帮助改正细小的错误,获得成就感以及树立用英语表达的自信心,从而提高语言的输出效果。

中国学者吴康宁教授做过一项研究,发现中国学生的课堂互动时间远多于英国学生,但绝大多数发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而在国外,学生之间的互动却远多于师生之间的互动。此外,在中国课堂中,教师注重与学生个体交往(个别提问)及全班学生交往(集体回答),且主要偏向后者。相比之下,国外教师的课堂交往对象主要是学生个体和学生小组,且后者占有一定的比例。毫无疑问,我们的这种课堂交往模式限制了教学的效益最大化。近年来,有许多学者致力于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对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却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

(三)英语课堂中生生交往的类型

将交往教学理念运用于英语口语课堂中,能够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而课堂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则使交往教学理念能够有效地应用。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经历。在中国的课堂中,一般的班级都有40~50人左右,如此大的规模,在口语课中即使让每一位学生说一句话,差不多一节课45分钟就结束了。因此,教师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并给每个学生开口的机会。此时,我们可以采用对子活动(pairwork)和小组活动(groupwork)。

(四)促进交往的原则

为了激发课堂交往活动,以使学生进行很好的交流,Brown提出了教师需要遵循的7条原则。

第一,Automaticity,即教师鼓励学生在用英语交流时不要过多局限于语法及固定的模式,能把注意力放在所交流的信息本身及交流的目的上,同时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学生在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中,潜意识地也在接纳语言,培养语感。因此,教师需要尽量避免分析语言形式,以免阻断这种语感和语言意识的形成。此外,教师要辅助学生长期练习,从而提高口语的流畅度。

第二,Intrinsicmotivation,即当学生能用英语表达出自己内心所思所想、所感所求时,即使教师不给他额外的奖励,学生自己也能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并能自我激励,更加愿意交流。假如学生都可以通过自我激励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话,那么或许我们就不需要教师了。但实际上,很少学生能进行这样的自我激励,学生离不开教师。因此,教师可在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在需求,从而为学生提供服务。

第三,Strategic investment,即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策略,投入时间、精力、努力、注意力,以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只关注教科书和自己的教授方式,而要多花心思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上。每个个体有自己偏好的学习风格,如有的学生是活跃型,有的是沉思型,有的是视觉型,而有的是言语型。此时,教师要尽可能地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策略。

第四,Risk-taking,即教师创造一种友好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主动发言。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自信心,使他们敢于尝试新语言、敢于提问交流。同时,当学生犯错的时候,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与指正,而要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此外,教师在设计交往任务时要控制好难易程度,以免过难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过于简单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The language-culture connection,教师要注意不同语言产生的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正如Brown所说:“whenever you teach a language,you a lso teach a complex system of culturalcustoms,values and ways of thinking,feeling,and acting.”(Brown 2001:25)。另外,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这样的意识,即文化无优劣之分,但学习语言的文化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语言。

第六,Interlanguage,即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逻辑结构,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语言之间的差异,引导学生用英语思维去学习英语。此时,教师对学生的反馈至关重要,通过清晰、有针对性的反馈,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及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

第七,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的最重要的原则,交际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语言使用、流畅度、语境、交流需要等诸多要素的共同作用。交际能力分为语言组织能力、语用能力、策略能力及心理运动能力(psychomotor skill)。教师在教学中要兼顾到这四个方面,尽量使教学内容贴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并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Brown 2001:159)。

(五)生生交往中角色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以学生为中心的交往式课堂教学反对教师在课堂中掌握绝对的控制权,但并不否定教师的作用,相反,教师的角色更多样、作用更重要。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决定和控制着整个教学活动,而学生是被动的参与者和知识接受者,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了极大的抑制。在交往式课堂中,教师主要扮演以下角色:

Facilitator(促进者):教师要设计好教学方案,积极促进班上学生进行各式各样的交流,给学生提供丰富有趣的学习材料,解答学生的疑问并提供建议和帮助。教师要尽量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不是给他们灌输许多语言知识。

Controller(监控者):教师必须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自主发言,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所思所想。但为了保证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决不能“放羊式”地管理课堂,适当的控制不可或缺。教师要采取相应的策略,以保证学生活动始终不脱离教学目标。

Assessor(评价者):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和总结。同时,教师要注意尽量用正面的、积极的评价并且经常鼓励学生,从而避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不能粗暴地打断学生、进行纠正,反之,教师可以先记录下来,等小组活动结束后,再作归纳总结。

2.学生角色的转变

在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角色转变更加全面、具体。学生不再被动地参与,坐在教室静等老师的安排。相反,学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角色,改变以往亦步亦趋的学习态度。

Active explorer(主动探索者):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遵循基于个性、基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学习独立性,有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权利,有独立思考、独立表达、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Importantparticipant(重要参与者):课堂教学不应是老师一个人在舞台上自导自演,学生是课堂的重要参与者。学习不仅是学生的一项基本任务,更是学生的内在需求,是教师、家长等任何人都不能包办的。学生需积极参与课堂、参与合作,强化集体意识。

Rational judge(理性评判者):学生是自我成长的见证者和理性评判者。他们自主地选择感兴趣的学习材料、获取信息,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去、与同学合作、承担任务、做出决定,评价自身并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三、存在问题与反思

在着手促进学生之间交往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些问题:

(一)教师不敢“放手”

一方面,教师不明确自己的角色和地位,难以完全从知识传授的权威位置上走下来,没有有效的策略以应对新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控制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常怀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探索能力,不敢放手,不敢把主导位置让给学生,让他们表述自己的观点、展开激烈的争论。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精心设计交往任务,使其尽量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并遵循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规律,让学生及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在用中学、学中用;另外,交往式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跨学科知识,更需要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二)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

学生长期处在被动地位,依赖教师,学习自主能力较差,又习惯于埋头苦干,害怕丢脸,不会求助于同学,与同学一起探讨问题和交流想法。还有些学生外在动机(工具性动机)较强,学习英语的目的只是为通过某种考试,而不是对目标语及其文化真正感兴趣,上课不够积极主动,只是被动应付,这样就不免导致交往活动效率低下。

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交往活动,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中介”作用。首先,在呈现某个学习任务时,教师必须有清楚的目标,让学生明白这个目标并对目标作出反馈;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合作、互动,当然,前提是让学生理解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再次,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直面挑战,不怕犯错。

此外,进行“生生交往”活动无法照顾到那些喜欢独立学习的学生,从而导致个别学生厌恶、排斥合作;而有些善于交谈、比较外向的学生可能支配着整个活动过程,其他学生因而偷懒或者丧失兴趣。此时,老师要尽可能地兼顾所有的小组和个人,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性格和学习风格,灵活多样地设计互动任务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并且常进行教学反思,与同事交流心得,以促进教学进步。

四、小结

优秀的教学并不是学生井然有序地坐在教室里安静地听讲、记笔记,而老师在讲坛上滔滔不绝、手舞足蹈;优秀的教学也绝非学生完全自导自演,老师在一旁“默默无闻”“袖手旁观”。交往教学理念运用于英语口语教学中,能产生很好的促进作用,这已得到了国内外许多研究者的证实,然而如何正确有效地组织交往式教学,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对教师来说还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我们知道,语言环境对学生的口语输出有很大影响,学生们通过在课堂内进行对子活动和小组活动,能够创造轻松合作的语言氛围。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单词和词汇;相反,他们能主动、有创意地完成各项任务,在提高口语能力的同时还能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然而,交往式英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巨大挑战,教师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使自己从单纯的一个语言精通者转变为一个“organizer”“facilitator”“director”,辅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是一个需要教师群体及语言教学研究者共同努力的问题。

引用文献

林静.2006.互动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

罗晓莉.2007.交往式教学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D].成都理工大学.

姜海光.2008.浅谈交往式英语教学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实践[J].时代教育,(8).

王天和.2004.在交往式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综合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D].西南师范大学.

张森,蔡泽俊.2006.“交往式”英语教学模式的实施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8).

Brown,H.D.2001.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Approach to LanguagePedagog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and Research Press.

Hammer,J.1991.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Landon:Longman Press.

Hammer,J.2000.How to Teach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Kathleen,M.Bailey.2007.Practical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Speaking[M].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

作者信息:334000,江西上饶,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沙溪中学

634670034@qq.com

猜你喜欢
英语课堂交际语言
情景交际
交际羊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语言是刀
两块磁的交际
让学生感受英语课堂之美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有我语言
高效英语课堂的打造
让初中英语课堂充满活力